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400000005

第5章 印刷术——文化传播的革命(1)

当我们翻开书籍,打开杂志,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内容丰富,色彩缤纷。当我们走在街上,绚丽的广告牌,印有搞笑图案的服饰,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们的双眼。而这些精美的文字和图案之所以能够呈现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上,还要归功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诞生到发展,印刷术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一)印刷术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的书籍。手抄不仅费时、费事,而且又容易抄错、抄漏,书籍抄本的数量有限,更无法大批量复制,严重制约着信息的传播,给文化发展带来了阻碍,这种情况一直到印刷术的出现才得以改观。

印刷术是一门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进行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术最早始于我国隋朝的雕版印刷,后来经过宋仁宗时期的毕昇大力发展、完善后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到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印刷术的起源

在印刷术诞生之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许多复制文字的技术,比如用印章在泥土和纸上盖印文字,用镂花版在纺织物或纸上取得重复的文字和图案,在石碑上拓取碑文等等。这些方法都是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先导。

1. 印章

我国古代的印章是雕版印刷的源头,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启示。印章是一种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如果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干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有些则是用力压印于纸上,令纸的表面有凹凸。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所用材料有铜、石料、骨料和木料等。早期的印章是用作家族的标志、地位的象征、饰物佩带或用作封泥。秦汉时,由于雕刻工艺的发展,反刻文字的印章已经非常普遍,人们还学会了用木戳在铜范和陶量器上印制铭文,有的多达数百字。

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黏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用印章进行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样的印章已经相当于一块小型的雕版了。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方便得多。

2. 印染

中国的印染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将图案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早在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之前,我国就一直拥有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制的。

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印染工艺中,不仅有染有印,还有依稀可见的刷印。而这些织物的刷印,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3.拓印

远在公元前2000年,重大事件的记载便已被镌刻于骨板、青铜、砖瓦、陶瓷、木料以及玉石之上,用以保存文字和图像,而镌刻长篇碑文最多的质材当推石料。

东汉时期石刻流行,出现了刻字的石碑。有人看到互相传抄的书籍错误很多,就决定利用石碑来补救这个缺点。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和一些官员一道要求朝廷把一些儒家的经典刻在石碑上,作为校正经书文字的标准本,宣扬儒家思想。于是刻有七部儒家经典的46块石碑,竖立在了当时的最高学府——洛阳鸿都门外的太学前面,石碑上共二十余万字,分刻于正反两面,每块石碑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工程历时八年,全部刻成。

这样一来,许多人都赶去抄写石碑上的文章,或者拿着书去校对。石碑刚刚立起来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千多乘车辆,载着人前来观看摹写,车水马龙,十分拥挤。

后来人们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碎布、帛絮包扎成一个小拳头样的槌子,在石碑上轻轻地捶拍,使纸陷入碑面文字的凹陷处,待纸干燥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底白字,跟石碑上的字迹一模一样,这就是拓碑,复制下来的纸张称为拓片。这样复制的方法比手抄简单、便捷,而且更加可靠。人们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收藏和出售,使拓印广为流传。石碑越来越多,拓印的方法也越来越普遍。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加以拓印。这当然比把字刻在石碑上更加经济方便。

拓印术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印刷术中的基本要素,是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与雕版印刷相比,它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地复制文字和图像。然而,碑刻的文字是凹下的阴文,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阳文,复制下来的拓印品为黑地白字,雕版印刷品则为白地黑字。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远不如雕版印刷,所以拓印术还不能看做是一种印刷方法,而只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三)雕版印刷

1. 雕版印刷的产生

在印章、印染和拓印技术的相互融合、启发下,大约在隋朝,雕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比如枣木、梨木等等。雕版时,在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薄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覆上纸,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了纸上,印出了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一页书就印好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完成了。这种印刷的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专家认为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典型事迹,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当时民间可能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应该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2. 雕版印刷的发展

到了9世纪时,我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非常普遍。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炫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部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这部《金刚经》卷首刻有一幅画,上面画着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神态生动,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宋代的雕版印刷发展到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繁多。技术臻于完善,尤其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最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时22年,总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以此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的规模之大。宋朝雕版印刷的书籍,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为人们所喜爱。

雕版印刷术诞生之后,得到了广泛运用,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制版刻书之风延续不绝,直到中国封建时代的终结。雕版除用于印刷文字外,还广泛用于印制各种图画。宋代开始,雕版还不时用于印制纸钞。此外,除传统木刻雕版外,历史上也还出现过金属材料制作的雕版。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已经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与木版相比,金属雕版虽然坚硬耐磨,但制版困难,着墨性能不佳。因此,传统印刷中,使用的大都是木刻雕版。

