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比拼,劳动生产率的竞争都是重中之重。生产同样的杯子,A企业每个工人每小时生产10个,B企业每个工人每小时生产20个,那么A企业的处境就会非常危险。因此,中小企业要追求成为效能型企业。美国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奖励努力工作的人,只会奖励找对方法工作的人。”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也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本章探讨的就是企业的每位成员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走出忙碌的迷雾森林: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在工作中,不少忙碌的人就像走入了雾气弥漫的森林,拼命地想缩短与林外目的地的距离,却因失去了方向感而越走越远,越来越往森林的最深处摸进。
高尔夫球教练总是教导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因为打高尔夫球需要头脑和全身器官的整体协调。每次击球之前,选手都需要观察和思考,需要靠手、臂、腰、腿、脚、眼睛等各部位的有效配合进行击球。击球的关键则在于两个“D”,即方向(Direction)和距离(Distance)。初学者中有不少人只想着把球打远,而忽视方向的重要性,其实,把球打直要比打远更重要!工作就像打高尔夫球,如果方向对了,即使走得慢也能一步一步靠近成功;可是如果方向错了,不仅白忙一场,还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对高尔夫球手来讲,方向就是下一个球洞所在的位置;对于职场中人来讲,方向就是做正确的事,朝着目的地直线行走,而不是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现实中很多人实际上是毫无头绪、毫无成效地瞎忙。例如,一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规划的销售人员,他们整天为了销量忙忙碌碌、为了市场四处奔波、为了业绩疲于奔命,结果却是销量下滑、市场疲软、业绩无增。因为他们做的大多是对销量增长无益的事情,开发的大多是公司舍弃的市场。
因此,在“百忙”之中抬头看看方向很重要,只有方向正确了,忙碌才会有成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家公司的生产效率低下,总经理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总经理聘请了一位咨询顾问来帮忙解困。咨询顾问通过观察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后发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人都在用错误或低效的方式做事,还有一些人游离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之外行动。
据此,咨询顾问让各部门经理分别列出所在部门每月、每周、每日与公司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对各部门绩效提升至关重要的五项任务。接着,又让他们将这些任务依次按重要性排序,并按照顺序严格执行。
员工们按照指定的方向执行,去除了那些费时费力的无效忙碌,公司的效率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方向感是茫茫森林里的指南针,指引着人们按时到达目的地;方向感是漫漫黑夜里的光亮,指引着人们走出忙碌的八阵图。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缩短与成功的距离,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少些无用的忙碌。
“康师傅”的老板并不姓康,而是姓魏,来自中国台湾的魏氏四兄弟。他们1988年到大陆创业时,做过食用油生意,也推出过“康莱蛋酥卷”。他们的广告打得很好,如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的女主角吴敬娴那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的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马上深入人心。但是,以当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后来,他们先后推出的“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产品都因为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看错了市场而使产品滞销。到1991年,魏氏兄弟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血本无归。
直到有一次魏应行出差时,因为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所以自带了两箱方便面,没想到这些非常普通的方便面引起了同车旅客的极大兴趣,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一开始就把握了正确方向。
当时大陆生产的方便面很便宜,几毛钱一袋,但是质量很差。国外进口的方便面质量好,但是五六块钱一碗,相对于当时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来说太贵了。魏氏兄弟决定生产一种物美价廉的方便面,根据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把售价定在198元人民币。之后为这种方便面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为了让方便面真正方便,根据消费者反映“向店员开口要筷子很不方便”的情况,他们通过研究改进,在面碗里独创性地放了一根叉子,更加方便周到。此举迅速成为一种潮流。
魏氏兄弟吸取了以前方向错误的教训,很注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他们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吃牛肉,于是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
与此同时,其广告宣传也全面展开。广告画面漂亮的“康师傅”一推出,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壮观场面。
方向正确了,才能避免走弯路,才能做正确的事,避免瞎忙。从20世纪80年代起,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与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所有人见面。他通过“闭关”使自己处于完全封闭状态,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静心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让整个微软公司和他自己都能忙在点子上。
在工作中一定不能像老黄牛一样埋头拼命拉车,想当然地认为出力越大,车就跑得越快。殊不知,偏离发展的正确道路的时候车拉得越快,距离成功就越来越远。最聪明、高效的工作就是像比尔·盖茨那样跳出忙碌的快车,随时反省和思索最根本的方向性问题。
有效执行,绝不不打折扣
在电视剧《亮剑》里,攻打县城时,独立团的阻击部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而日军却是整整一个联队,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整整四个小时,八路军的阻击部队死战不退,日军的重炮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以大队为单位轮番攻击,战士们从炸塌的工事中钻出来,用机枪、步枪、集束手榴弹顽强阻击。楚云飞几次派人去联络,让阻击部队撤下来,让国民党军三五八团继续阻击。负责阻击的八路军指挥员拒绝了,声称他们奉命阻击8个小时,只有到时间才能撤退,除非他们全部阵亡。
这种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让楚云飞感慨万分,一想到有朝一日要和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不由得暗暗心惊。
军令如山,执行力就是决战力,正是李云龙部队强大的执行力使他们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也让楚云飞这位今日的盟军和未来的敌人心生敬畏。
与李云龙的军队对命令不打折扣的有效执行力不同,现代许多企业面临的是孱弱的执行。一位老板曾这样抱怨说:“我的思路已经到位,关键是下面的员工跟不上。总部制订了策略、计划,总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执行,分公司总认为总部的方案不好;让他们自己出方案,他们又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也没有任何专业性,让你没办法批准。刚开始我以为是我们做计划的方式有问题,后来采取了参考下面计划的民主做法,还是不行。整个公司的效率非常低,真是头疼,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这样。”
这位老板的苦恼反映了员工对待执行的普遍现象: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员工并没有真正去执行,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去解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带着一大堆问题和抱怨。这样执行起来自然会大打折扣,结果“瞎忙”一通,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企业员工需要激情,一接到任务就想着怎样去完成它,而不去考虑这个任务的可行性,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如果首先是充满怀疑,不管怀疑大小,团体的目标都是无法实现的。
有着“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之称的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掌管GE的漫长岁月里,许多人离开,许多人加入,也曾经有过大范围的裁员。哈克·摩尔在GE工作的时间比杰克·韦尔奇长,他早来了三年,最开始他的职位是一位副经理的第三秘书,但在杰克·韦尔奇即将卸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杰克·韦尔奇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这样描述哈克·摩尔:
他在通用工作的时间比我还要长,直到现在还没有退休。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在二十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并不是因为他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而被调离,而是在某个职位出现空缺时,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他。他总是毫无怨言地去赴任,而且很快就能胜任新的工作,并且能够在新的工作中独当一面。他总是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执行力强,从不把问题留给别人的人。
后来,我把他晋升为我的助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适应性”的可怕,如果让哈克·摩尔坐我的位子,他不会比我逊色。他总是能通过自己出色的学习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新的工作。
军人的天职在于服从,员工的职责在于执行,企业需要对上级的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地执行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