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信誉,力争双赢——斯巴达方阵的最终目的
讲求信誉——一切从质量抓起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维护其信誉的基础。在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融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环境下,良好的信誉已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对此,联想集团认为产品质量是保证其信誉良好的根基,因此,联想人一直把质量管理作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矢志不渝地倡导“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的核心理念,为发展高科技的、服务的、国际化的联想而努力。
在“得笔记本者得天下”的PC市场中,联想面对惠普、戴尔等国际顶级高手的挑战,始终将笔记本的质量管理作为决战的制胜法宝。在联想内部,这场争夺1~2级市场的笔记本大战被联想人生动地比喻为“平津战役”,寓意最后制胜的关键。在合作伙伴大会期间的联想产品秀上,笔记本电脑唱的是压轴戏。联想人先是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联想笔记本电脑的国际品质进行全方面系统到位的描述和剖析,然后进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现场表演:一位身高一米八左右的男模站在联想新推出的笔记本电脑上,笔记本电脑居然毫发无损。由此可见联想笔记本质量的精湛。
“保证产品质量,做百年老字号”,正是这样的信誉理念不断激励着联想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在刀光剑影的IT行业中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也在公众中树立起“买电脑,找联想”的企业信誉航标。其实,不仅仅是联想,凡是处于市场竞争下的企业,都应该把企业的信誉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产品质量,将质量管理作为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
冠生园是我国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它生产的广式月饼以“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著称。过去,它一向以质量上乘、诚信经营享誉大众,建立起了自己优良的信誉体系。但就是顶着这样响当当的老字号桂冠的企业——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却在2001年中秋节前爆出“陈馅事件”: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食品用料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这种严重的产品质量管理缺陷让冠生园一下子成为了月饼市场的众矢之的,一时间,举国哗然。“陈馅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南京冠生园月饼顿时无人问津,并很快被各地商家撤下柜台。时值月饼销售旺季,冠生园的销售却一下子跌入冰点。当时,冠生园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柴祖康说:“在全国12个主要市场中,上海冠生园已经退出了5个,包括石家庄、郑州、武汉、福州、淄博,就目前情况看,北京市场也不保,估计今年销售损失将在70%~80%。”不仅如此,上海冠生园的其他产品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像糖果、蜂蜜等,销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2002年2月4日,冠生园宣布破产,一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就这样被毁掉了。
信誉是魂!冠生园的倒闭再一次说明了质量是信誉的基本保证。它告诉我们:现代企业,不只是为了赚钱而经营的,就好像人不只是为了吃饭而存活一样。赚钱赢利只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的有力保证,但不是最终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应该落在如何发展壮大成为百年老字号,如何让企业基业长青这个愿景上。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企业才会真正知道信誉的重要性,才会真正把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去抓,才不会用短暂的利益换取长远的发展。在“注重信誉,严抓质量”方面,海尔集团所做的也让中国人感到自豪。
1985年,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员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认为既然不影响使用,不如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员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明确:“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就这样,三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海尔也成了消费者眼中的信得过企业。
海尔人用严抓质量管理的举措为企业信誉赢得了金奖,这其中有着每一个海尔人的汗水和艰辛。对此,张瑞敏说:“海尔的产品是不分等级的。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把这些废品都砸了,只有砸得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正是张瑞敏的怒砸问题冰箱,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出了让人们交口称赞的海尔信誉。
信誉是企业在社会中的口碑,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注重信誉,企业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只有严抓质量,才能保证企业不至于声名狼藉。由此可见,质量管理对企业信誉来说多么重要。它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命运,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根基。因此,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不但可以延续企业的发展生命期,还可以做大做强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自己品牌,打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信誉。
信誉是我们做人的原则,是我们许下的承诺,是我们欠下的保证,是我们的灵魂。只有把信誉放在做人的重要位置上,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开辟出一个有利于的环境,进而在良好环境中争取胜利。
没有永远的敌人——学会妥协,力求共赢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如果引申到商业中,就是说利益是现代所有商业合作的根基。合作是为了从消费满溢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从而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效果。因此,双赢成为现代企业合作的最佳状态。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范围涵盖了IBM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这一为世人所瞩目的收购项目在经过13个月的并购谈判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并购,联想的发展历程整整缩短了一代人,年收入从过去的30亿美元猛增到1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联想也因此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并拥有IBM的“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位于日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分销系统和销售网络。
IBM在并购后的股价上涨了2%,并且在新联想中获得了189%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联想控股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IBM当时的副总裁兼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还登上了新联想CEO的宝座,联想的前任CEO杨元庆则当上了新联想董事长。并购后的IBM终于摆脱了沉重包袱,将经营方向转为利润更为丰富的PC游戏操纵杆的微处理器的制造。
对于企业来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行为是一种双赢,而长达13个月的并购谈判更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从并购金额的最终确定到新联想总部的选址问题,无一不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但最后均落在了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上。
对于个人来说,柳传志在这场谈判中巧妙地让杨元庆学会了妥协,从而为杨元庆成为联想领军人之一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拼搏,争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是,努力争取并不代表蛮横抢夺,也不代表咬住不放,而是一种灵活掌握、进退自如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善于妥协。对于生活在缤纷社会中的我们来说,学会适时妥协不仅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既得利益,很多时候还会让我们的人格魅力得到更好的彰显,从而使双方都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双赢。小到一个人、一个企业,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善于妥协,这样的人,才是有谋略的人;这样的企业,才是能够长久发展的企业;这样的民族,才是聪明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才是伟大的国家!
