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900000010

第10章 《诗经》汇通三题(《关雎》《葛覃》《卷耳》)(5)

按:《郑笺》说:“澣,谓濯之耳。”濯就是洗涤。《玉篇》:“澣,濯也。浣,同澣。”“浣”即“澣”的别体,《礼记·礼器》晏平仲“澣衣濯冠以朝”,《经典释文》云:“澣,又作浣。”今人多用“浣”字而“澣”字废行。其实“澣”本字当作。《说文》云:“濯衣垢也。从水,声。浣,或从完。”是正字,“浣”为或体,“澣”为俗字。参见陈《简庄疏记》及钟麐《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

【害澣害否】言清理衣服,哪些当洗,哪些不当洗。害,何,哪些。

按:《毛传》、《朱传》皆说:“害,何也。”《广雅·释诂》:“害,何也。”《小尔雅·广言》:“害,何也。”害、何双声,故得假“害”为“何”。一本作“曷”,《说文》:“曷,何也。”否,不。表示否定。段玉裁说:凡经典然否字,古只作“不”,后人改加“口”字。于鬯训“否”为“乎”,其《香草校书》曰:“否者,乎也。否之为乎,今人语言习用之字。‘曷澣曷否’者,‘曷澣否’也。云‘曷澣乎’也,下‘曷’字因上‘曷’字助以成句。犹《斯干》篇‘无非无仪’,下‘无’字因上‘无’字助以成句,诗义但曰‘无非仪’也。”可备一说。《毛传》以“私服宜澣,公服宜否”解释“害澣害否”,很不好理解,郑玄对此也没有笺注,陈奂只是解释说:“私服燕服,对上衣而言,中衣以至衵亵,皆私服也。公服谓袆衣以下至褖衣。”考虑这应该是古礼定制,毛公时尚得其闻。疑此亦为贵族女子所习科目,今已不可知晓。但就常理推之,衣勤洗则易烂,物力维艰,不合节俭原则,因此就有何者当洗、何者可以不洗、何者要勤洗、何者要少洗的判断问题,这也是贵族女子婚前要学习的科目。这一切都明白之后,婚前教育即完毕,即可出嫁。

【归宁父母】出嫁以安父母之心。归,嫁;宁,安。

按:此句当依《说文》作“以妟父母”。《说文》:“妟,安也。”《毛传》说:“宁,安也。因前面的“归”释“嫁”,指归于夫家。此处则承上文而言,也应当是指归夫家,而不是“归宗”。后人以“归宁”为女子回家省亲,故把此句解释为已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并且又辩古代关于“归宁”之礼,所谓“父母在则礼有归宁,没则使卿宁”、“夫人非有大故不得归”等。陈奂则说:“‘归宁父母’者,既嫁而宁父母,所谓无父母诒罹也……若作‘归宁’连解,大失经恉。”陈氏之说甚是。结合《说文》所引,则此句连上文是说,女子教成,可以出嫁,以安父母之心了。

章评:末章言澣衣。用急调唱出,两句一转,愉快之神情活现。末二句换韵,引出“父母”二字。一唤一收。邓翔云:“两‘言’两‘薄’两‘害’,调与前配。‘告师氏’与‘宁父母’对,两‘言’与两‘害’对,‘薄汙’与‘薄澣’对。章法之妙如玉合子。‘汙’‘澣’云云,乃‘无斁’二字加意描摹法。”

