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700000019

第19章 此君一出天下暖(2)

1898年8月,也许是看重熊希龄在湖南新政中的作为,光绪帝电令陈宝箴,并要其传知熊希龄、江标等人,要其“迅速入京,预备召见”。(《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3,第538页。)于是,熊希龄与江标等相约,决定迅速同行进京,准备与先他们一步而去的同乡、同事梁启超、谭嗣同等一起,将正当如火如荼的“戊戌变法”推向深入。谁知正要启程之际,熊希龄突然病倒,且一病不起,进京之行不得不暂搁浅;而9月,慈禧太后便因戊戌变法而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因病而未如期到京的熊希龄倒因此而逃过一劫;不过慈禧太后没有忘记他,下了一道严旨,“熊希龄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这一切,发生得不能不说实在是有些偶然。

但历史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历史的必然,在他们眼里,那些偶然中难以发掘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他们看来,熊希龄的这场“大病”生得太恰是时候了,因此,他们竟然找出了发生这种偶然的种种必然:当时的湖南维新派人物,存在左、中、右三派,左派是谭嗣同、唐才常、樊锥和易鼐等,他们在与顽固派斗争中立场坚定;右派是陈宝箴和江标等,他们一旦受到攻击,便妥协调和;而熊希龄与梁启超则为中间派,中间派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副左右摇摆、畏缩规避的态度,而熊希龄的“生病”正是此态度的一种表现。

这是标准的属于历史学家的一种分析,但历史学家多“事后诸葛亮”。的确,他们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无非是谭嗣同、樊锥和易鼐曾在《湘报》上发表过大量主张维新的过激的文章和言论,尤其是最后谭嗣同还杀身成仁了,而熊希龄并没发表过太多明确主张维新的文章,尤其是最后还因“病”而活下了。我不是历史学家,我无法用更高明的分析来否定他们的这种分析,我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熊希龄当时的生病是真是假,但是我想提醒的一点是,事实永远比任何再高明的历史学家的分析要复杂:谭嗣同、樊锥和易鼐是曾在《湘报》上发表过大量主张维新的过激言论和文章,但是发表他们这些言论和文章的《湘报》社社长和主编正是熊希龄,而熊希龄的这一职务又正是陈宝箴所任命的。因此,他们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种所谓的左中右三派,真很难说。至于说被杀的人就一定是坚决的维新派,活着的便是动摇派,那也太过简单。

在被杀的“戊戌六君子”中,有一个叫康广仁的,是康有为的亲弟弟。其实他与乃兄在政见上素无多少相同之处,平时康广仁就常常奉劝乃兄“不要惹祸”。康广仁的被捕和被杀,完全是因为康有为跑了而揪住他来当替罪羊和替死鬼。为此他在狱中急得以头撞地,啼哭不已。因此,对于变法维新他实际上是一个既谈不上赞成也谈不上反对的人,他成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实在只是个屈死鬼而已。他的死不是偶然又是什么?若说其中一定有什么必然的原因,最多也就是因为他是康有为的弟弟。熊希龄是没能与谭嗣同一道为维新杀身成仁,但也因此而说他就是动摇的中间派,似乎也太过草率。作为一个生命的人的复杂程度,有时候也不比一段历史简单。

熊希龄的第二次政治辉煌无疑是他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但是历史记住作为内阁总理的熊希龄的同时,更记得了一个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终无可奈何的傀儡。

其实,熊希龄当上这个所谓的“内阁总理”也有点偶然。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几乎将他事先对革命党人所做出的承诺全都食言,一心想恢复专制,孙中山等国民党(同盟会已改组成国民党)人不得不发动“二次革命”。这种情况下,在袁世凯看来,国民党自然是不能让它来组阁的;复辟的步子也不能走得太快,得找一个几方都能接受的温和派人物来组阁。他选中了熊希龄。

熊希龄是国会中第二大党进步党的党员,熊希龄组阁自然可以获得进步党的支持;可熊希龄并不是进步党主要的党魁,袁世凯觉得他在进步党中不会有太大的力量,这有利于对他的控制;而此时的国民党虽然仍是国会中的第一大政党,可是已经是有名无实,发生不了大作用,在国民党议员看来,进步党的内阁比军阀内阁好些,再加上南北战争还在进行中,国民党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这个。因此,国会投票表决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对于熊希龄来说自然是有点阴错阳差,却非常顺利地获得通过了。民国二年7月31日袁世凯正式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

