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12

第12章 五言腾踊(2)

齐梁之际乐府民歌的兴盛,标志着五言四句体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南朝民歌体制上的特点是多五言四句。在现存的四百多首作品中,只有小部分是四言、七言和杂言,而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都是五言四句体。这对后来五言绝句的正式定型,无疑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短小易诵的体制,配上当时绮靡艳丽的新声,很容易便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喜好。刘宋以来的作家,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底层文人,几乎没有不创作这种诗体的。据《南史·曹景宗传》记载,大将曹景宗破北魏军,凯旋班师,“帝于华光殿宴饮连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诏令约赋韵。时韵已尽,惟余‘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诏令上左史。”即便终日驰骋沙场的武将也采用这种诗体进行创作,足见其流行和普及程度。鲍照一人就有五言四句三十八首之多,充分说明这种诗体已获得文人的重视和欣赏,并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

五言八句也在同时发展。这一时期写作乐府诗较多是沈约和萧纲。沈约的五言乐府诗中,有四句式七首,六句式八首,八句式十二首,八句以上中、长篇共十三首。萧纲有短篇四句式十二首,六句式九首,八句式二十七首,八句以上中、长篇共二十一首。可以看出,两人的五言乐府短篇数量大大超过中、长篇,四句、六句及八句式运用较多,特别是八句式位居榜首。

永明时期的五言短篇在数量上已经多于中篇与长篇。永明以后五言诗中长篇进一步减少,吴均仅有长篇三首,即三十四句的《答萧新浦诗》、二十句的《酬别江主簿屯骑诗》、十八句的《采药大布山诗》。萧绎只有四首,萧纲虽有十五首,但在其乐府诗中仅占微小比例。

南朝末期,五言诗中仍是短篇最多,其中八句式的发展明显超过四句式,成为诗人的首选。如乐府诗,张正见八句式有三十二首,四句式仅一首;陈叔宝八句式二十八首,四句式十一首;徐陵八句式十一首,无四句式;江总八句式十八首,四句式一首;王褒、庾信无四句式。非乐府体诗情况类似,四句式远少于八句式。五言八句成为五言诗最常见的形式。

五言演变原因辨析

五言篇制的演变是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出现的必然现象,其中既有时代背景、社会风尚、诗学思潮、审美时尚在内的外部原因,又包括文学传承、诗歌技巧等诗体内部的因素。

晋室南渡之后,“新声”普遍流行,整个社会开始沉湎于声色享乐之中。五言四句诗的兴盛,自然受到了乐府民歌,尤其是吴声、西曲的影响。《世说新语·言语》载:“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妖而浮”说明吴声的特点,“共重”说明当时喜爱者已不在少数。《南史·良政传》载,齐武帝永明年间,“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由此不难想见南朝社会歌舞之盛。《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说:“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返,以至陵夷。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言废矣。”这段话说明,南朝乐府民歌在音乐上的特点是哀淫靡曼,繁艳浅近,在歌词内容上则多为男女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乐府诗集·子夜春歌》)。而且,这种香词艳曲愈演愈烈,已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上自宫廷王室,下至民间市井,几乎无处不弥漫着这种靡靡之音。五言四句诗短小精致,音律和谐,辞藻秀美,情韵悠长,与南渡后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至齐梁时期,以帝王和各宗室为中心形成不同的文学集团。文人宴会游嬉之际少不了奉和赠答,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只有选用适当的篇制,才便于精心构思,运用技巧,展现才华。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史书记载颇多,如《梁书·文学传序》载:“(高祖)每所御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善者,赐以金帛,诣胭庭而献赋颂者,或引见焉。”(唐)姚思廉撰《梁书·文学传序》,中华书局,1973年,第685页。在这些活动中,诗人们往往依某题应令或依某曲即席进行创作。又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唐)李廷寿撰《南史·王僧孺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463页。

