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3

第3章 诗词是非谈(2)

“群童”,自诗人定居以来,对诗人一直很好:前一年春水暴涨,是他们前来“报急流”的;平日常到诗人门前嬉戏,诗人见群童捕鱼猎鸟,采莲挖藕,不小心碰伤鱼鳞或藕上带泥,怕他们上市卖不上好价钱,便给他们讲顾客的购货心理。诗人与群童的家长们相处得就更融洽了:寒食节家家争相邀请;樱桃熟时,满笼相赠;夜能赊酒,隔篱呼饮。可今天的“群童”却为什么一反常态“公然抱茅入竹去,忍能对面为盗贼”呢?“盗贼”者,非骂人之谓,乃言其为何径自干起同“盗贼”一样的事来。“归来倚杖自叹息”,“叹息”二字足以说明老诗人此时此地的感情:五月至八月灾情严重,受难之苦,家家如此,一时惜茅如命,心急如火,谁也顾不上谁了,群童再无平日的嬉戏可爱,老诗人也“唇焦口燥”,失去平时的儒雅之风,真是苦难逼人啊!

杜甫从北方到成都沿途所见之苦难比比皆是:当兵的,“边庭流血成海水”,在家的,“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不仅一家如此,不只一年如是,“寂寞天宝后,园庐尽蒿莱。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吃不上,“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穿不上,“焉知南邻客,九月尚绤”。但见“老弱哭道路”,“死人如积丘”。今天诗人眼见“南村群童”与自家同苦,再追思往事,怎能不“长夜沾湿何由彻”呢!怎能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声?“寒士”在这里,岂止仅仅指的是知识分子?难道不包括昔日所见的难民?不包括今日的惜茅如命的“群童”?

“士”,不能片面地只理解为“学而优则仕”的仕,是高贵层。古代以从事耕种的男子或作战的兵丁统称为“士”。《易》:“士割羊无血”,《楚辞》:“矢交坠兮士争先”,故“寒士”,乃贫寒之苦难灾民也。“穷年忧黎元(百姓)”,“路有冻死骨”,杜甫早在北方为官时已在忧国忧民了,岂能到四川受灾时反而与贫穷农民对立之理?

§§§第4节刘禹锡两首“桃花诗”新解

(一)

历来诗评对刘禹锡游玄都观写下的两首桃花诗,都认为是讽刺当朝的讽刺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笔者从诗的本身与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交游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第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不是讽刺诗,而第二首《再游玄都观》则确系讽刺诗。

先看《旧唐书·刘禹锡传》对这两首诗的评介: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欲复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诸君子》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乃改授连州刺史。”

“大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序曰:‘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朝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大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

《唐才子传》也载:“久之,召还,欲任南部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乃易连州,又徒燮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观,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

《全唐诗话》等也有如斯记述。

据此后人几乎皆本此说,甚至有人还特别加以渲染,夸大其辞。约而言之:

首先肯定两首桃花诗都是讽刺当局的,而且由于刺痛当局,又再度被贬;甚至说刘禹锡是咎由自取,又说他明知因此会遭到迫害,但是他不怕,由此证明刘禹锡是富于斗争精神的。

其次,认为“桃花”是指被讽刺的新权贵,“种桃道士”喻指朝廷的执政者,“看花人”指的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势利小人。

(二)

现在先就诗论诗。请看第一首《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就字面来看,全诗充满了喜悦兴奋的赏春之情,看不出丝毫讽刺之意。

京城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潮汹涌,踏起的飞尘,如红霞紫雾,扑面而来,紫陌在唐代虽已是京道的通称,但是用在这里,紫与红相照映,极渲染了长安三月赏花的盛况,由于百花盛开,直闹得京途染紫,扬尘变红没见花,已烘托出花事的繁盛。这是从视觉观察所得。再从听觉来写:“无人不道看花回”。“无人”,正是人人:“不道”正是异口同声都道。“无”和“不”两个词一限制,更加夸张地写出人们赏花之心胜。

看的是什花呢?《国史补》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三十余年”者,正当德宗贞元朝,“此花于高宗武后之时,始自汾晋移植于京师,当开元、天宝之世,犹为珍品。至贞元、元和之际,遂成都下之盛玩,此后乃弥漫于士庶之家矣。”

但是,这里写的是看桃花。其实看桃花在贞元,元和年间也是赏花盛事之一。白居易诗中就有“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而且还有专咏《夜惜禁中桃花》的诗。刘禹锡集中更有直接写桃源薛道士“手植红桃千树发”的诗。

