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13

第13章 七言勃兴(1)

七言流别论

七言诗的成立比五言诗晚,但七言诗的起源并不比五言诗迟。清人陈仅在《竹林答问》中说:“论古诗之源,则五七言同时。”但历来关于七言诗的渊源众说纷纭。

第一种观点认为七言诗起源于诗骚。晋人挚虞首先提出这一理论,他在《文章流别论》中说:“七言者,‘交交黄鸟止于桑’之属是也,于俳谐倡乐多用之。……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这段话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挚虞没有直说七言诗起源于《诗经》,而是认为七言诗类似于《诗经·秦风·黄鸟》的七言句。二是认为这类七言诗句,“俳谐倡乐多用之”,显然是指汉乐府。如《鼓吹铙歌》中的“千秋万岁乐无极”、“江有香草目以兰”;如汉桓帝时的“小麦青青大麦枯”之类的民间歌谣。三是认为“雅音之韵,四言为正”,意为七言诗不登大雅之堂,这是自汉代以来“七言不名诗”的文体保守思想的表现。

刘勰直接受挚虞的影响,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两)体之篇,成于两(西)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观点比挚虞明确得多:一、明确宣称“六言七言,杂出诗骚”,“杂出”指《诗》《骚》之中只有六言七言诗句,无全篇之用者。二、指出完整篇章的七言诗到西汉时才完成,显然是指《柏梁联句》。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指出诗句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越来越多,所以长句的运用逐渐代替短句了。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篇》卷三《古体下》中也持七言起源于诗骚论,他说:“如骚之《九歌》,皆七言古所自始也。”他所说的是《九歌》杂言诗中的七言诗句,而非七言篇什。明人陈懋仁注释《文章缘起》说:“《周颂》‘学有辑熙于光明’,七言属也。”

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三均有七言起源于诗骚的见解。赵翼说:

七言起于《柏梁》。然刘勰谓出自《诗》《骚》,孔颖达举“如彼筑室于道谋”为七言之始,然不特此也,如“自今伊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子孙”等句甚多。顾宁人(炎武)谓楚辞《招魂》《大招》去其“些”“只”,即是七言。按“迁藏就歧何所依,殷有惑妇何所讥”等句,本无“些”“只”,则竟是七言也。特尚未以为全篇。

赵翼的论点与胡应麟相同,认为七言诗句始自《诗》《骚》,全篇七言始自《柏梁》。梁启超继承并发挥了这种观点,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第五章《汉魏时代之美文》中说:“《楚辞·招魂》篇,‘魂兮归来入修门些’以下,若将‘些’删去,便是一首极长的七言诗,《大招》每篇删去‘只’字亦然。”而容肇祖在《中国文学史纲》中说:

七言诗大概是从楚声起的,《九歌》中的《山鬼》《国殇》,已有近于七言诗的趋势。楚汉之际项王的《陔下歌》,高帝的《大风歌》皆是汉代七言诗的滥觞。

与前论所异,梁启超、容肇祖并未提及《柏梁联句》,二是提出项王、高帝之楚歌。

上述七言起源论,似乎都是从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立论的。陈钟凡在《汉魏六朝文学》一书中,将这种理论讲得较为完整:

七言诗是从楚调诗变来的。最初汉人做的七言诗,如高祖《大风歌》,武帝《瓠子歌》《秋风辞》《天马歌》,昭帝《黄鹄歌》《淋池歌》及李陵《别歌》等,皆每句中间夹用“兮”字,这是第一期的七言,中间唯有司马相如《琴歌》夹用无“兮”字句。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中间三句不用“兮”字,夹置于一首之中。至东汉安帝时张衡作《四愁诗》除第一句外,其余皆为七言。如一思曰:“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以下三首皆一例用“兮”字句起,用七言句接,这是由楚辞派变成七言诗的遗迹,可算得第二期的七言诗。至曹子桓作《燕歌行》,七言诗乃完全成立。

