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07

第7章 布衣天子——明高皇帝朱元璋(5)

朱元璋读表文,把所有的“则”都念成“贼”,十分恼怒,说:“则音贼,骂我作过贼,用心险恶,一律处死。”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因文中有“作则垂宪”一句,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祝万寿表》,因文中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被杀;福州府学训导林伯壕为按察使撰《贺冬至表》,因文中有“仪则天下”一句被杀;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吏使作《正旦贺表》,因文中有“建巾作则”一句被杀……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文中没有“则”字,但有“睿性生知”一句。朱元璋看了,把“生”字破读成“僧”。于是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立即处斩。”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因文中有“遥瞻帝扉”一句,被杀。朱元璋说:“帝扉就是‘帝非’,他诽谤朕不是,乱言惑众,不斩留他无益。”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其中有‘取法象魏’一句,朱元璋读成“去发象魏”,说:“去是落发,说我是向秃子,立即处死。”毫州训导林云为本州作《谢乐宫赐宴笺》,因文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禄”一语,被杀。朱元璋认为“式君父”就是“失君父”,这是诅咒王朝,不杀还留他做什么?德安府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文中有“天下有道,望拜青门”两句。朱元璋说:“‘有道’就是‘有盗’,‘青门’就是‘和尚庙’。文人变着法儿地揭我短,讽刺我。”于是下令,一律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朱元璋看文章,也从鸡蛋里挑骨头,对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也认为是别有用心,对这些作者必杀无疑。

陈州州学训导为本州作《贺万寿表》,其中有“寿域千秋”一句,朱元璋念不出花样来,却认为此句恶毒,还下令把做表的人杀了才放心。象山县教谕蒋景高因为表、笺笔误,被逮至京师处斩。

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高启善写豪宕凌厉、奔放驰骋的歌行体诗,为世人所推崇。高启作了一首《题宫女图》,其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朱元璋看了,认为是讽刺他,怀恨在心,寻找借口把高启逮到南京。高启自问无愧,一路吟咏,有“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自知清澈原无愧,盍倩长江鉴此心”的名句。到京后,未加审问,高启便遭到腰斩,当时他才三十九岁。高启的弟子吕勉悲愤之极,遂迁居城外,绝口不谈读书做文章的事。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吕勉才将高启的文稿刊刻传布。

就这样,朱元璋通过严酷的文字狱控制了文人儒士,让他们乖乖按照大明朝的要求做事,进一步加强了朱元璋对全国的控制。

党同伐异,诛杀功臣胡惟庸案是明太祖洪武四大案之一,死于此案的公侯爵位者近20人,被诛杀者有3万人之多。按说朱元璋生性多疑,平生最忌别人对自己有隐瞒,但怎么会发生如此一个案狱连绵:酿成一场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浩劫呢?

胡惟庸,定远人,不但是李善长的同乡,而且也算是朱元璋的同乡。胡惟庸虽然跟随朱元璋挺早,但一直不得志。胡惟庸从最低的元帅府奏差、迁宣使、宁国主簿进知县、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经过李善长的举荐,胡惟庸被调为太常寺少卿,又进官至太常寺卿。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时,胡惟庸入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次年正月,李善长告老,嗜酒而无能的汪广洋升右相,胡惟庸为中书左丞。汪广洋受淮西集团的排挤,于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左迁广东参政,胡惟庸得以独揽大权。

胡惟庸没有李善长那样的大功,但是却有李善长那样的专断。胡惟庸贪财而露骨,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胡惟庸打击每一个不迎附自己的人,只要他不顺眼、不顺心的,便置之死地而后快。

胡惟庸深知自己做得太绝,被朱元璋抓住把柄将会处以极刑。于是,胡惟庸用手腕在几年之中,便把许多朱元璋的功臣拉上了自己的贼船。

胡惟庸为相七年,大权独揽,专断独行,使朱元璋觉得大权旁落,除了翦除,别无选择。于是,朱元璋开始找胡惟庸的茬儿,谁知胡惟庸不但不收敛,而且更张狂。在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九月胡惟庸又私藏占城国贡品,结果被中官发现。御史中丞涂节又告发胡惟庸,说他密谋害死刘基……令朱元璋龙颜大怒,赐胡惟庸死。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当朱元璋对胡惟庸案深挖,以至于新证、人证的不断扩大,牵连众多的功臣,诛杀了多年才淡息下来。

