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似纸,世事如棋,天天在变,变的道理是为了不变,做人不变的道理就是要忍,忍是人生的必修课。懂得忍耐,人生才会柳暗花明。
1.贫穷中的忍耐是富裕的土壤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些古训说明什么呢?不外乎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未发迹时,受点嘲弄和闲气很正常,能忍得住者日后发达,那么也不枉今日之忍气吞声。
拿破仑是科西加出身的人,幼时,他父亲令他进入贝列思贵族学校。校中的同学,大都恃富而骄,思想卑劣,讥讽家境清寒的同学,所以拿破仑常受同学们的侮弄。起初逆来顺受,竭力抑制自己的愤怒,但同学们的恶作剧,愈演愈甚,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函请他父亲准他转学,希望脱离这可怕的环境,可是他父亲来信坚决地回复道:
“诚然,我家没有钱,但你仍须留在校中读书。”他不得已,动心忍性,饱尝了五年的痛苦,他每次遇到同学们侮辱性的嘲弄,不但不消沉他的志气,反而增强了他的决心,磨砺了他的意志,准备将来战胜这些卑鄙的纨绔子弟。
当他十六岁任少尉职的那年,他父亲不幸去世。于是他在菲薄的薪俸中,尚需节省一部分钱来赡养他的母亲,那时,他又接受差遣,须长途跋涉,到凡朗斯去加入队伍,他的厄运迭至,真是已达极点。到了队上,眼见伙伴们,大都把余闲的光阴,虚掷在狂嫖滥赌上,险恶的环境,将会使他一旦失足,便恨成千古。好在他尚不具有翩翩的风度,无从追求女人,囊中羞涩,更不能使他有一掷千金的豪兴,他把他闲余的光阴,全放在钻研学问上。幸好这时他在图书馆中,借到他要看的书,好像清风明月,予取予求。他早有了他悬想的目标,他在艰苦卓绝中埋首研习,虽然弄得脸无血色,孤寂烦闷,但都没有动摇他的意志。数年的功夫,积下来的笔记,后来印刷出来,竟有四大箱子。
这时,他已设想到他自己已是一个总司令,他绘制了科西加岛的地图,并将设防计划。罗列图上,根据数学的学理,精确计算。从此以后,他崭露头角,为长官所赏识,派他担任重要的工作,至此否极泰来,青云直上。其他人对他的态度,大大改观,今非昔比,从前嘲笑他的人,反而接受他指挥,奉承惟恐不周;轻视他的人,也以受他稍一顾盼为荣;揶揄他是一个迂儒书呆,毫无出息的人,也虔诚崇拜,到处宣扬。
拿破仑的成功,固然由于他的天才和学养,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能善于忍耐环境,能战胜侮弄者的志向。他的志向,也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来的,假若他不受同学们难堪的侮辱,或他父亲允许他退学,不受冷酷无情的折磨,他绝不会成为世界上人人皆知的拿破仑皇帝。
困苦的环境,固然可以磨励你的志气,但也可以消沉你的志气,你如不战胜环境,便让环境战胜你,因为受了冷酷无情的打击,便妄自菲薄,以为前途绝无希望,听任命运的摆布,那么你将无声无息,老死窗下。而拿破仑绝不是这样,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改造的环境,尽力战胜天赋的缺憾,不稍退却,不稍放纵。
作为清贫的人,要想成功,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忍耐住别人的冷眼、讥讽、嘲笑甚至挑衅,调整好心态,才能战胜眼前的困境,有所作为。
2.善于忍耐才有出头之日
善忍是成大事者做人必备的习性之一。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够做到会忍,就是一个成熟的人了。“忍”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基础,更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种习惯。只要在遇事时,多一点忍让,少一点争执,多一点自制,少一点冲动,那么就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人生道路既有顺境,也有逆境,而且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这样的时候,没有谁能一生中都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折。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要想生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必须学会而且要善于“忍”。
《涅槃经》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闻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终,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而不槃。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佛者坚忍之性,使怒者心服,不也说明了忍的功用吗?