第二种观点认为七言诗起源于汉武帝时的《柏梁联句》。仕于宋、齐、梁三朝的任昉(460-508),首先提出这一论点,其著《文章缘起》一卷,原书早佚,今存者乃明人陈懋仁《学海类编》中的注释本。任昉认为七言诗起源于汉武帝《柏梁联句》。刘勰略晚于任昉,他未肯定七言诗起源于《柏梁联句》,但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却肯定“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的存在。稍晚,刘孝标在注释《世说新语·排调》“王子猷”条“云何七言诗”句称:“《东方朔》传曰:‘汉武在柏梁台上,使群臣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始也。”宋末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论及七言诗的起源时,则完全继承了任昉的观点,明确认为七言起于汉武《柏梁联句》。

胡应麟在《诗薮》中也指出:“纯用七言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纻》皆此体。”赵翼在《陔余丛考》也说:“至《柏梁》则通体七言,故后世以为七言之始耳。”

虽然自顾炎武起,对《柏梁联句》是否伪托有争议,但据逯钦立、王力、余冠英等先生的考证,该诗当作于西汉无疑。因而,七言诗起源于《柏梁联句》之说,有一定影响。

第三种论点认为七言诗起源于“委巷歌谣”。20世纪40年代,余冠英先生在《国文月刊》上发表《七言诗起源新论》,提出“七言诗体本出于委巷歌谣”之论,认为七言诗是从民间歌谣直接或间接升到文人笔下的,所以七言诗体制上的一切特点都可在七言歌谣里找到根源。

汉以前无完整的七言歌谣。余冠英在《七言诗起源新论》中指出汉以前的歌谣有《礼记·檀弓》所载的《成人歌》和荀卿的《成相辞》。前者虽似民间之作,但非完整七言体;后者是文人所作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诗经》中虽有七言诗句,但是已经文人润色加工,而非原始形态的民间歌谣。

西汉完整的七言歌谣甚少。西汉谣谚,较早的是《汉书·路温传》中所引的,路温为宣帝时人,他上书宣帝时引时谚:“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这两句谣谚各句为韵,上句“狱”“入”为韵,下句“吏”“对”为韵。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大臣刘辅引俚语谏之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句句押韵,二韵同部。《汉书·楼户传》引《楼户歌》云:“五侯治丧楼君卿”,为新莽时作品。西汉时期完整的七言歌谣,应推崔豹《古今注》中所载的《薤露》:

《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故用二章。其一曰:“薤上朝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其二曰:“蒿里谁家地,聚敛精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亦谓之长短歌。言人之寿命长短定分,不可妄求也。

田横自杀乃汉初的故事,《薤露》《蒿里》可确定为汉初之作。《薤露》七言三句,但《乐府诗集》第一句无“朝”字,则为两个三言句。《蒿里》以七言为主体,七言三句,五言一句。《乐府诗集》卷八十三《杂歌谣辞》录有一首“汉歌”《鸡鸣曲》,清人赵翼《陔余丛考》称是“汉初歌谣”,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是东汉末年的作品。今依旧说,定为汉初之作。原诗为:

东方欲明星灿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本诗前四句三用韵,后二句句句用韵。《汉书·冯野王传》记载了一首成帝时的《上郡吏民为冯氏兄弟歌》:

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良惠吏民。

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

此诗以两个三字句开头,与荀卿的《成相辞》相似,只是后四句均为七言,与荀卿《成相辞》中夹有四言一句相异,可以视为《成相辞》体制的一种发展。《艺文类聚》卷五十六载有《古两头纤纤诗》一首,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入《汉诗》卷十二的“古诗”部分,原诗为: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

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

这首诗具有清新的民歌风味,比喻恰切,韵律回环,运用了十个字的叠词,令人称赞,在在说明它是民歌中的杰作。《东飞伯劳歌》也应属于这一类的“古辞”。撇开聚讼纷纭的《柏梁联句》不谈,七言诗在西汉已由涓滴之泉汇为潺潺流水了。

