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15

第15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3)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3)

读书是在和作者交流,这种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如果迷信书本,自己没有见地,则等于将材料过了一遍,而对自己没有启发。这样读书,有劳而无功,意义不大。

历史注脚:

孟子疑书

据史料记载,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仓促应战,与周武王的悬殊过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视死如归,殊死搏斗。 后来,在《尚书 武成》一篇上说商纣王的军队“血流漂杵。”孟子读了这篇《尚书 武成》,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他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于是提醒后人不要盲目地信任《尚书》。

辨伪大师梁启超

辨伪理论的奠基人是梁启超。他于20世纪20年代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构建了新史学理论,也以求实求真的理性眼光,运用近代科学演绎、归纳等方法,构建了辨伪学理论。在这三部书中,他对伪书的种类、作伪的原因、辨伪的意义、辨伪的方法、伪书的价值等等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行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提出了辨伪书的12条标准,证真书的6条标准及辨伪事的7条标准。这些标准既有对前人如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关于辨伪方法的总结,也有他自己的创新。

莫为批评而批评

在《春秋》中,“崩”“薨”“卒”“死”这四字,表示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卿大夫死称“卒”,而庶人之死才称“死”。孔子在《春秋》里把这四个字分得很清楚。孔子是鲁国的大夫,孔子之死也称“卒”。

到了钱穆的时代,疑古批古的风潮正劲,说道孔子在《春秋》当中的用字时,便有人说,人死难道还要分一个高低贵贱?孔子把死分得这样开,都是因为他的“封建头脑”。

类似这种说法,还有很多。孔子记载平时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颜色搭配和禁忌等等,都被批为封建形式主义,迂腐老朽。越是对古人批评得厉害的人,似乎他的革命之心越是坚定,身份也越是进步。于是,当时就有很多人不讲有没有学术性可言,只是一味批评古人,就要是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得说出点什么来,慢慢就变成了为了批评而批评。先自己下一个结论,比如认为传统都是坏的,然后到处找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时代大流如此,社会舆论如此,钱穆作为一个高中肄业、自学成家的小人物,发出反对的声音的也很容易淹没在洪流之中。但他还是要讲。“这种对古人的硬性批评,其中没有学问可讲,至少做学问,不能先开口骂人。”

孔子在《论语》里说:“予将死于道路乎?”“颜渊死,子哭之恸”;庄子说:“老聃死”,也只用死字。《论语》和庄子的话,都是记录的平时言行,所以可以看做是民间话。而孔子《春秋》里的文字,大体是根据周史官来的。天子称“崩”,诸侯称“薨”,这是周公制礼作乐里的一番礼。原本是当时政治上的东西,慢慢这种称法成为当时的一种“官用话”。这两种用法,是孔子当时的社会情况如此,孔子并没有刻意去区分什么,他甚至没有想过所谓的“阶级思想”。

孟子也对孔子的记载做过解释,他说“其文则史”。孔子的记录都是有依据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依据,而只批评古人,这种批评就变成胡搅蛮缠了。

其实在钱穆那个时候,批评,就指评论、评判,有好的也有坏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现在因为出版物太多了,读者因为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于是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但是一股批古的浪潮,将中性的批评者也带入只说坏处不说好处的习惯中,渐渐越来越多的人都以批古为荣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国时有很多人思考为什么汉武帝要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学。后来有人说,当然因为孔子儒家言便于帝王专制,汉武帝才采用了董仲舒之言。慢慢这种说法就成为了“常识”,大家都这样讲。但钱穆又问,此说出在何书?有何根据?

