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2

第2章 诗词是非谈(1)

§§§第1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证——驳郭沫若先生的曲解

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种种曲解,笔者拟从杜诗中找出力证,以有助于进一步读懂这首诗。

一、茅屋

杜甫在乾元二年(759)七月弃官到秦州住了近四个月,又去同谷,住了一个月左右,遂决计去蜀,年底到了成都。杜甫为什么放着官儿不当却辗转艰行来到四川呢?原来前二年杜甫任左拾遗时,为房琯罢官事触怒了肃宗。房琯被贬,杜甫也受牵连,由左拾遗这个朝官一下子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一个管祭礼、教育、医巫的小文官)。冬末回洛阳,两个月后返回华州,有感于途中目睹战乱景象,写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时朝廷正当宦官李国辅独断专横,杜甫深感肃宗的无能,自己又无力正乾坤,愤慨地反问:“唐尧真自圣(实际是说肃宗是个昏庸废物),野老(自喻)复何知?”又加关内久旱,天下饥馑,故乡河南骚动,听说秦州得雨,秋收有望,这才弃官来到秦州。后来一看,那里也不是存身之所,才又经半年多的时间来到“夙称富庶”的成都。这半年是他一生最苦的一段经历,疾病饥饿的折磨,山山水水的跋涉,风寒雨雪的摧残,狼虫虎豹的惊吓,沿途受到社会上的冷暖遭遇,真可谓饱经风霜了。到了成都以后,好不容易住到浣花溪寺主复空的庙里,熬过寒冬腊月。这样的处境怎么能修建起一座“草堂”呢?

首先杜甫来成都要有个奔头,决不能单纯地因这里富庶而来。杜甫一家子住在庙里也并不因认识复空,我们从《酬高使君相赠》诗可知,他吃的粮菜都靠“故人”、“邻舍”接济的,复空可能是看这些“故人”情面才让他留住的。那么,这“故人”是谁呢?老友彭州刺史高适离着较远,剑南节度使裴冕又没交情,主要依靠的就是他的表弟王十五司马,其次是友人萧八、何十一、韦二、韦少、徐卿等人。高适既闻杜甫来川,派人远道赠诗,也不能没有经济上的援助吧?正因为有这些人做后盾,他才在第二年到浣花溪西头敢于“卜居”;如果没有盖房子基金,他怎能贸然“卜居”呢?“主人为卜林塘幽”,《仇注》说“主人”是“公自谓”,我看应是王十五。且看《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一个“忧”字,说明王十五早就为建草堂操心了,所以今天前来送建造资金。杜甫既以他乡之“客”自居,对此地的故人当然是称“主人”了。“他乡唯表弟”,一个“唯”字,也可以充分看出杜甫来川投奔目标不是别人,就是这个表弟。在杜诗里只有这位表弟出资帮助过他营建草堂,所以推想这“主人”当是王十五。司马是个多大的官呢?不过是九品文宫。既是这样,王的资助也就有限的了。若是大官,这笔钱派个家院送来也就是了。再加房前房后种点树木也都是乞求于故人的(见《萧明府觅桃栽》《从韦明府觅绵竹》《凭韦少府觅松树子栽》《诣徐卿觅果栽》);甚至连吃饭的食具也是向人要的(见《韦处乞大邑瓷碗》)。可见老诗人成立这个家是七拼八凑勉强对付起来的。

这样盖起来的房子的规模能像大地主的房子那样冬暖夏凉吗?杜甫写草堂的诗可以作证。《堂成》诗说“背郭堂成荫白茅”,顶盖是用白茅草苫上的。“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白屋是阴冷的,院庭是篱笆编的,而且很矮,连邻鸡都能经常来往;门是柴枝编的,而且不常开;门庭冷落,群鸥白鹳常来沐浴栖身。翻遍杜甫描绘草堂的诗,从未发现有夸耀草堂规格如何富丽堂皇的。杜甫是久经颠沛流离的人,到成都好不容易才寻个落脚之处,如果草堂真比瓦房还阔气的话,他是会赞不绝口的。即使这样简陋,他也还不断写诗借环境的幽美来抒发其满足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满足的心情来说明草堂如何阔气。

