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16

第16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4)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4)

春秋战国分国写史,太史公把每一国作为“世家”。但到汉代,情况又不同了。如张良封为留侯,但张良并没有把封地传给子孙;萧何封为鄼侯,但也只是封他鄼地,使得“食禄”。留与鄼都部署春秋战国时的那种独立国家,但既然他们被封为侯,太史公《史记》也把他们列入“世家”。

在春秋时,孔子并没有被封一个国,也没有土地传子孙,并且也不像张良萧何般有“爵”位传下,照例入史应该称“列传”。但是《史记》却特别把孔子立为“孔子世家”。这岂不是太史公“自破其例”吗?但到今天,后人看过孔子几千年来对中国传统的影响,才明白太史公见解的伟大之处。孔子的地位列入“世家”绝对不虚。孔子的伟大,也可以看到太史公见识的伟大之处。在太史公的心目中,孔子是全中国历史人物中最伟大的一个,所以他自破其例,作孔子“世家”。孔子的伟大和与其他诸子百家的不同,太史公没有多言,只将“列传”换成“世家”二字,便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先秦诸子方面,孔子作为世家,又有一篇《仲尼弟子列传》,这又是一个特例。《史记》并没有墨子、荀子弟子列传。在战国时,所谓儒分为八,墨分为三,但太史公只写一篇《孟子荀卿列传》,把孟、荀两人合在一起。直到今天讲战国儒家就是孟、荀两家。太史公还写了一篇《老庄申韩列传》,把法家申不害、韩非和道家老子、庄子合成一传,说法家思想是从道家来,这种见解,也是超出他的时代的。

后人批评太史公的书“疏”,粗枝大叶。到了班固的《汉书》,就改称《项羽列传》了。但项羽不是汉代人,把项羽列汉初,也是不妥的。历史与思想,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像太史公《史记》那样写《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只几个题目,就已经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不凡之处了。太史公的父亲司马谈最佩服道家,对道家也有极精到的言论,太史公承父遗命来写《史记》,但《史记》里对百家观点,便和他父亲的观点不一样,司马迁把他父亲的见解和他自己的见解都清清楚楚地收在《史记》里,钱穆不禁佩服“这样的史官才是真正的良史”。

历史注脚:

《史记 项羽本纪》

从黄帝到尧舜而下,夏、商、周、秦等本纪,到汉高祖、汉惠帝,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中间却横插进一个项羽。项羽只是个短暂的过渡人物,不成一个朝代。将他列入《本纪》,后人对此多有批评。但秦二世而亡之后,汉高祖还未即位为皇帝,秦汉之间有五年的皇帝空白。太史公便将这五年给了项羽。但太史公并不称为《西楚霸王本纪》,而连姓带名直称《项羽本纪》,这是太史公的良苦用心。

正史的体例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我国此后的正史的标准范式。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此后的正史都按照这个体例来创作的。

司马迁与班固:“一龙一猪”

我们常将司马迁和班固合称“迁固”或者“史汉”。《汉书》中我国的第二部正史,也是第一部以朝代为限制的断代史,因此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仁宇曾评价说:“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钱穆也和黄仁宇一样,比较欣赏《史记》,他甚至引用章学诚的话说,两者相比,实是“一龙一猪”。

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180年,等于我们今天到前清道光年间,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两本书问世之后,命运也迥异。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骈文,便都看重班固《汉书》,而轻太史公《史记》。宋代以后,才看重《史记》。明代归有光尤攻《史记》,清代“桐城派”也重视《史记》。曾国藩曾把《汉书》的骈体拿来补充进《史记》的散体中。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当时便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如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都曾以《史记》为名动笔。班固的父亲班彪也在其中之列。班彪死后,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和司马迁一样,决心继承父业。就在班固着手编撰《汉书》不久,他因“私改作国史”被关进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他受委屈而难以自明,便上书辩护。后来汉明帝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就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成为官方的编辑。

这一点可以看到,司马迁和班固两人随同样曾身陷囹圄,但两者的境遇有天壤之别。一个因为家贫无助而受了宫刑,忍辱负重只为成“一家之言”,一个却在家人的帮助下因祸得福,成了拿政府俸禄的官家。