赏花,无论是赏牡丹还是赏桃花,在当时确是盛极一时的乐事。那么,而今“玄都观里桃千树”,岂不标志着赏花又出现一新高潮么?新就新在已不是在禁中、村南、此、河洼有桃花,而是在寺观里也大种特种起桃花来。难怪长安人们争着看花,直闹京城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桃花是什么时候栽植的呢?饮水思源,看花不忘栽花人,是刘郎去后栽。刘郎在时,无此盛况,“刘郎去后”才栽出这么多,这么美的千树红桃来。“尽是”,以极肯定的语气,极尽诗人的由衷赞叹之情。

(三)

再从刘禹锡此次被召回的心情看,也是充满兴奋喜悦之情的。写这首诗的前三月,即元和九年十二月,接到召还的御旨,刘禹锡与同被召还的好友柳宗元联袂北上沿途唱和,抒发了还京之情。

柳宗元感到这次被召还简直是“疑比庄周梦,情同苏武归。”刘禹锡更感到有如“云雨湘江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两位诗人越是回忆十年贬谪的痛楚,就越加感到召还的不易:“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前者匆匆袱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召还简直是一次再生:“十年楚水枫林地,今夜初闻长乐钟。”而且满眼前程似锦:“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花开处处新。”“十年毛羽摧颓,一旦天书召回。看看花时欲到,故候也好归来。”他们激情澎湃,高歌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采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赐环留遗响,五马助征马非。不羡衡雁,春来前后飞。”他们苦恨年华空逝:“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他们路过战国时代齐使淳于髡墓地时,借吊古之机抒发了壮志豪情,表示要像淳于髡那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楚重”,“救齐成”,为朝廷效力,“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刘伶”指禹锡,当然也包括宗元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刘、柳是被召还的五司马(原为八司马,其中韦执谊和凌准已死去,程异早在元和四年已升迁,剩下的除刘、柳外还有韩泰、韩晔和陈谏)中最积极还朝的成员。刘诗有《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南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既把二韩一陈看成是“续来”者,那么刘、柳当然是早还者了。他们还朝的心情这样急切,又都被春光吸引着唱出“花开处处新”,“花时欲到”之句,心中充满着盎然的春意春情,所以乍回长安,便立即去玄都观欣赏桃花,在这样心情下,岂能以花寓讽,敌视朝廷?

(四)

刘禹锡的兴奋喜悦心情绝不是偶然的冲动,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他在被贬的十年中,曾多次给当朝要人上书,申冤呼救,一再表示一旦昭雪回朝,定当尽力效命。仅以他给老宰相杜佑的信来看,不难体会到他的这种情绪:

“间者昧于藩身,推致危地,始以飞谤生衅,终成公议;抵刑旬朔之间,再投裔土。外黩相公知人之鉴,内贻慈亲非疾之忧。常恐恩义两乖,家国同负,寒心销志,以生为惭。虽欲沥血以自明,于天以自诉,适足来众多之诮。”

他总是殷殷地渴望着早日昭雪:“傥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攻茕茕嗤可以时久而息,弘我大信,以祛群疑,使茕茕微志无已矣之叹,觊乎异日,得夷平民,然后裹足两向,谢恩有所,复以尘缨黧貌,称故吏于相门。此言朝遂,夕死可也。”

他并不希望重升高官,只求能像秦末夏侯婴那样,“置身于荥阳伍中,得奉安舆”,倘有献力为国的机会,“誓当斋志,没齿尽力于井臼之间”,他说这是他的“遂心之愿”。

清白做人,忠君爱国,就是他的大志,“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虽身处逆境,也还是“初心不可忘”。元和九年的被召回,不正是又一次使他的“斋志”“初心”要迸发出来的火花么?

(五)

再从朝臣中当权者和刘禹锡的关系上看,刘禹锡也不会讽刺这些人的。

元和九年以来,宪宗最倚重的是老宰相杜佑,最信赖的宰相是李绛,宰相任期较长的是李吉甫,两度任相的是武元衡,还有一位新任宰相张弘靖。这几位对刘禹锡的贬谪是深表同情的。

当刘禹锡“模为口语所中”时,是杜佑“深明”他的委曲;“及不已而退”时,又是杜佑“为之流涕以诀”;“又不得已而谴”时,还是杜佑“为之择地以居”。禹锡在杜佑门下十年,被视为“不懈于位”的干才。所以禹锡被贬的第七年,“心如寒灰”时,杜佑立即复给“手笔一函”,“称谓不移,问讯加剧,重复点串,一无客言”,使禹锡有“忽疑此身犹在门下”之感。后来,杜佑又及时告诉他朝廷宽宥的消息,并鼓励他“振刷”起来,大干一场。