总说

《毛诗序》说:“《葛覃》,后妃之本也。”因为这里有“后妃之本”几个字,加之《毛诗》系统又以《周南》为文王时诗,故而人们就把这篇诗与文王的妃子太姒联系了起来。于是学者们便在太姒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如:太姒何时出嫁?嫁时其父母是否健在?这写的是太姒出嫁前的事还是出嫁后的事?“归宁父母”指的是娘家父母还是婆家父母?还是别人的父母?何以说是“后妃之本”?这诗是太姒所作还是他人代作?等等。朱熹谓此诗是后妃自赋,姚际恒则曰诗人指后妃治葛之事而咏之。《诗序》说此是后妃在娘家的事,朱熹则说是贵为后妃之后的事。臧庸在《拜经日记》云:“《序》言后妃在父母家,躬俭节用,习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则出嫁而当于君子,无贻父母之羞,尽女子之道,以供妇职,极其至而母仪天下,故曰:‘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此《葛覃》所以为后妃之本。‘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正女子在家时,豫自审其轻重之宜,以为他日见当于君子之具,庶于归之后可以安我父母之心也,非后妃之本乎?”黄式三《葛覃说》则云:“《葛覃序》云‘后妃之本’。言在家为女,勤俭淑慎,是其本也。《二南》咏文王荆于寡妻之化,此言后妃本贤,‘天作之合’,非偶然也。‘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归文王也。‘归宁父母’,既归而安文王父母之心也。‘归’者归文王,则父母为文王之父母无疑也。《说文》妟下引诗曰‘以妟父母’,其义正同《序》申‘归安父母’之义。而曰‘化天下以妇道’,正明后妃善慰舅姑之心,得妇道也。”(《儆居经说》)管世铭也为此撰文云:“后妃当文王嗣位之日,计年当近五十。《葛覃》又不知作于此后几年,疑不当尚有父母。有,亦不必并存。则末章‘归宁父母’之说,不得专以后妃言也。采葛作服,必非后妃独为之,所以率六宫而从事于勤俭也。女工既毕,推念后宫之有父母者,俾各告于君子而归宁焉。盖女子之情,进思接见于君,而退莫不怀其父母。既荐之君子,以遂其妃匹之思,复许之归宁,以惬其怀亲之愿。体恤深挚,无微不周。然则《关雎》者,后妃之《鹿鸣》;《葛覃》者,后妃之《四牡》、《皇华》也。而取进止于君子,必以属之师氏。则疏数有常期,往还有定日。而礼之不得为者,毋敢恣焉。又以肃宫阃之常仪,绝险詖之私谒也。‘薄汙’、‘薄澣’,‘害澣害否’,见得请告纷纷,前后不一,有各得其所之意。”(《韫山堂文集·葛覃说》)又从艺术角度言诗者,也不能脱“后妃之本”的阴影,而在把握这一主题的前提下,作艺术联想。如胡绍曾《诗经胡传》说:“全章思父母是后妃意中事,不待葛之成也。末章陡接归宁,则其意之所畜,二章不言自见,如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也。古人之作,有开口即见本意者,有寓诸其中者,有篇末方明者,有终篇不露者。初不曾是说到此,方做到此,即思父母意,亦不教汝说破。”李诒经《诗经蠹简》云:“此篇全用叙体,说后妃节俭,说其衣澣濯之衣耳。以直说不妙,故如此说法耳。此篇以‘害澣’句为主,因澣濯推出‘服之’来,因‘服之’推出为绤来,因绤推出刈濩来,又推出采葛来,因采葛推出见黄鸟之惊飞集鸣来。此是一篇之层叠。”这显然是经学发展到极盛时代的产物,在固有观念的制约下,来思考经中的各种问题,自然在主旨探讨与艺术分析上难有突破性进展。