二、秋风

草堂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

“八月秋高风怒号”,这场风除在这首诗内具体描写“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绢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而且后来还下了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我们还可以从《柟树为风雨所拔叹》找个旁证。《叹》诗虽和《歌》诗不是一时之作,但是也可看出此地风雨之大。

“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苍天意……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场风雨可能在夏季,不到三两个月,又来了“八月”这场风雨。《叹》诗虽然只写二百年的柟树被风雨拔倒,没有写草堂受害情况,但是也可想见草堂上的茅草也一定被风雨吹打得够惨的,所以这次秋风一怒号,才卷走屋上“三重茅”。“三重茅”,不但不能理解为苫过几次厚达一尺半,而且也不能理解为苫得多;相反的,有上次风雨摧残,现在茅草巳剩薄薄的两三层了,“三”在这里当是少、薄、稀的意思。正因为仅剩这么点茅草还被风卷走了,老诗人才拼命地去抢救。

三、南村群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老诗人一看“三重茅”被卷光了,心急如焚,拄着拐杖前去追赶,可是“高者挂”的,够不着;“下者飘转”的也捞不起,只有岸上的一点零乱茅草还可以拾到,不料竟被南村一群儿童给抢走了,老诗人急了,“唇焦口燥”地呼喊,我就剩这么点苫房草,别抢啊。可是,孩子不懂事,不但没帮助这位衰朽的老人拾起茅草,反而“公然抱茅入竹去”了。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忍心抱着跑了,竟干出“盗贼”的事来。这里谈得上阶级对立的对骂吗?如果说抱茅的是穷人孩子,那杜甫也来抱茅,不也是穷人吗?如果说地主是杜甫,那抱茅的孩子里就不能有地主的孩子吗?怒号的八月大风是不管穷富的,能刮走的东西,一律刮走。杜甫虽出身地主,但是这时他并未过上地主生活。首先,他没有派恶奴去追打群童,更没有恶犬去追咬,也没让自己的孩子去追赶打架,而是把自己累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哪有一个地主亲自去追这么点茅草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看到他平日对邻里、儿童的关系处得很好嘛。你看,在这前一年,江水暴涨,是“儿童报急流”的。为什么关系这么好呢?平日和南邻朱山人“惯看门户儿童喜”。有一次泛溪水上,看到儿童捕鱼猎鸟,采莲挖藕,发现鱼鳞被碰掉了,藕上带河泥,就关心“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巳睽”,怕他们上市卖不上好价。和邻近农民关系处得就更好了,到寒食节那天,“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是这样亲热往来,樱桃熟了,还有“野人相赠满筠笼”。所以他来客人也要请邻人作陪:“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如果自己缺酒时,“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关系这么好,为什么群童不像江涨报信时的表现,却来抱茅草回自己家呢?老诗人怎么还对群童追赶呼喊得“辱焦口燥”呢?其实,这正写出五月到八月连遭两次风灾,受难之大,家家如此,谁也顾不上谁了。一时惜茅如命,心急如火,才如此急躁。“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叹息”,就说明老诗人深感灾情之重。这要在平时,一喊这些儿童就会帮忙的,可今日竟如此“公然抱茅”而去,真是苦难逼人啊!看了这抱茅情景才“叹息”;一会回屋,再看屋漏的惨景,又彻夜不眠,这才产生了诗末的幻想。

