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哥哥对他说:“如果再有人和你说话,你就对他说No”。他又到了拳击者那里,拳击者见了他就问:“你昨天打够了吗?”他答道:“No”。于是,拳击者又打了他一顿。
从此以后,这个也门人再也不愿留在美国了,不久便回到了也门的家中。回家后对他妻子说:“我在那里挨了打,因为我说了Yes和No。”
一个也门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竟受到如此待遇,着实够惨的。这个故事完全构建在巧合的因素之上。“Yes”(是的)这个词不是万能的,哥哥却把它作为万能用语教给弟弟,让他不遇到什么情况都说“Yes”,当然,这样也不一定出什么乱子。事情之巧合在于,根本不能用“Yes”来回答的问话,也门人偏偏使用了“Yes”,于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哥哥知道事情原委后,又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于是悲剧便不可避免地重演。
6自报弊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现实生活中,不懂装懂的人,往往会被人讨厌,没有谁愿意和他接近。用“不懂装懂”法构成的幽默,往往具有一定的嘲讽力量。
有一个专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到一个剧团去检查工作。剧团团长陪同他到了排练场,台上正在排练四重唱,他坐下来一听,生气地说:“真是乱弹琴,人家几百个人都能唱得整整齐齐,他们四个人四个调,一点都不齐,这是唱的什么歌?”
团长连忙说:“这是重唱。”
这位领导听了,赞同地说:“对,是应该重唱,太不像话了。”
故事的主题是严肃的,但它用幽默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显得荒诞,有几分幽默,但这个故事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幽默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在极“左”路线下,吃过瞎指挥作风苦头的人,尽管它有几分幽默,恐怕也很难幽默起来。因为他们读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总是与那个令人不愉快的年代相联系,心理上是沉重的。但对另外一些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的没有那种苦涩的回忆,因此能够从故事本身“超脱”出来,去欣赏幽默艺术带给人们的愉悦。
幽默不同于写实小说、纪实报告,越虚构幽默感就越强,幽默就应该让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下面这则故事,大概更有些趣味。
地理课上,老师提问:“我国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
小明不假思索地说:“二郎山。”
老师说:“我在课堂上讲了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你没有听见吗?”
小明回答:“听是听到了,可前两天学了一首歌,有这么一句歌词:‘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我一算,一万丈要有三万多米,那可比珠穆朗玛峰高多了。”
这则故事之所以幽默感强一些,是因为它虚构的成分较多。读到它,不会让人想到某个不愉快的背景,即使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答不上问题,常挨老师批评的学生,看了也会开心地微笑。幽默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天真性”,即逻辑的幼稚。小明把二郎山高万丈这种使用了夸张的歌词,“天真”地认为是写实,一折算,二郎山比老师讲的世界最高峰还高,根据这个“统计资料”,二郎山显然要雄踞众山之冠了。思维逻辑的幼稚,显示了推理的可笑。
不懂装懂虽然不是“经典”的幽默理论,而且不懂装懂也是科学研究的大忌,但是在运用幽默方面,不懂装懂往往会制造出较强的喜剧效果。
督学到某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太差,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一封函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7颠倒错位
有悖于常规的“逻辑”是歪理的温床,幽默的素材正是在这里滋长。有一个相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人相逢,一见如故,握手言欢,问寒问暖。待两个人寒暄一番之后,突然发觉对方竟是陌生人,于是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请问尊姓大名?”
作为相声里的材料,这个故事是富有幽默感的。那么它的幽默感是怎样造成的呢?它显然是将事物正常的先后顺序易了位,违反了常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互相认识再彼此宣暄的,而故事中的甲和乙都还没弄清对方的尊姓大名就忙于问安、言欢,这就颠倒了人们相识的一般规律,与人们的正常逻辑不谐调,于是幽默感便应运而生。
8插科打诨
打诨、逗趣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从中外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例证。比如中国作家鲁迅笔下的阿Q、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成名小说中塑造的堂·吉诃德等,其共同之处就是幻想与现实冲突时,为了聊以自慰,便有意自我打诨、逗趣,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或“胜利”,而这恰与他在现实中的失败、碰壁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笑料。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幽默
一、节目主持人的“幽默气质”
何为“幽默气质”?“气质”是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现今,人们经常用“有气质”、“气质不错”等来形容一个人,可见,气质是个很受用的字眼儿。“幽默气质”也就自然成为“褒义词”了。然而,应着重指出的是,“幽默”和“气质”并非同位置出现的。“幽默”通常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而“气质”则是一种内在衬托,是比“幽默”更凝实、更深沉的东西。两者相结合的“幽默气质”应视为一种具有吸纳与释放幽默的双向能力,是运筹幽默的“中转站”。它着重体现出一个人对幽默的收放自如,这也是区别于单纯滑稽表演的一种深层次的处事精神。
气质不是装出来的,也是无法装的,人的一举一动,细枝末节都体现着这一个性特点。它受先天因素影响,也有后天塑造的影子。换言之,幽默是一种“诗外”的功夫,是不能作为“角色”内容部分存在的,而是主持人生活常态中幽默性情的有节制的、去粗取精的、有提高、有升华、久经磨砺的表露与释放,力戒不加选择、口无遮拦。这正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特征的约束机制决定的,也是与生活中的幽默常态、性情与气质的本质区别。
