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人类历史,天灾几乎从未曾断绝过。而确凿的史料,同时也记载了许多至孝者身上发生的瘟疫不侵、水火风雷不殃,孝感天地的故事。这种真实的事迹,充分证实了行孝行善的人最能够得到上苍的眷顾与保护。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们也能够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孝子至诚的孝心孝行,是人的天性,本与天地大道相应,人人可行,人人必行。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孝爱是天地生灵万物和谐的根本。
【注释】①饔飧:yōngsūn,饔:早饭。飧:晚饭。②郇:xún。
实夫拜虎
实夫拜虎实夫归省①,虎衔②其衣,拜请毕养,竟得全归。
明朝包实夫侍奉双亲,非常尽心尽力,同时他也是一位饱读诗书之人,通达五经,明白做人的道理,学问、道德、涵养都非常高。他当时在太常里教学,每年到岁末他一定回家去探望父母。一次在途中遇到一只老虎,他被老虎叼着衣服拖到山林里去。于是,他就对老虎拜着,问道:“你是不是要把我吃掉呢?没有关系,那是我的命运注定的。但是,我还有父母在家,年纪很大,七十多岁了,能不能容我回去把孝养父母这一份责任尽到?我一定回来供养你,让你吃。”没想到老虎竟然把他给放了。可见,一个人的真诚心一发,连凶猛的老虎都变得温顺了,也似乎通人性,懂得了意思,老虎竟自己走了。后来人们就把那个地方起名叫做“拜虎岗”,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
【注释】①省:xǐng,看望,问候(父母、尊长)。②衔:xián,用嘴叼。
【附】
老虎引路
李长者是唐朝人,一生不爱名利,最喜欢的就是《华严经》,以《华严经》为终生之业。他学佛多年,有一次离开自己住的地方,想要专心地为《华严经》注述。把行囊整理好后,就离开家里,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而这只老虎仿佛就是在那里等候他一样,遇到他非常的驯服、温顺。李长者就跟它讲:“我想请你帮我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在那里安心写释论。”于是就把行囊挂在老虎的背上,老虎似乎听懂了李长者的话,缓缓望着他,就这样一路走了过去,走了约二三十里路的时候,老虎就在一个土坎上面停留下来,这时李长者知道老虎的用意,是把他带到这个地方给他栖身住宿之处。这个土坎非常光亮明洁,旁边还有一口泉水,在他到来的前夕,有一阵暴风雨把一棵古松连根拔起后,就涌出了泉水。所以,后来这口泉水就被称为“长者泉”。李长者就在此地住宿有五年之久。五年当中,每天到傍晚时,这口泉水中就有一道射白光出来给他当烛光,让他能顺利在晚上有灯光来写作,还有两个年轻女子来伺候他,煮饭给他吃。等到五年写完释论后,这两个女子也不见了,其实这两个女子是天上派来的。
李密孝祖母
三国时,李密曾在蜀国做过尚书郎,晋灭蜀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几次召他去朝廷做官,他都拒绝了。武帝发怒,让蜀县的官吏逼他上任,他只好写了一封信给武帝,在信中说:“我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改嫁了,是祖母一个人把我养大的,而祖母现在身患重病,所以,我实在不能离开祖母去做官。”武帝看到信后十分感动,批准了李密的请求,不再逼他做官。
史可法感恩老师
明朝名臣史可法当年进京考试,住在寺庙里。古代很多读书人没有钱,考试期古代人物画像间都住在京城附近的寺庙里。有一位贤臣叫左忠毅公,刚好是此次主考官,他就把官服脱掉,穿着民众的衣服,到这一些寺庙里面去巡视,看一看有没有懂得忧国忧民出色的读书人来参加这次考试。刚好左公走到了一个寺庙里,看到一个年轻的考生写完一篇文章太累睡着了,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公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书生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公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貂裘①脱下来,盖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出来问寺僧,方知书生名叫史可法,因此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考试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里行间有一种气节,一种志向,马上就知道是他,所以就批了他为状元。史可法考上状元之后,按照礼节到左公家拜老师和师母。左公可怜他家贫困,收做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发奋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公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时事,辩论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负和超凡才略,就对妻子说:“他日继吾志事,唯此生耳。”这就是说,以后继承我事业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我这个学生。古代圣贤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后代,只怕圣贤学问断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注意圣贤学问有没有承传的人。