明清以降,开始出现迥异于前的新思考,如乾隆时期的学者牟庭,就把这篇认作了“去妇词”,认为黄鸟与葛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趋向,葛是施向了谷中卑下之地,而黄鸟却棲向了高枝。比喻妇人不能托身高门,而嫁身庸奴。最后一章是被休归向娘家。这种思考已完全抛弃了《诗序》,走出了古代学者“最野的路子”。但大面积地出现全新的思考是在20世纪。20世纪学者声称要还《诗经》文学的本来面目,于是一弃旧说,就诗论诗,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观点。或以为“此言既嫁之女勤俭而习女工,以尽妇道”(林义光《诗经通解》);或以为贵族女子要回娘家探亲,命令保姆为自己收拾衣物(闻一多、余冠英);或以为“这首诗反映了贵族家中女奴们给贵族割葛、煮葛、织布及告假洗衣回家等一段生活情况”(高亨《诗经今注》);或以为是“叙述农村姑娘出嫁过程的叙事诗”(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或以为是女工告假探亲之诗(苏雪林《诗经杂俎》);或以为是“一个女子将成熟的葛藤制成粗细葛麻布,又吩咐她的保姆洗涤衣衫,准备结婚”(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或以为是写“国子”们参加收割葛藤的集体劳动(陈元胜《诗经辨读》);或以为是“妇女自咏嫁后生活之诗”(王静芝《诗经通释》),等等。但从这些新说中我们却看到了一种共同的趋向,一方面是要有意识地摆脱旧说的干扰,特别是旧说对于诗旨理解的干扰,而另一方面又无形之中掉进了旧说词语诠释的陷阱。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诗旨的问题,第二是关于末章解释的问题。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学者们根据末章“归宁父母”字样,以为此所写乃夫人归宁之事,或者将夫人换成女工,或者换成“国子”,总之都认为是写人的。可是诗篇的第一章,却无一字提到人!第二章前三句仍是写葛,后三句写收葛、治葛,重点还是在写葛。只有第三章才写到人。显然这篇诗的重点不是写人而是写葛!也就是说,此篇写葛才是真正的目的,写人也只是因葛而带出的。诗首章写葛生之茂美,次章言治葛为布为衣,三章承“服之无斁”而来,言“澣衣”“归宁”,正是对葛麻的赞许。窃疑此乃是原始收葛中所唱的歌子。不少民俗学及社会学资料告诉我们,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观念的驱使下,对于所收获的生活必需品,如因食、服所获的动物或植物,都要举行祭祀或施行巫术,以求其灵魂对自己的宽恕。如西非的一些原始部落中,猎获鹿后,即将鹿的尸体安放好,每个人依次走过,用右手抚摩它,感谢它被自己打死,并说:“安息吧,大哥(或大姐)!”地中海沿岸纳维亚产半岛的原始人,则把收获的第一捆谷物称作“某某妈妈”。印第安人中即流行着收玉米季节哭玉米和为玉米祈祷的习俗。这种仪式一般是在大规模收获之前或之后进行,所唱的祈祷歌,内容也多是赞美或乞求之意。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证明《葛覃》是收葛仪式的用歌,但起码可以说是脱胎于原始仪式的收葛歌。《葛覃》对葛之描写,不仅赞美了葛藤长势之茂、收获之丰、为布之美,也表达了人们对葛衣的喜爱,自然也充满着先民对葛麻的感激之情。葛在周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故《诗经》中屡屡提到,如“旄丘之葛兮”、“彼采葛兮”、“纠纠葛屦”、“葛生蒙楚”等。《周书》说:“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羮,君子得其材以为絺绤,以为君子朝廷夏服。”(《太平御览》卷九九五引)《周礼》记有专门管理葛之征收的官,其云:“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载:越王因受亡国之奇辱,归国后力图雪耻,卧薪尝胆。越王为了麻痹吴王,令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献给吴王。吴王大悦,复增越封地。这都可见出葛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因而《诗经》中出现对葛的赞美诗也是正常的。