钱穆认为, 汉武帝十七岁做皇帝,他还是储君的时候就对儒家的言论比较熟悉,所以容易接纳董仲舒的建议。钱穆在《秦汉史》中有详细地考证。他推测,汉武帝表章五经为要便于专制的话,应该是从日本传过来的。

汉时很多人认为汉不能走秦的老路,秦二十几年就亡了,汉该学周,因为周朝绵延至八百年。董仲舒便是这种想法的代表。董仲舒劝汉武帝改制,是要改秦代的制度,复三代夏、商、周的古。秦代的博士制度兼容并蓄,不论宗主到可以参与廷议,到了汉代,既然要革秦,就罢黜百家专讲五经。

秦始皇专制时,不论门派都能议政,汉武帝正要一反秦始皇之所为,但不能说这样就是为了加强专政。“我不是要为汉武帝董仲舒辩护,只是要讲历史真相。”钱穆相信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当时人们所揭示的“加强专制”这样简单。然而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学术上的要求也变了,“读书人该可抱些新鲜想法,讲些新鲜话。但究竟要有根据,不能废书不看,信口开河。”

在批评孔子的时候,很多人大骂孔子的《春秋》,认为书中都是诛心之论。又说汉武帝表章六经为便专制,钱穆反问,这样的说法岂不也是诛心之论吗?

“我们最好不要随便批评古人,因古人已死久了,我们批评他,他也无奈何。我们该要懂得批评现代人。如我所写《秦汉史》涉及此事的,中间那一句话讲错了,这尽可批评。不要认为近代人便不值批评,只去批评死了的。”

历史注脚: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谞传》中记载,春秋时晋国的赵穿杀了国君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声讨赵穿。晋国的史官据此,在记载这件事时就写“赵盾弑其君”,将弑君之罪归到赵盾的头上。后人认为这样的定论是“诛心之论”,应该从本质和动机上来看史。

王官学与平民学

“表章六经、罢黜百家”,本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表章六经,就是表章古代的王官学,也就是《春秋》之学;罢黜百家,便是罢黜后起的平民学。王官学百家言这种分法,出自《汉书·艺文志》,近人说王官学就是贵族学,百家言就是平民学,汉武帝要复兴古代的贵族学,罢黜后代的平民学,是否会有利于专制,这不是必然充分的条件。

带着疑问来读书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钱穆将他们的话提炼成一句:读书问题不能不有,但答案不一定能有,且莫要急功近利。

读书要有疑问,因为我们常说“学问学问,有学也有问”。读书就是学,问是第二阶段。不管是问老师,还是问自己,都要“会疑”。但这并不是“怀疑”,对什么都不信,光怀疑了,又何必去读?“会疑”是要懂得疑。

对于学史的人来说,司马迁的《史记》至今已两千年,在《史记》以前,《尚书》、《春秋》、三传、《国语》、《国策》到司马迁也有一千年,西周到现在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西周书》以前还有唐虞夏商,最少说也有两千年。为什么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要到西周初年才有史记录?为何有了《尚书》,隔了五百年又有孔子的《春秋》,再隔了五百年有司马迁太史公的《史记》?如果这样来疑问,便会慢慢看出中国史学的演进过程。

孔子和六经一直以来便是中国人学问的正统,但是为什么写史便尊司马迁,写文章又有屈原、汉赋、《文选》,这些都不关孔子,为什么要说我们中国人只尊孔子?这样的问题,钱穆肯定思考过,也给出过答案。但他的答案,并不是立即就得出的。比如直到钱穆九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高兴地说,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他终于领悟到了。

如果有了一个疑问便立刻要答案,得出的答案未必正确,而这种学习的心态也未免求之过急。越是有深度的问题,越是需要时间来回答。西方也说“很快明白的东西,维持不了很久。”带着一个等待答案的疑问来读书,对知识会更加敏感、留心。科学上很多大发现,都是在一个小问题上慢慢地花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工夫,才解答出来的。

牛顿当年被苹果砸中,便想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而往地下落?书本上没有答案,他也无法立刻回答出来。但我们都知道,最后他终于解答出地球引力的奥秘。所以有问题时不要急于寻求答案,要能埋头一本本一部部地去读书。

