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200000008

第8章 楚声雅韵梦工场(2)

求变求新,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观众的欣赏习惯,需要唱腔有变化,你必须用经常变化来激活观众的兴奋点。旋律的多变性是音乐创作的法宝,这种变化又不是随意的、没有章法的。变,不能变得没谱。没有个性和失去稳定性,就失去了欣赏价值,就不成其为艺术了。在程式、规范已相当成熟的戏曲里,新词套用老腔老调并不难,要让老腔老调焕发新意就很难,难就难在你的创造要受到程式、规范的制约。变与不变体现在稳定性与丰富性的高度统一中。对此,李雅樵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打豆腐》是个讽刺喜剧,用语言挖掘喜剧效果较容易,靠表演更是常规手段,发挥唱腔的功能开掘喜剧效果,李雅樵绝对是中国演员中的顶级高手。此前,楚剧的另一位表演大师陈梅村,已把《打豆腐》演得绝妙无比了。60年代,全国众多剧团都来学这个戏,在这样的基础上想再有超越该有多难,李雅樵则演出了自己的特色。除了生动的表演,他自己设计的唱腔,表演起来风趣、幽默、好听,把一个自我感觉良好、怀才不遇的穷酸秀才刻画得入木三分。剧中人黄德才沉醉于官梦中,边推磨边胡思乱想。为表现剧中人如醉如痴的状态,他把“小采桑”的调子嫁接成一个新品种,剧中人你一句、我半句相互穿插着对唱,想象中的鞭炮、锣鼓声,也在他的唱腔中得以体现,结果造成了很生动的喜剧效果。最后,为表现剧中人灰心丧气、“阴雨绵绵日不出”的心情,李老师出其不意地用女迓腔来处理,此腔一出,举座笑翻了天!我们通常见到的丑角唱腔,总是以怪音、怪调取悦观众,李雅樵不同,唱得悦耳、唱得你听了还想学唱,是一种声乐上的享受。

你试着把他创作的唱腔,从每段的起句到结句作个比较,你会发现,李雅樵的腔,段段精彩,变化无穷,每句的起落没有一处是雷同的。演唱技巧上,李雅樵高明,这可以从他的演出和录音里欣赏到。在唱腔设计上他同样高明,这就鲜为人知了。他的艺术特点是,凡是他流传下来的唱段,几乎全是他自己设计并由他自己演唱成功的!这是戏曲大艺术家共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在李雅樵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李雅樵集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和作曲家于一身,这个评价毫不过分。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着学生到各地演出。有一次在黄陂横店演出,剧场门口每天都是潮涌般的人群。当晚没戏的学生全部到大门口维持秩序,许多观众顾不得买票,直接把钱塞给守门的学生就往剧场里钻,唯恐进去迟了找不到好座位。那时,号召“货币回笼”,戏票不分等级一律两元,守门的学生每场总有大把的现钞上交。剧场里每天都能看到屋梁上、窗台上到处挂的是人。那是困难时期,观众为过戏瘾,居然不顾饥饿,争着要一睹李雅樵的风采。每天演出,李老师化妆的地方围观的群众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实在没有办法,有的老师就提议专门把李老师搬到露天去化妆,干脆让观众看个够。

黄、孝地区是楚剧的发源地,楚剧有影响的名家全出自这个地区。江秋屏是黄陂泡桐人,李百川是黄陂泡桐店袁李湾人,沈云陔是新洲人,陶古鹏是新洲阳逻镇人,章炳炎是孝感东乐乡大张村人,张玉魂是黄陂泡桐店江洋人,高月楼是汉阳县人,关啸彬是孝感关家河人。李雅樵和这些大名鼎鼎的前辈、同仁一样,受到观众的热爱和追捧,完全可以看作是群众对楚剧艺术的热爱,是观众对自己脚下这片热土的眷恋。

恢复传统戏演出后,李雅樵在《寻儿记》中饰演一个不起眼的先生,有一段自己创腔自己演唱的“思儿”唱段。每演至此,已下了场的李雅樵,总要被观众一而再再而三的掌声催其再度出场。一场大戏因他的名声和艺术魅力,中途要停篙罢桨,让他老先生打恭作揖向观众回谢后,戏才能继续往下演,足见李雅樵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30年前,李雅樵从荆门下放抽回武汉,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五队搞教学。武汉京剧团的关正明,那时住在江汉北路,常到李雅樵的永安里3号来找他下棋。永安里是高月楼、李雅樵翁婿三代居住的地方。楼下有三四十平方,楼上还有四个平方的小房。“文革”一下放,楼下的房子被别人强占了。高师太年纪大了,没来得及下放,侥幸保留了楼上四个平方的住房。李雅樵从乡下回来,老太就借住邻居家的暗楼,让出这四平米的房子给李雅樵夫妻住。这房子的容量,床铺要锯一截才放得进去。关正明来了,没地方接待,就在巷子里摆个小桌子,一杯清茶,二人就博弈起来。

关正明,武汉京剧团能自成风格、卓有成就的京剧改革家。这两位艺术家的往来很有意思。京剧和楚剧并没有业务上的往来,但对音乐的特殊敏感,对创腔的共同见解,把他俩聚合在一盘总也下不完的棋局上了。李雅樵的女儿小燕回忆道:“我那时刚从黄石下放回来,关老师经常来跟我老头下棋。他们在楼下门口下棋,我就趴在楼上窗口往下看,印象蛮深的就是他们的脑壳。关老师谢顶,我老头的顶门心也蛮高,从上往下看,只看到一盘象棋和两个光脑门。”

