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700000001

第1章 特稿(1)

往事:一九七八

李洁非

一九七八年有多重的历史意义。一、政治方面,开启了邓小平时代,重要性可同一九四九年并立;由此进入曲折然而充满锐气的改革开放时期。二、是社会、国民勇敢表达和追求物质及个人利益之始,是“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这一庶民价值观复活的开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旧道德逐渐作古,对财富、享乐的向往以致崇拜逐渐成为完全正面的情感,就像清末民初“咸与维新”一样,国民开始“咸与逐富”。三、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析分明显,非主流话语启其端倪,从此,精神思想出现两条线索,博弈过程贯穿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终于基本形成彼此并存关系。

精神话语的整一性,从建国起维系到红卫兵运动式微和知青运动开始。以前,自上而下只有一种声音,至“文革”初达于极致;之后,绚烂已极、归于平淡,也可谓物极必反。红卫兵向知青的转换,诱发独立思考。一九七一年林彪事件,使思想分化进一步加剧,普遍开始自发的精神探索。地下思想群落在知青和城市青工聚集地广泛形成,借读书、通信和文学创作等,有持续而稳定的活动,唯处于地下状态,未获公开表现的机会。

其首度展示于公共空间,即一九七六年清明节的“天安门事件”。先是“反击右倾翻案风”为民议不满,随后周恩来逝世令民众情绪更加激化(此尽可借“周总理遗嘱”伪造案窥之),经过两三个月的积累与发酵,终酿成“天安门事件”。突然之间,民众在广场和街头用诗歌、演说、挽联、标语等,发出不同于报纸、电台或文件的独立声音,为建国二十余年来所仅有。“丙辰清明”实际上宣告官媒全权代言民意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一含义,在“四人帮”垮台后,围绕“天安门事件”平反与否,继续延伸。“两个凡是”作茧自缚,拂逆民意,使民众自行表达的愿望益为强烈。事情胶着两年。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由北京市委予以宣布。十六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平反本身构成新的契机,民意深受鼓舞,从胜利喜悦中品尝巨大的自信。

这样,已存在数月的“西单墙”现象迅速升温,很快便到高潮。同类情形,不只见于北京,其他大城市也有规模不等的表现。例如,上海的“人民广场”。笔者那时刚入复旦大学读书,大约十一月下旬听说人民广场场面热烈,遂偕同学前往一观。但见人流不息,到处在辩论,但秩序良好。

回忆当时,笔者思想犹为自幼一贯的课堂教育所限,将毛泽东拜为偶像,初闻现场各种自由论说,极不适应。然而经此一幕,不觉间启动独立思考意识,多读多辨之后,终于走出心障。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而言,也许普遍有此体验。如今可以确认,一九七八年人民广场的见闻,于笔者是启智之始。

所谓“西单墙”,在今电报大楼以西。

当年,因地处闹市口,近傍一座大的公交站(北京人所时称的大1路、大4路等公共汽车在此停靠),人流如织,所以人行道边上一堵约二百米长的灰墙,常被贴上寻人启事之类便条。一九七八年春季起,先是有百姓在此张贴告状信及申诉材料等,后来出现了言论性的大字报,就政治及思想问题表达个人之见。“西单墙”取缔后,灰墙被修成带玻璃窗的宣传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拓为西单文化广场。

在其短暂历史上,《中国青年》复刊风波是重要的时间窗。

《中国青年》为共青团中央所办老牌刊物,“文革”间停办。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筹备共青团“十大”,同时决定《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

等三家报刊将在团代会前后陆续复刊。

八月,团中央“十大”

筹委会决定,《中国青年》于九月十一日正式出刊。

其时,“天安门事件”平反仍然未决,民议不便久之。《中国青年》编辑部在策划复刊时,注意到这绝佳的选题,“全国所有报刊杂志没有一家敢碰。这肯定是个最大最敏感的‘地雷’。如果我们青年刊物敢于赴汤蹈火,大声疾呼,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肯定是惊天动地的。”(孙兴盛《(中国青年)复刊风波》,《百年潮》2008年第10期。)在读者,是众望所在;对刊物来说,则是精彩的亮相。

