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板有哪些新动向
一、两极分化格局的纵深发展,群体性分布特征明显
以目前全世界的41家创业板市场来看,在筹资额、市值规模和市场表现上,它们均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分布特征。其中,高端群体有7个市场它们的各项指标都位于前三分之一的行列。这七个市场是美国NASDAQ、英国AIM、加拿大TSX-V、日本JASDAQ、日本Hercules、韩国KOSDAQ、中国台湾OTC。有属于创业板市场中的低端群体,13个市场的它们的主要指标均位于后三分之一的行列,这13个市场是:南非3个创业板市场、土耳其2个创业板市场、马来西亚MESDAQ、新西兰NZAX、泰国MAI、塞浦路斯3个创业板市场、爱尔兰ISEQ、菲律宾SMB。另外,其余创业板市场大部分属于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属于中端群体。
2.上市标准日趋灵活和多元化发展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已经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调整方向上趋于更加灵活具有弹性,同时在赢利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趋于降低,然而在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规定趋于严格。这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能够进入到创业板市场,同时也为了尽量减少了企业上市后道德风险出现的机率。与此同时,创业板上市标准呈多元化之势,除了财务指标外,开始涵盖信息披露标准(如德国)和公司治理标准(如巴西)。上市标准日益体现 “卖者自愿、买者自负”的原则,交易所和监管当局不负责鉴别企业优劣,只监管信息披露质量或公司治理水平,上市企业都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支付的信息披露或内部治理成本选择在不同板块融资和上市,由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自助判断。
3.创业板运作成功有那三大机制
以NASDAQ为首的7个创业板市场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市场表现、还是筹资能力来讲,都属于优质的一批群体,是海外创业板运作成功的代表。数据显示,2002~2007年间,美国NASDAQ、英国AIM、日本JASDAQ、韩国KOSDAQ、加拿大TSX-V市场等为代表的创业板市场市值增长了105%,成交量增长了117%,大多情况都超出了同期主板市场的增加幅度。
从这7个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它们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市场发展路径,是因为拥有共同的三大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三大机制。
(1)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制
这7个市场的投资者能够较好地理解新兴企业的成长规律,因而其行业分布体现了本国(或地区)的创新热点或动态比较优势。加之通过灵活的发行上市标准和简化的程序,不仅能够吸引一大批有潜力的新兴业态公司,还能够得投资者给予的高估价,从而使得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不断扩大。比如在在发行上市时,创业板市场能够接受这些企业的上市并容许其在一定时间内亏损,对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持有更加宽容的态度。在上市程序方面,一些市场(如AIM、TSX-V)都允许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并不要求申请挂牌企业必须采取IPO的方式发行股份。由于采取私募发行的申请企业只需经交易所备案即可挂牌,因此上市程序十分简便。此外,为吸引更多上市公司,一些市场还鼓励反向收购、直接上市等多种上市方式。
(2)创新的流动性维持机制
很多创业板市场也同样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是流动性不足。上述捉到的7个创业板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在面临着流动性不足或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只股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它们没有采取纯粹的竞价或者做市商制度,而是根据市场表现实行差别交易制度,即在做市商制度基础上引入竞价制,或者实行混合交易制度在竞价基础上引入做市商制。为了以达到活跃交易的目的对流动性较好的部分股票实行竞价制,而对流动性缺乏的股票采取做市商制度,。
(3)实行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
优胜劣汰机制指的是将一批核心企业进行删选和培育后,将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转板到更高层次市场,并通过激励作用对其他未上市的公司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将一些不合格的企业退出市场,通过信号传递效应,逐步建立起约束机制,从而达到保证创业板市场的形象和质量的目的。
在已经运作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上,其中一部分上市公司发展迅猛,市值规模甚至都超过了主板市场上的同类企业,这样的公司不仅能够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的形成,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它们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不仅增强了创业板市场的吸引力,同时也会提高创业者的预期收益,进而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从成功的7个市场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退市概率非常高。在1999~2001年间,NASDAQ和AIM退市公司分别占据了1995年以来本市场退市总数的40%和31%。1995~2007年,NASDAQ和加拿大TSX-V的退市公司甚至超过了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而韩国KOSDAQ、台湾OTC和英国AIM的退市公司也达到新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左右。
