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2

第2章 诗词是非谈(1)

§§§第1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证——驳郭沫若先生的曲解

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种种曲解,笔者拟从杜诗中找出力证,以有助于进一步读懂这首诗。

一、茅屋

杜甫在乾元二年(759)七月弃官到秦州住了近四个月,又去同谷,住了一个月左右,遂决计去蜀,年底到了成都。杜甫为什么放着官儿不当却辗转艰行来到四川呢?原来前二年杜甫任左拾遗时,为房琯罢官事触怒了肃宗。房琯被贬,杜甫也受牵连,由左拾遗这个朝官一下子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一个管祭礼、教育、医巫的小文官)。冬末回洛阳,两个月后返回华州,有感于途中目睹战乱景象,写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时朝廷正当宦官李国辅独断专横,杜甫深感肃宗的无能,自己又无力正乾坤,愤慨地反问:“唐尧真自圣(实际是说肃宗是个昏庸废物),野老(自喻)复何知?”又加关内久旱,天下饥馑,故乡河南骚动,听说秦州得雨,秋收有望,这才弃官来到秦州。后来一看,那里也不是存身之所,才又经半年多的时间来到“夙称富庶”的成都。这半年是他一生最苦的一段经历,疾病饥饿的折磨,山山水水的跋涉,风寒雨雪的摧残,狼虫虎豹的惊吓,沿途受到社会上的冷暖遭遇,真可谓饱经风霜了。到了成都以后,好不容易住到浣花溪寺主复空的庙里,熬过寒冬腊月。这样的处境怎么能修建起一座“草堂”呢?

首先杜甫来成都要有个奔头,决不能单纯地因这里富庶而来。杜甫一家子住在庙里也并不因认识复空,我们从《酬高使君相赠》诗可知,他吃的粮菜都靠“故人”、“邻舍”接济的,复空可能是看这些“故人”情面才让他留住的。那么,这“故人”是谁呢?老友彭州刺史高适离着较远,剑南节度使裴冕又没交情,主要依靠的就是他的表弟王十五司马,其次是友人萧八、何十一、韦二、韦少、徐卿等人。高适既闻杜甫来川,派人远道赠诗,也不能没有经济上的援助吧?正因为有这些人做后盾,他才在第二年到浣花溪西头敢于“卜居”;如果没有盖房子基金,他怎能贸然“卜居”呢?“主人为卜林塘幽”,《仇注》说“主人”是“公自谓”,我看应是王十五。且看《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一个“忧”字,说明王十五早就为建草堂操心了,所以今天前来送建造资金。杜甫既以他乡之“客”自居,对此地的故人当然是称“主人”了。“他乡唯表弟”,一个“唯”字,也可以充分看出杜甫来川投奔目标不是别人,就是这个表弟。在杜诗里只有这位表弟出资帮助过他营建草堂,所以推想这“主人”当是王十五。司马是个多大的官呢?不过是九品文宫。既是这样,王的资助也就有限的了。若是大官,这笔钱派个家院送来也就是了。再加房前房后种点树木也都是乞求于故人的(见《萧明府觅桃栽》《从韦明府觅绵竹》《凭韦少府觅松树子栽》《诣徐卿觅果栽》);甚至连吃饭的食具也是向人要的(见《韦处乞大邑瓷碗》)。可见老诗人成立这个家是七拼八凑勉强对付起来的。

这样盖起来的房子的规模能像大地主的房子那样冬暖夏凉吗?杜甫写草堂的诗可以作证。《堂成》诗说“背郭堂成荫白茅”,顶盖是用白茅草苫上的。“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白屋是阴冷的,院庭是篱笆编的,而且很矮,连邻鸡都能经常来往;门是柴枝编的,而且不常开;门庭冷落,群鸥白鹳常来沐浴栖身。翻遍杜甫描绘草堂的诗,从未发现有夸耀草堂规格如何富丽堂皇的。杜甫是久经颠沛流离的人,到成都好不容易才寻个落脚之处,如果草堂真比瓦房还阔气的话,他是会赞不绝口的。即使这样简陋,他也还不断写诗借环境的幽美来抒发其满足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满足的心情来说明草堂如何阔气。

二、秋风

草堂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

“八月秋高风怒号”,这场风除在这首诗内具体描写“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绢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而且后来还下了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我们还可以从《柟树为风雨所拔叹》找个旁证。《叹》诗虽和《歌》诗不是一时之作,但是也可看出此地风雨之大。