《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固的妹妹、也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班昭在她兄长死后独立完成的。

《汉书》在体例上对《史记》有所损益,如《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成为后来正史的范例。

太史公书大部分都是原创,如《魏公子列传》、《平原君列传》、《刺客列传》之类,文字感情饱满,而使人读了无不兴会淋漓,欢欣鼓舞。《汉书》中则是缺乏这样的文字。这也与两位作家的性格有关。司马迁为交情不深的李陵辩护,而班固则投在窦宪门下。两两相比,大不相同。

太史公写人,常会把感情投入到一个身上,让那个人跃然眼前。如信陵君、平原君、聂政、荆轲,往往使人后人读了都想见其人。太史公都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写这些人的,一部《史记》似乎是活的,因为书的背后有一个活的司马迁存在。班固的《汉书》,则是把事情详详细细地都摆在那里,叙事得体,但是没有《史记》活泛。

司马迁的《史记》中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司马迁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归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罢黜百家”之后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写项羽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而刘邦倒是像一个伪君子。而司马迁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斥她“此非人所为”。班固作“汉书”时,有关刘邦的一段,还大致采取司马迁的材料。但是他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事一字不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司马迁的狂放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司马迁传》中,班固批评他“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但是两人究竟谁更值得敬佩,钱穆和黄仁宇都把票投给了真性情的司马迁。

历史注脚:

范晔评迁固

范晔在他的《后汉书》里曾批评司马迁班固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说司马迁的文章直率,班固的文章详细,这十字评语,十分有道理。司马迁的文章“直”,直抒胸臆,而事则“核”,经得起考据和批评。当然《史记》里也有事情讲错的,大体言之,文直事核。“赡”就不如“直”,“详”亦不如“核”,班固在处理史料时过于冷静小心,反为不好。

郑樵说班固

宋代郑樵在《通志》里说:“班固浮华之士,全无学术,专事剽窃。”说他“浮华”是因为班固的《两都赋》、《幽通赋》。班固明明是继承父业,但是却没有在书中交代父亲的功劳,而司马迁对父亲则是尊讳有加,单拿这一点论,钱穆认为郑樵称之为“浮华之士”不为过。但说他“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则稍稍过分些。

刘勰与刘知几,谁才算史家

“最近我们的学问是不在中国了,也似乎刘知几比刘勰更时髦。那就无可多讲了。”钱穆的这番话,情近司马迁的“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钱穆对刘勰的同情和赞许,在他批评时人只重视刘知几的现象中表露无遗了。

刘知几的《史通》这部书和《史记》一样,都是个人的著述,因而不受朝廷的干涉,主要是作者个人对历史的见解。刘知几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和得失,并认为断代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中国历史上少有“通论”、“概论”之类的著作,而刘知几的这本《史通》对纪传体的各部分体例都作了提纲挈领的分析,对写史的方法和技巧也有论述,因此钱穆说这部《史通》是中国学术史上唯一的一部史学通论。

中国在文学上,上至唐代韩、柳,经宋以下,都不重视注以研究骈文为主并且以的《文心雕龙》,所以一般人多读《史通》,直到近代,人们开始重新研究骈文,才重视起《文心雕龙》,并与“红学”一样,形成了一派“龙学”。

《史通》能够在史学上拥有众多的拥护者,一定程度上和刘知几将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个等第有关。他敬佩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的史家,如董狐、南史;次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的史家,如左丘明、司马迁;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代的史佚、楚国的倚相。

经过对史书和史家的一番考究,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史学,是历史知识;史识,是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要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史有“三长”之说,被时人称为笃论,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钱穆对史学的标准则异于刘知几。钱穆说史学的工作,主要是考史、论史、著史。《史通》虽然被列为一部评史的书,所谓评史重要是评论这一时代的历史,但《史通》只是评论史书和史家,并不是评论那一时代的历史。

史书记载“史情”,就应该有“史意”。所谓“史情”就是一件事的实际情况,如汉武帝表彰六经、罢黜百家。现代人对这件事的理解是汉武帝为了方便专制,但钱穆认为完全不符合当时历史实情。对每一件史事,要懂得探究它背后的实情,这实情背后就有一个“史意”。

