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700000009

第9章 我从山中来(4)

胡适初到美国时选择的专业是农学。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学这个专业更实用且实惠的了,果能学成至少可以让国人吃饱肚子,也只有先吃饱了肚子,然后才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以笔救国”等等。但他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一条能从根本上救国的道路,于是一年后,他毅然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退学了。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在研究胡适的退学时,总是说这是因为他对农学失去了兴趣,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他为什么会失去兴趣。要知道,胡适绝不是一个“偏科生”,他曾经是一个在上文学课时,用诗稿掩护着偷偷进行自然科学演算的学生,他对自然科学无论是学习的兴趣还是能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甚至有过“超过作诗”的时候。胡适转入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选择的专业是西方哲学,但研究的课题则是中国先哲诸子的思想。他日记中的这样一段话完全可以作为他改学专业的原因的注脚:

今日吾国之急需,不是新奇之学说,高深之哲理,而在所以求学论事观物经国之术。以吾所见言之,有三术焉,皆起死之神舟也:

一曰归纳的理论,

二曰历史的眼光,

三曰进化的观念。

他最后为自己选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人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并以此而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哲学大师杜威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便匆匆回国。

胡适是1910年8月去美国留学的,他开始撰写博士论文的时间是1916年8月,1917年4月27日写完,5月3日校定,5月4日上交,5月22日一次答辩并通过,6月9日离开学校,6月21日上船归国,7月10日抵达上海。

我这里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将胡适在美国留学的最后一段时间理得那么清楚,是要提醒一点,即胡适回国是急切的。有人或许要说,他在美国一待就是七年,怎么一拿到博士学位便回国得如此急切?他硬熬了七年,是否就是为了一纸博士文凭呵?

今天,提起胡适,许多人首先就会想到他曾获得过欧美多所大学授予他的博士头衔有三十五个之多,但是有一个事实是,胡适离开美国时,他的博士学位证书并没有拿,直到十年后他的老师杜威访华时,才为他补发。

胡适如此急切地回国,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以为他已寻得了那条救国的“起死神舟”,他要让这条大船尽早地开回自己的祖国,至于博士文凭,那是并不重要的。因此,对于胡适的“救国”动机,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真诚,只是因为他我又常常想:“救国”当然崇高,但是欲要“救国”,总先得“自救”呵!从表面上看,胡适的留美首先就是获得了自救,因为他在出国之前,正是“一生中最荒唐的时间”:由于他读书的上海公学的分裂,使得他一度精神颓废、行为放荡,几乎是整天沉溺于吃喝嫖赌中很不能自拔,正是因为在师友的帮助下,他考取了留美官费,才使得他彻底摆脱了这种境地,重新安排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从当初的“不良少年”,到现在学成回国的“留洋博士”,这难道还不算“自救”成功了吗!

然而,胡适回国后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所有作为,相信今天每一个读过中学的人都已从历史教科书中早已知道,前面也说得太多太多了!实在毋庸我在这里再作赘述。总之,很难说他已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完全“自救”,我以为!

对于胡适的人生我们一般人最为不解的有两点,即他的软弱与矛盾。胡适是软弱,这主要倒不仅仅因为他以一个堂堂名教授终究只能屈服在江冬秀的淫威下,而是在于他在学术上和政治上总是表现出的“好好先生”的态度和“不抵抗”主张。但是我们也别忘了,当历史需要他作出“抵抗”的时候,他不是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了吗?而且他所投入的不仅是他的笔,而几乎是他的全部努力。

1937年7月,抗战不以胡适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地爆发了,本在书斋中的胡适,于1937年9月26日作为国民政府的特使赴美游说。1937年10月1日,他应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邀请,以《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为题,发表演说。在这篇讲话中,他一改以往“好好先生”的腔调说,对侵略战争是不能退让的,要阻止战争只得用战争来消灭它。而且还大胆预言,美国将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为了争取美援,蒋介石三次致电在美国的胡适,敦请其出任驻美大使。胡适认为“现在国家是战时,战时政府对我的征调,我不能推辞”,并于1938年9月17日正式接任驻美大使一职,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生死之秋”。美国《纽约时报》对此发表评论说,除胡适以外,没有人更够资格向美国说明中国的情形,同时向中国说明美国的情形。10月6日胡适到使馆正式上任,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27日胡适向罗斯福总统递呈国书,在国事维艰之时,从事战时的外交工作。最终于1939年2月和1940年3月为中国争取到2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两笔贷款,使美国对华政策朝着制日援华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所谓的“桐油贷款”。1939年6月29日,胡适在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给在美国曾经的恋人韦莲司写信道:“这真是一段扰攘不安的岁月。我并未失去信心,我确信这场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新秩序将更好也更持久。毕竟,今天只剩下3个侵略国家,这是值得欣慰的。”信中绝无一点儿女情长。此时的胡适似乎真如换了一个人似的,俨然一颗正在升起的政治新星。

