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将“选调生”视为“公务员”的一部分)考试复习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考生成绩的高低跟读了几年高三不存在正比例关系。学过《曹刿论战》的人也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在短短几个小时一考定乾坤,应试时的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度、考生的兴奋度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考试“失常”和“超常”时有发生。但不要气馁,我们要做“超常”的人。
不仅是考试,生活中的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在短期内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合理安排时间,就有可能把事干得漂亮;如果协调不好,就有可能留下遗憾。
人生看似漫长,其实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对于年轻人来说,考公务员当然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考上和考不上,将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不能说人生成败在此一举,但此举至少能让考生过上不同的生活。
从一般21、22岁大学毕业,到“国考”允许报名的最高年龄35周岁之前,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在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即使年年报名年年考,也有可能连年失利,因为录取率实在太低了。因此,备考的质量、方法、技巧,就显得很重要。
把备考时间定为21天,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
一、从报名到笔试,一般有25—35天的时间。这段时间需要了解与考试有关的报考简章、挑选岗位,完成在线(有的还需要现场确认)报名和资格审查,需要购买辅导教材,需要安排备考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事务。而真正专心复习的时间,基本也就是21天。针对这个复习时间,笔者也咨询了众多有过成功考试经验的同事或朋友的情况,绝大多数人认为21天是较合理的备考时间。客观地讲,如果有人已经为了“考公”提前备考了数月甚至数年,对这样的大神级考生,这本专为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临时抱佛脚的考生准备的小册子,肯定太显单薄了。
二、我们要搞清楚考前备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公务员考试不像中考、高考、托福、雅思,专门研究考试就能押到考题。公务员考试虽然也有考试大纲,但题点太散、出题思路太活,考题内容年年各异。有同学问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人力、物力、时间来准备考试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要了解考试题型、考题难度、解题技巧、自己在不同题型方面的把握能力、时间分配等等,同时用短期复习、强化、模拟的方式,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到真正进入考场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佳的应考状态。而这些调整,有21天就足够了。
三、在行为心理学上,“21天”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行为心理学发现,人们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一般需要21天。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或者培养一个新习惯,前7天往往表现为“刻意、不自然”;第8—20天,则表现为“刻意、自然”,需要人的主观意志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第21天以后,则进入“不经意、自然”的状态,无需意识控制。这就是“21天效应”。国内外的成功励志学图书和研究报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项目,甚至一些外语学习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也有许多围绕“21天”
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的备考,也按这个时间来设置。毕竟大多数报考公务员的人,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是工作两年或以上的社会中人,如果不是为了这次考试,相信谁都不会把“备考公务员”当成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21天是三个星期,在第一个星期内,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基础知识,即使蜻蜓点水也要全面地把有可能考到的知识框架和主要内容了解一遍,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接受。第二和第三个星期,则是形成习惯的时间段,把学习、记忆、练习和强化,有意识地变成习惯。第22天时,你恰好进入考试的最佳状态了!考试“超常”往往在这时候出现。
第四个原因,当然是和本书有关啦。相信学弟学妹们是在准备报名、刚刚报名或者是从别的朋友们那儿看到本书比较实用,才临时省吃俭用、忍痛割肉购置一本的,拿到这本书到考前,恐怕时间也就21天左右。如果是这样,您就要熬个夜,把Part1部分连夜读完,以便于从次日就进入Part2的每日实战阶段。当然,也有可能拿到本书时离您的考试时间还很漫长,有数月甚至一两年,这就更好了——您可以从容不迫地把21天“三轮复习法”多用几遍,一遍又一遍,相信你提高的不仅是临阵磨枪的应试技巧,还肯定能积累起令别人羡慕嫉妒恨的扎实的综合知识。
关于备考时间调整问题。考虑到从报名到考试这一周期的特征,考前按21天复习是给大多数考生的建议。会有少数考生复习时间不能保证21天。这种情况下,仍可采用“三轮复习法”,只是需要按实际情况压缩各阶段的复习时间。有一个窍门需要提醒一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动手早一些,平时投入精力多一些;《申论》相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可以投入时间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