从中可以看出,这类文学活动颇有相互切磋诗艺,较量诗才的意味。所以多同赋一题,同用一形式,且限韵作诗,以四韵为一停顿,两句一韵,四韵即八句,以比较诗思的敏捷、诗才的高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采用同样的诗歌形式,才容易比较出各人的才学高下。文人聚会、游玩、送别等场合所写奉和、应教或赠答诗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全是五言八句式。“在这类从多种角度描写同一主题的系列诗中,五言八句的形式相当有效地发挥了机能。”(日)兴膳宏《五言八句诗的成长和永明体诗人》,载《东方丛刊》2001年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说明八句式凭借它长短适中的篇制优势,从各种诗歌篇制中脱颖而出。不仅最适宜即兴创作,使诗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才思,也最适宜传达情感,既不因太短而不足以说明心意,也不会因太长而显得啰唆累赘。南朝后期,用于酬赠唱和的五言八句式诗日益增多,更说明了这一篇制的优势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从诗体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诗歌篇制长短与对偶技法的发展有关。六朝前期诗歌多为中、长篇与讲究排偶、对仗句较多有直接关系,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诗大量用排偶,极尽雕刻之能事,有时全篇排偶,如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颜延之《赠王太常僧达诗》、鲍照《登庐山诗》等,都是长篇。《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谈到:“谢灵运的山水诗常以辞斌的铺陈之法写作,因此一般篇幅较长,描绘细致。《明诗》说刘宋山水诗‘俪采百字之偶’,五言诗要达到百字之偶,至少需二十句,说明其篇幅之长。谢灵运达到百字或超过百字的篇章的确比较多。”王运熙、杨明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09页。元嘉诗歌对偶句数量较多与当时对偶技法处于摸索阶段有关。朱光潜指出:“律诗第一步只求意义的对仗,鲍、谢是这个运动的两大先驱。”朱光潜著《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89页。试看大谢《登上戍石鼓山诗》: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绿萍齐初叶。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首四句近似隔句对,每两句解说一个意思;七、八两句与九、十两句用对都属于互为意义的对句,并列地说明一个意思;再下四句铺陈景色。大谢诗中常常出现对句中两个句子同说明一个意思的情况,像这类用对的方法在颜诗与鲍诗中也可轻易发现。譬如颜延之《拜陵庙作》:“陪厕回天顾,朝宴流圣情。早服身义重,晚达生戒轻。否来王泽竭,泰往人悔形。”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收缆辞帝郊,扬棹发皇京。狐兔怀窟志,犬马恋主情。抚襟同叹息,相顾俱涕零。”这些对偶句都是上下两句同说明一个意思。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诗歌有不少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近,偶然还会出现两句内容完全一样的“合掌”现象,当时诗人对于对偶的运用技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味追求排偶,对仗句子多,诗歌板滞少变,篇幅冗长,结构松散无重心。至发展期,有的对偶句上下两句意思由相似的并列关系变为进一步说明的递进关系,或两句句意相差甚远。小谢有《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己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与上举大谢诗相比,小谢此诗中的对偶句句意多为进一步说明的关系,如首二句,上句说前路遥远,下句说归途延伸;三句说归舟渐近,四句说江树远去;五句说旅途疲倦,六句说久已孤独。其他对句也属于此种关系。萧纲《送别诗》:“烛尽悲宵去,酒满惜将离。”上句哀叹夜已去,下句惋惜将别离,下句对上句有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关系在内。这种递进关系使诗歌内容的表达与结构都更加紧凑,促使诗篇更加浓缩。

从永明体开始,诗人用对更为精巧,《颜氏家训·文章》中有“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0页。,指出齐梁诗歌对偶讲究字义与声律的对仗。如沈约、谢脁、吴均、萧纲、阴铿、何逊等人诗歌用对,技法更高明,对偶种类更多。日本赴唐僧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一书中所提到的二十九种对,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找到。重视对仗运用的技法与探讨声律相互促进,而诗歌篇制大小对于对仗的工整与声律的协调又有一定的影响。诗歌篇幅过长,对偶句多,声律重复单调,体现不出诗歌“精妍新巧”之美,追求对仗的新巧则有助于诗歌句式的凝练、结构的紧凑与篇幅的适中。诗人在实践中摸索出用对技巧:对句上下两句句意须相差较远,位置应集中在中间部分,既易于展开描绘,又形成一个重心,固定首尾部分和诗歌结构。

