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00000026

第26章 破窗效应

“破窗”的诱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类似的情况:

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

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

有些人犯了错误,通常都是这样为自己辩解:“XX都是这样干的!”或者“上次就是这样做的!”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向我们道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破窗效应。而破窗效应的产生基于一项有趣的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破窗效应的启发。他在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把地铁看成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行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效应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案件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7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1名是通缉犯;每20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1名携带武器。最终的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1994年1月,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长,就是因为他对破窗效应的出色阐释。布拉顿也开始把这一效应推广到纽约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指出,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因为针对这些看来微小却有着象征意义的犯罪行为的大力整顿,会带来很大的效果。

“警局的最高领导居然要关心街头那些‘毛毛雨’犯罪,这在纽约市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整个美国绝大多数警察局也是史无前例的。”马里兰大学政策研究专家沙尔曼感慨地说。

在破窗效应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人们把这个庞大的都市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崭新气象都归功于布拉顿。

学习上的“破窗效应”

“破窗现象”在学校里体现得尤其充分。

这是发生在一位教师身上的事例。

有一年,他的班级接受了一个留级生,在他的记忆中,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六年中惟一碰到过的一个留级生。

这次留级对这位学生的触动很大。进入新的班级后,他处处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班里一些原本想混日子的人,看到学校动了真格,受到了震动。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上课开始记笔记了,作业也主动交了。

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会不以为然,但该生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这个内容是要考试的。”他的话能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竟然比教师的话还有效,这是许多人都未曾想到的。

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这位老师意识到“破窗效应”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大有裨益。他发现,许多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要将这些散漫的学生整合起来,使之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就必须在发现违纪现象时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把“破窗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

“红牌作战”和“小题大做”

“破窗理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它在企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理:清楚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

◇清洁:减少“红牌”的数量。

◇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

企业借助“红牌作战”的活动,可以让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幽雅,企业成员都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

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兴师动众,没有必要。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是“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个直观的体现。

更重要的可能在于,企业中对待“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收取起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除了目视着杰瑞,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

此时,杰瑞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杰瑞在那间受过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玻璃的窗户”的明智举措。

第一时间修理“破窗”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破窗”,如不及时处理,不但会引发“砸窗”的连锁反应,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危害,还会引起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各种评论,一些言过其词的评论对企业的声誉可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出现“破窗”后,最好以快刀斩乱麻的凌厉手段尽快将矛盾消化,别让公众热辣的目光聚焦在你的痛处,再把手中的石头扔过来,砸得你遍体鳞伤,甚至是无法修补的地步。

特别是对于那些资产数以亿计的大企业,宁可“蚀小财”也不能耽误处理“破窗”的时间,因为“破窗”带来的损失远远不是几个小钱所能修补的。而且“破窗”久拖不决,无形中也给竞争者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即便“破窗”的危害不是很大,遭遇“破窗”的企业也会频频成为媒体热炒的目标,不管是客观评论还是歪批反说,终归是揭短者居多,企业信誉受损在所难免,市场份额失不再来。

曾几何时在国内保健品行业夺目耀眼的三株集团,正是因为要赌气打赢“常德事件”的官司,结果因小失大,使企业一蹶不振。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湖南省常德市78岁的老汉陈伯顺曾经是“三株口服液”的消费者,1996年9月,陈伯顺的家属认定他喝了三株口服液导致死亡,并于同年12月向法院起诉。经过历时一年的调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三株公司胜诉。而在这一年中,“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的新闻被20多家媒体报道,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三株胜诉,但是三株公司没落的悲剧已经无法避免了。1997年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接近2个亿,而在事件发生后的1998年4月,三株口服液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一审判决后,三株正式员工从15万人减为2万人,直接损失40多亿元。

事实上,三株曾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事情开始的时候,原告曾直接找到三株公司,要求其赔偿20万元。本来是可以“大事化小”的事件,可三株公司拒绝了对方的赔偿要求,选择对簿公堂。这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事例对企业发展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恐怕已经是不说自明了。

所以,一旦“破窗”出现了,最明智的企业就是做一个第一赶到“破窗”现场的修理工,然后再在第一时间将“破窗”修理好!

第二个“破窗理论”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居然有第二个“破窗理论”。但由于所处的领域不同,这两个“破窗理论”阐述的道理也有所不同。我们暂且先把巴师夏的“破窗理论”称为“第二个破窗理论”!