如果说熊希龄当上这内阁总理有点偶然,那么其命运则是必然。

熊希龄就职后,宣称要吸纳“第一流的人才”、组成“第一流的内阁”,但是事实上这由得了他吗?谁能入阁关键还得袁世凯说了算!因此,熊希龄这个内阁总理,实际上只是袁世凯的一个傀儡。这样,到民国三年2月,熊希龄便坚持辞去了总理一职。想来熊希龄这总理当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光,对此时人曾作一联:

似遇而实未遇;

有为而终无为。

假如熊希龄的人生到此为止,那么这副对联无异是对他虽官至总理,看似风光而实质无奈而平庸表现的最好概括。而历史最容易忽视的是平庸,而对于两极,总是不会忽视的。这大概也是曹操为什么要说他“不流芳百世,便遗臭万年”的原因吧。而至此,熊希龄的人生中实在还没有什么“流芳百世”的东西,倒是有两点,虽够不上“遗臭万年”,但也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两处瑕疵:先后在袁世凯签署的解散国民党、解散议会的命令上副署。至此,我完全可以说,假如熊希龄的人生到此为止,历史是绝不会记得他的,即使有幸不会被历史的烟尘完会淹没,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那这个影子也一定不会十分光彩。

历史终究还是记住了熊希龄。毛泽东曾评价熊希龄说:“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总理也曾说:“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两位共产党的领袖人物都一致对熊希龄这么高的评价,可见熊希龄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还是十分光彩的。

“烂漫之极复归平淡”,这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必然。

不必说熊希龄那两度走向“烂漫”多少走向得有点偶然——反正既曾有过烂漫,一朝走向平淡至少也不算是一种偶然了吧!

熊希龄的光彩人生恰恰是在他完全褪去了政治光环、人生复归平淡后创造的。

中国人的平淡人生大体上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这样:购地数顷,建房数间,如果当官时攒的钱多一点,还会筑一座园林,就此住将进去,或纵情丝竹,或依红偎翠,享受生命,也放纵生命——那些精致的苏州园林多数当初的筑成原由和功用大体上便是如此。对于这样的人生选择,中国的历史,历来都是十分宽容的,有时甚至可以说还十分赞赏和推崇,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谓“世人皆醉我独醒”,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皆是赞赏与推崇之现成之语。我想熊希龄完全可以选择这样的“平淡”方式,因为他除做过内阁总理不算,毕竟做过多年的财政总长,一定也曾攒下了几个钱。

至于第二种,人们更是推崇和赞扬,如陶渊明,用手中的笔写出传之后世的不朽诗篇。选择这样的“平淡”方式,我想熊希龄也应该是有条件和资格的,因为他早年不是就有“湖南神童”的美誉了吗?他不是早就吟出过被传诵一时的“此君一出天下暖”的名句吗?

然而熊希龄最终既没有选择成为又一个陶渊明,也没有为自己购地、建房、筑园等,相反,他千金散尽,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了艰辛、坎坷还常与误解、屈辱相伴的不归路。

1917年京畿一带发大水,熊希龄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并就此走上了一条以社会救助和慈善教育为业的艰辛道路。1918年,他创办了驰名一时的北京香山慈幼院,不但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苦儿童,而且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1924年,他又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并担任会长12年之久,不但在全国各地救灾办赈,而且还努力从事国际赈灾活动。熊希龄他把自己后半生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无私地贡献给了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使他最终不但成为近代中国从事慈善的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慈善家,而且成了饮誉世界的大慈善家。