香港的顺利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中英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早年,在香港问题上,中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收复香港。1984年,经过中英双方两年二十二轮慎重和耐心的谈判,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英双方相互妥协共同作出让步的结果,并最终取得了双赢。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香港,提出了“一国两制”,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优厚待遇”保证了香港日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中英两国政府在长久的谈判中都作出了适当妥协,才有了香港回归的伟大胜利,才有了今日“一国两制”下香港的繁荣昌盛。
学会妥协就是要告诉我们:发展经济搞企业,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你吃掉我,有时候适当给竞争对手留一条后路,适当作出一些让步也是一种战略,比如企业兼并、企业重组最终都是双赢的结局。商场上,今天是你的竞争对手,说不定今后会成为你的合作伙伴。不一定要把问题搞得那么僵,各自退一步,也许就能海阔天空,商场跟战场一样,不战而胜为上。在商场上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人要留有余地,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很多情况下,你说是“让利”,实际不是,而是共同取得更大的利益,是双赢。
单赢不是赢,只有双赢才是真正的赢。“互利互惠”才能双赢,这是与竞争对手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好办法。学会妥协,收获友谊,维护尊严,获得尊重。当同别人发生矛盾并相持不下时,你就应该学会妥协。这并不表示你失去了应有的尊严,相反,你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在别人心中埋下了你宽容与大度的种子,别人不仅会欣然接受,还会对你产生敬佩与尊重之情。让别人过得好,自己也能过得快乐。学会妥协,世界会因你而美丽!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斯巴达方阵的独特创造力
开拓创新:强悍的西部牛仔精神
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阻碍和困难。对于企业成员来说,只有具备强悍的开拓进取精神,才能在拓展市场上取得骄人的业绩。市场是一个商家必争之地,只有抱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在这场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我们说,敢于开拓、永不言弃是员工应具备的素质。
美国联邦快递在其创业初期,就是凭着一股敢于开拓的西部牛仔精神一点点争夺市场份额的。在创业初期的挫折和打击中,联邦快递的领导者和员工都十分明白: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只有不断地拿到包裹才行。包裹意味着发展,也意味着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更意味着客户愿意听联邦快递员工讲述他们的故事和理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包裹意味着一切!
为了拿到包裹,联邦快递人有了勇夺包裹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成千上万的员工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包裹拓展争夺大战。当时,联邦快递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员工的这项举措,但是,几千名员工依靠自身的努力最终使公司得以蓬勃壮大、获得成功。曾经有一个飞行员,他在飞机降落后看到距离飞机再次起飞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开拓和拜会客户,推销公司的服务。还有一些飞行员会接管取送站的工作,尽管不是他要负责的工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他们一直有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点,那就是拿到包裹!
有一个负责快递的货运司机,由于他与发货方的办事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次竟然私自撕掉了竞争对手包裹上的空运提单换上了联邦快递的。这样的人在当时的联邦快递公司绝不在少数,因此,公司的同事们给他们取了一个形象的外号“包裹强盗”。事实上,联邦快递的管理者并没有指示自己的员工这么做,一切都是他们自发行动的!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公司的业务部门认为从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航线,只有十个城市开通业务,其覆盖范围太小,便决定向另外十五个城市拓展业务,其中包括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东部的其他主要城市。为此,公司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其任务就是在十五个营业日内启动这十五个城市的业务。团队来到这个城市后已经有了具体的分工,他们利用酒吧里客流量高的特点招聘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联邦快递最初的发展就是这样,虽然艰辛但是极有效率。
联邦快递的“包裹大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国际性的快运公司,联邦人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强劲的开拓劲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一名员工,只有让自己具备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西部牛仔精神,才可以甘于吃苦而为企业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以一种强劲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市场中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