当然,那些天生便“幽默缺乏”的主持人也没必要生拉硬拽,“为赋新词强说愁”,或“压沙榨油”,缘木求鱼,那便太不明智,更与幽默主旨背道而驰了。
二、幽默是节目主持人的“势能”
通常认为,幽默是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对节目的把握能力和与观众的交流沟通能力,也就是说拥有幽默艺术。但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允许主持人随意使用或者滥用其幽默,也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恰当运用这门艺术。幽默是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或者说能量的储备,也称为“势能”。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书本知识、生活、经验,才能将幽默融入自己的个性,与自我成为一体。所谓“厚积薄发”、“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这才是上乘的幽默,透着一股醇厚的气息,和谐而自然。
幽默势能往往伴随着主持人各方面阅历、素质的增长而水涨船高,日趋圆熟和老到,直至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那便是这种“势能”的自然流露,而非故意昭示和标榜。孔子有曰:“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主持人不应为了急于要“人知”其“幽默”而故意炫耀和卖弄。“势能”越深厚,表达才会越自如、舒展和酣畅。若流于“卖派”、展示,未必如愿且不说,更有江郎才尽之忧。这就如同“潇洒”与“故作潇洒”的区别。故作幽默给人的感觉大概并不比东施效颦好多少。这也就自然推导出了节目主持人的幽默特征:本色、自然、真实、平和。
幽默与电视的结合、改变不可避免,创新也是势在必行。这种“电视幽默”作为一种新概念,是否就是“电视”+“幽默”,或电视中的幽默呢?它可能被理解为电视中体现幽默情态及效果的诸种形式、内容,也可以视做一种评价电视节目的标准和尺度,以及依照这种标准和尺度评价电视节目幽默实现的程度与境界,乃至电视工作者发掘、再现、创造幽默的意识与能力,等等。根据涉及的电视与幽默的关系、特征、范畴,不妨以下面的界定作为参照。
电视幽默是指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并利用电视语言展示、表现和创造的幽默现象。
较之自然幽默(原生态幽默)与生活幽默,电视幽默要丰富、严格、高效得多,它来源于生活,却又剔除了生活中粗俗鄙陋的一面,显得自然婉转、玲珑剔透。电视主持人要实现这种幽默,就必须关注生活,直视民众,即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要除去其不适应电视这一特定媒体的各种微小细节。电视幽默是多元直观的“全息”显示,难以掩盖任一疏漏和微小瑕疵。所以,主持人中幽默的出类拔萃者就十分突出,显现出“势能”的优越感。这里“势”便是优势,即领先、居高之意。
但站在节目主持人的位置上来说,幽默真的必要吗?类型不同,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就会有差异,幽默自然不具有可比性,何况有的节目性质本身就无需幽默,或者根本是可有可无。如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般可不将幽默视为必备素质。也就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纯新闻性节目(播报)时,基本无需幽默或需约定幽默使用的程度、分寸等(为“限制幽默能力人”),但并非是说新闻主持人不能幽默或幽默无用武之地,在适当的时候以相应的方式也可小幽一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面对面》相对于《焦点访谈》便具有一定幽默的自由度,尽管其幽默多具冷面与“黑色”的意味,使人颇感沉重);而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客串其他节目时便可放开手脚,较为放松与丰满地释放幽默了(如《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白岩松在主持《东方之子》时显得严肃与严谨,给人以与年龄不甚相符的不苟言笑的感觉,而在《半边天》节目与张越客串主持时,便显露出其轻松幽默的另一面,顿觉新奇和有趣。这当然也得益于话题本身的趣味性及与合作伙伴的默契到位的配合)。而其他类型特别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则另当别论。
三、幽默在谈话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幽默如一根纽带,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近陌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以最有效和轻松的方式融洽沟通环境,改变交流氛围,使感情得以敞开,矛盾和尴尬得以化解,不仅轻松有趣,而且极富哲理。同时,幽默还表现了一种诙谐,一种才华,一种智慧。如果说人们喜欢有个性的主持人,那么,幽默作为一种个性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证明,幽默之于“群言式”谈话节目,是大家共同追求和倡导的一种品格。
幽默在谈话节目主持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方向
电视主持人说得多了,就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以“教育者自居”;说得少了,观众又觉得他呆头呆脑、木讷迟钝。好的主持人其实就是穿针引线者,要用幽默方式表达观点,把握方向。
2调节气氛
在实际生活交往中,幽默就是一种增进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艺术。节目录制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幽默既是一剂调和剂又是一剂粘合剂,能让主持人同观众的关系充满温馨、和谐,不刻板僵硬,促进了彼此的感情交流,使主持人更平易近人,获得更多的好感。同时主持人妙语如珠所营造出来的轻松坦诚又会在语境中蔓延,感染每一位参与者,呼唤起大家共有的情感,共同营造一个真诚友好、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崔永元在每次节目实录之前,从交待话题和注意事项开始便以“幽默”来“热场”,把刚进入演播室还有点拘谨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一种温暖放松的氛围出现了,参加讨论的兴味也调动起来了。崔永元善于放松他人,引导着人们“入戏”,如在《走近体育明星》里他就故意荒谬“演绎”,引得众人开怀大笑。
崔永元:(问嘉宾李小双)是不是在国外比赛时,如果会说中国话的华人多一些,也就像在“主场”一样?(李笑,点头不语)所以我们看见李小双一边做大回环,一边向观众致意(模拟招手,众笑)就这样还拿冠军呢!(众大笑)
有时候崔永元激发他人,带领大家在不经意中消除紧张情绪,心情得到放松。例如《我有一颗中国心》的开场,崔永元与请来的小客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崔永元:(对一男孩)你从哪儿来?
男孩一: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