如研究《春秋》,就该认识春秋时代这段历史背后的一番意向,才能真明白到那时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孔子著《春秋》是有史法的,这种史法就来自于孔子对春秋时代之史情与史意,有他的一番极深的看法。

但刘知几的《史通》尽在那里论史书、史法。讨论《史记》怎样写的,《汉书》怎样写的,写得好和坏,尽只是着眼于方法,而忽略了历史背后的实情与意向。这样只论史法,并没有真接触到史学。这在钱穆看来,是肤浅的、皮毛的。

说到底,钱穆认为刘知几的最大不足在于,他对整个历史没有一番清楚明白的看法,没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发表的议论也就是不能切中肯綮的驳议了。

而比较之下,刘勰的《文心雕龙》更得钱穆看重,因为他能注意到学问之全。刘勰注意到了学术的本原,文学的最后境界应该在哪里,这些用心,是刘知几所缺乏的。

因此钱穆说,刘知几只是一个史学专家,他的知识和兴趣,只在史学一门,而刘勰讲文学,却能注意到整个学术的本原,因而刘勰不能仅算一个文人,他是专而又通。只有对整个学术大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高屋建瓴,创作出值得敬佩的作品。这便是钱穆的“史学最高准绳”。

历史注脚:

刘知几和刘勰

刘勰(音协)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祖籍山东,曾在朝中做官,颇有清名。他曾在定林寺中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三十二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这部书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知几是唐高宗永隆元年的进士,在朝中担任史官,曾参与《唐书》、武后、睿宗、中宗的实录编撰和修改。他对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不满,于是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同类推荐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群雄逐鹿,看天地苍茫,谁主沉浮。铁血襄阳,血泣山河。张守仁,一个具有现代灵魂无名小卒,用一把石灰撒出了一个辉煌帝国!血战襄阳扬名四方,强渡黄河攻陷蒙军,铁骑百万安民心,合纵连横定九州……江山如此多娇,却引得无数穿越者皆为折腰……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 夺鼎1617

    夺鼎1617

    砖家指控说:他!为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输血,是支持崇祯镇压农民起义的最大帮凶!(当然,也卖给农民军盔甲刀枪。)他!一手在东方航线上设立了无数的障碍!打断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阻断了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之路!(只是在马六甲收过路费,收进出口税而已。)他自己辩白说: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
热门推荐
  • 权倾后宫

    权倾后宫

    一块会说话的绿水晶吊坠,一个依付在水晶里面的冤魂一个要求一个风云后宫的人物一个后宫中争宠夺权的故事由此而起~~~~~~~~~~~~~~~~~~~~~~~~~~~~~~~~~~~~~~~~~~~~~~~~~~敛心顺便为其他的文做做广告:《情倾后宫》网址:这文则是《权倾后宫》的系列文,是讲述送水晶链给德妃的那个女孩的故事。大家对另一条水晶链引发的事感到好奇吗?想知的请收藏着看吧!````````````````````````````````````````权倾后宫1群是:38035951权倾后宫2群是:48043205
  • 爱上夺心魔女

    爱上夺心魔女

    她是专门以整人为乐的魔女!他是家世显赫的转校新生!第一次她耍了他。“记住,这是惩罚之吻!我会让你终生难忘的!”第二次他又还了她……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
  • 奸臣有道

    奸臣有道

    “宋听闲,你滚出来。”“摄政王,奴才真的用滚吗,可不可以跪出来?”涂钦折皱了一下眉头,我立刻又道,“好,奴才知道了,这就滚!”说罢我摘了头帽抱了拂尘,到底便开始朝涂钦折滚了过去......隐约间似见涂钦折抽搐了一下眉角,我只滚了两圈他便道:“你还是跪出来吧。”涂钦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我忍,总有一天他会被我压的。贴吧【漓云吧】,读者群【漓水彼岸181199388】,入群敲门砖——角色名。微博【漓云-好萌的一只胖云】哎呀,好害羞~爱胖云的同学们请入坑吧~【这是一个伪太监和淡定的摄政王不得不说的激情故事哈~】
  • 证据游戏

