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9100000003

第3章 斯宾塞

斯宾塞是继孔德之后第一位自我意识明确的社会学家。所谓“自我意识明确”是相对那些自我意识不明确的社会学经典作家而言的,如马克思虽然被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七大经典作家(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西麦尔、韦伯、帕累托)之一,但是他本人并不曾用社会学一词来概括其著作中的社会学内容。斯宾塞又是七大经典作家中最受忽略的一位。帕森斯曾经断言:“斯宾塞已经死了。”其实,斯宾塞是社会学家中首先使用结构、功能概念的作家,人称结构功能论的开山鼻祖,作为结构功能学派主帅的帕森斯说这种话,当有数典忘祖之嫌,虽然斯宾塞以发展理论为基调的著述的确与结构功能派的主张有很大区别。斯宾塞遭到冷遇的原因除了战后一个时期社会学家向结构功能派方面一边倒,认为发展理论或多或少已经过时之外,还有:(1)他的社会学理论将社会比拟成有机体,看上去保守意识形态的痕迹过重,似乎使现存的地位名分体系合法化了;(2)他的“适者生存”理论似乎在为社会精英的特权以及强大的国家民族对弱小国家民族的侵犯作辩护。斯宾塞既是社会学家,又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平著述甚多。其主要社会学著作计有《社会静力学》(1850)、《第一原理》(1862)、《社会学研究》(1873)、《社会学原理》(1876-1893)等等,其中有些曾被几位美国著名教授在哈佛、耶鲁列为社会学教科书。公平地说,被列入社会学七大经典作家的珠荣斯宾塞是当之无愧的。

(一)社会作为有机体

在斯宾塞的全部社会学思想中,将社会比拟为有机体的思想占了很特殊的地位。他把世间万物分为三类:(1)无机体;(2)有机体;(3)超有机体(super organic),其中包括昆虫社会与人类社会。斯宾塞之所以将有机体与社会相互比拟是因为二者确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与无机体不同,有机体和超有机体都能够生长和发展;第二,二者都具有规模越大、内部差异越大和复杂性越高的特点;第三,二者都具有结构的差异增长、功能的差异亦增长的特点;第四,二者都具有整体中各个部分相依存、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特点;第五,二者都具有整体中每个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微观社会或微观有机体的特点;第六,二者都具有在整体生命被毁之后、部分仍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的特点。有人批评斯宾塞用有机体来比拟社会的做法,认为他忽略了二者的差异。其实他亦曾论述到有机体与社会的差异,认为二者主要有三点不同处:第一,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程度十分不同。有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联系紧密;超有机体因素之间是离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关系不确定。第二,各因素间的交流的性质也很不同。有机体各因素间通过分子级的反应进行交流;超有机体因素间通过语言等工具交流思想和感情。第三,自我意识问题。有机体中只有部分因素、部分物种有自我意识的能力,而社会中所有的个人都表现出自我意识和思想的能力。

社会学的两位开山鼻祖孔德和斯宾塞都曾将社会与有机体相比拟,而后代社会学者却很少有继续持这种观点的,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比拟最终只有比喻的意义而不是对事物的科学描述,例如将决策机构比喻为人的大脑、用血液循环系统来比喻交通等做法不能说对了解社会事物毫无帮助,但其科学性确实不高。二是一些现代理论如系统论、结构功能分析等已经提供了将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的更有效手段,简单比拟的方法被搁置是很自然的,虽然它在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这一思想上对后世不无启发。第三,莫顿(Merton)的中型理论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许多现代社会学者以为,社会学尚未成熟到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用一个总体理论解释研究领域内的一切现象的水平,即提供关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在目前可以做的只是在中等规模上建立模式,发展中型理论,如关于犯罪的理论,关于家庭的理论,等等。社会学发展的水平受到社会现象的极大复杂性的限制,社会现象比起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存在着更多难以计量的因素。

(二)社会类型: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斯宾塞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将社会形态分为两种类型:军事的和工业的。

