自信不是短时间能建立起来的,不是说今天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就会很自信,相反,这大奖可能会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可能会助长你心里不劳而获的念头,让你的下半生被挥霍和空虚填满,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到它,并相信它吧。
不要相信青春,请相信智慧;
不要相信金钱,请相信生存能力;
不要相信容貌,请相信实力;
不要相信宝马香车,请相信幸福和谐的感觉……
每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老牧民圣地亚哥最喜欢听狼嚎。在月朗星稀的深夜,狼群发出一声声凄厉、哀婉的号叫,老人经常为此泪流满面。他认为那是来自天堂的声音,因为那声音能震撼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老人说:“我认识这个草原上所有的狼群,但并不是从形体上区分它们,而是通过声音——狼群在夜晚的号叫。每个狼群都是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并且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区别其他的狼群。在许多人看来,狼群的号叫并没有区别,可是我的确听出了不同狼群的不同声音。”
狼群在白天或者捕猎时很少发出声音,但它们喜欢在夜晚仰着头对着天空号叫。对于狼群的号叫,许多动物学家都进行过研究,但都不能确定这种号叫的意义。也许是对生命孤独的感慨,也许是通过号叫表明自身的存在,也许仅仅是深情的歌唱——一种艺术行为。
在一个狼群内部,每一只狼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这声音与群体内所有其他成员的声音不同。但是,当狼群深情地号叫时,它们却成为一个最完美的整体。狼群虽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是最注重整体的物种,但这丝毫不妨碍它们个性的发展和展示。即使是具有最大权力的头狼,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声音号叫,也没有权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行为。
在狼群中,每一只狼都要尊重其他狼的号叫,因为尊重个体的本色是狼一贯的风格。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遗传学告诉我们,人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4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遗传基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事实上,人类生命的形成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充满无限奥妙的过程。
即使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我们,也只有300万亿分之一的机会有一个跟自己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就是说,即使你有300万亿个手足,他们也可能跟我们自己不同。这是猜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科学事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崭新的、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要独立自主,想发展自己的特点,只有靠自己。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要标新立异,并不是说我们要着奇装异服或是举止怪诞。事实上,只要我们在遵守团体规则的前提下保持自我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就能展现出最精彩的自己。
关于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来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
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拥有很高的声誉,而格希文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并且以格希文所能赚的3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终于成为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
即使成名人物如查理·卓别林在未出道前也曾放弃过自我。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塑造出自己的风格,做回自己,才渐渐成大事。
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模仿他人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了自己机智幽默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没有成功。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美国乡村乐歌手吉瑞·奥特利未成名前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克萨斯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来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广播中最受欢迎的牛仔地位。
既然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那么,我们只能唱自己、画自己、做自己,不管好坏。
爱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赖》中写道: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另一位诗人道格拉斯·马洛奇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上一棵挺拔的松树,
就做一棵山谷中的灌木吧!
但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那就做一片灌木丛林吧!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
就做一棵小草,给道路带来一点生气!
你如果做不了麋鹿,
就做一条小鱼也不错,
但要是湖中最活泼的一条!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总得有人当船员,
不过每人都得各司其职。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
我们总得完成分内的工作。
做不了大路,何不做条羊肠小道,
不能成为太阳,又何妨当颗星星!
成败不在于大小——
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自信不是只信自己不信他人
现代社会如果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不能妄自尊大,只信自己不信别人,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失掉全局。将自己的赞赏、肯定与推崇给予别人,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更显得你超凡脱俗。在信任中与别人合作,在信任中与他人分享,你才能获得更多。
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同时发现一头野猪,于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只野猪。它们合作良好,当老虎把野猪扑倒后,狮子便上前一口把野猪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心,不想和老虎平分这头野猪,就想把老虎咬死,可是老虎拼命抵抗,虽然后来老虎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身受重伤,无法享受美味了。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这样贪心,而是与老虎共吃那头野猪,岂不皆大欢喜了?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规则。我们说,人生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中的一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人生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许多人由于盲目自大,从而错误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不屑于与他人合作,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法将同样的肯定与信任赋予他人。在家里,不跟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商量,在单位,不跟自己的同事、上司商量。这样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懊悔地喊一声:“我怎么会弃绝与他人合作呢?”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给予自己足够的认可固然没错,但一味地、保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则很可能会导致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互相联合起来也许会收到极致的效果。
和平、和谐的合作,可以激发人生命中的潜能。在集体中合作,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提高你的处世能力,消除你的消极心态,使你能正确地面对人生。因为人是文明的人,有情感的人,一个人离开合作将一事无成。即使跑到荒郊野外去隐居,远离各种人类文明,他依然需要合作:依赖他本身以外的力量生存。“一个人越是成为文明的一部分,越是需要依赖合作性的努力。”
曾经有一个戏剧爱好者,他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院。剧院开幕之后,非常受欢迎,并带动了周围的商机。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剧院所在的地区便成为商业繁荣地带。“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出租,赚那么多的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院收入,岂不是太亏了吗?”那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院改建为商业大厦,也做餐饮百货,分租出去,单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
那人也十分羡慕别人的收益,便将自己的剧院关门,贷得巨款,改建商业大楼。不料楼还没有竣工,邻近的餐饮百货店纷纷迁走,更可怕的是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而当他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奉承,反而露出敌视的目光。面对现实的境况,那人终于醒悟,是他的剧院为附近带来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更由于他的改变,又使一切重归从前的平静。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我们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孤立干成一件事。比如说,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如果你不让别人赢,可能你也会输掉了自己。
我们应当看到,“赢”的真正意义是实现目标,而不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分出曲直高低,所以若用合作代替竞争,便能在有效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目标,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功的人大多数都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将你的自信赋予别人,别人也会将他的自信赋予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办成大事。合作能使家庭幸福,使成功加速,合作中的人们会比从前更具魅力和更早体会幸福的滋味。
越炫耀越不安,虚荣只是狐假虎威的自信
关于虚荣心,《辞海》有云: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折射出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它与自尊有关,却与自信绝缘,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想寻求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自信。当自尊心受到威胁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其实,越炫耀越表明这个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没有足够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