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400000006

第6章 印刷术——文化传播的革命(2)

这种单版复色印刷的方法,色料容易混杂渗透,而且色块界限分明,显得呆板。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分版着色,分次印刷的方法。用大小相同的几块印刷板分别载上不同的色料,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多版复色印刷”又称“套版印刷”。“多版复色印刷”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元代。

当时,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县)所刻的《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版印刷广泛流行,在明代获得了较大发展。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套色技术与版画技术相结合,便生产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四)活字印刷

1. 活字印刷的发明

雕版印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复制的速度,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雕版印刷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雕刻。第二,大量的版片存放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如果遇到印量少而又不需要重印的书,会造成版片的浪费。第三,印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雕版有错别字,更改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把整块版重新雕刻。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雕版印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可观。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加简便、更加经济的印刷技术。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家毕 总结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实行排版印刷,使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北宋平民出身的毕 ,用质细且带有黏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混合物,铁板四周围一个铁框,然后按照文章内容,在铁框内将要印的字依顺序排好,摆满就是一版。排好后将版用火烘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进行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就叫做活字印刷术。

为了提高效率,常准备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效率非常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每字制成二十多个活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次继续使用。为便于拣字,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问题,后改用胶泥。用这种方法在进行大批量的印刷时,效率非常高。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拼版,大大加快了制版的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2. 活字印刷的发展

元代著名的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祯随后发明了木活字,在他留下的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中记载了关于木活字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的方法。他将木字雕刻完成之后,用小刀修成一般的高低大小,排字时用竹片和小木楔加固,这种木活字的印刷、使用效果都很好。王祯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制了三万多个木活字,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就是留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做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王祯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可以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转盘排字方法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到明清两代,木版活字印刷更加盛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政府曾经用枣木刻成二十五万多个大小活字,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八种,共计两千三百多卷,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版活字印书。

木版活字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属活字,铅、锡、铜都被用作造字的材料,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出现了铜活字,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16世纪初,出现了铅活字,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后,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广泛,大大提高了书籍复制和传播的速度,成为现代印刷术的鼻祖。

(五)印刷术的传播与改进

中国的印刷术诞生之后,朝鲜在10-11世纪首先从中国引进了雕版印刷,印制了很多书籍。元朝统治者在征服朝鲜后,中国和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据朝鲜的文献记载“活板之法始于沈括”,也就是说朝鲜的活字印刷来自中国毕昇的发明。此后朝鲜设置铸字所,大力发展活字印刷,到了13世纪,朝鲜首先使用了铜活字,之后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对活字印刷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8世纪,我国的雕版印刷传入日本。日本至今尚保存有770年雕版印刷的《陀罗尼经》,16世纪前后在中国和朝鲜的影响下,开始了活字印刷,主要使用木活字。除汉字外,又依民族特点发展了日本假名活字。

我国的印刷术不仅向东方传播,而且远播西方各国。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2世纪又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1450年前后,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用铅锡合金制作拉丁文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印刷《圣经》等书。当时,中国和朝鲜已经出现了铅活字,但古登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作活字,而且还制作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作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并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登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对活字印刷的发展和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

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的效率,1887年,美国人托尔伯特·兰斯顿发明的铸排机代替了手工排版。19世纪问世的采用滚动方式印刷机器代替了早期的平压式印刷机,为世界印刷业迎来了大发展。

(六)印刷术的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人类思想的进步带来了机会。现代文明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印刷术的应用和传播密切相关。

1. 印刷术与书籍的传播

印刷术诞生后,书籍的生产速度得到了较大提高,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这些优势使书籍的产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印本的大量生产,书籍留存的机会也增多了,减少了因为手写本收藏有限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印刷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书籍的外在形式得到统一,版面标准化、字体固定、校勘仔细,在雕版印刷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好版本。这些都使读者养成了系统的思想方法,使各种不同学科组织的结构方式得以形成。

这些对书籍传播的思想结构、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等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 印刷术与教育的传播

印刷术使书籍的数量增多,同时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便宜,图书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了,书籍普及使更多的人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求。这使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也因此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垄断的状况结束了。学术、教育从统治阶层中解放出来,更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文学、艺术、科学的读物迅速增加。

3. 印刷术与思想的传播

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和读者数量的增加,统治阶级对学术的垄断开始遭到世人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被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新学问、新思想得到了建立、发展的基础。神学的垄断地位受到掌握着传播手段的人文学者的极大冲击,预示一场时代变革的来临。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它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为社会文化面貌的改变带来了可能,它将人类的经验知识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文明的甘霖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田,至此,人类告别了蒙昧闭塞的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同类推荐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冷宫哑妃

    冷宫哑妃

    第一卷简介自古后宫妃嫔娘娘,哪一个对冷宫不是闻之色变,避之不及!走进禁宫的女人更是被打入死牢,永无翻身之日!然而娘亲却是含着嫣然的笑,走进了那高挂着“禁宫”宫匾的围墙!自小便成长于与外世不通的禁宫,娘亲的离开,只剩下一个哑巴女侍照料着我,从此我也跟着做了哑巴!第二卷简介我不会说话就是哑巴?我与动物讲话就是傻子?为什么我又是邻邦渴望和亲的女巫?人人渴望见到的绝色女子?名叫皇上的人的专宠女人?可是我到底是谁?许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我是不存在的,可为什么别人还是发现了我?第三卷简介我只是爱笑而已,从来不曾知道什么是勾引,我只是对她们笑笑而已,她们这些女人为什么总是对我横眉竖眼?笑有错么?
  •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她们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黑涩会酷公主,为了帮助爹地统领黑道,混入零度皇家学院,紧接着又双双遇到了帅到让人窒息的大帅哥!“什么?大姐被强吻了?!”“二妹被逼订婚?!”“三妹被劫色了?!”不要以为遇到大帅哥是件好事,这不,衰运天天找上门来,甩都甩不掉!看三大酷公主如何VS邪魅殿下,玩转校园。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报,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灵力全无?笑话,她暗含神力幻兽多多外加上古神兽精血淬体谁人能比。貌丑无盐?放屁,待她风华尽显闪瞎了所有人的眼。佛挡杀佛,她魂归异世大陆莫氏宗族灵力全无的废材莫云荼。她会让自己的姓氏成为另一个神话。宗族舍弃?无碍,魔挡诛魔是她的人生信条,人若犯我就地砍死是她的行为准则,且问:谁敢争锋?月黑风高,云荼选择引爆飞机玉石俱焚。再次睁眼,某妖孽摸黑爬床,“喂,你的……在干嘛?”“为夫只是想用自己的长短,被亲妹妹和未婚夫背叛,试一下你的深浅而已!”不怕妖孽耍流氓,就怕妖孽变成狼,还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色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