关于末章的解释,可以说是此诗最复杂的问题所在。如果就诗论诗,朱熹的解释可以说是非常通顺的了。朱熹说:“上章既成绤之服矣,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污,而澣其礼服之衣乎?何者当澣而何者可以未澣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今人所谓姑娘回娘家或女工告假回家探母,以及国子请假等解释,从文字上说也是完全说得通的,而且合情合理。问题是我们要适当地考虑一下先秦两汉人的解释。先秦两汉的经师,在经典诠释中确实有很多附会之谈,有些甚至是曲解求深。但我们还要考虑到,《诗经》早先是通过口授相传的,汉儒在作解释时,有很多背景资料虽然不见诸文字而却在口传着。这些传说对他们是一种制约,他们一方面要对诗作合理的或者是创造性的解释,另一方面还要不背于师传。这样问题就复杂化了。当这些传说彻底消失之后,问题便变简单了,解经者不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只要以自己所得的古典知识为基础,利用逻辑推导,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也就是说,汉儒是把握着历史传说来解经的,宋、元以降的经师则是主要靠逻辑来解诗的。但要知道历史是靠传承才为后人所获得的,而不是靠逻辑推导出来的。因此今天看来越是常识性、逻辑性错误连中学生都能看出矛盾的地方,越是要慎重。因为像郑玄辈都是一代大儒,他们不可能犯那么低级的错误。故而对毛、郑及汉儒的解释,我们应该思考、分析,而不是彻底抛弃这个包袱,另来一套。

就以《葛覃》来说,与后妃的联系,可能其源甚早。《仪礼·乡饮酒礼》云:“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郑玄注说:“合乐,谓歌乐与众声俱作。《周南》、《召南》,《国风》篇也,王后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关雎》言后妃之徳,《葛覃》言后妃之职,《卷耳》言后妃之志……”《燕礼》注同。由此看来,《毛诗》派之所以认定此为后妃之事,是从房中乐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因为经师相传“二南”为房中乐,房中乐即后宫之乐,由此推论这里所写的自然是后妃了。其实“后妃之本”这一层意义,可能是编诗、赋诗者之意,并非作诗者之原意。《鲁诗》学者蔡邕《协和婚赋》说:“《葛蕈》恐失其时。”“恐失其时”自然在嫁前。《毛诗》与《鲁诗》都把此诗与女子嫁前事联系起来,很值得注意。蔡邕所谓“《葛蕈》恐失其时”,指的是怕女子不能适时而嫁。《毛诗序》说“后妃在父母家”,也指的是未嫁。《毛传》又将女师与嫁前教育联系起来,认为女子出嫁前有女师教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而且把“归”释为“嫁”。揣其意是把前面的收葛治葛与妇功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郑玄有学三家《诗》的背景,他比其他经师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可是在解释此诗时也同《毛传》一样,说成是女子婚前教育之事。把“服之无斁”与女子嫁前学习“绤烦辱之事”联系起来;把“言告言归”与女子学习适人之道联系起来。这说明,在先秦及汉代人的传说中,这篇诗是与女性婚前教育有关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忽略。如果我们把“收葛”与“妇功”二者联系起来考虑,毛、郑所谈的婚前教育问题以及蔡邕所说的“恐失其时”的问题,似乎就好理解了。

综合汉儒的意见与诗文本,笔者以为此诗重在写“葛”,而于末章中为了表示人对葛的喜爱,以及葛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故织进了人的故事。这人就是未嫁女子,故事的内核是关于嫁前教育的。在原始的分工中,采集工作是由女性承担的,而女性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纺织。所谓“男耕女织”是对男女分工工作性质的最佳概括。民间有谚说:“女子学会绣花不算巧,纺花(棉花)织布是主要。”因此女子出嫁前学习“为为绤”,就是“妇功”中一项最主要的科目。而这技术是由师氏来传授的。师氏不仅传授技术,还承担着“妇德”的培养。故而在最后一章中引出了所谓“勤俭”的问题。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分别阐述了毛、郑的意思。毛的意思是:“后妃言,我身本见教告于师氏,我师氏告我以归嫁人之道,欲令我躬俭节用,不务鲜华。故今日薄欲烦我之私服,薄欲澣濯我之亵衣。然我之衣服有公有私,议量而言,我之衣服何者当见澣乎?私服宜澣之;何者当不澣乎?公服宜否。既以受师教诲,澣衣节俭,复以时归宁父母。”郑前三句的意思与毛相同,后三句略异,意思是:“师氏告我,欲令节俭,故己今薄欲烦撋其私服,薄欲澣濯其公衣。所以公服私服并澣之者,即云同是我之衣服。知何所当见澣乎,何所当见否乎?私服公衣皆悉澣之,由己常自洁清以事君子故也。衣裳既澣,身复洁清,故当以时归宁父母耳。”可以看出毛、郑的分歧主要在公服、私服的浣洗问题上,这是由于经师们不同的传说以及对古代礼的不同理解而形成的分歧。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他们的共同点是把澣衣的“勤俭”行为与女师的“妇德”教育联系起来。看来这正是诗篇中所要反映的部分内容。诗中为什么要特意提到“师氏”?如果说师氏仅仅是一个保姆,那这位姑娘便是在弄小姐派头了,那有什么妇德值得称道呢?很显然,之所以提及师氏,是因为师氏在女子婚前教育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诗所反映的是女子婚前教育的过程。她不但学习治葛的全过程,而且还要学习勤俭的美德,学习爱惜葛衣,学习如何清理内衣的油腻,学习清洗外装,辨识该洗与不该洗的衣物,以免因过多洗涤而导致衣服提前烂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周代妇女教育的一个方面。到此婚前教育结束,于是便可以出嫁以安父母之心了。所以《鲁诗》派学者说“《葛蕈》恐失其时”。