不仅如此,熊希龄作为一位慈善家,还有两点是一般的慈善家所难以企及的。

一是其高尚的民族气节中爱憎分明的民族立场。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慈善家虽然多值得尊敬,但往往多是些一派慈眉善目,开口闭口“阿弥陀佛”,有时甚至还有点糊涂,糊涂得无善无恶,敌我不分。然而熊希龄则不然。1931年,为了更进一步表明自己奔赴国难、矢志于社会慈善的决心和意愿,他在北京香山北辛村的熊家墓园自筑“生圹”,明示天下——自己一旦在抗日救亡中上前线救护伤病员时不幸倒下,即埋葬在这里;并自撰墓志铭:“今当国难,巢覆榱崩,若不舍己,何以救群?誓身许国,遑计死生,或裹马革,即瘗此茔,随队而化,了此尘因,我不我执,轮回不轮。”(见《熊希龄集》下册,第2087页。)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献身救国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二是其从事慈善事业几乎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程度。1932年10月15日,熊希龄将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计大洋27万5千2百余元,白银6.2万两,此为他从清末到民国为官25年的全部积蓄,他用这些钱在北京、天津、湖南三地,次等开办12项社会救助和慈善教育事业。当时熊希龄一家,夫人朱其慧已去世,还有一儿两女,但他没有留给儿女一点财产,而是悉数献给了社会救助与慈善教育事业。

这些不能不让人感动!尤其当我来到凤凰,走进了熊希龄故居,看见作为一代内阁总理,府上如此朴素的情形,这种夹着震惊的感动更是情不自禁。当然,我也似乎因此而明白了,为什么熊希龄在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后,历史却终没有忘记他的真正原因。

1937年12月,熊希龄因北平沦陷而赴香港。就在到达香港当月的25日,因闻民国首都南京沦陷悲愤难当,而引起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终年67岁。

至此,历史已不能不记住他!

当然,我说的历史并非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历史学家所写的文字,也并非是那些多从实用主义出发而编成的教科书,而是存在于天地之间和人们良心之上的一本大书;因为历史若是前者,它常常是不公平的;若是后者,它总是公平的。因此,我有时更愿意相信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和传说,它们其实就是一个人留在世上的口碑,口碑中的东西往往比石碑上所刻的更真实,当然也更不朽。

我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就可结束了,突然想到熊希龄的那封信札——我那位朋友是不是还好好保存着呢?记得我当时看见它时只被它那漂亮的字迹吸引住了,究竟写的什么内容反倒没细看,于是很想再看一看。我拨通了我那位朋友的电话,朋友告诉我,那信札他一直好好保存着,曾经有好几个收藏家出高价收买,他都没有卖;他还告诉我,他家里还有一张熊希龄的照片哩。我急忙跑过去看,终于看清楚了那封信的内容。

原来我朋友的祖父为响应熊希龄的赈救活动,曾捐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款,为了答谢,熊希龄给我朋友的祖父写了这封信,并寄赠了照片一张。于是这信与照片在我朋友家里留存到了今天。

我也看到了那张照片,背面还有熊希龄的亲笔签名,虽然纸色已经泛黄,但好在仍非常完整,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晰。照片中的熊希龄看上去五六十岁的样子,微胖,留着一把山羊胡子,正微笑地目视着前方,那微笑绝不是那种为照相而强作出的,是一种从内心自然流露出的笑,淡然、怡然、超然,那目光虽然并不凌厉,但似乎有一种穿越世俗,看破红尘的力量;眉宇间一派坦然。

呵,我想象中熊希龄正是这个样子!

同类推荐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我前面桃花开放

    我前面桃花开放

    粉红粉红的桃花,无边无际地在我的周围蔓延开来。这是青川本土作家李先钺关于地震题材的最新长篇《我前面桃花开放》一书的引题,也是阅读者进入该书的一个切口。随着桃花的牵引,一道山梁上的两个村庄在我们眼前次第铺展,两个民间手艺人在不停地丈量着他们脚下的土地时,也活色生香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
  • 独尊灵宝

    独尊灵宝

    通天灵宝,毁天,灭地,诛鬼神!灵宝出世,被炼丹世家少年南宫星月所得,但却为家族引来了灭顶之灾。正邪两道联手夺宝,数千族人被屠戮殆尽,只剩南宫星月一人勉强逃出!凭灵宝神威快速修炼,立誓要血债血偿!三界高手对他不停追杀,可是身怀灵宝的他又有何惧!仙来?诛仙!魔来?屠魔!为报血仇,一人与三界为敌又如何?
  • 朕的皇后太有财