《尚书》、《论语》、《史记》这些经典,是中国人世代慢慢传下来的“必修本”。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故意不去读这些古书,看到了也视而不见。这样的人便不能做学问。真正想要弄清楚中国的传统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还需静心将历代推崇的书看一个遍。虽不是本本精读,但要知道大体。埋着头跑向前,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放开眼睛四边看。这是钱穆向他的学生推荐的一种学习方法: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博览综观”。

东汉人王充曾在京城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但是他不拘泥他人的观点,是我国思想史上少有的敢于大胆怀疑的人。

虽然王充没有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但他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思维的乐趣。他一生没有得出关于神鬼的绝对答案,直到今天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类对宇宙认识得不够。但是带着疑问去读书的人,正如钱穆所说的那样,不容易产生倦怠,一直为了答案而追求。

历史注脚:

王充

东汉时常有一些谶纬之书,讲一些神鬼灾异的事情。但所有人都相信真有祥瑞和灾祸的灵异事件,这时王充大胆提出了“无神论”,并且著书《论衡》,其中怀疑经典,指出孔子、孟子的某些自相矛盾的观点,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指责。王充的怀疑不仅大胆,他还花大功夫去研究,以求得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王充被后人封为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孔孟齐名的大思想家。

二十五史之后的历史

钱穆曾问章太炎先生说:“现在是二十五史,下边该怎样写?”章太炎没有回答。正史如何继续下去,还有近代的正统问题,这些都需要有一种新的体例、新的史家见解来容纳。这个问题,一直留在钱穆的心里。下边我们该怎样?“诸位胸襟自宽,抱负自大,但包袱也就重了。虽有个远大前途在你前面,但也不一定达得到。这样一来,至少使你做学问可以不厌不倦。”

三 读史的深度:从文字中寻觅人

《史记》自立例,而破例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他之前,有记言的《尚书》和按照年代编写的《春秋》。《史记》虽以人物为中心,但也要处理记事和编年的问题。如记载项羽这个人,他在何年做了何事便是要写的重点。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类。

本纪主要是写帝王的,如《五帝本纪》,《夏商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直到汉朝,一个皇帝一篇。写汉高祖、汉惠帝,就从他们做皇帝时从头到尾的大事都提纲挚领写一遍,所以本纪如同《史记》里的《春秋》。

世家是分国的,春秋时代有十二诸侯,如《鲁世家》、《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这些分国史也照年代排下,主要还是记事。

列传,主要记录著名的人物,不是王侯但很有影响力。是《史记》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太史公的独创。但在《史记》以前,人物的重要地位,就已经一天天地表现出来了,到了太史公正式地规范了列传的体例。

表,就是将事件列成表格,简洁而又一目了然。书,是专为一件事而特作一篇书。如水利问题就作《河渠书》。

因此,太史公的《史记》其实是把太史公以前史学上的各种体裁兼收并蓄,合来完成这样一部书。

计划建一幢房子,先要有一个的大间架,一窗一门,则小木匠也可做。大著作家必有大间架,而大间架需要大学问来支撑。史书中的体裁,也只是一个大体,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死格局。司马迁在使用体例上,就体现出了大师的智慧。

同类推荐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面对这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大PK!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却为何换来累累骂名?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又被谁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就升官一次,岂非怪事?慈禧太后蹬腿之前,因什么纠结得几乎不想咽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中山真曾落魄得在美国刷盘子?众人你吵我嚷,时光飞逝,历史一不小心滑?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巨变,即将登场!大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怎一个复杂了得!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生猛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热门推荐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又不乏深度。,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牡丹梦