禹锡谪居八年时,李绛曾让主簿杨归厚致书,“憨色甚深”。李绛因“久以讦谟,不于宥密”,所以这时对禹锡“沛然垂光,昭振幽蛰”,禹锡深自感到“否运将泰”李曾援救过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而对禹锡尤加垂爱,李与刘曾同为“布衣游”,同“仕畿服”,今天李为当朝宰相,对禹锡仍“不以名教革初心”。

禹锡被贬后,李吉甫对他有“阴施之德”,禹锡表示“受恩同人,盟死以答”。

武元衡不只当年在御史中丞任上曾指导过禹锡关于吏途文律之事,而且对禹锡的被贬,“亦慰重伤你”。武在川南节度使任曾专书问讯,并寄赠“衣服缯彩”以为慰藉。禹锡敬武如师表,“重罹不幸”便立即向武上书申吐冤情,切望其救援。禹锡不只在武的生前有诗呈寄,即当武遇刺身亡之际,也曾赋诗悼念,其情深词切,非一般可比。

另外,老宰相权德舆对禹锡更是器重,“终荷荐宠,始见知名”。另两位宰相于頔和袁滋,禹锡也都曾有《挽歌》哀悼过。即新相张弘靖对禹锡也有援荐之情。

宰相们对他如此,那么其他重臣呢?从现有文献得知,与禹锡关系好的,当时朝臣中有王涯、王播、窦易直、段平仲、柳公绰、卢坦、吕元膺、韩弘、崔群、裴度、令狐楚、独孤郁、元稹、白居易、杨于陵、韩愈等。

朝中即有这么多重要人物同情他、爱护他、援救他,他一旦回朝又怎能对这些当权的友人进行嘲讽或攻击呢?

从以上分析可知,第一首桃花诗不可能是嘲讽之作。说他“语涉讥讽”,完全是欲加之罪,是诬陷不实之词。为此,我们为刘禹锡辩诬,还第一首花诗的本来面目,不能让刘禹锡的冤情还沉埋于后世。

(六)

那么是谁把刘禹锡等五司马召回,又是谁把他们又重贬远州的呢?我们从史书上可略窥端倪。

据《旧唐书》宪宗元和元年八月条记称:“韦执谊……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刘禹锡传》也记有“禹锡、宗元等八人犯众怒,宪宗亦怒,故再贬,制有‘逢恩不赦’之令。”宪宗对御史中丞裴度说:“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看来宪宗是贬刘的主宰:“逢恩不赦”,乃其诏旨,“重于他人”,乃其口谕,一贬再贬,皆出其令,贬中之尤,以刘为首,恨恨之情,历历可见。

即下令“逢恩不赦”,何以贬后十年又召回呢?《刘传》说:“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资治通鉴》也说:“执政者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由于刘等“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所以宰相再怜才,宪宗不点头也是不成的。因此,不难得知,此次召还五司马的主宰者,还是宪宗。是的,恨八司马的宪宗,因为八司马当时是他上台的绊脚石,所以他一登皇位便立即杀了王叔文,贬了王的同党。召还的又是他,因为他毕竟是个爱才的君主,八司马是人才,而刘、柳又居八司马之冠,宪宗又怎能不欲召之身边呢?因此,这第一次召还,禹锡对宪宗也不会产生嘲讽之情的。那么,何以史书及诗评都说第一首桃花诗是一首讽刺诗呢?据《通鉴》说:“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怒之。”按:当时谏官之首御史中丞是裴度,裴对刘最要好,武对刘也最要好,他们不会说刘坏话的。所以“争言其不可”者,当另有人在。他们就是宪宗爪牙——宦官一类小人。是这群小人鸡蛋里挑骨头,对刘的桃花诗有意歪曲,硬说是讽刺当权的,是反朝廷的,把好端端的一首即兴抒情诗给扣上了“反诗”的大帽子,以便对禹锡进行近一步的打击。