忍有其功用,但也有其缺点,我们要学会善于忍耐。其实人生并不能一味忍,如果人生一味忍耐那就毫无生气可言。忍气吞声是为了日后有出头之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绝不能被眼前的痛苦与困难吓倒,而要能忍受住它们的考验,以待机会的来临。所以,要善于忍耐。
忍可以促使一个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图。许真君曾说:“忍难忍事,顺自强。”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显示了巨大的忍耐力,尔后才官拜淮阴侯。司马迁受宫刑,但他显示出了超人的忍耐力,经受了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身处逆境之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待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忍耐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情感的冲动而鲁莽行事,就可能会进一步陷入更加苦痛与困难中去,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通晓了忍的功效。杜牧在《题乌江为庙诗》中对此可说很有见解:“胜负兵家不所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是婉转地批评了项羽,这位大英雄如果当时知忍能忍,只要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卷土重来未必不成。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志士的“忍”字习惯、“忍”之功夫为我们做出榜样,我们不该再糊涂。
《说苑·丛谈篇》说:“能够忍耻的安全,能够忍辱的可以生存。”其实忍辱不仅能平安,而且能成名,忍能成金。
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朝天忏》也讲到:“人之所以富贵,为世人所尊重,都是从忍辱中间得到的。”
娄氏兄弟的“唾面自干”的故事,也是以忍成事的典范。正因娄师德的“忍”术高强,他才安安稳稳地做了三十年的宰相。
人必须具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小而失大。谚语说:“得忍且忍,得戒且戒,小事成大。”这样才能成就大事,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味风头出尽,定无好果子吃。而忍让谦逊的人,定能走过大风大浪,最终成就大事。
做人应抱定成功的信念,用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性格与才智,能忍才能笑到最后。
忍也是一种感情,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也。然而情感这东西也需要调节,如果事事均由一时冲动而起,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此发挥理智的作用,避免感情用事,才能避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鲁莽举动。
纵观历史,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所以,大凡心志高远,胸怀韬略的明达贤哲,都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养成“忍”的习惯,养成“忍”字功夫,从容不迫地处理各种难题。
《呻吟语》中说“忍激二字,是祸福关”。可见忍和激这两种情绪的选择,就成为幸与不幸的分界点。古今一辙,一理相通,不外乎这个道理。
无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何风光,他终究有一种胜人之处,那就是所成大事者,定是能忍之人,只有忍过你的对手的蛮横,才能静心看着风平浪静的结局。
作为我们普通人,忍字也可谓作用大奂,忍是一道关,一张过滤网,将酒、色、欲、满、危等等的东西都挡在门外,使人正气常在,语气常在。可见鸡毛蒜皮可谓小,也要从这“小”开始,养成忍之习惯,对平常人来说,应该是必须的。
做人若能在生活中做到忍无端争执,求彼此相安,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在你的事业道路上也将省却很多烦恼。
唐朝时,有个大臣叫子弘,他学识渊博并且气度不凡,因此皇帝对他大为称道,屡次重用。但子弘依然车服卑俭,对人忠厚谦让。因此他不但官场上交际得心应手,而且家庭也十分和睦。他家庭中发生的一件事,更充分说明了他的为人。
他的弟弟子丑,为人凶悍,经常酗酒闹事。一次子丑喝醉了酒,酒后将子弘的马给射杀了。他的妻子很不高兴,一等他回到家就说:“叔叔酒醉后耍酒疯,将马射死了。”
子弘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家人将死马弄去卖了。子弘的妻子却不满意,老是唠叨不停。这时子弘说道:“我已清楚了。”此时他一点也没显出生气的样子,脸色温和,手拿书卷,继续读书。
妻子见丈夫如此大度,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不再提子丑杀马之事。
从此,家中人再也不提起此事,弟弟也自感惭愧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
《易经》上说:“同一家之中,丈夫应该像个丈夫,妻子应当像个妻子,这样才能治家。”子弘妻子能忍受丈夫的大量,而子弘又能忍受其弟的粗鲁,都可谓具有忍的度量,就是这个“忍”字,才带来了他的家中上下和睦,亲密无间的局面,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确在理。
能忍的人,必定是个胸怀宽广的人,要成大事,必须有宽大的胸襟,只有养成了小忍的习惯,成为有海量的人,人心自会归服于你,事业也定然会成功。
魏国公韩琦度量过人,生性浑厚淳朴,从来都不暗中伤他人,行事光明磊落。他的功劳为天下之最,在大臣中地位最高,但从未见过他为此感到高兴;担负巨大的责任,濒临难以预料的祸事也从未见他忧愁过。他做事为人,上朝以后站着与其他官员说话,回来以后休息时与家里人的谈话,都是出于真心。有一个跟随韩琦几十年的人,记下了韩琦的言行,反复对照,发现说的与做的都十分吻合,没有不相应的地方。这说明了他宽广的心胸与不凡的气量。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上两只玉杯,说:“这是种田人在破坟中找到的,里外都没有瑕疵,真是好的宝玉啊。”韩琦用白金装饰,更漂亮了。韩琦十分喜爱这对杯子,每逢开宴会招待客人,都用绸绵盖上它,放在桌子上。
这天,韩琦宴请管理水运的官吏,于是又拿出那对玉杯装酒招待客人。客人都到了,然而在这时候,一位侍卫不小心,撞到了玉杯,两只玉杯俱碎。客人都很吃惊,那位侍卫也伏在地上等候惩罚。韩琦脸色不变,笑着对客人们说:“天下的东西是坏还是不坏,都有其自己的命运。”过了一会儿对那个侍卫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客人对他的宽容与气量都赞叹不已。
能够忍让,事情自然能够做好;至于别人是否正确,那是别人事。张齐贤说过:“谨慎而忠厚,不怕容忍坏事,又有什么妨碍呢?”能够宽容待人,忍一时风浪,迎来广阔天空,这是古人的经验也是今人欲成大事需养成的习惯之一。
3.忍得住,机会才会来临
在现实社会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忍耐,而是因为他们面对困难没有做下去的勇气。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