四、娇儿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回到屋里一看,天黑了,风定了,可是屋里却是“雨脚如麻”,到处漏得水淋淋,孩子不愿进被窝,多年的破旧被褥泥渍厚,一触皮肤凉如冰铁;即使进入被窝,被里一条一缕的,孩子又怎么伸腿儿?老诗人的“叹息”未止,又睹此景,怎不心痛如绞?叫声“娇儿”,怎么跟我颠沛流离受这样的罪?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道出了受罪的根本原因,绝不是因“南村群童”欺压至此。所以这里也不能把“娇儿”与“盗贼”对立起来。不只现在“住的盖的这样差,几年来也没得一天好。在《空囊》里说:翠柏苦犹食无衣床夜寒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在《赤谷》里说: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卧道路,永为高人嗤“真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差点当了路倒儿。就是建成草堂以后的生活也并未富裕起来,也还是靠”故人供禄米“来生活,来了客人还得”自锄稀菜甲“孩子经常挨饿:恒饥稚子色凄凉“想要喝酒解愁,又怎奈”无钱何处赊“诗人穷困如此,今天看看孩子受这样的罪,自己当父亲的怎能不心疼,叫声”娇儿“正是自爱自怜自责自怨之情的流露,根本谈不到地主对子女叫”娇儿,的问题。

五、天下寒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段本是老诗人推己及人的理想最高境界的抒发,是历代为人传诵不已的名句。没有风卷房茅,床头屋漏,就不会想到“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幻景;没有“群童”抱茅,“娇儿”难眠,就不会想到“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幻景。

“士”,不能只理解为读书人,退官的隐士或未考中的穷秀才。士,在《诗经》里有时就是男子或女子的通称,如:“有依其士”或“厘尔女士”。士民,又指一般的人民;士庶,也指一般的百姓。“寒士”,就是吃不上住不上的穷人,老诗人自经丧乱天天睡不着,长夜沾湿所悬念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一己之家么?看看他到成都以前的诗篇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的不是老百姓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憎谁爱谁,不是十分鲜明吗?

他写战乱给农民带来的家破人亡之苦:当兵的在前方“边庭流血成海水”,在家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不只一家如此,不仅一年这样:“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真是“老弱哭道路”,“死人如积丘”。再加连年自然灾害,害得人们吃不上:“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穿不上:“焉知南邻客,九月尚绤”我们读到杜甫大量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可是却读不到一首可怜或同情读书士子的诗,相反的倒看到一些处士、隐士对他们的哀怜、矜悯。就以乾元元年(758)冬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来看,杜甫见过的读书士子在诗中提到的就有阌乡姜七少府,是县级专管水火盗贼的小官,能在“河冻味鱼不易得”的时候设鲙鱼宴招待他;有“昨夜邀欢乐更多”的秦少府;有热情接待他的二十年前老友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有视“荣贵如粪土”的阮隐居,秋日还曾赠他“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有与他同遭贬谪的赞上人,在秦州为他安置食宿以及定居生活等等。说杜甫要把这些人“大庇”于广厦之中去,有何必要呢?从《所破歌》中怎么也看不出杜甫“叹息”的是这些人,“长夜沾湿”关怀的是这些人。这些人的生活哪个不强过他,强过杜诗描述过的那些穷苦人?

“穷年忧黎元”是杜甫的初衷,“大庇天下寒士”则是他最高理想。要知道杜甫是尝过饿死娇儿的苦痛的。

至于说一旦“眼前突兀见此屋”的时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乃是发自心底的誓言,这是恨不得马上在眼前涌现出千万间高楼大厦来的迫切愿望,是诗人感情激动到高潮时的至诚至切之声!