“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苍天意……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场风雨可能在夏季,不到三两个月,又来了“八月”这场风雨。《叹》诗虽然只写二百年的柟树被风雨拔倒,没有写草堂受害情况,但是也可想见草堂上的茅草也一定被风雨吹打得够惨的,所以这次秋风一怒号,才卷走屋上“三重茅”。“三重茅”,不但不能理解为苫过几次厚达一尺半,而且也不能理解为苫得多;相反的,有上次风雨摧残,现在茅草巳剩薄薄的两三层了,“三”在这里当是少、薄、稀的意思。正因为仅剩这么点茅草还被风卷走了,老诗人才拼命地去抢救。

三、南村群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老诗人一看“三重茅”被卷光了,心急如焚,拄着拐杖前去追赶,可是“高者挂”的,够不着;“下者飘转”的也捞不起,只有岸上的一点零乱茅草还可以拾到,不料竟被南村一群儿童给抢走了,老诗人急了,“唇焦口燥”地呼喊,我就剩这么点苫房草,别抢啊。可是,孩子不懂事,不但没帮助这位衰朽的老人拾起茅草,反而“公然抱茅入竹去”了。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忍心抱着跑了,竟干出“盗贼”的事来。这里谈得上阶级对立的对骂吗?如果说抱茅的是穷人孩子,那杜甫也来抱茅,不也是穷人吗?如果说地主是杜甫,那抱茅的孩子里就不能有地主的孩子吗?怒号的八月大风是不管穷富的,能刮走的东西,一律刮走。杜甫虽出身地主,但是这时他并未过上地主生活。首先,他没有派恶奴去追打群童,更没有恶犬去追咬,也没让自己的孩子去追赶打架,而是把自己累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哪有一个地主亲自去追这么点茅草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看到他平日对邻里、儿童的关系处得很好嘛。你看,在这前一年,江水暴涨,是“儿童报急流”的。为什么关系这么好呢?平日和南邻朱山人“惯看门户儿童喜”。有一次泛溪水上,看到儿童捕鱼猎鸟,采莲挖藕,发现鱼鳞被碰掉了,藕上带河泥,就关心“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巳睽”,怕他们上市卖不上好价。和邻近农民关系处得就更好了,到寒食节那天,“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是这样亲热往来,樱桃熟了,还有“野人相赠满筠笼”。所以他来客人也要请邻人作陪:“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如果自己缺酒时,“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关系这么好,为什么群童不像江涨报信时的表现,却来抱茅草回自己家呢?老诗人怎么还对群童追赶呼喊得“辱焦口燥”呢?其实,这正写出五月到八月连遭两次风灾,受难之大,家家如此,谁也顾不上谁了。一时惜茅如命,心急如火,才如此急躁。“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叹息”,就说明老诗人深感灾情之重。这要在平时,一喊这些儿童就会帮忙的,可今日竟如此“公然抱茅”而去,真是苦难逼人啊!看了这抱茅情景才“叹息”;一会回屋,再看屋漏的惨景,又彻夜不眠,这才产生了诗末的幻想。

四、娇儿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回到屋里一看,天黑了,风定了,可是屋里却是“雨脚如麻”,到处漏得水淋淋,孩子不愿进被窝,多年的破旧被褥泥渍厚,一触皮肤凉如冰铁;即使进入被窝,被里一条一缕的,孩子又怎么伸腿儿?老诗人的“叹息”未止,又睹此景,怎不心痛如绞?叫声“娇儿”,怎么跟我颠沛流离受这样的罪?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道出了受罪的根本原因,绝不是因“南村群童”欺压至此。所以这里也不能把“娇儿”与“盗贼”对立起来。不只现在“住的盖的这样差,几年来也没得一天好。在《空囊》里说:翠柏苦犹食无衣床夜寒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在《赤谷》里说: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卧道路,永为高人嗤“真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差点当了路倒儿。就是建成草堂以后的生活也并未富裕起来,也还是靠”故人供禄米“来生活,来了客人还得”自锄稀菜甲“孩子经常挨饿:恒饥稚子色凄凉“想要喝酒解愁,又怎奈”无钱何处赊“诗人穷困如此,今天看看孩子受这样的罪,自己当父亲的怎能不心疼,叫声”娇儿“正是自爱自怜自责自怨之情的流露,根本谈不到地主对子女叫”娇儿,的问题。

五、天下寒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段本是老诗人推己及人的理想最高境界的抒发,是历代为人传诵不已的名句。没有风卷房茅,床头屋漏,就不会想到“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幻景;没有“群童”抱茅,“娇儿”难眠,就不会想到“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幻景。

“士”,不能只理解为读书人,退官的隐士或未考中的穷秀才。士,在《诗经》里有时就是男子或女子的通称,如:“有依其士”或“厘尔女士”。士民,又指一般的人民;士庶,也指一般的百姓。“寒士”,就是吃不上住不上的穷人,老诗人自经丧乱天天睡不着,长夜沾湿所悬念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一己之家么?看看他到成都以前的诗篇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的不是老百姓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憎谁爱谁,不是十分鲜明吗?