围绕这一方案,复刊号形成以下主要内容:

一、“童怀周”所编《天安门革命诗抄》。此系“四五”期间民众诗歌集本,编者是北京二外汉语教研室一些教师,集体化名“童怀周”。一九七七年一月八日周恩来逝世周年后,该集本就以非正式出版物流布民间,但作为公开发表尚属首次。为避风头、通过审查,《中国青年》未用《天安门革命诗抄》原题,改为《青年革命诗抄》。

二、发表题为《革命何须怕断头》的人物通讯,传主为北京青工韩志雄,一位“天安门事件”的活跃分子。

三、以“本刊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论文《破除迷信,掌握科学》。提出大破“现代迷信”,号召青年“站在破除现代迷信的前列”;指出科学与迷信之间斗争是长期的,眼下现代迷信妖雾既未散去,今后亦难免再现借“高举”营私的政治骗子。

四、通过复刊词《春风吹又生》,欢呼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九月十日,复刊面世的前一天。北京地区承印的六十万份全部印好,编辑部一面将样本送呈党中央主席、副主席等,一面向社会发送杂志,约已发送出去四万多份。

正在此时,情况突变。

当日下午四时五十分,汪东兴打电话给团“十大”筹委会主任韩英,指责《中国青年》复刊号有严重问题。韩英当即电召杂志社负责人,宣布全国各印点马上停印停发,已发至北京地区各邮局的要设法回收,已到读者手中的那四万多份,将来也要用新出的刊物换回来。

参与复刊工作的编辑孙兴盛,后来写道:“这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步骤!编辑部早有预料,这期刊物肯定会招致一些反对和批评,但万万没想到竟遭如此厄运。

大家愤愤不平地说:解放三十年来,还从来没有因为刊物内容而被停印停发的先例。”(《(中国青年)复刊风波》)此话如果不错,则《中国青年》复刊号停发收回事件,就在当代新闻出版史和思想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其特殊性,就在于“解放三十年来,还从来没有因为刊物内容而被停印停发的先例”这种情形终于打破。过去“从无先例”,不仅是控制较严,从精神思想状况而言,也确无从出现需要“停印停发”的书刊,原因如前所说:

精神话语一直维系着很高的整一陛。现在则不然,即如《中国青年》这种官办刊物,也开始不与“上面”严格保持一致。

九月十二日,韩英传达汪东兴对于如何处置的具体指示:九月十四日,汪又在人大会堂召集编辑部主任以上干部开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一、必须增加华国锋题词;二、增加新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三首和毛的照片;三、对《革命何须怕断头》和《青年革命诗抄》进行图文删削;四、“特约评论员文章《破除迷信,掌握科学》,有影射毛主席之嫌”;五、不得妄谈“天安门事件”:“你们写的是‘天安门事件’,诗歌全是天安门的诗,画也是天安门广场。谁看不出来?!英雄人物不是不可以写,但是‘天安门事件’的性质是定了的。”

事情实际不了了之。编辑部做了无关痛痒的改动,叶巴华主席题词和毛主席诗词及照片都放进去,其他的都不动。”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编辑部以组织名义,“越级”

给华国锋和五位中央副主席写信,说明情况,而华国锋认为无须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其他副主席亦持同感。这样,汪东兴态度趋于缓和。他对编辑部人员转述说:

华主席让我和你们商量,一是不动,就照你们的意见办,毛主席诗词不登,华主席题词也不登了。怕什么?最多只能说汪东兴讲的、韩英讲的、筹委会讲的都不灵了嘛!最多说你们打了个胜仗。第二条意见,把华主席题词、毛主席诗词三首和照片放进去,其他都不动。因为动了也不行。这也是你们信中说的。几位副主席同意你们的意见,说他们代表组织来的信,不同意怎么办?华主席同李副主席通了电话,批还是批一下。我说把握不大。华主席说,人家敢发你怕什么?发出去就发出去,只要他们敢干就干吧。(《(中国青年)复刊风波》)