胡惟庸原以为被自己拉下水的人越多自己也就越安全,哪里会想到朱元璋竟能真的诛杀这么多功臣。从这个案件的结果来看,怪就怪胡惟庸持权太重,架空了朱元璋,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状杀了胡惟庸,趁此机会取消了中书省,由他直接管理,集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真正的独裁者。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宣布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在情理之中,要以它来罗织一个“胡党”,株连一大批功臣宿将却是为了把罪网罗织得更大。在胡惟庸死后,朱元璋的黑暗面状逐步升级,显然是要置那些“胡党”于死地。明代的心腹大患是“北虏南倭”,由此着手制造罪状最具杀伤力。于是,胡惟庸死后罪状升级为“通倭通虏”,用它来株连开国元勋。胡惟庸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但受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大批功臣完全是无辜的。胡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恨、行为跋扈的大臣,都被加上“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又升级为“谋反”。朱元璋安排亲信精心策划,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促谦无中生有地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串通谋反。看得出来,朱元璋要借此除掉李善长,朱元璋冠冕堂皇地说:“(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77岁的李善长及其一门七十余人被杀,纯属冤案一桩。一年以后,解缙上疏为其申冤,他起草的《论韩国公冤事状》,由郎中王国用冒死呈上,大意是:李善长为陛下打天下,是第一勋臣,假使帮胡惟庸成事,也不过如此,况且他已经年迈,根本没有精力再折腾,何苦如此!朱元璋看了以后,无话可说,可见他也默认是枉杀了李善长。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为了平服人心,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株连蔓延达数年之久。连一向与胡惟庸关系疏远的“浙东四先生”也未能幸免,亦以“胡党”被杀,宋濂的孙子宋慎也牵连被杀,宋濂本人则贬死于四川茅州。

后世史家对胡惟庸党案颇持怀疑态度。王世贞就对胡惟庸“谋反”之说表示难以相信;谈迁说的更加明确:“惟庸非判也”,乃“积疑成狱”,可谓一语道破。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在常遇春麾下勇敢杀敌,所向披靡,堪称常胜将军,战功显赫。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升蓝玉为大将军,两年后晋封谅国公。皇恩浩荡之下,蓝玉忘乎所以、骄横跋扈,使朱元璋感受到了将权与皇权的冲突。于是,朱元璋又精心策划了一场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又扣上了“蓝党”的帽子。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说蓝玉与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朱元璋出宫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装模作样审讯的结果是连坐、族诛达15000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为了显得名正言顺,朱元璋特地下手诏,颁布《逆臣录》,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

从保留下来的《逆臣录》可以一眼看出,当时罗织罪状的伎俩实在拙劣的很。由于审讯者心思不够细密,留下了许多破绽。比如,一个名叫蒋富的招承,说是蓝玉出征回来,请他吃酒,在酒席间,蓝玉对他说:“老蒋,你是我的旧人,我有句话和你说知,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谋大事,已与众头目们都商量定了,你去到家打听着,若下手时,你便来讨分晓,久后也抬举你一步。”这个“老蒋”是谁呢?只是蓝玉家一个打渔网户。另有一名叫张仁孙的供道,说是因为出征回家,前去拜见,蓝玉对他们说:要成大事,要张仁孙等各置军器,听侯接应,如日后事成时都予大官做。这个张仁孙是谁呢?当初只是乡里一个染匠。蓝玉如果真想谋逆,自然应当十分谨慎,这样杀头灭族的事情,哪里有见人就说的道理?何况还是些无足轻重的打渔网户和染匠。仅此一点,这些口供的可靠性就大可怀疑。《逆臣录》是如此这般炮制出来的,目前已经散佚的《昭示奸党录》的可信性也就可想而知了。蓝玉之死,只因其恃功骄纵、飞扬跋扈,不听将令,朱元璋除之也是必然。只不过杀戮太重,坐连此案的人竟达一万五千多人。

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因为一向反对胡惟庸,所以无法牵进“胡党”,他死时蓝玉党案还没有爆发,当然与“蓝党”无关,但是他也没有幸免。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有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预感到朱元璋疑忌功臣,于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申请告老还乡。此外,朱升还是顾虑自己儿子朱同难保平安无事,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第二年,朱升寿终正寝,享年72年。朱升的儿子朱同却并未得到“免死券”的庇护,最后还是死在朱元璋的手下——赐自缢。

开国功臣惨遭大屠杀后,朱元璋才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其实已经杀得差不多了,不过是一句显示皇恩浩荡的废话而已。