杜甫这种宏大志愿和理想,不是一时冲动才说出来的。他曾多次颂马赞鹰并以此自喻,要为国为民不惜一己利益:“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开元二十九年秋黄河泛滥,诗人喊出:“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他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开头就抒发过终生誓言:“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虽然他一生困顿,理想志愿始终未能实现,但是他至死也没忘了人民和祖国,他的绝笔诗慨叹“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而自己以多病之身,一事无成,不禁涕泪如霖。所以不能说大厦告成之日,杜甫第一个搬进去就忘却他人了。杜甫不是那种人。

§§§第2节[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有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论述

“诗人说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盖过两次。一般地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

“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亏得诗人大声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孩子却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穷困百倍。”

“异想天开的‘广厦千万间’的美梦,是新旧研究者家们所同样乐于称道的。以为‘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或者‘这才是以代表人民普遍的呼声’。其实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够扩大为‘民’或‘人民’呢?农民的儿童们拿去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里吗?那样的‘广厦’要有‘千万间’,不知要费多大的劳役,诗人恐怕没有梦到吧?慷慨是十分慷慨,只要‘天下寒士’皆大欢喜,自己就住破房子冻死也不要紧。但如果那么多的‘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哪还会冻死呢?所谓‘民吾同胞,物为吾与’的大同怀抱,‘人饥己饥,人溺已溺’的契稷经纶,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

§§§第3节“群童”与“寒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是千古定评的不可多得的名篇。可是《李白与杜甫》一书却诬之是一首“怨天恨人”的诗,说什么“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呀,“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呀,什么“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一句话,“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的诗。我在1979年春曾有专文作过驳议,可是,不料在十二年后的1991年末,一家名牌大学学报上竟有人以驳论为名,仍在歪曲这篇名诗。说什么杜甫不是骂“贫穷的孩子”,而是在骂“顽童”,好像顽童就该骂。说什么“寒士”是受苦的知识分子,应该“大庇”。这只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仍不合杜甫诗本意。

杜甫的茅屋,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在此前两三个月,曾有过一次暴风雨的袭击,将杜家门前的一棵二百多年的老楠树摧折,可以想见其灾情之大了。未经喘息,又突然“八月秋高风怒号”起来,“卷我屋上三重茅”,是上次被风刮过之后仅剩下的两三层薄薄的茅草(不是什么“一尺多厚”、“冬暖夏凉”、“比瓦房还要讲究”)又被刮个净光,老诗人怎能不着急呢?

同类推荐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或还似懂非懂,生发开去,我先看目录。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杜书瀛兄嘱序于我,说有的是“友情出场”,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有的是为了“促销”,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 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热门推荐
  • 下个路口遇见你

    下个路口遇见你

    商场上的女强人,总是被人当成强力女金刚,好吧,就让她冷酷到底,一直这样强势下去好了。不过,这个看似学历不高,资历尚浅的职场菜鸟,却总给她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究竟在他身上有怎样的秘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还要发生的种种的问题。愿书中的这些故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一丝快乐,把难言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让我们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城Ⅰ

    青城Ⅰ

    艾天涯喜欢顾朗,如星辰般耀眼的顾朗。 在她十三岁的人生中没有比这喜欢更郑重的意义了。 如果没有突然转学而来的结巴美女叶灵,没有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老大”海南岛,没有以欺负艾天涯为人生目标的胡巴, 没有那一系列极致而疯狂的变故,没有那残酷到不可言说的惊天秘密……这份喜欢将如同每个懵懂少女的心事一样,遥远而梦幻。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个细节美人

    做个细节美人

    最美奥运志愿者商忆沙推出美丽新概念,教你如何做个细节美人。从细节中发掘美丽,由内而外散发迷人魅力。细节美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就是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做细节美人才能成为美丽风尚的宠儿,从众多美丽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
  • 妃逃不可

    妃逃不可

    收拾金银,本小姐开溜!看你炸毛王爷还不干瞪眼!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小丫头看你往哪跑!你追我赶之间,刚穿越过来就被人吃干抹净!本姑娘可不是吃亏的主!装满首饰,两个冤家要聚头!
  • 第一医仙

    第一医仙

    她付出的,一点点收回,她失去的,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柴千金,一点点讨回!谁说医生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给点状态加个血,皮薄肉脆容易死;卖卖小萌装装痴,到天罗大陆龙塔的最高守护者,骗个土豪当金主?她不要变成他人的玩物。华丽转身,从删号那一刻开始。她会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暴!力!医!生!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