    证据游戏

    来自英国的畅销小说:萨拉·纽比系列第一部《证据游戏》,为你解开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疑团……
  • 九印梵天

    九印梵天

    本是一个普通人,却因为一场意外让他变得不平凡。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修仙者的路。逝者如斯,萧冷却是沿着这条路,成就了无上的伟业......
  • 高血脂食疗谱

    高血脂食疗谱

    本书主要针对生活中患有高血脂群体的食疗菜谱,主要讲述了以下几类菜谱:素菜谱;荤菜谱;粥菜谱;高血脂食疗汤菜谱;高血脂食疗主食谱;疗药茶;疗药酒。
  • 盛世妖宠

    盛世妖宠

    天界仙女,一朝母亲被父亲所杀,而自己成为妖孽,带着滔天恨意她决绝赴死。濒死之时遇见妖界至尊——暗王,宠她入骨的男人,从此她剔去仙骨,重生为妖。传说妖界的夜离洛俊美邪魅天下第一,可生来残忍,杀伐成性,无人见过他发自内心的笑,也无人触及他心。只因为一个毫无心机的拥抱,如命中注定一般虏获了夜离洛波澜不惊的心,他抱起还是孩子的她,笑的邪魅,对她身后的追兵轻声说道,“既然是上天送的礼,那从今往后你就是爷的人,谁若敢动,诛他全族。”当她身份暴露,天女现世,传说得其血肉炼丹便可百毒不侵长生不老,一时间惊动天、妖、魔、人四界,争抢不断。妖孽腹黑男却挽着她,一同杀伐天下,征服四界,只为替她救出母亲,还她一片安静清幽之地。她亦愿为他化身成魔,斩巨兽,收仙兽,治理反叛者,统一妖界,玩转人界,收服魔界,最后征战杀伐仙界,因为她说过,她若不死,必定颠覆天界!最后和心爱的男子一统四界,共创盛世。绝对宠文,盛世豪宠,双强,无虐,无小三,一对一。<片段一>“小若离,你变回人形,爷带你去赏花可好?”某王抱着怀里软绵绵的某狐狸真身的某女,诱骗着。“赏美人我就变。”某银白色的小狐狸一脸渴望。“……为什么。”“洛喜欢的我就喜欢。”某王看着怀里粉雕玉砌的小娃娃,瞬间觉得自己仿佛出轨了,厉声命令到,“把宫里长得有些姿色的女人都赶走,以后本王不赏美女只赏花。”<片段二>“王!鬼魅魍魉他们正被小姐追的满宫跑。”“哦。随她高兴吧,难得她对其他的人有兴趣。”某王正在计划着接下来的日程。“可是……可是,小姐追着他们说要问好,可那分明是要亲他们!!”某属下惶恐道。“什么?”某王瞬间消失。花园里,某王抱着某天真女,心里暗自后悔,当初就不该诱导她说亲吻就是问好。“小若离,爷不是说过吗,这种问好只能和爷来?”“可是洛每次都笑我不会问好,我想找他们练练……”还没说完,某王就低头封上某女的嘴,含糊见只听见,“练也只能和爷练。”<片段三>“王,不知这些人觊觎小姐的人怎么处置?”某王拥着正在看医书的某女,头也不抬的说道,“既然他们想炼丹,那就拿他们去炼丹好了。”“等一下。”某王突然唤道,“他们的族人,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世世为娼,看谁还敢觊觎我的宝贝。”突然又觉得有些教坏小朋友,低头问道,“小若离,爷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 佛眼观处世

    佛眼观处世

    佛法是一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运筹帷幄;也不是情场上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更不是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勾心斗角,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柴米油盐中,获得一种任运自由的心境。佛说“境由心生”,幸福与不幸,快乐与不快,欢喜与忧愁都是一种主观心态。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坚毅的心,一颗健康的心是不会被生活中的任何风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可是,现代人“合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讨饭,却不知道自己家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意思是说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处追寻快乐,却不知道应该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 教你学游泳

    教你学游泳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