同类推荐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贵逃妃之腹黑两宝

    天贵逃妃之腹黑两宝

    前世白领精英,官至CEO,号称铁娘子,穿越成了孩子的娘。据说穿成娘的都能有个天才宝贝,可她这一穿,养出的却是个小吃货,差等生。儿子属于大牛胃,一天能吃光一家家当,光是养家糊口,够人折腾。为生计烂头焦额,母子俩被抛弃在乡间野田的破陋小院,过的世外桃源,清苦又清闲,快活似神仙。未想某日带儿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错车劫到他万岁爷微服出巡的御驾。马车内,她脑袋如草的花瓶儿子为了她喊:“我娘要劫人!”泪,儿子,你这是打算把娘送人吗?那时,他只以为她是个女劫匪,她儿子只以为他是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登徒子。放了她,只因为他也有个儿子。只是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和她的儿子,长得几乎一个模子。某男眯起危险的墨瞳:你的儿子怎么长得和我儿子一样?本君儿子是小太子,你怀的莫非也是龙种?难道这是攀结富贵的新招数?克隆太子爷!某女一把火儿被点燃:少往你脸上贴金,我儿子都说你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钱财虽可贵,自由价更高。她错了,错的离谱。民间皆赞他是个宅心仁厚的一代明君,在她眼里,分明却是狡兔三窟,最擅长坑蒙拐骗的霸君。先有他儿子坑蒙她儿子,某天他儿子说:“我家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王母娘娘吃的仙桃,都可以任你吃个够。”她儿子:(ˉ﹃ˉ)后有他这个大的坑蒙她和她儿子:“你儿子吃了我家仙桃,一颗仙桃价值万万千,你们两个先在这宫中打工抵债吧。”打工打到什么时候?某男笑若春风:那还用说,抓到了还能让你逃!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毕业留念

