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06

第6章 布衣天子——明高皇帝朱元璋(4)

尽管朱标行事与朱元璋不相类似,因为是嫡长子,还是很得朱元璋喜爱。也许正是因为在朱元璋眼中,朱标显得过于柔弱,他的文臣武将们才遭到凶狠的杀戮。朱元璋为了开导太子,曾拿来一根满是棘刺的树枝放在地上,命太子去拾取。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就教训说:“有棘刺的树枝你不取,我替你削掉棘刺怎么样?”太子十分聪明,明白朱元璋之意,但并不以为然,委婉地劝谏父皇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言外之意是为君不能残暴。朱元璋十分恼怒,随手抄起一把椅子向太子砸去。这故事说明朱元璋坐上龙椅之后,把功臣视为棘刺。朱元璋深知:取天下要在马背上,守天下要在马下。狡兔死、走狗烹,天下一统,用不着武臣,朱元璋为了子孙的安全,就要向他们开刀。

朱元璋对于选择什么地方作首都,一直有些想法。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元璋要朱标去关中考察。朱元璋吩咐儿子:天下山川只有秦地号称险固,你去看看那里的风俗人情,兼带慰劳一下那里的父老子弟。

朱标出发后,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告诉朱标:你昨天渡江,雷声忽然在东南方响起,像是为你作前导,这是威震的征兆。但是一旬以来久阴不雨,应该引起警惕,举动宜谨慎,要严加防范,还要施仁布惠,以挽回天意。

朱标此行总算没有出什么娄子,还向朱元璋献上陕西地图交差。然而,之后朱标就生病了。就是在病中,朱标还勉力写了份奏章,陈说他对建都的看法。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标去世,朱元璋一番心血白费。朱标的去世对朱元璋来说,这个打击太大了!于是,朱元璋又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一切都要从头来过,最令朱元璋担忧的,是朱允炆的年龄太小了。

千秋功过

废相分权,精明治国;大兴冤狱,诛杀功臣

废相分权,精明治国朱元璋很早就注意到占领区内的政权建设。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军攻下太平后,即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幕府事,李习为知府。第二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他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领总省事,置僚佐,并在辖区内设置府、州、县官,在江南建立了他领导下的政权系统。

其后,经过八年征战,朱元璋的辖区进一步扩大,湖广行省、江西行省也纳入了朱元璋的版图。因而,朱元璋又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春正月,改称为吴王,建立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管理行政,左、右都督执掌军政,御史大夫执掌监察。并于地方建置行中书省、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和主管地方军事的行都督府,基本上确立了后来的明朝政权的组织规模。

建立明朝后,朱明王朝的政治制度仍沿元朝旧制。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中书省下设六部,各部设尚书、侍郎。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和左右丞。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凡事必先“关白”丞相,然后奏闻皇帝。行中书省总管一省民政、军政和司法。

不久之后,朱元璋即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一省民政、司法和军队。

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从四品,均无定员。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主要责任为传布朝廷命令、考核属下官员和征收赋役。参政、参议分守各道,掌管粮储、屯田、水利、抚民诸事。布政使司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县。

提刑按使司设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均无定员。按察使负责本省刑狱与监察。

都指挥使司,管辖本省卫所,负责军务,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是省最高军事长官。

都、布、按并称三司。三司的设立,一方面使地方机构职权趋向专一化,从而加强了办事效能;另一方面,由于三司地位平等,虽共掌一省政务,但互不统属,分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权力制衡,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设通政使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第二年,朱元璋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尚书执行皇帝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下置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吏部下辖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选人才,赞天子治。

户部下辖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户部尚书掌全国户口、田赋之政令。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俸禄,边镇粮饷,并仓场盐课、钞关。

礼部下辖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

刑部下辖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尚书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复、关禁之政令。十三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之刑名。

工部下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

明以前历代中央辅政体制是丞相制。其基本权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决策权,一是行政执行权。丞相既“掌承天子”,直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又“辅助万机”,作为百司首脑,主持对决策的实施。朱元璋的废相,对此结构作出了一大变更,行政执行权归属六部,决策权则全部收归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