华国锋没有支持汪东兴的做法,不觉得只登叶帅题辞未登他的(实际事出有因,编辑部作了解释),以及未登毛泽东照片和诗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由此可见,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11期)中所述华国锋温和宽厚,言之不虚。当时在一些事情上,华国锋或许欠缺些勇气,或许不能开风气之先;但是,他不阻拦别人。“人家敢发你怕什么?发出去就发出去,只要他们敢干就干吧。”这样的话,难以从心胸狭隘、锱铢必较者口中说出。

停印禁发导致《中国青年》复刊号大热。当它经整改而重新发行时,首印二百七十万份,全国迅即抢购一空,随后再印三十多万份,单期销量逾三百万份,创下该刊最高历史纪录。从此,“愈禁愈火”大抵成为规律,凡责令停发、收回的书刊,无不受到民众热烈追捧。这一奇特现象,如实地反映两种话语的逆向而行。

以上,将《中国青年》复刊号遭禁过程略述一遍,回头再讲此事与“西单墙”的关系。

却说九月十日上午,汪东兴下令收回之前,部分复刊号流入京城社会。先睹为快者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未定稿》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众人交口称赞,大呼过瘾。

没有这份杂志的人,下午上街购买,“回来说,买不到,不准再卖了。”(李凌《1978年北京长安街的特殊大字报》。

李凌,时为《未定稿》编辑。三十年后,他回忆同事们当时的心情:

我们想,“四五运动”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四人帮”粉碎两年多,仍未平反,现在《中国青年》又被扣押,肯定遇到巨大压力。(后来知道是汪东兴下令禁止发行的。)我们应该尽力支持,让广大群众看到这些文章,读到这些悲壮的诗篇,以产生更大的影响。

他们设法从《中国青年》编辑部得到一本杂志,李凌和另两位编辑王小强、王晓鲁,叶巴杂志拆开,一页一页贴在大张白纸上,并在重点文章和诗篇上加了鲜明的大红标记,以引起读者注意。我们又用红墨水大字写上一段按语,大意说:这是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不知为什么,街上买不到了,现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请大家评议。”

如此,经过拆分和粘贴的《中国青年》

复刊号,成为一份大字报。李凌和另一同事聂峙砥女士,带着它以及一桶糨糊、一把笤帚,赶往“西单墙”。“一到那段墙下,我就赶紧刷糨糊,她急忙往上贴。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来看。”

张贴受到阻拦,“两名戴着红袖章的持枪士兵前来干涉,吆喝:‘不准贴,不准贴!’有一个士兵的两只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我的双臂,命令说:‘你们不能贴!’还说:‘你到我们领导那里说清楚!…显然,那时“西单墙”已处在监控中。

但是,周围群众前来帮助李、聂。有些入围着士兵,一面相劝,一面形成屏障,使张贴能够继续:另一些人,帮着聂峙砥往墙上刷糨糊。眼看要贴完,群众帮助李凌脱离控制,“低声叫我‘赶紧走,赶紧走!’我得以脱身”。两名士兵并未坚持带李、聂“到我们领导那里说清楚”,大字报也没有被扯掉,他们的态度更像是例行公事。

这份“特殊的大字报”,大大提升了“西单墙”的人气。复刊号被禁之事,不胫而走,现在,“传说中的杂志”终于露面,岂能不轰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为快。

张贴了《中国青年》复刊号的“西单墙”,很像后来的网上论坛,“主帖”后面有无穷无尽的“跟帖”——很多群众奋笔而书,把或长或短的感想、评论、声明,贴在复刊号周围。至此,“西单墙”真正成为北京的焦点。

至少在形式上,“西单墙”接受了“文革”的馈赠。这层渊源,历史研究者不仅不必回避,而且应予指认。直观看去,“西单墙”与“文革”间到处搭建的大字报栏不分轩轾,样式和气氛都像——虽然内容大不相同。这种形式与内容间的不协调,受限于现实,事出无奈。《沉沦的圣殿》编者在第五章《(今天)的创刊与黄金时期》认为,产生“西单墙”的原因之一,是“公开发行的国家出版物”未能“与民间舆论同步成熟”。