    毕业留念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夫君再狂一点

    夫君再狂一点

    她是不求上进的黑道大小姐,一朝穿越,竟成了异世大陆的地下少主。在这个女尊的世界,她只想找一个心里珍惜的人,携手一生。初次见他,他像一具失却灵魂的木偶她救他,宠他,纵他他却依然傻得想要推开她就算她脚踝上还扣着太女殿下的八翎环又怎样?就算她臂上还栖着一只凤鸟又怎样?就算她老娘要给她娶夫娶侍,就算她身中孕子,他身中毒蛊又怎样?!!这些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爱情长跑途中临阵脱逃!!!片段一:她扳着他的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终于长吁一声,得出一个结论:“木头!”他嘴角一抽。“来来来!本小姐来教你什么叫表情。”她眼一瞪,眉一竖,小嘴儿一张:“这叫生气。”他愕然。她眼一耷,眉一垂,小嘴一嘟:“等人安慰。”他无语。她眼一抬,眉一张,小嘴儿一弯:“这就是笑了。”那阳光般的笑容,一瞬间让他怔住。片段二:他手执长剑,隔着一片血地与她相望,满眼惊慌。她盯着他的眼眸,微微一笑:“傻瓜!”一直以来,她身边就是暗杀不断,还以为最近怎么就消停了,却原来,是被他挡住了。“我我我……”他嗫嚅着不知要如何解释。她漫步走过一地鲜血,像走在红地毯上一样从容,到了他面前,定定地看了一会,直看得他不自在地偏开头,才弯了嘴角弯了眼眸盈盈然笑开:“喜欢我就直说嘛!”片段三:他抬头,看着面前言笑殷殷的少女,一时傻了眼:“你你你,你不是要成亲了吗?!”她倾身望住他的眼眸,坏坏地笑:“我逃婚了。”他惊愕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泪痕犹湿,却强迫自己说出体贴的话:“伯母一定会很生气,你……”她打断他的话,一拍他脑门:“傻瓜!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她本是琴仙琴声与天上灵气孕育而出的仙子绿绮,浮云万载,她与琴仙天逸相依相伴。却因代琴仙天逸受罚而坠入下界。在凡间,某个和天逸长的一模一样的娃红着脸对她说:绿绮,我喜欢你。她茫然的说:宋漠宸,我也挺喜欢自己的啊~那个外冷内热的尹翼啸蛊惑道:小绿~啊,不是,小绮,跟我走吧,我会晾肉干给你吃的哦~眨眨眼睛咩~她咂咂嘴后接过了某娃递过来的一块肉干:可是…我已经有了啊。还有还有,那个什么霸道的破皇帝轩辕烈,竟然说什么:绿绮,你是我的。
  • 独宠贵妃

    独宠贵妃

    她生得倾国倾城,却在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心为之沉沦……他是丞相之子,在放下矜持的她面前仍旧冷静的可怕。他没有接受她的倾心,而是让父亲将她送进了宫……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苦苦的纠缠只为博得她一笑。在她进宫的前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只哭不语……他是帝王,后宫佳丽无数却在见到她的时候,心中那平静的湖水激荡起圈圈涟漪。他宠爱她,想将她那颗冰冷的心给捂热……他曾经想掐断她那纤细的脖子,可是下不了手……他想将他的爱全部给她,可是他怕背叛……给大家奉上简单的对话:“为什么你是他献给我的?你在我身边想得到什么?”“没有……”“没有吗?不要骗我,我不想听到一个字是假的.啧啧,这么白皙的脖子,朕轻轻一握便可以断吧?”“真的没有,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哈哈,我信.”。。。。。。。。。《独宠贵妃》已经更新完毕,大概只要5块多便可以看完,嘿嘿!雨溪其他文:《痴君》最新连载架空历史望大家喜欢《疯狂》最新连载现代都市望大家喜欢《女佣情人》已经完结可放心阅读&&&&&&&&&&&&&&&&&&&独宠贵妃的视频地址:?pstyle=1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 假装爱过

    假装爱过

    七岁以后,她的目标就是能找到他,嫁给他。辛苦寻找多年,她都没有放弃,后来,那个男人站在自己身边说,苏染,你嫁给我吧。她认为自己是开心的,可是找不到一点兴奋的理由。程浅阳说,苏染,你就假装相信我爱你,这样不好么?不好。
  •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出人意料地活了下来,她和“恋人”皮塔将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此时,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情窦初开的凯特尼斯陷入爱情的纠结中不能自拔,狩猎伙伴盖尔和竞技场“恋人”皮塔让她难以取舍。盖尔和皮塔都深爱着凯特尼斯,为了不让凯特尼斯痛苦,他们不约而同地冷落疏远她。第七十五届饥饿游戏“世纪极限赛”的赛制是,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杀戮赛场。凯特尼斯没有未来,她只有一死,才能挽救皮塔,这是对皮塔深情的最后报答。爱情与友谊,真诚与猜忌,血腥与牺牲,越来越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