韩国KOSDAQ所走弯路给中国创业板什么警示
韩国创业板是以培育创业型企业为目的的韩交所创业板市场,成立于1996年,并且在韩国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及韩国IT产业的迅速增长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发展成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之一。根据世界交易所联盟2008年的统计资料,截止到2008年上市公司有1000余家,韩交所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及换手率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但是在韩国创业板成立之初,它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同时上市门槛也非常低。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创业板的品牌,韩交所已经开始将创业板的退市要求严格化,并建立起更为实质性的退市制度。“这一点教训中国创业板应该要注意。一定要在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前,做好各方面充足的准备,将每一个规章制度落实下去,不要犯KOSDAQ的错误。”韩国创业板的教训警示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创业板时必须重视制度建设。
韩交所从2006年起开始推动中国企业赴韩上市的工作,到2006年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不是很多,每上一家是韩国各大媒体的焦点。举例来说,在韩国上市的第一个企业三诺,当时在韩国的影响非常大,其在深圳不是很起眼的公司,但是通过韩国的上市在媒体上曝光率非常高,广告效率更是无法用钱衡量。但是目前,来看在韩交所上市的公司的信息披露仍全部用韩语,投资者寻找公司的披露信息不是很方便,降低了公司与非韩国区投资者的沟通效率及效果。
在韩交所上市的话,还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亮点包括承销费、会计师费、保荐费、市场推介费、律师费及向交易所缴纳的上市初费等在内的发行成本,还有维持成本包括支付给交易所的上市年费、支付给会计师、律师、券商等的中介费及媒体披露费、市场推介费等,韩交所成本为集资额的5%~7%,新加坡是8%~12%,美国是10%~15%。以KOSDAQ(科斯达克)与NASDAQ(纳斯达克)相比,科斯达克的上市费用约为3.9万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20,然而上市公司所缴纳年费为4500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46,均属于新市场中最低的标准。2009年中国创业板已经上市,按照中国创业板上市条件要求,深圳的上市后备资源有千家之多。
海外创业板市场企业如何退市?
海外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的主要特点有:
1.海外的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标准与上市标准是相互统一的。
2.海外创业板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3.海外创业板市场持续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是相似的。
4.海外创业板强化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监管理念是相一致的。
海外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退市程序由交易所集中管理和分层次决策相结合的方式。
2、采用严格的退市管理与缓冲执行相结合的形式。
举例来说: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是独立设立模式,它强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监管理念,退市标准包括数量标准和非数量标准两种。英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理念与美国市场是相同的,都强调的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但是,在伦敦证交所该市场的退市标准不包括数量标准,退市标准较于纳斯达克市场更为宽松。欧洲的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监管理念与英美国家监管理念有所差异,这些国家通常不会不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作为公司的唯一目标。而海外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渠道是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这种多层次市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其一同一交易所一板和二板市场在同一交易所共存;其二上市标准与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上下承接的OTC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共存,以使退市公司证券得以在低层次市场中继续交易。
小看板:
从深港两地合作看创业板发展
香港创业板成立之初的发展可以说是颇为成功的,但当时由于网络科技股泡沫的破灭,造成很多创业板公司的股价连番受挫。加之当时创业板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过于宽松,不少公司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甚至长期停牌,使得该板流动性长期委靡不振,导致前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目不断下降。鉴于此,港交所将创业板重新定位为跃升至主板的踏脚石。引入新的数量化上市要求,提高了创业板上市门槛,降低了申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费用,简化了转往主板的程序。内地推出创业板不会削弱赴港上市的吸引力。未来深港两地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港交所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市场可以为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主板以外的融资平台,相信每个市场会根据其发展及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