以文学为例。关于“文革”后文学,教科书习惯性地把其开端写得生意盎然,好像“四人帮”一倒,文学的春天随之就来。

其实基本不是那个样子。

一九七八年“文坛”处在什么状态?是年十月二十至二十五日,有个高端会议,《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三大刊物编委会联席会议,“文坛”重镇基本到齐,此外有各地知名文艺理论家。刘锡诚先生作为工作人员,留下会议发言详细笔录,如今他将其整理后载于所着《在文坛边缘上》。阅读这些记录,可对一九七八年“文坛”有直接印象。

蒋孔阳先生郑重提出:“第一,是恢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权威性。”乍见此语,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不过,看到赵寻提出“要《讲话》还是要《纪要》”的问题,就稍稍理出了头绪。所谓《纪要》,指《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成文于一九六六年三月。这个文献,隶于江青名下,实际是在毛泽东直接部署、亲自修改三次的情况下形成,其产生经过请参阅笔者的《“文艺革命”述略》(《钟山》2010年第1期)。由于这层关系,按照“两个凡是”,虽然江青倒台了,《纪要》还是不能动。但《纪要》全盘否定建国以来文艺工作,提出与“继续革命”相适应的一套文艺政策。与《纪要》相比,《讲话》的尺度不算过苛。所以三刊编委会联席会议上,提出“要《讲话》还是要《纪要》”的问题,恢复《讲话》

“权威性”,被视为文艺解放的一条途径。

这颇能说明一九七八年“文坛”的状况。当时体制内文学,尚在争取从《纪要》

退到《讲话》,换言之,设若能以《讲话》为准,即皆大欢喜。如此辄不难于弄懂,为何《伤痕》或“暴露文学”的出现,让人痛心疾首——连《讲话》对“歌颂/暴露”的规定都是可以跨越的么,这远远超出于那时“文坛”所能达到的思考限度。

这且不说,看看林默涵的发言,我们对粉碎“四人帮”已历两年之后“文坛”思想究竟抵于何处,会有更真切的了解。他集中谈论了《纪要》发明的“黑八论”问题,但不是从驳斥角度来讲,是从自我辩护角度来讲。他逐一讲了“写真实”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真人真事”论、“无差别境界”论等,每讲一处,都附上“是我们批评过的”这样的说明,之后他总结道这些论调都是我们批评过的,“四人帮”却反过来,加在我们头上,说是我们提倡的。

简单概括一下:他不认为“黑八论”批错了,只是纠正说,“我们”对“黑八论”的批判其实还早于“四人帮”——他以“四人帮”批判的正是“我们”批判的,来证明没有什么“黑线”。这意味着,晚至一九七八年十月,“文坛”一位重要领导者,在公开场合明确肯定了所谓“黑八论”的存在,继续主张“十七年”文艺界的批来斗去是正确的。

由此,能够体会会议思想气氛如何。

同类推荐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精要》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热门推荐
  • 重生极品弃女

    重生极品弃女

    什么黑道大佬。一个半隐身吓死你!名流宴会,一把毒药一锅端你全派!什么古武世家,◆◆爽文+升级流+逆天复仇+金手指+美男营◆◆求婚不成竟心思歹毒绑架燕京第一美女名媛以求报复威胁?引众怒!气的爷爷吐血,母亲昏倒,统统勒紧腰带捂紧菊花,却已非昔日花痴千金小姐!仙鸣大陆赫赫有名横扫三界的毒手女皇,从来只有她辣手摧花,何人敢动她分毫?风夏,豪门千金大小姐,却被众评是放浪形骸下贱货疯人院内豁然醒来,第一美女名媛?统统都是蝼蚁中的蝼蚁!昔日欺我辱我害我者,当众出丑,竟还敢厚颜无耻的拿着戒指当众向燕京第一美男子求婚?遭鄙夷!什么第一贵公子,待本小姐千刀万剐吧!,行为粗鄙的放屁炸破裙子,父亲跳脚!
  • 王者轮回

