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换脑袋就换人
最敬业的员工是善于思考的人 作为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受企业欢迎的金牌员工。
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曾针对目前的大多数员工只知道拼命工作(work hard),而不懂得如何聪明工作(work smart)的现状提出了“不换脑袋就换人”的理念。所谓换脑袋就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积极思索、锐意创新、善于谋划、长于变通,不断在方法上、技术上和效率上寻求更新的突破和创造更大的业绩,这是新经济时代对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望。
“换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员工个人的发展前途与企业的生存命运。在企业家眼中,最敬业的员工必是善于思考之人。企业都喜欢具有创造力的、善于动脑的员工。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无法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只能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某知名跨国企业通过正式途径招聘了一位员工,但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时间,公司就不得不把她辞退了。
那位员工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懒得动脑,且总是找借口搪塞,推脱责任。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办公室领导几次向她提出,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
一天,领导安排她到清华大学送文件,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清华大学好大啊!我在传达室问了好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领导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一个单位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的人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领导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找清华大学的总机问问三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你还可以在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学生……
谁知她一点也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就在这一刻,领导下了辞退她的决心: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那么只好请你离开公司了!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仅仅做到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尽职尽责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还远远不够。当你的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当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还不及你从企业拿走的薪水,即使这时候你既没有出卖企业的秘密,也没有浪费企业的资源,恐怕你也得走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更为出色地完成任务。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受企业欢迎的员工。
小王和小李一起进入一家快餐店,当上了服务员。他俩的年龄一样大,也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工作时间不长,小王就得到老板的嘉奖,很快加了薪,而小李仍然在原地踏步。面对小李和周围人的牢骚与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看小王是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
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
小王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还是2个鸡蛋呢?”
顾客说:“哦,1个就够了。”
这样快餐店就多卖出1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
看完小王的工作后,经理说道:“据我观察,我们大多数服务员是这样提问的:‘先生,您要不要在饮料中加个鸡蛋?’而这时顾客的回答通常是:‘哦,不,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提高工作质量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争做企业的优秀员工,就要像小王一样,善于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样的员工自然会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也充满机会的社会。受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环境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竞争中。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每个公司必须时刻以增长为目标才能生存。公司的老板们直接在竞争的第一线搏杀,他们深谙“有‘智’者事竟成”的道理,因此,他们对善于思考、具有超凡思想的人是非常欢迎的。思想决定成败,头脑决定成败,有思想、有头脑的员工是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带着思想工作,带着智慧工作,带着想法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对员工的必然要求。
勤奋未必能成功,敬业更要找方法
方法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很多人工作业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和敬业,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W=X+Y+Z。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跟勤奋一样,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在企业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员工缺乏创新意识,不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员工只知道一味地苦干,而不知道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只知道完成任务,不懂得做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事……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方法上的缺失。员工在思想上只重视行动而忽略方法,只知苦干而不注重效能。方法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很多人工作业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和敬业,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李,毕业于国外的一所金融学院,有着别人羡慕的教育经历,人生的天平似乎早早地倾斜在他这一边,他也是全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但是3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在其工作方法上。
每一次领导布置一项任务时,小李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每天他都在不停地进行统计与分析,每当遇到一项复杂的数据时,他都非要弄明白不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是效果如何呢?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勤奋笃实的作风固然没错,但探究“为什么”远不如“什么对目前的工作有益”更重要。以错误的方法工作,直接导致了小李工作效率的低下,虽然消耗了大量精力,也花去了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形成应该的正比关系产出。
一个优秀的员工之所以优秀,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他是否勤奋,而是看他能不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最轻松的方法。如果说敬业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基础,那么,有效的方法则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上司面前。如果你有一天得到了升迁,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命运,这都是我善于寻找方法的结果。”
当亨利·福特还是少年时,就发明了一种不必下车就能关上车门的装置,当他成为闻名于世的汽车制造商时,他仍在继续巧干。他安装了一条运输带,从而减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烦。在此问题解决后,他又发现装配线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弯腰去工作,这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他坚持把生产线提高了8英寸,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力。
历史上,无数新发明、新创造便是如此诞生的。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在企业中最受重视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知道忠诚敬业的员工,只有那些出成果、重成效的员工,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事物发展的速度除了取决于勤奋、坚持、勇敢以外,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也许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发展的速度来得比想象的更快。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也不单纯与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同样需要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才能保证成功!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勤奋、毅力等品质对于解决问题和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在许多时候,一个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在勤奋同等的情况下取得突出的成绩。
善于变通,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还未找到的方法。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许换个思路,转个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数学考试中,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生活中,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
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进道若退”,就是主张以退为进,迂回前进。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退”仅是手段,而不是最后目的,只要有利于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退”又何尝不是上策呢?
《伊索寓言》中讲了一个以退为进、迂回前进的智慧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边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