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这个穷人深谙迂回前进的智慧。他首先提出了最低的要求,之后一步一步向前进,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这个穷人一开始就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拦路虎,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使我们战战兢兢,不敢前行一步。也许我们努力了,但还是无法成功,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放弃,并安慰自己:算了吧,这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还是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吧。
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不了吗?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还未找到的方法。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许换个思路,转个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掘得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就和他善于寻找方法的特点息息相关。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东西,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手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取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且无信用可言。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十分稳妥。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笔款,再买了一艘船。这种情形持续了几年,每当一笔贷款付清后,他就成了这艘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而是顺顺当当地进了自己的腰包。
当洛维格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时期以后,他嫌这样贷款赚钱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又构思出了更加绝妙的借贷方式。
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还处在图纸阶段时,他就找好一位顾主,与他签约,答应在船完工后把船租给他们。然后洛维格才拿着船租契约,到银行去贷款造船。
当他的这种贷款“发明”畅通后,他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他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
就这样,洛维格靠着银行的贷款,爬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
使用最佳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如果不能使用最佳方法,最后很可能导致失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是埋头苦干,还要用心去寻找方法、创造机会。
思路决定出路,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变通一下,总会有新的方向和市场。一条道走到黑只会是头破血流,不妨绕道而行,自己的业绩也会取得突破。
用心工作,给企业多提合理化建议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用心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美国鞋业大王罗宾·维勒说:“一个好的建议,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的确,没有什么比为公司着想的建议更令老板欣赏的了。那些为了避免出错而保持沉默的员工,是最令老板感到不满的人;凡事都点头称是,一切都处理得不好不坏的人,在老板的心目中,最多是个应声虫。因此,适当地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可以让你的地位在老板心目中水涨船高。例如,你可以提出如何开源的办法,或者指出怎样节流对企业更有益。
如果你的老板处理某种事务的方法不太好,而他本人并未察觉或不知如何改进的时候,此时你有好的主意,就应该果断地提出来,但要采取让老板能够接受的方式。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这更加出色的一点,就是让你的思维走在老板的前面。很多时候,你的效率也就是老板的效率。
好的建议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细心,就会有不断创造的灵感,这自然也是积累好建议的一种手段。每天行色匆匆,没有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那就有可能一生都这样疲于奔波。当然并不是叫你事事留意,而是有意识地注意一下与你有关的行业,也许在不经意间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用心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廖基程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上脱下相当麻烦不说,手套还很容易弄坏。
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能不能改进一下?
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作纸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糨糊,糨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来,他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可以设法制成糨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又柔又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
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作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把廖基程从生产车间调到了这个组里。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液体手套”。
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副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消失了。
一个好的建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作成本。真是一举两得。
追求效率是对现代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时代,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追求一个好的结果。工作不单要用力,而且要用心,要善于动脑筋。作为员工,向企业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说明你尽了一位公司成员的责任,对公司充满了爱心,你也会得到老板的信任。
刘天明从1982年冬就开始担当伊利的副司炉,20多年来,他爱岗敬业、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他热爱伊利,为公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堪称伊利员工的典范。
有一次,锅炉正在运行中,突然给煤机不转,导致炉温迅速下降,刘天明反应迅速,及时停炉,避免了一起因低温结焦而停炉事故的发生,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一次,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一起因引风机底角发生裂痕而出现的重大生产事故,保证了正常的供暖及生产。
刘天明所在的锅炉车间担负着公司生产与生活所用水、电、气等供给任务,他深知责任重大。无论是停机检修,还是设备故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难题。2002年,设备更新,由于新安装的设备传导系统不合理,导致粉碎机轴承每三天就要更换两组,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成本。为此他彻夜难眠,遍查资料,多维考证,并主动向领导请战,对立式轴承关键防尘装置进行改装。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改装成功,使轴承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三天两组降至每45天更换一组,仅这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费用32万元以上。
刘天明以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精神、力求高效的工作作风,避免了一起又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他提出节约能源上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为公司节约费用10多万元;对水暖系统的改造提出8条合理化建议,经公司论证均被采纳并实施,效果良好。
用心工作是走向成功必备的美德,只有像刘天明一样用心,真正把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发挥在工作上,才能逐渐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学识,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并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
再细微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回报,用心地走好每一步,就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认真用心地对待工作,工作也会让你收获丰厚,并且助你登上人生更高的山峰。
微利时代,想方设法为企业降低成本
身处微利时代,除了赚钱的思路、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更新外,更重要的是用节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当今社会,节约才是赢利的关键。
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纷至沓来,拥挤在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分食一块奶酪,以至于市场上利润越来越薄,产品的利润无一例外在下降,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生意都越来越难做,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感受。
身处微利时代,除了赚钱的思路、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更新外,更重要的是用节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当今社会,节约才是赢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