米尔斯(Mills)在谈到经典作家虽然也犯错误,但其思想对后世具启发性时曾举斯宾塞关于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分类为例。这一分类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说来,并没有哪个规模较大的社会是仅仅以防卫与进犯为其社会目标的,而那些以“和平互利的个人服务”为社会目标的社会在遇到战争时也要将国防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至少使部分社会组织“服从强制命令的编制”。但是如果去掉这种分类方法中对战争和防卫的过度强调,仅仅看个人、组织、国家的权力关系,这种分类方法还是有价值的。现今世界上的各种社会的确可以按照其集权程度、即国家掌有大部分权力和权力分散在私人组织和个人手中来分类。比如在前苏联,国家不但握有军事、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而且掌握着大部分经济活动的权力;而在美国,经济活动的权力大部分分散在公司组织及个人的手中。前南斯拉夫等围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把国家掌管经济活动的权力下放到工厂中去,由这些社会组织自治。中国目前的改革也有类似的性质(扩大企业自主权)。这种改革将在政治上产生深远影响,即从一种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家、“个人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的社会形态向国家对个人和单位的限制较少、“国家为个人的利益而存在”的社会形态转变。如果一种理论可以部分地对社会现实作出概括,就应当说它仍有生命力。抛开军事、工业社会的概念,仅看斯宾塞的分类法对国家、组织,个人权力关系的概括,我认为这种分类方法还是有价值的。

(三)社会发展模式:从简单到复杂

斯宾塞认为,社会是沿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到双倍复杂、再到三倍复杂的模式发展的。

斯宾塞特别说明,他的社会发展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与社会类型(军事、工业两分法)是互不相干的。换言之,他指出社会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模式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从军事型向工业型社会发展。复杂社会可以是军事型社会;简单社会也可以是工业型社会。斯宾塞概括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制规、执行和分配,与近代一些结构功能学派的理论相比似乎不够严密。例如帕森斯的AGIL理论框架(A-适应:经济;G-定向:政治;l-整合:法律体系、社会控制、人际习俗与规范、宗教;L-维系:家庭、宗教、教育)就比斯宾塞的理论概括更加全面和严密。从细节上看,斯宾塞的发展模式也有许多欠完美之处,例如把文学艺术与教育放在同一条目内显得牵强;把经济活动与法律、文学艺术、家庭制度放在执行动能一类,而贸易归分配这一大类的分类法也显得分类思想不甚清晰。他如此分类也许是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时显然贸易规模尚小,但其重要性刚刚显露出来。而今生产与贸易往往同被视为经济活动,而法律、文学艺术等另辟一类显然更加有理。时代的局限也是造成斯宾塞一些思想显得过时的原因之一。

(四)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由于斯宾塞早年研习自然科学,做过工程师,从他的著作中总是可以看出一种努力使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的倾向。如他的“第一原理”将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归纳为:

(1)物质不灭;(2)在给定的方向上运动的延续性;(3)推动物质在给定方向上运动的力的持续性;(4)力从物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向他种形式的可转化性;(5)运动沿阻力最小的路线进行的倾向;(6)运动的节奏性。这一概括旨在说明:宇宙是一个在时空中不停运动的过程,“是物质和运动的不断重新的组合”和“能量转化”。这种过程对天体、化学的化合。有机体发展及社会整合是同样适用的。斯宾塞强调一切现象--无论有机还是无机、社会还是非社会现象--共同服从的一个发展规律是:随着规模的增加,分化的程度会增加,结构功能的复杂性会增加,整体中各个部分间的依赖性会相应增加。他举过的著名例子是,如果一个人突然增加到大象那么大,他的一切器官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特纳(Turner)曾将斯宾塞的主要理论原则概括为以下十六项:

一、体系增长和分化的原则

1.社会体系规模越大,其结构分化程度则越高。

2.社会体系增长率越高,其结构分化程度则越高。

3.社会体系中成员的数量越增加,其结构分化程度则越高。

4.在前一时间点上一体系中结构的增长与分化程度越高,在后一时间点上该体系结构增长与分化的可能性则越大。

二、体系内部分化的原则

5.一社会体系内结构分化程度越高,制规与执行结构的分化的可能性则越大。

6.社会体系内制规与执行结构的分化程度越高,且该体系的活动量越大,参与分配过程的独立媒介结构与制规、执行结构的分化程度则越高。

7.一社会体系内三项主要功能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内部整合问题就越突出,因而该体系就越易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和集中的权威。

8.制规功能的分化程度越高,为应付外部环境和内部活动的结构的分化则越易发生。

9.执行功能的分化程度越高,离散的活动则越易相互独立和地方化。

10.分配功能的分化程度越高,体系中物质与信息的流动量则越大;体系中物质与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则越多;体系中信息量与物质量之比则越高。