后来左公、史可法同朝为官。明朝末年宦官当道,左公被陷害,关进监狱之后受很多酷刑,眼睛被烧红的铁片烫后都粘连上了,膝盖以下被切断。史可法知道老师在狱里会受到很多酷刑,十分焦急,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感动监狱里的士兵,他们就建议史可法装扮成捡垃圾的,进监狱去看望老师。史可法缓缓接近老师的监狱门口,当走到老师面前时,禁不住地抱着老师的腿放声大哭。左公听到声音是他的学生史可法,就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抻开,目光如炬地看着史可法说:“你是什么身份!你是国家栋梁,国家正是危难之际,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那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身上扔。史可法看到老师这么生气,就马上离开监狱(所以爱护孩子,爱护学生,有时候还真的要现怒目金刚相,而此时他那一份存心是念着学生的安危,学生的成就)。后来,左公被害死了。
史可法担任过很多职务,还在边境带兵防守。每个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夜,但他坚持一夜不休息,士兵建议他应该休息一会儿,结果史可法回答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国家因为这时陷入危难中,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国家。”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和教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一次回故乡,首先到老师家里看望师母及其后代子孙过得是不是很好。
后来清兵入关打到江南时,史可法到江南重②镇扬州督师。他把意志消沉的各路将领团结在一起,誓死坚守扬州城。清军统帅多铎五次派人去劝降,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用大炮轰城。在打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后,明军终因敌众我寡,城池失守。史可法誓死与扬州城共存亡,最后壮烈牺牲于乱军之中。后来人们在城外梅花岭上为史可法建了个“衣冠冢”③,永世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这个故事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左公为国家忠心耿耿,不仅能够慧眼识才,还能保护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及史可法为报答老师的恩德和教诲而壮烈牺牲的壮举,让后人深深地感动,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注释】①貂裘:diāoqiú,皮衣。②重:zhòng,重镇:主要,重要。③“衣冠冢”:zhǒng,坟墓。1645年5月20日,十万清兵攻陷扬州城,史可法浴血固守城池,英勇献身。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公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他的坟墓其实是衣冠冢。
杨黼①活佛
明朝时,有个杨黼一心想要修行,要得到解②脱,就辞别了母亲到四川去拜访禅宗一位很有名的祖师——无际大师。
走到了半路上,杨黼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要到哪里去?杨黼说:“我要去拜访无际大师。”老和尚说:“你要去拜访无际?那不如去见活佛啊!”杨黼说:“见活佛?佛在哪里呢?”和尚说:“你只要向东方回去,到时候,看见一个披着棉被、倒穿拖鞋的人,就是活佛了。”杨黼听了和尚的话,于是就回去了。正在半夜的时候,走到了自家门口,去敲门:“开门哪!我回来啦!”他的母亲在屋内一听儿子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来不及穿衣着袜,随手抓起棉被披在身上、套着拖鞋就出来开门了,在匆忙中,连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
杨黼一看这位“披着棉被,倒穿拖鞋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当下就感悟修行应从何处下手了,晓得家里的爹娘,就是活佛啊!从此以后,他竭力孝顺母亲,而且注释了一部几万字的《孝经》。他活到八十岁,诵念经偈而逝世。
【注释】①黼:fǔ。②解:xiè明白,懂得。
道纪法师孝母
南北朝时的齐国,有一位很有修行的高僧——道纪法师。他常常在邻城东边讲经,来去之时都扛着一个扁担,扁担上有两个担子,一个担子里坐着他的母亲,一个担子则摆满了佛经佛像。日常生活中,不论穿衣、吃饭、大小方便,都是由道纪法师亲自为母亲料理,如果有人要来帮忙,他一定会拒绝,并且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你应对你的母亲也这样做!”道纪法师时常告诫人说:“自己的母亲一定要亲自供养,供养母亲的福德与供养登地菩萨的功德一样大。”很多人被道纪法师的行为感动,纷纷效法他的孝心孝行。
为什么说对待父母好,功德就那么大呢?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大最大的恩人,天底下最愿意、最心甘情愿付出的只有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亲能够念得起这份恩德,是很不可思议的,业障就会慢慢地消除。
念父母恩,要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好,也要懂得回馈。同时也要懂得感激他人和为他人着想,这份能够感激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心,必须从感念父母的恩德开始。
☆☆☆☆☆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