他写战乱给农民带来的家破人亡之苦:当兵的在前方“边庭流血成海水”,在家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不只一家如此,不仅一年这样:“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真是“老弱哭道路”,“死人如积丘”。再加连年自然灾害,害得人们吃不上:“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穿不上:“焉知南邻客,九月尚绤”我们读到杜甫大量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可是却读不到一首可怜或同情读书士子的诗,相反的倒看到一些处士、隐士对他们的哀怜、矜悯。就以乾元元年(758)冬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来看,杜甫见过的读书士子在诗中提到的就有阌乡姜七少府,是县级专管水火盗贼的小官,能在“河冻味鱼不易得”的时候设鲙鱼宴招待他;有“昨夜邀欢乐更多”的秦少府;有热情接待他的二十年前老友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有视“荣贵如粪土”的阮隐居,秋日还曾赠他“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有与他同遭贬谪的赞上人,在秦州为他安置食宿以及定居生活等等。说杜甫要把这些人“大庇”于广厦之中去,有何必要呢?从《所破歌》中怎么也看不出杜甫“叹息”的是这些人,“长夜沾湿”关怀的是这些人。这些人的生活哪个不强过他,强过杜诗描述过的那些穷苦人?

“穷年忧黎元”是杜甫的初衷,“大庇天下寒士”则是他最高理想。要知道杜甫是尝过饿死娇儿的苦痛的。

至于说一旦“眼前突兀见此屋”的时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乃是发自心底的誓言,这是恨不得马上在眼前涌现出千万间高楼大厦来的迫切愿望,是诗人感情激动到高潮时的至诚至切之声!

杜甫这种宏大志愿和理想,不是一时冲动才说出来的。他曾多次颂马赞鹰并以此自喻,要为国为民不惜一己利益:“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开元二十九年秋黄河泛滥,诗人喊出:“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他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开头就抒发过终生誓言:“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虽然他一生困顿,理想志愿始终未能实现,但是他至死也没忘了人民和祖国,他的绝笔诗慨叹“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而自己以多病之身,一事无成,不禁涕泪如霖。所以不能说大厦告成之日,杜甫第一个搬进去就忘却他人了。杜甫不是那种人。

§§§第2节[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有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论述

“诗人说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盖过两次。一般地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

“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亏得诗人大声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孩子却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穷困百倍。”

“异想天开的‘广厦千万间’的美梦,是新旧研究者家们所同样乐于称道的。以为‘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或者‘这才是以代表人民普遍的呼声’。其实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够扩大为‘民’或‘人民’呢?农民的儿童们拿去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里吗?那样的‘广厦’要有‘千万间’,不知要费多大的劳役,诗人恐怕没有梦到吧?慷慨是十分慷慨,只要‘天下寒士’皆大欢喜,自己就住破房子冻死也不要紧。但如果那么多的‘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哪还会冻死呢?所谓‘民吾同胞,物为吾与’的大同怀抱,‘人饥己饥,人溺已溺’的契稷经纶,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

§§§第3节“群童”与“寒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是千古定评的不可多得的名篇。可是《李白与杜甫》一书却诬之是一首“怨天恨人”的诗,说什么“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呀,“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呀,什么“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一句话,“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的诗。我在1979年春曾有专文作过驳议,可是,不料在十二年后的1991年末,一家名牌大学学报上竟有人以驳论为名,仍在歪曲这篇名诗。说什么杜甫不是骂“贫穷的孩子”,而是在骂“顽童”,好像顽童就该骂。说什么“寒士”是受苦的知识分子,应该“大庇”。这只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仍不合杜甫诗本意。

杜甫的茅屋,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在此前两三个月,曾有过一次暴风雨的袭击,将杜家门前的一棵二百多年的老楠树摧折,可以想见其灾情之大了。未经喘息,又突然“八月秋高风怒号”起来,“卷我屋上三重茅”,是上次被风刮过之后仅剩下的两三层薄薄的茅草(不是什么“一尺多厚”、“冬暖夏凉”、“比瓦房还要讲究”)又被刮个净光,老诗人怎能不着急呢?