    王者轮回

    都市的繁华掩盖不了原始的渴望,天界的神圣掩盖不了黑暗的轮回!煮酒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且看今朝如何划破苍穹追寻曾经逝去的眷恋!徘徊在爱恨情仇边缘的少年宸不仅肩负起铲除外来侵略者的使命,还要帮助天界平定三界最终实现王者的轮回!但是宸的真正身份到底是……
  • 一夏晴深

    一夏晴深

    为了逃避从天而降的婚约,为了活成一个自由的古人,她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闯荡江湖,别了青梅竹马的少年行云,又遇到了玉树芝兰以多情自许的“无缺”公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那段被遗忘的记忆究竟属谁?谁才是那个与她许足三生承诺的人?
  • 雷霆神鹰

    雷霆神鹰

    雷霆神鹰能上天入地,惩恶扬善,救人于危难之中,造七级之浮屠,雷霆神鹰凭着它超强作战本领征服了全世界人的眼球。当一个坏蛋有所妄想去吞并世界时,雷霆神鹰根本不会给他一丝喘息的机会。神鹰的眼睛正监视全世界,它比卫星更可靠,比导弹更快,比所有飞机都安全……
  • 俏皮公主的皇帝驸马

    俏皮公主的皇帝驸马

    她是南熙国最美丽淘气的小公主,却要和亲给北瑞国年过花甲的老皇帝。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吗?老皇帝突然暴毙,对王位争夺的骨肉相残,更是一场血雨腥风的阴谋。新皇登基,看俏皮公主怎么玩转皇宫。
  • 霸神决

    霸神决

    甚么?你是神?哦,好吧,我看上你女儿了,把她嫁给我,不愿意?那老子就抢了,老子管你是仙是神?活得逍遥自在便可,天算什么,地算什么,老子不高兴,照样挑翻你,老子是虐神的存在,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主食,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招牌主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妖夫

    妖夫

    片段一燕翎:“哥哥,那些妖精为什么在我家门前搔首弄姿的?”燕梓斐:“季节到了,身体不好,要加强锻炼。”燕翎:“怪不得呢,他们都在那里又唱又跳的,原来如此啊。”燕梓斐:“是啊,所以见到他们一定要躲得远远的。”众鸟妖:“我们这是在求偶啊!就算你燕梓斐疼妹妹,也不能耽误别人的终身大事啊!”片段二燕翎:“母亲,我原以为,父亲已经长得够帅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妖外有妖啊!”燕苏苏:“孩子,你要知道,在鸟族都是男人长得比女人好看。”燕翎:“怪不得雄鸟的毛色都比雌鸟要好看的多,这与人类相差的也太多了吧。”燕苏苏:“形势不同啊,人类差不多是一夫多妻,而我们鸟族,却不得不面对多夫的选择啊。”燕栖瑜:“你在和小翎说什么?亲爱的苏苏?”片段三燕翎:“你要娶我?你确定要娶我?”男妖:“自从那日见到姑娘,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娶你为妻。”燕翎:“你看到前面的宫殿了没?你若是能把隼族族长的内衣偷到,我就考虑考虑是不是要嫁给你,否则.免谈!”男妖:“哈?什么?”燕翎:“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长得再好看也是白搭。更何况我见过的漂亮男人也太多了。”燕梓斐:“翎儿,你拒绝的理由还真是越来越多了.”★★★★★★★★★★★★★★★★★☆电梯事故,莫名穿越无法成人,化身为妖妖孽横行,美男无数鸟族肆乱,妖精辈出若求姻缘,则是妖夫★★★★★★★★★★★★★★★★★☆鸟族,飞禽一族。一只误入其中的燕妖将会掀起多少风浪?且看一只小妖如何祸乱妖界腹黑女主扮猪吃老虎☆各类鸟妖齐聚秀风采妖界——【鸟族卷】文章慢热,感情会逐步培养,后文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敬请支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