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400000004

第4章 造纸术——书写载体的伟大变革(2)

纸的发明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蔡伦则是这一发明的总结和推广人,他的功绩在造纸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四)纸的发展

蔡伦献纸之后,汉和帝下令在全国推广,纸成为了竹简、木牍、绢帛的有力竞争者,逐渐成为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到东汉末年,东莱有个叫左伯的人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张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很好,世称“左伯纸”,其中尤其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东晋末年(404年),朝廷下令以纸代简,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纸则得到广泛的发展流行,成为官方文书的载体。3-4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扬及皖、赣等地。

造纸的原料来源更加多样化。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的一些纸种,如抄写经书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在造纸的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复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了染纸新技术。染纸时,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黄麻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贾思勰还专门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潢纸的技术。

2. 隋唐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了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这一时期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的艺术珍品。

造纸原料方面则以树皮使用最为广泛。主要是楮皮和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造纸也广为使用,但到了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又无人管理栽培,致使原料供不应求,藤纸逐渐消失。而在我国南方一些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竹纸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宣纸。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并不产纸,而是其周围各地产纸,都以宣城作为集散地,所以称宣纸。关于宣纸的诞生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缅怀之情,但经过多次试验都未能成功。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他得到启示,取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了成功。

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用宣纸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部使用宣纸。

隋唐时期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业渐渐兴起,印刷了大量的书籍,这就更加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所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层出不穷,开始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3. 宋元明清时期

在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非常盛行,消耗量很大。宋代后期的市场上大部分都是竹纸,需求之大可见一斑。就纸的产区而言,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为主要产区,最繁盛的地方首推浙江和四川两地。宋代竹纸在工艺上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兴盛,尤以福建发展最为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这一时期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造出的纸也必然细密匀称,这就对纸的打浆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先前唐代用的施胶剂多为淀粉糊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则多用植物黏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的浸出液。这种技术虽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采用,但在宋代以后才盛行起来,以致后来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在清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竹纸,其他草浆也有发展。在清末有些居民采用当地的野生草类植物来制造粗草纸。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等,种类繁多。而我国用蔗渣造纸则始于清末,《清朝续文献通考》中,就有关于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的记载。清代的草浆生产技术有了较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

各地的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也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比较推崇白质地和淡雅色质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清代的笺纸制作已经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如描金银图案的粉蜡笺、五彩描绘的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等等。

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纸的用途也在逐步扩大,除了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早在世界上发行了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被称为“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都各具特色,非常美观,并且行销于海内外。

经过宋元和明清时期数百年的发展,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生产的纸张质量上乘,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成果,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造纸术的传播

纸在我国诞生和大量生产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书写材料大变革。随着中外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我国的造纸术开始向外传播。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原料纸浆主要从大麻、藤条、竹子、麦秆中的纤维提取。

大约4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全国推广,后来日本人称他为“纸神”。造纸术除了向东传播外,还向南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通过贸易传播到了印度。

8世纪中叶,造纸术经中亚传到了阿拉伯。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的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造纸技术也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

造纸术最早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首先接触纸和造纸术的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厂在蒙地法罗建成,开始生产麻纸。1348年,法国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厂。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厂。造纸技术传入英国比较晚,到了15世纪英国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

美国出版的《纸——进步的带头人》一书中写道:“从公元二世纪初中国发明造纸后,这秘密保守了很长时间,然后像蜗牛似的,缓慢地向世界传播。从亚洲(东部) 到巴格达、开罗、摩洛哥,已经历1000年,再经过400年才传遍欧洲,又过200年才到美国。”

到了16世纪,纸张在欧洲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并最终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的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在全世界流传开来。

(六)纸的价值

自从纸张出现以后,就成为人类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有效工具,从此,人们便可以简单便捷地书写文字、表达思想;可以使知识在平民百姓中得到普及和传递;可以让文学和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兴旺。

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为人类大量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了条件,使书籍、文献资料的数量剧增,为我国的另一项重大发明——印刷术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纸对全人类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文化思想与学术技艺的传播交流,都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纸的诞生,是人类书写载体的伟大变革,是人类文字的理想家园,从此,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都有了进步的基石,所有的知识都有了传承的条件。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盛世荣宠

    盛世荣宠

    父是亲王,母是王妃,大伯是皇帝,舅舅是国公,他们都很疼爱她。阿元一直觉得自己穿了一个人生大赢家,一路无忧无虑(称王称霸)地长到十五岁,赐婚的旨意叫阿元傻眼了!阿元(木然脸):我确实想嫁到你们家,可是为毛娶我的不是你弟?湛某人(微笑拖走):别做梦了,洗洗睡吧。这是王府贵女养成不成反被养成,顺便PK各路好汉的故事~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异界修龙

    异界修龙

    ,墨西被雷劈穿越到异界,修炼途中广结美人缘。奇遇无数,不断往实力的巅峰冲击,修炼独一无二的五色龙魂,在家族的灭亡之际,奋力杀戮一举成名,最终争霸宇内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就当他是走丢的孩子

    就当他是走丢的孩子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婚色迷人

    婚色迷人

    迷人的夜,繁华的X市沉浸在绚烂的霓虹中,高级夜总会“纸醉金迷”那豪华的大门口,停放着数辆世界名车,衣冠楚楚的公子们在妖娆女人的拥护中,高傲的仰着头步入了另一番天地。这里的包厢皆是玻璃纹花壁,那紫红色的百叶窗轻轻一拉,外面那灯光炫目的T台便可尽收眼底。劲爆的音乐,疯狂扭动的人群,浓郁的香水,鲜艳的红唇。几名辣妹在T台上,与身材健硕的男子贴身热舞,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