然而他终究只是个学者,随着宋子文以外交部长的身份驻扎华盛顿,胡适这个驻美大使实际上就做到头了。在政治上他哪里是宋子文这个老政客的对手呵!果然,他败下阵来了,从美国退回国内,退回到北京大学校长的位置上,退回到原来的“不抵抗”状态中。从此以后,他一会儿“抵抗”,一会儿又“不抵抗”,甚至后来身上竟还发生过该“抵抗”时“不抵抗”,不该“抵抗”时“瞎抵抗”的事。

那是1949年4月29日,胡适的老朋友、北平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教授,写了一封给胡适的公开信,发表在5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来又发表在香港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报纸上,6月间便有英文译本传到各地。信中介绍解放后北京各学校和学术界的良好情况,“很诚挚地”劝告胡适“正视现实”,“幡然觉悟”,“回到新青年的行列中来”。这封信实际上应该说反映了中共对胡适及其他在海外的知识分子的统战意向。胡适得读以后,发了“考据癖”,他先是认定陈垣“从来不写白话文”,后又从信中有关书信日期有错误等,断言此信百分之一百是别人借用陈垣的名义假造的,说“可怜我的老朋友陈垣先生,现在已没有不说话的自由了”等等。他的这一行为让他留在大陆的儿子胡思杜也感到不解和愤怒,遂于1950年9月,发表文章,批判他父亲,声明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他的态度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硬说那文章是别人逼迫思杜写的。后来,他内弟江泽函给他写信,他收到信后也疑心是“他受人逼迫,抄了别人拟好的信稿,寄出来向我作宣传的”。他宁可在美国贫病交加地一面当着人家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一面遥控着《自由中国》不断说一些让蒋介不舒服的话,一次次冒犯他,甚至还企图阻止他连任“总统”,差一点为他所不容,也不愿接受祖国和人民最后伸给他的那一根橄榄枝。

正是因为胡适的种种不“抵抗”,成就了他的软弱;但又由于他有时的“抵抗”,使他的学术与言行显得矛盾;正因为他的矛盾,使他显得复杂;正因为他的复杂,使人一直很难穷尽他和真正懂得他。

1962年2月24日下午6点35分,胡适在为他最得意和欣赏的女学生、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举行的欢迎酒会上,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蒋介石送给他的挽联是这样写的: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952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政协知识分子代表时谈到胡适,说了这样一段话:

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找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该恢复名誉吧。

蒋介石的挽联有点儿盖棺定论式的霸道,也有点儿抽象,还是毛泽东的话说得比较诚恳:“不知道他到底贪恋什么?”大智慧如毛泽东者都“不知道”,我等又能真正知道多少呢?

我们在那紧锁着的门的门槛上坐的时间太长了,太阳已快要下山了。想到回去还有两百多公里的路要走,我们准备离开了。而恰在此时,终于有一位老农模样的人抱着个孩子匆匆赶来,一面喘着气一面问:“是你们要参观的吗?”我们说是的,于是他欲将手上抱着的孩子放下,但孩子就是不愿意自己在地上站着,哭了起来,他只好赶紧又将她一只手抱起,一只手从身上掏出一串钥匙,打开了那两扇漆黑的大门。

他收起钥匙,掏出了门票。我们买过门票,终于走进了门去。

我们好奇地问他:“这么有名的胡适故居,你们怎么连个招牌也不挂一个呵?”他连忙说:“有的有的!招牌怎么会没有呢?只是没挂,怕被人家偷了!你看这不是吗?”说着又一次放下抱着的孩子,将搁放在大厅一角的一块写着“胡适故居”的竖牌拿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挂到了大门外一颗现成的钉子上。我们眼看着他做完这一切,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感,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戴过三十五顶博士帽子的胡适的故居,居然像一些马路边的小饭店一样,看到食客的车开过来了,才挑出幌子招揽一下。