    牡丹梦

    ,引来无数的传说与梦幻。也有野史,还有民间传说。这些人和事,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哭有笑。《牡丹梦》中有简有繁地写了满族历史和文化的孕育、兴起、强盛、衰落及传承中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把他们写进《牡丹梦》,参考和采集了一些史料,既有正史,就当故事或是笑话看吧。《牡丹梦》的创作源泉,是兴洲那株鲜活的白牡丹,奇迹般地在塞外度过了三百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都与兴州牡丹有着不解之缘
  •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21世纪顶级天才机械师被一颗炸药直接炸飞,华丽丽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刚出身就死爹死娘的奶娃娃身上,还好被花卿尘捡到,抱回去圈养了。理所当然,吃他的,住他的,穿他的,用他的,最后,霸占他!谁敢和她抢师傅,柳叶剑法伺候!啥,敢偷偷摸摸爬上师傅的床?直接研发木质手枪秒射!啥,拿着皇帝的圣旨!尼玛,姐不发威当姐是hellokitty?直接火药灭了你全国!@@@@@@@@@@@@@@@@@@@@@@@@@@@@@@@@@@@@@@@推荐凹凹新文:《夫君凶猛,如狼似虎》@@@@@@@@@@@@@@@@@@@@@@@@@@@@@@@@@@@@@@@【片段一】某女:师傅,有人说我刁蛮任性!某王:那是率真可爱。某女:师傅,有人说要把我送回北煞!某王:(怒)本王把他送去!某女:师傅,昭华郡主手里的那只肥兔子,想必口感不错。某王:来人,去把昭华郡主的兔子给本王捕来。侍卫:王爷,那可是您当年送给郡主的兔子呀~【片段二】“为师养你多年,也该到你报答的时候了!”某王放下手中的书籍,抬头看着刚进门的某女说道。“师傅请说,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徒儿都在所不辞!”某女闻言,壮志凌云的说道。某王嘴角抽搐,道:“无需,你只管上花轿便可!”说完,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片段三】某王成为某皇之后…嫔妃甲:“皇上,皇后罚臣妾把凤殿的地全部拖了一遍。”嫔妃乙:“皇上,皇后让臣妾围绕着皇宫跑了三圈。”嫔妃丙:“皇上,皇后收缴了臣妾的首饰上缴国库呀。”嫔妃丁:“皇上,皇后……”某皇不抬继续批改着手上的奏章,道:“哦,这么说,你们不满皇后。”众嫔妃大喜,急忙点头!“既然如此,就全部出宫吧,俗话说,眼不见为净!”某皇的说道,满意的看着眼前众人惊慌失措的样子。======================简介无能,亲们将就一下。本文不弃坑,不烂尾,不后妈。一对一,大虐伤身,小虐适宜。只虐配角,不虐女主,男主说不清……请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以长篇小说形式讲述了一代留学生学习、生活、感情的故事。以现实主义笔调,真实再现了他们在海外的种种现实遭遇。
  • 重生之毒鸳鸯

    重生之毒鸳鸯

    琳琅十三岁之前的日子过得苦了一些,流落在外寄人篱下,但也因此得了个好夫婿。夫君他心志坚定、有勇有谋,为报家仇不惜隐忍多年,更不惜折辱自己娶了她这仇家之女为妻,终于布下天罗地网将仇家之人一网打尽。这等好夫君,真真的叫人爱不释手,乃至于重生之后,谢琳琅一时不知该将他让给那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妹子,还是大卸八块,块块珍藏……
  • 无意惹帝王

    无意惹帝王

    她说:上苍啊……若您真的有灵请许小女子一个没有他的来世……他说:朕,愿为你袖手天下,放弃这万里河山,你,可愿与我携手天涯!看遍这江山如画?此文完结了!至少正文如此~~~番外啥的~~~~暂时还是浮云……………………看以后吧。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所治病症:美容老偏方:美白、保湿、晒伤、油性肌肤、黄褐斑、毛孔粗大等。抗衰老偏方:去皱、脱发、老年斑、皮肤老化、脸色不好等。瘦身老偏方:减肥、体型不均、降血脂、瘦脸、萝卜腿、象腿等。筋骨老偏方:手脚发凉、关节疼痛、足跟痛、闪腰、颈肩疼等。妇科老偏方:痛经、月经过多、月经不调、阴道炎、下身瘙痒等。房事老偏方:房事后腹疼、排卵期出血、性冷淡、阴道干涩等。乳房老偏方:丰胸、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部下垂、乳房胀痛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