3. 彩色印刷

雕版印刷在开始时只有单色印刷,五代时有人在插图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现在仍然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部位,一次印于纸上,印出彩色印张,这种方法称为“单版复色印刷法”。用这种方法,宋代曾印过“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热门推荐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本书针对当代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再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答,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根据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纠正,以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另外本书针对外界给现在学生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对中学生的道德及行为规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 红楼之情满潇湘

    红楼之情满潇湘

    初秋时分,暑热并没有褪去。枝上的鸣蝉正不厌其烦的宣泄着自己的烦躁。潇湘馆显得静悄悄的,炕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婆子以及粗使的小丫头。雪雁和春纤在东屋里休息,而林黛玉正在里屋午睡。紫鹃正坐在回廊上做着针线。院中上百竿的翠竹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苍翠欲滴,窗格子上印出些斑驳的影子。紫鹃看了看挂在月洞上的鹦鹉,也半闭着眼睛正昏昏欲睡呢。她低头做了一回针线,无奈困意实在厉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楼之潇湘辞

    红楼之潇湘辞

    风霜刀剑相逼,湘帘虚垂,泪眼蹙眉。望断天涯,故乡远隔天涯。叹今生、谁舍谁收。心已碎、寒塘冷鸦。遣情伤,花魂默默,鸟梦痴痴。相遇,疏疏翠竹,阴阴绿树。静临烟渚,痴心对付。衰草寒烟无限情,念双燕、难凭音信;情不了、早遇佳期。喜相望,一双鸳鸯、并蒂莲花。她是姑苏林家的女儿,列侯之后,书香世家,出生清贵。无可奈何,命运不济。早年丧母,客居外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风华绝代,命运坎坷。不屈不挠,终得善果。且看黛玉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是如何玩转红楼,走出不一样的人生!本文虽然假托康熙年代的历史演绎故事,但是故事情节属于虚构,请不要和历史事实挂钩。【脂砚斋最新出品红楼文系列】《水润珠华点绛心》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潇湘辞》作者:夏轻尘《红楼之玄黛情浓》作者:泪语忧潭《红楼逸梦潇湘情》作者:长河晨日【脂砚斋出品种田文系列】《继室谋略》作者:瑾瑜《嫡女谋略》作者:月色阑珊《小妻大妾》作者:沧海明珠《庶女无敌》作者:雁无痕号外,号外:强力推荐一部虐文给大家,虐虐更销魂哦!《鸩妃》作者:鹤梦竹影推荐好友红楼文《玉漪碧水续红楼》作者:月下菊《一水溶玉梦红楼》作者:人幽若兰
  • 王牌间谍

    王牌间谍

    杨锦帆是一名谍报员,被派往汪伪政府工作。他的妻子郑艳芳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妻子的感召下,杨锦帆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情报,并立下很多功劳。然而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妻子牺牲了,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烈士"埋名古庙之中……
  • 侯府千金:拐个杀手来种田

    侯府千金:拐个杀手来种田

    上山采药的大妮失足跌落坡底醒来后,发现床边坐了个野人,更惊悚的是,野人的弟弟居然跟到她家提亲……百般无奈下,大妮嫁给了野人,谁知深山里的生活跟她想象的大不一样,野人丈夫的身份似乎也不简单…读者交流群:121295008欢迎大家加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孤星泪煞

    孤星泪煞

    因为一场无妄之灾,山庄被血洗,他成了孤儿,独自踏上艰苦的复仇之路。杀神殿,地狱式的训练,让他成为绝世高手,不但做了将军,甚至还成了武林中最神秘组织的领导者。报仇的路上总会遇上更多的事,他想抱着老婆热炕头都不行。因为,是男人,就要有责任感,有道义和担当!
  •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他,玛利亚贵族学院毒舌教授高长恭,柔美俊逸,姿容无双然而在我眼底却是病得不清的妄想症患者。他说,他是北齐兰陵郡王,然而,他却没能记住老祖宗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悔对我是又亲又抱。我说,我喜欢隔壁班的王麻子,他那张星象图一般星罗密布满红疙瘩的脸蛋是我的最爱。他一心在现代寻找回去的路,只因为他将一个很重要的人遗忘在了过去,于是,他找寻回家的路,奔向历史所注定的悲剧结尾,全然不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