11.外部环境对一体系的威胁程度越高,制规体系施行内部控制的程度则越高。

12.体系内不同单位加给体系的稳定性的威胁程度越高,制规体系施行内部控制的程度则越高。

13.制规体系的控制程度越高,受其狭小目标限制的执行和分配体系的增长和分化程度则越高。

14.执行与分配结构受到制规结构的限制程度越高,它们对这种控制的抵抗则越强烈;而抵抗越强烈,控制的程度则越下降。

15.执行与分配结构受到制规结构的限制程度越低,内音整整合的问题则越突出;而制规体系加强集权控制的可能性则越大。

三、分化与适应的原则

16.体系内结构分化程度越高,且其内部整合程度越高,则该体系的适应能力越大。

斯宾塞把规模与分化程度的正比关系作为其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要原则,期望以此概括全部社会现象。但是这一期望未免过高。按照他的理论,首先就不能解释东方专制集权国家如中国的许多现象。中国远在秦一统天下时就形成了一个规模极大的社会,但是其结构分化程度并不比许多规模较小的社会高。到了近代,中国社会中多数成员仍旧生活在基本上自给自足的村庄中,贸易的规模比起英国等西欧国家要小得多,虽然后者的社会规模远比中国小。特别是在现代贸易额可以由国际通货统一衡量之后,情况更是一目了然。从规模上看,中国社会比日本社会更大得多(无论人口还是幅员),但是日本比中国贸易额要大、社会结构分化的程度也高(仅从中国近期才有许多商业活动从农民自产自销转变为由专职商贩负责销售这一事实即可比较分化程度的高低)。当然,斯宾塞的十六原则中许多还是很有价值的,如关于外部威胁程度越高内部控制程度越高的原则就可以找到许多证据。在历史上不但可以找到外部威胁带来内部控制加强的事例,如(前)苏联十月革命后一段时期的情形;还有为了加强内部控制而强调外部威胁的事例,如强调另一国的外部威胁和战争危险实际上起到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同该国开战的实际可能性的估计其实远不如宣传中所说的那么高。再如原则14、15两项描绘的循环过程也很有趣。

控制程度的增高带来抵抗程度的增高,抵抗程度增高致使控制程度下降,控制程度下降导致整合程度下降,而整合程度的下降又重新导致控制程度的增高。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上可以找到证据。收收放放,放放收收。1956年放,1957年收,1962年放,1966年收,以及1976年以后的几放几收像是在为上述原则做注脚。当然这种循环过程并不是在质量上永远一样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控制程度、抵抗程度与1957年不同,“清污”运动时的控制程度、抵抗程度又与“文化大革命”不同。或许可以称为“螺旋式上升”吧。斯宾塞的其他原则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生命力,最有价值的当属他的抽象能力以及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求规律的勇气和愿望。

(五)个人主义与“适者生存”

斯宾塞的另一特点,也许是他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他的“激进个人主义”(柯瑟用语)。与其他社会学经典作家如孔德、马克思、涂尔干关于个人服从社会的主张不同,斯宾塞认为社会的基础是个人,而个人比一切社会集合体更为重要。他主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具有去做他所愿做的一切事情的自由,只要他不侵犯任何其他人同等的自由权利”。基于这一思想他提出了“非干涉理论”,指出,一个好的社会的基础在于每个个人都追求各自的利益,一旦政府干涉就会把事情办坏,甚至导致倒退。这一理论又被称为放任主义(laissez faire),尤指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放任态度。由于这一思想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情特别吻合,斯宾塞在美国有大批的追随者就不足为奇了。他的思想可以说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国家社会也会随之兴旺发达,当然是以不侵犯他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为前提的。这种个人主义理论的逻辑发展就是“适者生存”的理论。很多人以为生存竞争的物竞天择理论是达尔文首创的,其实斯宾塞提出“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早六年。虽然达尔文后来的名声比斯宾塞要大,但是达尔文说过一句话:“斯宾塞比我强过十倍不止。”

