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次大小便后把臀部用温清水洗净,并用柔软的纱布轻轻擦干,涂上抗菌素软膏如红霉素、土霉素软膏,或涂扑些松花粉等,既可消炎保护皮肤,又可阻隔便液皮肤的剌激,预防效果理想。
(3)尿布选用柔软、吸水性强且易洗涮的无色棉布做尿布,且每次排便后应清洗再用,不能仅晾干即用;避免用橡胶布、塑料布、油布类不透气、不透水的布包垫于尿布外;禁止在尿布上垫卫生纸,因为卫生纸遇到尿液会发酵,对皮肤有剌激。
(4)注意喂养合理,积极预防和治疗腹泻。
假如已经发生了臀红,可采取以下措施:
A.如果仅是肛门周围部弥漫性发红或有斑血疹,可在大便后用纱布沾清洁温水轻轻洗净拭干,在患处涂擦鞣酸软膏或抗生素软膏,亦可涂香油、花生油等,然后再换上干净尿布。每日涂擦4-6次,2-4天即可治愈。应当注意的是,患处不能使用爽身粉或滑石粉等粉类,因粉与尿液结合,会直接剌激皮肤。
B.若已出现糜烂或渗液者,用5-6层纱布或小毛巾浸透3%硼酸水稍挤干外敷,待创面干燥后再换用扑粉。亦可将患处洗净擦干,再涂紫药水每另一办法是不涂紫药水,洗净患处后,用次-100瓦普通灯泡照射,灯泡距患处30-4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热为止,每隔3-4小时照射一次,它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恢复正常。照射时注意灯泡不能太大或太4、,而且产品质量要过关。灯泡买回后,要试用一段时间,如果未发现异常,再给新生儿照射使用,防止灯泡爆炸等伤及新生儿的危险发生。另外,灯泡距离患处不能太近,以免烫伤新生儿。同时应注意用电安全。
C.若经上述治疗和护理仍不见好转,应到医院进一步检。
95.正常新生儿有何特点?
胎儿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足28天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是人体独自生存的第一个阶段,虽然短暂,但对宝宝来说却很重要,任务也很艰巨每新生儿出生后从安静、舒适的母体来到一个新世界,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外界的环境,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在解剖生理上也随之发生重要变化,许多器官必须马上进行有利于生存的重大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产妇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给予适当护理,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使宝宝顺利地渡过这一难关。
新生儿生理方面的特点
外观
按头部和躯体的比例来说,新生儿的头部较大,外形正常,肤色红润,外生殖器官能分辨出男女,四肢活动自如,哭声响亮,有正常的大、
小便。
体温调节特点
新生儿时体温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
的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的缘故。故新生儿应注意保暖。
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的2-4天,体重反比出生时降低。这是因为刚出生的新生儿进食较少,加上I台粪和皮肤、呼吸道水分和尿液的排出,使体重暂时性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以后又逐渐回升可0天以后体重恢复到出生时的重量。
呼吸特点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呼吸。由于出生后的气温、体温及血氧的改变对新生儿是一种强剌激,使呼吸中枢兴奋,开始了第一次的呼吸由新生儿的呼吸常无规律,时快时慢,时深时浅,甚至出现暂停。正常新生儿的呼吸每分钟35-天次,出生后头2周呼吸频率波动大,一般每分钟40次左右由早产儿可达每分钟60次。另外,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狭小,患轻微的炎症即可发生呼吸困难。
循环特点
新生儿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及内脏,故皮肤易发凉,手足容易出现青紫,保暖后可消失。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120次。
消化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墨绿色的胎便,如出生后小小时未见胎便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能适应较大量的流质食物。味觉在出生时即已发达,吞咽功能良好,但因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弱故幽门括约肌较强,故易发生溢乳。新生儿口腔小,舌头短而宽,双颊脂肪垫发达,适于吸吮。
肾脏特点
新生儿多于出生后6小时排尿,极个别于小小时后排尿,若小小时仍未排尿应引起注意。最初几天由于入量不足,每天排尿4-5次,1周后每天排尿可达小次左右。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不好,所以用药时应从严掌握剂量。
血液
刚出生的孩子,血液中红细胞较多,正常者为6小万左右,血红蛋白周-小克,白细胞可达2万以上。
酶系统特点
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及出生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多数新生儿出生第二天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黄疸。
神经系统特点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吞咽、吸吮、拥抱、握持、颈肢等反射。除吞咽反射外,其他将随年龄增长而消失。触觉及温度觉灵敏,疼痛反应迟钝。
睡眠
新生儿每昼夜平均有20小时的睡眠时间,除吃奶、换尿布外,几乎都在睡眠中。如果新生儿哭闹不安,应寻找原因。
新生儿健康的10个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2周每分钟卩乎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2天大便呈墨绿色黏胨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天小时内开始排尿。
(6)新生儿出生体温在37-37.5°C之间为正常。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二-第三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2-3周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引起。
96.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有何特别?