东汉七言歌谣现存较多。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汉诗》部分辑录:在新莽之末东汉之初有“关东大汉戴子高”(《时人为戴遵语》)。光武帝时有“袍鼓不平董少平”(《董少平歌》)。和帝刘肇时有“城上鸡鸣哺父母,府中诸吏皆孝友”(《会稽童谣》)。桓帝时有“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史云歌》)、“游平买印自有平,不及豪贤及大姓”(《京都童谣》)、“信哉少林世无遇,飞被走马与鬼语”(《益都民为王忳语》)、“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桓帝初天下童谣》)。桓帝时还有五首《太学中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献帝刘协时有“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天子遗”(《建安初荆州童谣》)、“王侯之斗血成江”(《时人谣》)、“石里之勇商子华,暴虎见之藏虎牙”(《商子华谣》)等等,不下数十首。若将东汉的谚语算在一起,就更多了,它们对文人创作影响深远。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将前二说结合起来:“七言讲音节者,出于汉‘郊祀’乐府;罗事实者,出于柏梁体。”

叙述了前人关于七言起源的观点后,下文我们将厘清文人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七言发展脉络

从现有材料来考察,文人七言诗的发展,从西汉初至东汉明帝时期(约前206-75)为草创期,主要作品乃是有争议的《柏梁联句》,单句“七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形式。

东汉章帝至东晋末(约76-419)为发展期,前后约三百四十多年。其间,东汉张衡(76-139)的《四愁诗》或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成熟的文人七言诗。当代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张觉认为赵晔《吴越春秋》(一说成书约公元120年前)中的《穷劫之曲》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成熟的七言诗,诗曰:“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二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这一时期,诗人们逐步摆脱了单句“七言”的创作模式,由简单模仿向成熟的七言古诗创作过渡。东汉章帝以前的“七言”,均为单句短篇,张衡的《四愁诗》出现后,文人七言诗的创作才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原诗为: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赐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赐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赐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张衡做河间王相时,郁郁不得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全诗四章,写怀人愁思,所以名“四愁”。从结构看,一章一地,显示汉大赋的铺叙痕迹。诗歌把楚辞的语言及表现方式融入民歌形式,使七言诗抒情意味更浓,逐渐文人化。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此诗“低徊情深,风骚之变格也”。《四愁诗》还不是完美的七言诗,诗中以语气词弥补音节,每章首句夹有“兮”字,其余句子也并不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如“何以报之英琼瑶”一句,实为一问一答的两小句。但它是文人第一次创作的完整七言诗,在诗体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张衡《思玄赋》后的《系辞》一首共十二句,是完整的七言之作:

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

愿得远渡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

超逾腾跃绝世俗,飘遥神举逞所欲。

天不可阶仙夫稀,柏舟悄悄吝不飞。

松乔高峙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

回志朅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何思。

张衡的五首七言诗,具有一些共同点:一、实字成篇,摆脱了楚歌“兮”字体的局限;二、句句押韵,每诗皆为两换韵;三、语言古拙朴直、质木无文,诚为“风骚之变格”。四、二二三句式,奇字句尾,向正格七言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前四首略带民歌韵味,而后一首除句句押韵之外,称得上是标准七古了。

张衡之后半个多世纪,曹丕的七言乐府《燕歌行》二首出现。曹丕(187-226)传诗四十余首,《燕歌行》极富创造精神。《燕歌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平调曲》,仿柏梁体,押平声韵。原诗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

留连顾怀不能存。

诗歌句句押韵,清丽婉转,细腻真挚,思妇的哀怨之情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凄美的格调。王夫之评论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从此,七言诗受到文人重视。这两首诗也是今天能够见到的《燕歌行》古曲的最早存辞,成为后世《燕歌行》依曲填词之祖。

曹丕的《燕歌行》和张衡的《四愁诗》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一、张诗古拙朴直,质木无文,而曹诗情致委婉,音节美妙;二、曹诗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初步展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三、曹诗通篇实字成句,没有张氏《四愁》“兮”字开头的楚歌痕迹;四、曹诗与张诗虽同受民歌影响,前者则创造多于模仿,后者则与之相反。