    朕的皇后太有财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德拜金女,一张毒嘴闯古代步多金——一个视财如命,发誓要寿尽钱堆中的拜金女。为想一夜成为世界首富,竟独身去挖古墓,岂料竟不幸遇地震,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朝代的冷宫皇后身上。而拜金女的本性难移,这无人问津的冷宫似乎再适合她不过,且看她如何在这古代实现她天下第一首富的梦想“皇后,这已经是你第六次钻狗洞,第八次挖地洞,第十次写罪己诏,第十二次硬闯宫门,第十五次翻宫墙,第五十一次失败被抓了回来。朕希望下次皇后能换点新鲜的招,朕抓累了。”男子低头批阅手中奏章,声音平淡无波道。某女怒气冲冲的瞪着他,咬牙愤恨道:“你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废了我?”“和朕生个皇子,废你后位,放你自由,五湖四海任你逍遥,朕绝不管你。”语气依旧平淡的没有阴阳顿挫,继续埋头批改奏章。某女气得呲牙咧嘴,眼瞪如铜铃,片刻后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心一横,一咬牙,一跺脚,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负还的悲壮道:“好,今晚我们就把这事给办了。”某男一惊,手中笔头一歪,字不成字,终于抬起了头。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从不知何为丢面子,自从遇见了她,他不但没了帝王的威严,还被她弄得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呜呜,奶奶,你孙子欺负我,他昨晚像狗一样,对人家又添又咬——”面对一室的宫女、太监,某男怒瞪着一脸楚楚可怜的某女,大有想要掐死她的冲动。“铜臭女,你把这狗东西给朕扔出去——”某男指着床上的一只雪白小狗愤恨道。某女立刻一脸严肃的否决:“不行,这不是狗,是钱。一天一百两呢。而若少了一根狗毛,我一天要陪一万两,我可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寸步不离我。”“那朕睡哪里?“”哎呀!皇宫这么大,你哪里不能睡啊!和一狗争什么?”“你——”某男简直要吐血。他后宫佳丽三千,从不把女子当回事,而当她出现,似乎改变了他这样的看法,在宫中,她祸害皇宫,本以为废了她便可解决她这个麻烦,但没想到她出了皇宫,更是肆无忌惮的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竟闹得女子造反要工作,百官罢朝要辞职,嫔妃要自由,美人要解放,就连宫女太监也被她怂恿的罢工要加薪——而且竟把挣钱的主意打到了他身上,竟敢把他十万两卖给一个女子一夜——哼!是可忍孰不可忍,铜臭女,朕倒要看看是你道高一尺,还是朕魔高一丈,制不服你,朕就跟你混——而一心想做天下第一首富的她,当身边出现了这些人:霸道专权的——帝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史上最强炉鼎

    史上最强炉鼎

    比灵根比门派比丹药比灵宠比道侣……身为女子,还是纯阴之体的女子,御宠杀仙,誓要踏出一条精彩的修仙之路。带着一颗坚定地心,她终是触摸到修仙世界,上天下地任我行。,修仙之路布满荆棘。斗妖戏魔,却发现这片世界更为残酷。她誓不为炉鼎。携逆天仙器,掌炼丹本领
  • 重生医女有空间

    重生医女有空间

    (已完结,中医)被未婚夫出卖拱手推给他的上司,本以为可以逃掉,哪知道电梯竟然坏了,最后华丽丽的重生到了十年前!当他睁开的第一眼就看到了某男,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修仙的道路。从此,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异军突起,更是成为患者心中的仙女,富豪所拉拢的对象。无论是中医界的天之娇女还是商业界的女强人,都是充满着光环,吸引着一个个俊秀美男的注意。什么商业天才,什么修炼奇才,什么闪耀明星,谁敢打她的主意,某男第一个打翻醋坛将他们踹飞。某男霸气的搂着她,昭告天下,“敢抢我的女人,谁敢欺负我的女人,先过我这关!”QQ群:122719777,敲门砖:男女主任意一个名字,QQ号1144180880
  •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异能重生之逆天女医师

    异能重生之逆天女医师

    大难不死得以脱胎换骨,落难千金偶遇世外高人,读心术,失传古武,独门医术,以及万金难寻的炼药之术。十年,她由娇弱的小女孩,蜕变成神秘宗门高手,身携异能,逆天而行,关注本文,与女主一起,用异能征服现代都市。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如何将成本砍到最低?如何将利润做到最大?如何将每一份资源的利用率提至最高?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一定是一位财务高手!,不论何种行业。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生产加工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