出生时胎龄不满周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与足月产儿相比,早产儿哭声低弱,出生体重轻。胎龄越小,体重越轻。
早产儿一看便知,因为有独特的外貌特点。
早产儿的外貌特点
(1)皮肤:呈鲜红色,较薄,看起来很嫩,胎毛多,胎脂较厚。胎脂为覆盖在胎儿全身皮肤上的一层灰白色的油性物质,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2)头:早产儿的头相对于身体较大,头发稀而短、呈绒样、分不开,前大,耳朵因缺乏软骨故耳壳软,常贴于头的一侧。
(3)胸部:乳晕不明显,乳腺无结节。早产儿的胸部呈圆筒形。因为肋骨软,肋间肌发育不足,在吸气时会见到胸壁凹陷。
(4)四肢:指(趾)甲软,常不能达指(趾)端,双足底纹理少。四肢的肌张力低,四肢伸直不如正常儿屈曲度大。
趾)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人阴囊或下降不全,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出现暂停现象。若暂停时间>20秒,心率<100次/分,并出现颜面发青,则称为“呼吸暂停”。这种早产儿一般情况下是在医院里进行监护治疗的,遇有呼吸暂停,剌激皮肤并吸氧,必要时药物治疗。在家护理的早产儿要多给予些剌激,使之哭闹,减少呼吸暂停的机会,若已出现呼吸暂停,不要慌张,弹足底或面颊,使其哭出声来即可。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引起注意时。
早产儿吞咽反射弱或吞咽功能不协调,易出现哈咳、溢奶而发生乳汁误吸,溢乳情况较足月儿多。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量却相对高。
(3)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极差,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冬秋季节硬肿症的发病率极高,所以要加强保温。室温要求在24-26°C,要有一定的湿度,湿度为55%-65%的环境较为适宜。
(4)早产儿过早离开母体,从母体得到的免疫抗体不足,故抵抗力低下,较正常儿更易并发各种感染。需做好清洁工作,护理婴儿前后要洗净双手,护理人员有感染时要与小儿分开。
(5)另外,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在医院里多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若不是很重,在家的早产儿可多晒太阳。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的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需特别护理。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早产儿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体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1)出生时的护理:(这阶段主要在医院,由医护人员进行)早产儿分娩时,应提高产房的室温,准备好开放式远红外暖箱和预热婴儿衣物,并将早产儿暖箱预热,准备好抢救物品。出生后及时清理口鼻黏液,用纱布擦干全身体在无菌条件下结手脐带。
(2)日常护理: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及经验,操作工作需在暖箱中完成,动作要求轻柔。每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为36-37°C,肛温为36.5-37.5C)。每日固定时间称体重,宜在哺乳前进行。早产儿出生后一般都有生理性体重减轻,一般在5-6天后体重开始逐渐恢复。恢复体重后每日应增加10-30克。
保暖:早产儿居住的室温应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55%-65%。
供氧:如发现婴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氧浓度为30%-40%,氧浓度不宜过高,吸氧时间不宜过长。
防止低血糖:对出生后2小时的新生儿开始测血糖,如发现血糖低,应及时治疗。
早产儿的喂养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或吞因功能不协调,易出现呛咳、溢奶而发生乳汁误吸。又加上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但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量却相对高,所以合理6纟安排和调节喂养尤其重要。
喂养方法: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可分为直接哺乳法、滴管授乳法、胃管喂乳法。
直接哺乳法:体重大于2000克者,吞咽反射、吸吮能力好,尽量使其直接吸吮母乳。吞咽、吸吮能力差者,可将母乳吸出,再喂给婴儿。
滴管授乳法:体重1500克左右,吞咽、吸吮能力差,开始喂乳时用普通滴管慢慢将乳从嘴角滴人婴儿口内。待吸吮能力好后改用直接哺乳法。
胃管喂乳法:体重1000克左右,吞咽、吸吮能力差,应该管乳待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最佳,若无母乳可用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奶量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可按每次2-4毫升/千克体重,每2-3小时1次应-2天后每天每次或隔次较前一天增加1-2毫升。
(2)喂养开始的时间:目前主张早期、足量喂养。待般在新生儿出生后4-6小时开始,喂乳前先试喂糖水1-2次。体重过轻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可推迟喂养。
97.婴幼儿时期需要的计划免疫接种有哪些?
在婴幼儿时期很多传染病易感,需要注射多种“疫苗”还要进行加强注射,到底什么时候打防疫针最合适呢?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检验,制订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预防接种的“计划免疫程序”。如能根据小儿年龄、季节适时给孩子打防疫针,即可有效地防止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在传染病流行时,能有效地防止孩子患病,起到保护孩子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目前我国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有卡介苗、小儿麻搏糖丸、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肝疫苗,另外还常注射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苗。
次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自从1921年应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无数经验证明,卡介苗接种后可降氏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如接种质量高,吞次接种的保护力可达10-15年。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2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接种前要做结核菌素试验,检查一下是否感染过结核,如试验阳性即可接种卡介苗。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试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2)小儿麻痹糖丸:服小儿麻搏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这个病对儿童危害很大,可造成终身残废,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和不幸。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价混合疫苗,出生后满2个月初服,以后每隔1个月服2次,连服个个以岁加强1次。服丸时应用温开水化开或吞服,切不能用热水服用,以免将糖丸中的活病毒烫失。
(3)麻瘆疫苗:注射麻瘆疫苗可预防麻瘆。由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所以6个月内的婴儿一般不会得麻瘆由如6个月以内的婴儿注射麻瘆疫苗,反而会中和婴儿体内的抗体,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可U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4)百白破混合制剂: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6周,孩子1岁、2岁时再复种1次。
(5)流脑疫苗:目前所用的是精制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体菌苗,接种后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麻勺发生。接般个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注射1次可保护2年。
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重点预防对象是6个月-个岁的儿童,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个月进行,免疫期为1年,2岁、6岁、10岁各复种1次。
(7)甲、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已纳人免疫接种程序,
0、1、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甲肝疫苗已在某些地区开始接种免旨有效地防止甲肝的发生及流行。
98.打了预防针要注意些什么?
打了预防针要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4、孩会发生“接种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很快就会好的甲极个别的孩子可能会发高烧,可请医生看,给予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