这时我们又问他,为什么那么多本村的村民竟然不知道村里有这么一座“胡适故居”。他说:“其实没有人不知道,是他们怕我们发了财!”我们又问此话怎讲?他告诉我们,这座故居,胡适在里面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它是胡适父亲去世后由胡适二哥胡绍之,依据父亲生前所定“略事雕刻,以原存其朴素”的风格主持建造的,所以并无豪华气息;故居也不大,约两百来个平方米,两个三合院组成了前堂后室的格局。然而,毕竟是百年老屋了,又经过史无前例的运动,一度已很破落,几位村民在征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后,对它进行了必要的修葺,完工后对外开放,当初几个挑头修理者便成了管理者,但他们都是没工资拿的,报酬是从门票收入中提成,村民怕参观的人多了,他们提成多了发了财,所以便不愿更多的人来参观。哦,原来如此!我们对此真有点不知说什么好。

我们终于看清楚了胡适画像左上方的题款了,除了画家的大名和绘制年月外,还有这样十六个字四句话:“一代英才,迷途堪哀,风清月朗,魂兮归来。”难道这就代表了故乡人对胡适的最后评价吗?我们向那位为我们开门的老先生询问,他说他识不得几个字,哪有能力讲得清呵!但他又告诉我们,近来好像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对这几句语有微词,看来他要对有关部门说说,把这画换换算了,因为它都已经挂了十几年了。

离开胡适故居,我们又回到了杨林桥边,因为我们的汽车停在那里。在那里,我再一次眺望不远处山坡上曹诚英那孤零零的坟墓,它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的孤寂。正要登车,又有几个村民围了过来,向我们推销兰花及花籽。我因为并不种花,所以没要,但一阵熟悉的旋律因此而在我的耳边响了起来。车子启动了,我忍不住问同伴知不知道有一首叫《兰花草》的台湾校园歌曲,他们都说岂止知道,而且还会唱哩!我又问他们,知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一车人都说不知道。当我告诉他们作者就是胡适时,个个都很吃惊,然后很快又都说:“像!像!像!这内容和情调还真只有他能写得出。”说着说着,一车人竟不约而同地哼起了这首歌: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期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郁达夫可算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有朋友缘的了。

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和徐志摩等,无疑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几座重镇,而郁达夫则是这几座重镇间的一座枢纽。这不能不说实在难能可贵!因为就是那几座重镇间,大多数时候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而又是老死不相往来,偶有往来,常常都是刀兵相向。

郭沫若曾将“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二重的反革命人物”的帽子扣给鲁迅,鲁迅为此也回敬过郭沫若一个“才子+流氓”的雅号,而郁达夫作为郭沫若的朋友与之曾一同发起成立了“创造社”,同时他又是鲁迅差不多唯一一位将友谊保持到了终生的朋友。

因为鲁迅曾将丁玲的求救信误以为是沈从文的,弄得沈从文至死都不曾与鲁迅交言,至于郭沫若,他曾经说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而郁达夫则事实上是沈从文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的伯乐和知己。

“新月社”是与“创造社”相对立的一个文学社团,徐志摩是其成员;他还曾亲口对周作人说过:“令兄鲁迅先生的脾气不易捉摸,怕不易调和,我们又不易与他接近。”而他与郁达夫既是中学的同班同学,更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

仅凭着郁达夫如此的枢纽作用,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更何况他本身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一座重镇哩!