关于个人主义理论的评价是最难的,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文化自秦统一以来是坚决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两千年一贯制。集体的内涵随时代不同而异,如家庭、如宗族、如国家,但万变不离其宗:压抑个人,集体优先。弗洛伊德曾表达过如下思想:一部文明史就是对个人的内部冲动压抑的过程。因为人人都把个人的冲动无拘无束发挥出来,就不会有文明,不会有社会生活,只会是一片混乱。他使用的术语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内部冲动,超我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我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本我。如此说来,为了维持社会生活,对个人的压抑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往往是很多人密集地居住在一起甚至一辈子不离开一个地方的社会里,集体对个人的压抑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果一味把集体主义用做绝对褒义,把个人主义用做绝对贬义,又是一种过度文明的表现,或称“文明过多症”。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不能没有,但要适可而止。斯宾塞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权利”为条件是正确的原则,也许可以加上“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为社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如果一味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压抑,只能造成精神疾病的增加和普遍的虚伪(口头上为社会、实际上为个人)。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对个人压抑过分致使虚伪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剧。西方人曾认为中国为“道德的渊薮”,但他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代价换来的。让他们来试试可能一天也受不了。我想柯瑟对斯宾塞的评价不错:“激进的个人主义者。”激进不如中庸。在个人主义太盛的社会可以加些集体主义的成分,在个人太受压抑的社会可以加些个人自由;在过于强调“适者生存”的社会应当增加扶助“不适者”的措施,在过于强调平均主义的社会则应当鼓励竞争。这样,使个人不致受到过多压抑,又使社会生活得以维持,当比两个极端更合理些。

同类推荐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高考状元经验谈

    高考状元经验谈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热门推荐
  • 龙女霸夫

    龙女霸夫

    她是智博无双的现代天才少女龙幽若她也是天生残障的古代呆笨傻女龙冰蕊穿越而来,本该成为龙氏骄女,无奈造化弄人,竟然娇女成傻女父兄疼宠,横招杀身之祸;阴差阳错,竟然因祸得福。入山谷,拜师傅,她傻有傻福;进学院,扮痴傻,她不亦乐乎;闯四国,遇美男,她今非昔比。她说:“想要我的命?行,有本事就来取,请自备坟地,死残概不负责。”她还说:“龙有逆鳞,触之必怒,怒则杀之...犯我亲人者,杀...”时而痴傻,时而精明,时而单纯,时而腹黑,时而爱财如命,时而挥金似土同一个灵魂,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唯一不变的便是那个属于龙家女子应有的灵魂。===========================================——可爱版的她“啊...”随着这声少女的尖叫声,某个窈窕身影双手环胸狂奔而出。某个五岁小女娃震惊的张大了小嘴,不敢置信的回想方才那一幕...“天呐,她..她..她竟然咬了一个女人的咪咪...”——强盗版的她“这东西我要了。”某女如土匪般,一把拽下某男脖子上的吊坠,霸道的宣布道。某男冷着张脸,不做任何回答,缓缓的伸出双手,接过她手中的吊坠,帮其戴在脖子上。“这才乖,你是我的人,你要牢牢记住,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强盗似地条约就此定下。——霸道版的她“从此刻起,你脑子里想的,心里装的,嘴里念的,都只能是我一个,不许让任何人涉足,不然我就休了你。”某女‘恶狠狠’的瞪着某人,霸道的命令道。某人嘴角上扬,冷酷的面容因某女可爱的神情起了变化,在其额头轻轻印上一吻。“笨蛋,连接吻都不会,我教你,学会了你亲我。”某女将某人的头向下拽,霸道的印了上去...——狂傲版的她某女长鞭一挥,‘啪’的一声,抽在某人身上,换来某人惨烈的叫声。“记住,下次见到我龙冰蕊,记得绕道而行,如若不然,我管你是皇帝还是王爷,我想杀就杀,想灭就灭。”丢下狂傲无比的一句话,转身潇洒离去。——嗜血版的她“蕊儿,你先走,这些交给我。”某男无视围攻而来的数百人,无视肩胛处的伤,不论何时,她的安危,永远胜过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某男肩上的血迹,是她愤怒的根源,双眸由黑转为血红...片刻后...“龙有逆鳞,触之必怒,怒则杀之,你们,活该...”某女无视仅存的一二十人畏惧的眼神,扶着某男携手踏过地上的近百具尸体,扬长而去。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老师乖乖从了朕