柏梁体句句用韵,从表面上看比五言长,实际上五言诗两句一韵,相当于十字一句,而每句一韵的七言诗倒显得局促些。七言诗若是每句押韵,就增添了写作难度。所以七言诗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突破句句押韵的限制。因而,从曹丕到东晋末,虽将近两个世纪,文人七言诗的创作却无出曹丕之右者。

曹丕之后,明帝曹叡有《燕歌行》模仿之作,陈思王曹植的《艳歌行》中只有七言两句。阮籍《大人先生歌》二首,前者为楚歌体,后者为七言正格。曹魏文人七言之作仅此而已。吴、蜀二地,更是文人七言的荒漠之域。

两晋时期(265-419),文人创作七言诗略可一叙者有傅玄、陆机、张载、熊甫、苏彦、王嘉、苏若兰等七人而已,而仙道、鬼神之伪什,更不堪入目。傅玄的七言诗多有隔句用韵的句子。如《白杨行》:

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慨敢与我争驰。

踯躅盐车之中,流汗两耳尽下垂。

虽怀千里之逸志,当时一得施。

再如《秦女休行》:

烈女自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

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烈著命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都是六言、五言、七言相间的诗歌,隔句用韵。傅玄的杂言和七言诗创作成就突出,对鲍照的影响相当大。鲍照在《松柏篇序》中说:“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热门推荐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 皇帝走着瞧:宫女不好惹

    皇帝走着瞧:宫女不好惹

    你当了皇帝就了不起吗?不要动不动就要用亲亲来堵我的口。你们皇帝这职业的真不讲理!我蒙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怎么就非得蜷缩在这个破破破破后宫里!跟你说过什么?男人与牙刷绝不与人共用!喂!我是宫女!别碰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妆斗破美男心

    红妆斗破美男心

    一失足成千古恨,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看到一对嘿咻男女,莫名其妙的王爷,莫名其妙的被打入地牢,莫名其妙的被老鼠啃,莫名其妙的被当成妖女烧死,莫名其妙的附身在一个男人身上,总之她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异世界与这么多莫名其妙的人在一起……可恶的王爷,温柔的神医,精明的楼主,好看的杀手,魔魅的宫主,奇怪的侠客,以及凶残的蛇君……他们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属,谁才是她的救赎……同类作品推荐:云想容《弃妃弑君》大神级的人物,强大的女主,很好看。
  • 重生之醉爱

    重生之醉爱

    一切重头再来,我不要做上一世混吃等死的许攸洛,我要发奋,我要发家致富,我要把自己培养成才气十足的淑女,我要活得惬意!————许攸洛一跤摔倒,醒来回到了自己的五岁,哈哈,老天待咱真是不薄。这一世,许攸洛发誓要活的精彩。带着爸妈创业,发奋解决温饱问题,直奔小康!他的出现,打破了平淡温馨的生活步调……孤僻腹黑的闷骚男VS坚强善良的可爱妞,一场大灰狼扑到小白兔的终极对决,结局……敬请期待!且看一个女人重生后的快意人生……本文是温馨的,甜甜的宠文的说,所以喜欢的亲大大的收藏吧。以上内容纯属虚构,禁止模仿。***********推荐好友的文文:誘情总裁的替婚前妻天魔王爷的独宠恶魔霸妻殇逝桃花色胆包天之爹爹太无耻魔小师妖娆女帝夺郎君谦王煞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情扣

    爱情扣

    一把小小的钥匙便能开启一把心锁,一串电话号码便能开始一段旅程,一枚小小硬币便能见证一段永恒的爱情。细节是打败爱情的致命杀伤武器。
  •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学历、背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你口才出色、能说会道,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那些能够引导、激励、鼓舞和领导他人的人,那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人。戴尔·卡耐基指出,“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是那些往上爬的人们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 销售知识全知道

    销售知识全知道

    本书给广大的一线销售人员提供了实用的销售知识,有助于销售人员清晰、准确、自信地工作。书中讲述了一系列销售技巧,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提高表达能力,使客户感受到被关注,使销售人员的诚信深入人心,令其销售额直线提升。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