郁达夫不但有朋友缘,更有女人缘;不但其笔下的小说迷倒了难以计数的怀春少女,而且其本人现实生活中似乎总是桃花运不断,对此他也从不拒绝——不但不拒绝,有时还主动追逐。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美。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也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乐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耕耘记

    耕耘记

    穿越到古代,她的家里穷得连一根针都没有;没有爹娘,没有田地,只有两个饥瘦的兄弟。穿越回古代,要的是什么呢……一方田,一个家,再来个相互欢喜的儿郎。这就算是美满的种田人生了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末世隐猎者

    末世隐猎者

    奇怪的是只有哺乳动物发生了变异。变得非常强大。那位宅男要成为末世里的猎人,2012年12月21日,而那只变异犬,获得了隐身异能,而那只变异犬在那位宅男的帮助下,则是那位宅男的忠实伙伴。一位宅男在变异犬的帮助下。,庞大的陨石群夹杂着宇宙细菌降临地球
  • 绝色奴

    绝色奴

    女强文,虐文!智斗文!开头一段有些搞笑,只有那么一段。女主腹黑强大。越来越强。直到他跟她一起,把我独自弃在婚礼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爱!而此时,我的腹中,已经有了他的一块肉!大家都拍手称快,为他喝彩.因为他跟她,才是真正的才子佳人,众望所归。而我,生来就是一个注定被抛弃的,爱说谎的配角!如此,而已!盛大的婚礼,刺目的红,灼痛了我的眸。我切切的怒问,却换来他的一剑穿心!他说,谁让你只是一个奴,她拥有整个叶城,她拥有整个雪原部!最重要的是,她才是真正的叶容然!他从来爱的,就只有她,而已!一纸休书丢上他的脸,“我!叶茯苓!立下休书一封,从此之后,男婚女嫁,再不相干!自会相忘!叶城!很好!我会亲手毁了它!我虽没有叶城,但我却有凤凰谷。我的钱,能买下你三个炬国!祝王新婚快乐,子孙满堂!”冰冷的雪匕,直直的插入我的小腹,象征生命的鲜血,由腹间缓缓流出体外,伸手醮血含入口中,“我身上的血蛊,解了!王!这是我送给你跟新妃的礼物!这里流下的,是王的骨肉!从此以后,我二人便再无瓜葛!”冰冷的脸,终于出现一丝龟裂。他的眸子充血,伤心欲绝!伸手,拔出破心的剑,我攸的吐出一口鲜血,转身。回头,再无一丝留恋,潇洒离去!三年后,我的身边带了两个两岁的孩子,他们叫我,姐姐!与我相似的眉眼,极近的个性,让他妒忌欲狂。怒吼着质问,“你不是说要报复的吗?你不是说要毁了叶城的吗?为什么一直不行动!他们,又是谁的孩子!”我淡笑如风,不由的好笑反问,“你,是谁?行动什么?孩子,自然是我的!”这个世上最伤最痛,不是被人一直恨着,而是被人彻底的遗忘。越是淡然不经,他的心,便越是痛楚!抚额轻叹,报复,不是已经开始了吗?怎么还没发现?千王之女,骗富,却绝不济贫。用她的话来说,便是,不施舍,不是我良心不好,而是让他们不要生成这般好吃懒做,以为总会有人送钱的性格!想要钱,就靠自己的双手!去偷去抢,去杀人,去放火。她都管不着!最大的嗜好就是珠宝。本文女主是个笑面狐狸。最爱扮猪吃老虎。一张嘴坏得让人想海扁。总喜欢笑眯眯的设下陷井。给敌人跳。演戏的功夫出神入化。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再聪明的猎人,可以捉到狐狸,却绝对捉不到狐狸精。所以,她是狐狸精!主基调黑暗,深沉,绝不小白。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校霸独宠拽丫头

    校霸独宠拽丫头

    她好玩好吃,做事三心二意闯祸连连,进入风华第一天她将全校女生梦寐以求的校草给强吻了!不仅如此还一时手痒还去打擂台,以为赢了会得到神马奖励,却不知道那是众女生为校霸举办的比武招亲!“宝贝儿,你是我的人了!”校霸一脸邪笑。某女一脸甜笑,“可惜你不是我的菜!”说完,扮个鬼脸想要逃,谁知校霸一把将她捉住,再次邪笑,“你是我的菜就可以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纪小欢,你这辈子注定会是我的女人!你就不要再把多余的感情放在别人的身上,否则——我会你生不如死。”这个跟她有命定之缘的男人宠她至及也伤她至极。“你放心,哪怕是背叛整个家族,哪怕是牺牲天下人痛恨成为千古罪人,我都会让你好好的活着,只是,你可否做我一天的女人?就一天……”这个原本与她是天敌的男子却为她倾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