身后谜团

朱元璋籍贯之谜

关于朱元璋的籍贯,赞同者最多的是“钟离东乡说”。据《明史》记载,“太祖讳元璋,字国瑞,朱姓。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迁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据说,朱元璋原本是沛县农民的后代,祖籍在沛县。北宋末年,金人南犯中原,世代居住在沛县的一个名叫朱百六的穷苦农民,带着夫人胡氏和儿子朱四五、朱四九南渡长江,迁徙到了金陵句容通德乡的朱家巷落户,以种田为生。朱四九娶了一位侯家女儿,生下四个儿子,即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到了宋末元初时,朱家已沦落为“淘金户”,专为元朝统治者开采金银等贵重器物。朱初一见在句容难以生存,又带着夫人与十二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八岁的小儿子朱五四向淮北逃亡,由于泗州一带荒地较多,就在泗州的盱胎津里镇定居下来,以农耕为生。后来,朱五四娶陈氏,由于生活陷于艰难,又迁徙至安徽灵璧县,最后至濠州钟离的东乡,又至西乡,在太平乡孤庄村定居下来。朱五四到钟离之前,已生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儿子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朱五一生有重一、重二、重三、重五四个儿子,等到朱元璋出生时,就取名叫重八。在古代,由于缺乏文化,穷苦人家的孩子取名字不易,一般按照日子和辈分,以数字取名。直到朱元璋长大以后,才给自己取了正式的名字叫兴宗,后又改为元璋,字国瑞。而朱元璋登基的年号是洪武,后人遂又称其为洪武皇帝,在凤阳一带,人们则称他为朱洪武。

同类推荐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真龙气2

    真龙气2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一切的一切,尽在《真龙气》。
  • 哈佛幸福课

    哈佛幸福课

    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大宗的经济学课程,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泰勒博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和“人生导师”,他的幸福课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西欧及中国很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多次进行了报道。泰勒博士的幸福课程被全世界各大企业领袖们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女人,非婚不可

    女人,非婚不可

    一组照片流传,宣声哗然,年纪轻轻的女市长竟是地产商的入幕之宾!她的这个市长之位当的风雨飘摇,水深火热,受尽讥嘲和讽刺!他慵懒的坐在她的办公桌前,淡淡说道:“那晚为什么没来?”“我们早就没有关系了,你让我来,我就来?你当我程书敏是应召女吗?”她拍着桌子,火大的对他怒吼!“没关系,我能扶你起来,也能踩你下去,照片看了吗?我是不是该来几个特写?让人瞧瞧我们的女市长最神密的地方?”他无耻的笑起来,冷峻的脸上夹着冰冷的威胁。“你、敢!”她咬紧牙关,才能不拿椅子拍死这货。“怎么就不敢?”他探身过来,附在她的耳边暧昧的笑问。“如果你敢,我也让人瞧瞧博宛地产凌总的命根长什么样子!”她狞声笑着,毫不示弱。冷俊的脸瞬间阴沉,单手狠掐着她细小的脖子,怒色道:“程书敏,别逼我毁了你!”“是吗?要毁我,就不该来招惹我!”她无惧无畏,仰声笑着,她的人性,早就被他毁的一干二净了,别TM的跟她谈条件,你不配!
  • 进化之镇妖塔

    进化之镇妖塔

    每个智慧生物进入出发点一个小时之内必须接受最初的考验,通过死亡测试到达塔中安全界,可以选择不出去,但后果是——抹杀!而赵炎来这里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进化。进入镇妖塔,不是生,就是死,以无数智慧生物相互竞争、相互厮杀使其进化产生强大物种,最后完成使命,进入宝塔世界要遵守其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的后果就是灭亡!想活下去、想进化、变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战斗和考验,简单的说,赵炎将变成这镇妖塔中的妖魔之一……赵炎明白,在这里就必须不停完成任务才能活命,虽然与监狱区别很大,但按照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可以靠他自己活下去的监狱,而活下去的办法是——弑杀。赵炎进入了宝塔,开始死亡挑战。最终他成不灭之神。
  •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感悟和融合 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叛逆和忏悔
  • 穿越变身土豪金女

    穿越变身土豪金女

    “放肆,大胆莫忘芸!你竟敢抗旨!”皇上在大殿之上怒目而视着依旧不为所动的莫忘芸。只见那倾国倾城的面貌下义正言辞的说道:“民女身份低微配不得延太子殿下,民女知所向往的生活,是自由自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感!若皇上真要执意如此,那么民女今日就此赴死也决不妥协!”那双坚定的眸子异常的耀眼!众人也都震惊了!似乎不知道这个女子为何会如此说出这样的话语,而莫忘芸却异常的平静!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未知的世界里过的很是肆意潇洒!喜欢的要点收藏哦!
  •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作者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五个层面逐级展开,为国内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项目、采购等部门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是一部使精细化管理得以有效落实的工具书。本书不仅适合企业高层管理者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