    老师乖乖从了朕

    冰墨枫,从小与哥哥相依为命,两人共同打下一片天地,她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可是晴天霹雳,哥哥让人算计自己爱的男子,而她爱的人,却背叛了她!悲愤交加之下,她杀了自己的男友,在自己哥哥的面前跳崖,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哥哥明白他做了多么蠢的一件事,可是谁能告诉她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她变成了只有五六岁的样子,陪在身边的还是一条沧桑的狼!好不容易救了一个帅得没有天理的帅哥,却成了她的爹爹,好吧爹爹就爹爹,有饭吃就行!可是可是为什么来了一个又凶又恶的女人,说她娘抢了她的男人,她连她娘是谁都不知道!结果人家根本就不理会,乱刀上来,哼,我冰墨枫可不是三岁小孩,任由你欺负,虽然现在这样子也不大!身受重伤,她决定去学艺,可是那个混蛋是谁,凭什么第一次见面,就见她身上刻花,说以后长大了娶她为妻!她没有答应好不好!终于得知那个在她身上乱画的小子,跟她进了同一所学院,传说中的凰羽学院,她过人的天资,被怪异的院长选为继承人,成为某个班的代课老师,要不要这么残忍,她不过是个孩子而已!什么,那小子在那班!行,我上!然后,凰羽学院里,上演着一场场师生斗争。晃眼间,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原本稚气的孩子,已经变得有些认不出来,这时,她的国家却传来,她的王爷爹爹被围困的消息,而那小子的家里也出事了,两人携手并肩闯关出去,从此失去消息!这一分离,会走向怎样的局面,再次相见,又会是怎样的辛酸?皇甫御风:冰儿,有爹爹在,没有人可以欺负你!谁欺负你,我跟谁翻脸。皇甫御琪:来来来,这个给你,有人欺负你,你就拿着去军机营搬救兵,一人一口口水,淹死他们!沐清歌:她是我唯一的爱徒,谁动了,就要付出代价!轩辕璟宸:(小时候)梅花为盟,长大后,娶你为妻!(长大后)老师,你走到哪里,朕就将这天下扩展到哪里,你最终只能呆在朕的怀抱里!赫连攸予:你个小狐狸,你怎么可以算计本阁!本文美男多多,炮灰多多,首先声明,若有人炮灰了,亲们就自制小妖人偶,每天吐口水,扎银针!简介先奉上,闪人!人物领养现在开始(要领养的大大给妖留言哟):领养者和被领养者情惠(冰墨枫)墨曦颜和落筱诗(轩辕璟宸)潇湘拂尘和leyuan77(沐清歌)伤弦月和月落孤星(赫连攸予)ihau和胡澄溪(皇甫御风)一溪风月醉(幽冥月)刘姐(飞羽)流着泪的水(楼夜雪)ojlyxm(沧野澈)傲雪(小雨)文修浩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告诉青少年学生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骆童谣,现代外企高管居然被香蕉皮意外害死,是自己太凶悍?还是自己太倒霉?骆童谣,古代秋月国首富嫡女,却软弱无能,在喜轿上服毒自尽。一朝穿越,再次睁眼。她早已不是那个爱他爱的没有自尊的女人;更不是那个任人鱼肉的女人。面对夫君不爱,嫡妻找茬,明争暗斗,她只是淡笑应对。她可是现代的“白骨精”岂会任由你们欺负?不就是豪门宅斗,争风吃醋吗?她可是很善良的,人家要刁难,要谋害,怎么能不给人家面子呢?不但要给面子,还要尽力配合呢!所有阴谋,陷害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男人,真是可笑,男人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从古至今,只有钱才是最可靠地。所以,她只为钱。他为了男人的尊严,他们斗得不亦乐乎,斗得是火花四溅。可是皇帝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在这繁华的乱世,她要的只是一家安定,与心爱之人厮守一生,但若触碰到她的逆鳞,她会让你品尝下地狱,赴黄泉的滋味!不信,可以来试试!她守护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不欺负你,但你也休想欺负我;就算是我欺负了你,但你……依旧别想欺负我!
  • lol之电竞天王

    lol之电竞天王

    注:本书献给这些日夜奋斗在LOL的人们,也是荒谬的!但张小明并没有放弃,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而是继续努力,人生应该有理想,成为职业玩家是不现实的。通过挥洒青春,燃烧激情,成为一名电竞选手就是张小明的理想!然而,这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鼓励你去做一名职业的玩家,因为,在世人的眼里,朝着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由名家郑振铎翻译,意境优美、文笔隽永。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天使的微笑(原创经典作品)

    天使的微笑(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浮华背后

    浮华背后

    鲁迅文学奖得主、都市故事最好的叙述者张欣, 描画人是如何纠结于爱情、亲情、友情,在名为“欲望”的泥淖中逐渐沉沦。一个放浪不羁、挥金如土的男孩,一个生长于清贫中的演艺小星,他们视线相遇的一瞬,共坠疯狂而浪漫的爱河,由此拉开小说展示的滨海 W市的生活场景:蜘蛛网般的国际走私+贸易,硝烟弥漫的走私与缉私对搏,奉献与腐败水乳交融,至深的母爱导致铁面无私的海关关长最终失节,纯爱的结局是年轻生命的香消玉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