同类推荐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倾城废材太妖孽

    凤舞九天:倾城废材太妖孽

    《盛宠蜜爱:宣少真给力》新文已经发布,亲爱的们多支持哦!星月大陆,以武为尊,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凤嫣然,四大家族凤家嫡女,天生废材,胆小痴傻,玄力为零,武力值为零,就这样的一个废物,竟然还是嫡亲的大小姐,占据着好的资源,被同家族的庶女妹妹给打的一命呜呼。再睁眼,从此,她不是她,而她亦是她。在这异界大陆,再看这一代倾城废材新星的冉冉生起,平常的时候,练丹药,收神兽,无聊的时候,寻父亲,救母亲,护家族,养小白脸,咳咳,介个只是顺道而己嘛!《豪门重生空间:盛宠小萌妻》新文求包求养求订求阅!!!
  • 小小王妃不好惹

    小小王妃不好惹

    初识在他打胜仗归来之时,三日后他便将八岁的她娶过了门。幼小的她不懂世事,稀里糊涂将他的府上闹了个鸡犬不宁。“王爷,王爷!王妃掉池塘里了!”正在研究兵书的夏侯炫吓得丢下兵书,急步赶去。“王爷,王爷!王妃爬上了房顶!”正在会客的夏侯夏候炫吓得不顾在场的客人,快步赶去。“王爷,王爷!王妃将西院给烧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刚踏入府门口的夏侯炫,立马飞奔而去。“王爷,王爷!王妃……”奴才傻眼的看着那离去的夏侯炫,挠着脑袋道,“王爷跑这么快干什么?王妃只是回娘家去了!”……********************************************************夏侯炫:你永远是本王的小妻子!安君浩:莲儿,我们不是亲兄妹,为什么不可以?夏侯焰:小皇嫂,我永远支持你!殷岳寒:安木莲,本王要你做王后!苍良:义妹,义父让我照顾你一生一世!*******************************************************纯真的她,是命中注定还是无意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争斗之中?皇宫,江湖,之间的争斗与她有何干?身世之谜又是什么?且看舍落一一解来!简介待定希望各位亲们多多支持!此文慢热!可从第二卷看起!请收藏不要放弃落!!支持的方式不变:收藏+票票+留言哦!!!
  • 御蝶倾城

    御蝶倾城

    一场灭门之灾,让她失去了一切。心爱之人背负最大嫌疑,却神秘失踪。她落崖被救,却无法释然心中刻骨铭心的情感以及背负的血海深仇……秦枫为了当初的承诺,忍辱负重,守住她的身世之迷。可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这个秘密究竟还能维持多久?欧阳澈本不属于江湖,却为了她多次涉险,最终选择了自己一直逃离的宿命……一把御影剑,揭开了她身世的真相,而她却身中蛊毒,几乎错杀了心爱之人。梦醒后,局已定,她又该如何面对他……一把剑,一段情,一份恩怨,数度缱绻。缘来缘去,最终是谁能得到隽永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纵使千万宠爱于一身,不过是利用,卑微的贪恋,只是水月镜花。阴谋,爱恨,杀手的她,如何穿梭于至亲至爱建造的世界。他和她,菩提树下,浓雾深山,相遇便注定今生。情仇纠结,何去何从。两朝悲剧,惑世妖姬。负气入宫,成就一世骂名。可悲的是,爱已定,人却非往日之人。她,该如何选择。情,仇,恨,纠缠不休。他,抛离至爱,能否成就江山。他,荣华远逝,沦落低贱草民。爱恨情仇,几世纠缠。菩提点人,入世红尘犹谁怜。-------有人说里面生字太多了,建议我标明一下。嘉瑜(yú)莨葑(làngfēng)凌潃(xiu)其他作品:《妃来雀仙:不嫁腹黑皇上》http://m.pgsk.com/a/219105/(完结)《神秘总裁的娇妻》http://m.pgsk.com/a/252815/
  • 狼性法则全书

    狼性法则全书

    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和微利时代,学习狼性生存法则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波涛汹涌,诡谲多变,外国企业却在我国纵横捭阖,蚕食市场,鉴于此,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市场竞争,于是将狼性精神作为了企业强势管理与实战营销的誓师号令,为企业竞争决胜和强劲发展注入了震撼的动力。
  • 天亦有情

    天亦有情

    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老男人,来到这奇奇怪怪的异世,突然拥有的奇怪能力,诡异的灵兽,他究竟是什么人,等待他的未来隐藏着怎样的风波,和他命运相关的人,他应该怎么面对,这一切的问题,一路走来,峰起浪叠。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千香百媚

    千香百媚

    "仙音飘渺,人心难测,天道难寻。作为一个清音柔腰姿容好的软妹纸,修真不光是修仙,还要修身。其次长的好看不是我的错!!!论最美修真女仙的慢慢修真路!"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