在封建社会里为人臣的是绝不许说主上半个不字的。虽然如此,刘禹锡的态度却是十分明朗的,他对有恩于他的君主都写过挽诗悼念(当然对顺宗没有挽诗,这好理解,正如他不敢挽王叔文一样,是为了回避网罟,心中挽之可也),可是对于打击诬陷他的宪宗则无只字悼念,对于不召还他、一再调换他的穆宗也无只字悼念。宪宗死前,禹锡正在连州刺史任上,因母丧,遂解官回洛,守丧二年。在护灵柩北上途中,又突闻好友柳宗元噩耗,至亲至友接连伤逝,哀何以堪?禹锡写《祭柳员外文》时,正值宪宗死的前一日。六月后又写《重祭柳员外文》,后又代李大夫写祭柳文,可谓三祭故友。他在《祭柳员外文》中迸发过血泪控诉:“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哀什么,恨什么?还不是哀刘、柳同命受难,恨宪宗“胡宁忍此”,所以不挽宪宗,正看出禹锡在宪宗朝十五年中一再遭贬,使禹锡陷入“周章失图,吞声咋舌,显白无路”的境地,“以不驻之光阴,抱无涯之忧悔,当可封之至理,为永废之穷人,闻弦尚惊,危心不定”。召还报国的幻想破灭了,不白之冤蒙受了,前途茫茫,如堕九渊。禹锡等五司马元和九年被召还,只是昙花一现,空喜一场。再次遭贬,使得他含不白之冤去国又达十四年之久!

(七)

怎样理解禹锡第二首桃花诗《再游玄都观》呢?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背景和诗人的心境。元和十年离开长安,这次遭贬去国一十四年,刘禹锡年近九旬的老母去世;回洛阳护灵途中又闻好友柳宗元去世;第二年春正月宪宗被害,穆宗朝又把他由连州刺史改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正月穆宗又因服毒药而致死,同年刘禹锡又转为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冬,他接到召还东都洛阳的命令,及至洛阳时又闻敬宗于十二月被害。文宗大和二年春才由宰相裴度、窦易直的荐拔,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兼集贤院学士。

禹锡重回长安时的心情,在《谢裴相公启》中写得很具体: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热门推荐
  • 毒婚

    毒婚

    “喂,您好这里是沈家平先生的办公室…”电话中传来女子特有的细腻之声。季凝握住电话的手有些抖:“请转告沈家平今天是他和我结婚三周年纪念日,希望他忙完之后回家一趟。”“好的,沈太太。”电话被挂下。一小时,五小时,十二小时…“您拨打的电话在通话中…”“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家平,给我买这个好不好…”季凝看着前面说是正在忙的丈夫,轻轻扯起唇角,还真是忙啊…拔掉戒指,扔在垃圾桶里。千万不要爱上不爱你的男人!!*“地震啦……季凝,季凝快跑……”季凝听见声音,瞬间眼前的高线变成平地,她不能拒绝大自然,也不会拒绝,看着成片的房子倒塌,她的世界豁然明亮,清晰。沈家平,祝你幸福!她闭上双眼,微笑着……***“沈秘书……夫人住的地方发生八级地震……”黑暗中的男人怎么也抑制不住那种眩晕的感觉,他紧抓着椅背的手条条青筋爆现,他想站起来,却发现太难了。他狼狈的推开椅子冲了出去,膝盖狠狠撞在椅子上,头脑中闪过一片一片的火丝,脚下一滑狠狠摔在地上,血液顺着心口全部流了出去。站在那片废墟之上,他的心被挖空,到处是红和黑的交缠,眼底里只有血的红,他站在哪里,讥讽的看着眼前的茫茫大地。“季凝……”我一定会找到你,就算你死了,我也要找回你。生死不离。***视频:&pstyle=1虐文!虐恋情深!虐心,虐肝,虐脾。虐肺!进坑请谨慎!!本文配乐:伊莲****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囄婚:推荐大神鹦鹉晒月超级美文: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转基因女皇

    转基因女皇

    当人类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当我能一次次逃过精密仪器的检测随遇而安当最后一切的证据说明我才是那个极品的再生人我穿越了……穿越后的我有了绝世的容貌、不凡的权势、温暖的亲人却不想也背负了“亡国之君”的名号不是我不发飙而是我发飙起来就不是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煎炒烹炸坑蒙拐骗信手拈来武道兵法阴谋阳谋用来得心应手你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我说我单纯?!单纯不等于愚蠢说我善良?!善良不表示好被人欺负人再好是有限度的所有的退让也是瞄准了目标的当亲情尽毁当国破家亡哼……到时候也别怪我手下无情枫的文——《裂天》【新文】《绝滟女帝师》《驭妖》【完结】本文非小白,伏笔多多,惊讶多多。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多多支持O(∩_∩)O谢谢重要说明:本文不是直白文,所有的情节,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意的。喜欢看回味文的亲请相信本文绝对是值得回味的文,当一切揭晓的时刻,将是无比震撼!不喜欢此文风的亲,枫在此也谢谢曾经的支持,只能说很抱歉,枫的文风就是如此,没有办法写直白文。推荐好书————《魔鬼的吻痕》友情链接————《索情坏男人》《天!中了五百万》
  • 横刀天下