诗歌篇制随着对仗技巧的发展而变化,由二十句的长篇逐渐趋向于八句的短篇。永明体与宫体诗对偶日趋精工,声韵和谐,篇制也因此而愈见精练,多在四句至十四句之间。由此可见对偶的精工整饬直接影响到诗歌篇幅的缩短。在诗歌日趋骈偶化的过程中,八句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优势:最适合于对偶句子的安排与声律的对仗。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曰:“自古诗渐作偶对,音节亦渐叶而谐。宫体而降,其风弥盛。徐、庾、阴、何,以及张正见、江总持之流,或数联独调,或全篇通稳,虽未有律之名,已寝具律之体。”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页。这一段话指出了南朝诗歌讲究对偶与声律的运用,而八句式篇制与对偶、声律的结合,便逐渐接近五律的体制。

同类推荐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热门推荐
  •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网游之最强酱油哥

    网游之最强酱油哥

    什么?BOSS被我打死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路过,打酱油的……有着天然呆的阵图师时八带着有暴力倾向的时七,在游戏《天外游神》中游荡,打酱油,不知不觉竟成了游戏中的最强者。
  • 徘徊:逃不掉的爱

    徘徊:逃不掉的爱

    她木清影一个只有美貌学习倒数的学生,拥有表哥于飞的守护,本应平静的生活,因她骑车撞了同班级的混世魔王任星辰而改变,一吻便注定了她们之间的爱情要擦起了火花,那冰冷的眼神为什么会让她心动,可是他是别人的王子,面对白马王子尚落尘的抛弃,面对哥哥于飞的不离不弃,小魔头任星辰的爱情告白,他们的徘徊到底换来的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 总裁大人,我不嫁!

    总裁大人,我不嫁!

    沈凌夜皱眉:“江小暖,胸这么小还穿什么胸衣。”江小暖撇嘴:“这么小也没见你没少摸……”******沈凌夜:“江小暖,去做饭。”江小暖:“不做!”沈凌夜:“要么吃饭,要么吃你,自己挑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看你一定后悔~
  • 武剑乾坤

    武剑乾坤

    “得九剑,纵横天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局,一个真男人的传说,一段热血传奇的故事,既世人皆称我为天剑,则索性,从此我童博……就是天剑传人!少年崛起,历经修炼一途,奇遇、坎坷、夺宝、热血、崛起,掌控绝对力量站在大陆最高点。废材变强、凌云天下的典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口才的艺术

    口才的艺术

    口才在当今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吗,是你处理好人际关系,职位得到提升的重要保证。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口才,教你如何掌握口才艺术。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独宠帝王妃

    独宠帝王妃

    夏洺汐野外实习时因为一颗莫名的石头穿越到了将军之女的身上,莫名其妙替公主和亲,成为异域皇妃。在陌生地方,看小女子如何玩转后宫三十六计!
  • 死太监当爹了

    死太监当爹了

    师傅说她今年命不好!死老头,乌鸦嘴,真被说中了:一场海难将她卷入了无边的漩涡!她有时候觉得自己运气好到爆棚!居然狗血地遇上了穿越这等好事,还好死不死地砸在郑和的床上!虾米!这太监…居然是假的?!她发誓,她只是一不小心摸到了太监本应不存在的宝贝而已…再发誓,她摸第二遍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摸错而已…坑爹的货,就因为那“一不小心”,命运竟然奇妙地将她与郑和牵扯到了一起,从此之后,真半仙与伪太监的狗血情路随着下西洋一路展开…一路坑蒙拐骗,吃喝玩乐样样占全,因为老娘一手绝活,谁怕谁?除了偶尔掐指算算,闹闹小场,发发神威,其实生活无比惬意!只是,尼玛,老娘是你什么人,居然给我定了这破规矩?美男不让看,美食尽情尝,虾米!还得负责给死太监生个娃?◆◇◆◇◆◇【惩罚篇】某半仙做错事,郑和罚其跪佛堂自省。晚上郑和问道:“面佛一日可有觉悟?”某半仙答:“有。”郑和问:“能悟出我佛在想什么?”某半仙答:“想动动......”【生娃篇】某女怀了娃,与郑和府上的仆人打赌生男生女。仆人赌夫人肚子定是大胖小子。某女坚持说是女孩。待临产之日,众多的仆人聚集在产房外,皆捏拳屏气。就在郑和焦急不安之中,忽听里面某女的惨叫声:我要重新下注,稳婆说我的肚子一个顶俩!注:1、本文大量各色养眼帅哥涌出,宠文加结局一对一。2、小说虚构,背景明朝,资料各路搜集,纠真党绕行。3、最后闪泪求动力,封面下方的加入书架,亲们费点小力点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