算起来,坐在永安里3号下棋的二位还不太老的老头,已经10多年没演戏了。李雅樵从打小锣开始,用了20年的舞台实践,才为观众所接受,关正明从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坐科起,成名的经历也近于20年。规则一变,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二位舞台上的老帅,对政治的游戏是弄不明白的,只得按博弈的规则一步一步地拱卒子。以后,循着规矩,关正明又培养了一个比他还红的关栋天,李雅樵也把他的影响力波及到了第四代、第五代。一来二去,各种碰撞,各种积累综合到小燕说的他父亲那个过早谢顶的大脑瓜子里,就像我们今天在建筑工地见到的水泥搅拌车,有多少充满艺术感的高楼大厦他浇筑不出来?

戏曲唱腔的感染力是不可替代的,李雅樵的音乐才华,用文字描述和亲耳聆听,效果绝对不一样。要欣赏李雅樵唱腔的魅力,还得听他的原声带,我们换个角度来感受他的音乐才华,听听李雅樵“粉丝”的故事。

武汉市江汉区某三轮车工人的一个工会,有个业余楚剧剧社,它的社长叫殷庆和,是位三轮车工人,是位能和楚剧历史一同载入史册的人。这位殷庆和,今天要活着应该是耄耋老人了。在武汉市楚剧团,他的名字和李雅樵在观众中的知名度一样响。小燕回忆殷庆和时说:“殷叔叔就像我们家里的成员,我屋里他随便出进。我还看过他们剧社演的那个现代戏,就是用剪刀剪麦子的那个戏。”

小燕说的戏,是1965年拍成电影的楚剧《双教子》。一个现代戏,三轮车工人剧社都学演,可见楚剧在群众中的渊源有多深。这个老殷,每天蹬完三轮,唯一的嗜好就是看楚剧。其中高月楼、李雅樵的戏是他的最爱。他喊李老师叫毛哥,喊高少楼叫发哥。每晚演出幺了锣,他总要守在剧院门口,送毛哥回家,其他的名角像沈团长、高月楼、关啸彬也照送,而且是免费的。高月楼老师去世,是他踩着三轮车送高老师的女儿高兰珍回的汉阳老家。毛哥坐牢,他三番两次去探监。尤其是一听说监狱有毛哥的演出,他一定要赶去看。有时探监没轮上他,他就设法在犯人劳动的必经之路上等。见到李雅樵就喊声毛哥,招招手,送去一份慰藉。

李雅樵伺候的是城市贫民、贩夫走卒,表现出的艺术品位让他的“上帝”们在大饱眼福、大快朵颐之后,似乎感受到自己的体面就上了档次。就这样,他交上了殷庆和这样一批戏迷朋友。早在上世纪初,楚剧的忠实观众就有个美称:“草鞋帮的死忠臣”。这个“死忠臣”不是一个两个,是一个帮,一代接一代,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个剧种活在这样的人群中,你说它的生命力有多强。一个演员在观众心中有这样的地位,你说他怎么会被时间忘记。在纪念沈云陔逝世一周年的活动中,殷庆和先生已年近七旬,还忙上忙下,联系印刷厂,分配戏票,乐此不疲,那热情点得着火。

二监狱有个管教干部叫袁少卿,他要活着也是望九的老人了。李雅樵到湖北戏校当教师,袁管监就是李雅樵“监外执行”的监管干部。当时,他半个月或一个月要到学校来一次,说是听李的思想汇报,估计也是要借此听听李雅樵的迓腔过个瘾。那几年,他穿梭于学校与监狱之间,每年都要李雅樵带着学生到监狱去演出,估计监狱有了李雅樵,也把犯人的情绪盘活了。艺术的功能很微妙,也很特别,劳改部门也知道,让犯人笑一笑是管理的一种方法。在这之间,袁管监给李雅樵做鉴定,为他写减刑的上报材料,还常到他家去看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背景下,这两人在身份上是水火不相容的敌人,但他们成了朋友。特别是1978年后,李雅樵恢复演出,袁退休,他们走得更近了。这不是李的改造态度好,感动了干部所能解释的。我估计,李雅樵的减刑报告,就是袁管监在哼着他的“劝贤弟”、“今夜不谈冤枉事”的唱腔中写成的。

艺术化干戈为玉帛的功能,就是这样悄然无声、沁人心脾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热门推荐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是孤岛中的罗宾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印证了在好莱坞流行的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抱怨,早巳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最终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陷入痛苦的深渊。寻找抱怨原因,追本溯源审视自己: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怎样才能不抱怨?只有找到病因,积极“治疗”,你才能根治,从而在走向快乐的同时,拥抱成功。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

    讲述了挫折,是懦夫的拦路石,又是勇士的健身器。只要能坚强面对,它便是成长的一笔财富,人生的一所学校。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失意彷徨,对挫折报以微笑,坚强的心上就总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河北省沧州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神医扁鹊、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等杏林巨擘,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先驱张锡纯,其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至今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
  • 打出阳光业绩

    打出阳光业绩

    是秘书太不通情达理,是客户太刁钻?面对日渐惨淡的业绩,电话销售的日子近乎“度日如年”。靠一部电话打出阳光业绩,难!有那么难么?数十位金牌电话销售人员的方法与经验与你共享,助你突破秘书关、开发新客户、发掘潜在客户。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