    横刀天下

    刀!道之利器!出众生惊恐臣服,普通而威震天众生!收则四海升平繁荣,安定而震慑各环宇。热血男儿,保家卫国当捉刀,劈财狼,斩虎豹;彪悍人生,行走天下当提刀,挑劫匪,铲不平;强者为尊,强身修行当用刀,扫妖魔,荡鬼怪;称霸寰宇,逆天得道当举刀,除天魔,破乾坤。
  • 一抹毒药

    一抹毒药

    “夜已眠,人未歇,相思牵肠,夜半见柔肠;天已凉,梦几回,多重素梦,一夜梦萦绕。”
  •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奇书,自1726年问世后,两百多年来,先后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流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不朽杰作。全书共四个部分,描写了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种种经历。小说通过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政治、法律、议会、竞争、军事、教育、社会风尚乃至整个人类的种种劣根性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一本好书奠定一种品质”本书你将获得的品质是“幽默”。
  • 我爱张曼玉

    我爱张曼玉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囧仙初体验

    囧仙初体验

    某仙穿了,某仙遇美男了,某仙毅然决然的倒贴了,同时也不小心被人别倒贴上了,某仙怒了。“呀~~~呆!大胆妖孽,竟他娘的比我还主动,说!你予以何为!!”“别以为你露个大腿我就会就范,我可是,,可是,哎你能不能把上衣也脱了”“你个愣头青什么时候能有点带智商的样子阿?”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佣兵皇后

    佣兵皇后

    罗绫帐下,原本纤弱无力的女子,寒夜里,徒然睁眼,一双清眸精光四射,气势凌人,目光炯然宛如黑豹。在这一秒,北候王之女已易她人。叶陌桑,二十一世纪女特种兵,反恐精英,在一次高保密行动中,英勇牺牲,原以为就此沉睡,却在下一次睁眼,在她面前呈现一个陌生古国。身处乱世古代,冷兵器时代,生存已经是最迫切的存在,特别是,她的身份是叛国造反的北候家族大小姐。出兵计,守城关,退万敌,那个只会悲天悯人的大小姐,成了北候世家的救世主。三个月之后,一道来自狼桢帝王的议和书,随着一桩婚约突然而降,那个高高在上的霸主,竟然逾尊降贵指名要娶她。“嫁。”娇艳红唇微启,笃定决然的话自她的嘴里飘出。以是,在飘雪之地,行走在雪地的女子凤冠霞帔,殷红似血,宛如天地之间那娇艳的花朵。惊艳了对端迎亲的皇队,唯有一双厉眸自那凤驾上疾射而来,残爆,阴恨,薄唇挂着某种意味不明的笑。片段一:“想要名份,你配吗?你只不过是一枚棋子,棋子的下场就是利用完之后被吃掉。。。”他的唇在她的身上游移,阴笑低沉。“棋子至少有棋子的价值。”她平静的反驳。他的笑一敛,凑近她的耳畔,咬牙道,“你的价值如同搂蚁,毫无可取。”“我帮你夺天下,你还我自由身。”狂言一出,压覆在她身上的俊躯震住。片段二:狼桢国收覆城池十二座,收回失地十万里,狼桢帝王权柄在手,号令天下。“还我自由。”跪在地上的女人迎起头,那清澈的眼眸无所畏惧。坐在龙椅上的男子,居高临下,龙颜阴霾,低沉的嗓音带着无上王威,“我可以给你一切,除了自由。”女子抬眸一笑,笑眼生花,“就算你是帝王,你也没这个权力。”身后,那霸道身影再一次震住,那双凌厉的眼带着几丝慌乱无措。。。片段三:牢内,女子宛如素白如雪,牢外,一道明黄高贵身影高贵。“做朕的妃子,你可有考虑好?”“我不需要你给我什么,也请你不要从我身上要求什么。”女人扯唇冷哼,一脸不屑。“我可以号令天下,偏不信奈何不了一个女人。”牢外,俊雅的面容宛如恶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男人可以夺得一切,可是,情却可催毁一个男人,纵然是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王。当征服了天下势力,有朝一日,他将面对的,是心爱的女人佣兵天下,与他对决绝生死,是夺天下,还是弃情?男主强,女主更强,女主非善良类。此文结局一对一,但中间过程可能会出现与其它男主的激情戏码,亲们做好思想准备哈!
  • 毕业留念

    毕业留念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