1714年,曼德维尔在题为《蜜蜂的寓言》的文章里指出“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巴师夏写了一篇题为《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的文章,他也设想了这样一种情形:小痞子砸坏理发师玻璃窗,结果为玻璃商带来了生意,而玻璃商从理发师那里赚到的钱,又可以用来从其他商人那里购买其他商品。

于是,在这种不断扩大的循环中,打破窗户的行为提供了金钱和就业机会。这个思想,后来也被总结为“破窗理论”。

据说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提到过类似的情形。黑兹利特说:“当一个顽童打坏了一户人家的玻璃窗后,为了修复,户主就需要花钱购买新玻璃,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意。虽然户主蒙受了损失,但就此产生了工匠、商店、工厂和运输方面的新需求,又使另外的一些人得到了好处。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祸,都是有弊有利的。损失能带来新的商机,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对此,经济学家们也有过争议:

“人们需要冷静地、实事求是地认清损失和困难,还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念,但是不需要空幻的自慰。一个试图把坏事变好事的过程是复杂的,它并不简单存在于破窗理论的逻辑中。”

“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就得更换新的窗户,于是带动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业,而他们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业,整个社会便得以欣欣向荣,所以,顽童打破窗户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这套推理错得厉害,连目不识丁的大妈也知道那是错的。错在哪里呢?它忘记了‘世界上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是稀缺的,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自始至终牢记这一点。有些人即使已经成了有名的经济学者,到关键的时候也还是记不住。读者们不要相信那些发动战争有利美国经济的说法。大炮多了,黄油就必定减少……”

“在捍卫‘资源是稀缺的’这一要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忽视另一条经济学要旨——‘稀缺的资源并不一定是被充分利用的’”。

“在讨论‘破窗’、‘袭击’造成的有形资产损失和可能刺激生产增加的两个后果时,有些经济学家没有分清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大量的资源——包括劳力、机器、厂房、自然资源——被闲置。由于对前景缺乏信心,消费者节省日常生活开支,厂商减少资产投资,因而造成总需求下降,经济持续萧条。这种萧条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没有外界推动,这种状态就不会改变。只有外界力量推动或刺激总需求,继而引起国民生产以乘数增加,才能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正是凯恩斯超越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同类推荐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热门推荐
  • 有山有水有点田

    有山有水有点田

    重生为农家女,爹娘兄长失踪,弟弱妹小,家徒四壁,更有叔伯欺负,举步维艰。摆脱困境,是秦筱雨面对事实后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细弱肩膀扛起一家生存大计,依靠天然的山水田园,小农女也必能织出一幅锦绣画卷!
  •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脑筋急转弯(全集)

    脑筋急转弯不仅是调节心情、放松心情的游戏,更是帮助孩子们打破思维定式,发挥超常能力的头脑训练。让孩子们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珍藏版)》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绝色丹药师

    绝色丹药师

    苍琦,舞阳城苍家嫡出之女,天才如她却因与魔宗高手决斗身负重伤,沦为废物。清醒之际,功劳被圣宫宫主之女所占,而曾经天才则沦为世人口中欺世盗名骗子。看她再次崛起,绽放光芒,将绝世的一剑削向真正欺世盗名之徒,还她原本清白。看她振作重生,宛如凤凰浴火,惊艳了曾经未婚夫的眉眼。当废物的她遇上那位绝色的尊主,由此开启成为唤灵师契机。从此,她拥有一双洞悉世间脉络的眼,更有一双夺天地造化奥妙的双手。组队,她永远是最可靠伙伴,炼丹,极品元魂丹药在她掌中唤醒铸玄器,一品玄器不稀罕,传说中天器由她亲手铸造完成。绝种药材,由她亲手培育而成,质疑之人为之消声。当自己亲人遭受阴谋而亡的时候,她一步步踏上了复仇争霸之路,势必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绝色师尊爱卖萌,强迫定亲的聆家尊者天然呆当小萝莉出落成大美人,似乎桃花运也悄然而来。
  • 稻草人的蜕变之旅

    稻草人的蜕变之旅

    古老玛雅文明预言首次爆出2012跨世灾难,人心惶惶。传言地球的2012末日灾难竟是古老民族-玛雅人的一次诅咒,未来的科技是否会重新拯救人类,魔猫的死亡代价只是为了彻底封印天妖,却不知巧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预言2012,主人公黄立,雪英,乌塔姆,杨洋又如何阻止这一切,最后龙飞最后是否会复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都市里的黄粱一梦

    都市里的黄粱一梦

    面对生活坚持不懈和穷追猛打的考验,我们除了能做一些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要取代一些想做而不能做的事。都市的生活就是要打破你梦幻般的美好,让你看清并接受真实的残酷。
  •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感悟和融合 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叛逆和忏悔
  •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自控力(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想要在职场上顺风顺水,职场人应该加强职场自控力的修炼,明白在职场上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成功。本书全面剖析并揭示了职场人该如何提升职场自控力以及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控力,对渴望取得职场成功的职场人士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