政治上集权的同时,朱元璋在军事上也实行“分权制衡”。明初基本的军事力量是卫所军。卫所设有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卫所和在外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兵,发给印信。战后,总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这样,兵部、都督府、总兵官都不能独专军权。

监察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将它视为其政权的三大支柱之一。朱元璋即吴王位时便设置了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以邓愈、汤和为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朱元璋指出“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已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建国后,朱元璋即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监察机构。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罢御史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置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陈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都察院下设浙江、河南、广东、广西、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四川十二道监察御史。各道监察御史的职责为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军队行动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并且对御史台出巡有具体要求,明代御史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职权行使,颇有雷厉风行之势,并且权限范围极广,每一御史都有权对内外所有机构、官员进行弹劾,并直接对皇帝负责。

除都察院系统外,对应于中央六部,朱元璋还创立了拥有独立监察权的六科给事中,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科均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六科职责为掌侍从,规柬、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六科给事中的创置,对于地位和职权都已提高的六部,起着钳制的作用,同时也分解了都察院的监察权。都察院和六科之间有一定分工,但并不绝对。给事中同御史之间,亦可互相纠劾。

明代的司法机关较前代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中央司法机关的刑部、大理寺和拥有一定司法权的都察院与前代不同。明代,刑部掌审判,大理寺则一般不再掌管审判,而专掌复核。因审判归刑部,事务性工作大增,因而刑部规模也相应扩大,由前代的四司扩充为十三清吏司,分别受理地方上诉案件,以及审核地方上的要案和审理中央百官的案件。明代对罪犯的处罚分死、流、笞、刑、徙几等,刑部有权处理流刑以下案件,但定罪以后,须将罪犯连同案卷送大理寺复核。死刑案件必须奏请皇帝批准。刑部的审判和大理寺的复核均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

大理寺为明代中央司法复审机关,设有大理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所属有司务厅和左、右二寺。案例审理完毕,凡未经大理寺复核者,诸司对罪犯均不得擅自发遣,否则即追究责任。

为保证案件审理无误,明代中央还建立了“三法司”联合审判制度。三法司即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凡遇有大狱重囚,均由三法司联合审理,称“三堂会审”。

地方司法机构,如府、县一级仍与行政机关结合在一起,由知府、知县等地方行政最高长官掌握辖区司法审判工作。省级则专设司法机关——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有权处理徙以下案件,徙以上重案就必须报送中央刑部审理。从司法审判系统看,明朝自县、府、省以至中央刑部、三法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最高司法权则仍属皇帝。

此外,明朝特设的厂、卫特务组织,虽然不是正式的司法机构,但也被皇帝特令兼管刑狱,赋予巡察侦缉、专理诏狱和审讯的权力。特务司法是明代司法独具的特点。

断章取义,大兴文字狱朱元璋虽然明白治世用文的道理,但他对读书人并不是没有猜忌,朱元璋尤其对元朝遗臣常常持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态度。在朱元璋这个新皇帝和元朝的旧臣之间总是有种微妙的关系。

元朝的士大夫文化人,他们如果要出仕新朝,就是对元皇帝的背叛,按照封建礼仪,就像再嫁的妇人一样失节;倘要守身不出,拒不应召,就是对新皇帝的蔑视,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朱元璋既要他们忠贞,又要他们从命,这实在是强人所难。

危素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老臣。危素是元代翰林学士,精通史学。元朝灭亡后,被明朝政府继续留用,在翰林院供职。当时也很受朱元璋器重,但是后来越来越受到猜忌。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危素应召到大内东阁,朱元璋听到脚步声,问道:“是谁?”危素回答:“老臣危素。”朱元璋随口说道:“我只道是文天祥。”危素感到羞辱,却又无法反驳,只能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不久,朱元璋对这个年近七十的老翁再加羞辱。元顺帝有一头会舞蹈朝拜的驯象被送到南京。这一天,朱元璋朝会群臣,让大象跳朝拜舞。大约是整个环境条件改变,这头大象就是不跳,只是伏地不起,大有不事二主的气概。朱元璋就成就了它的“忠义”之志,命人把它牵出去杀了。然后,拿来两块木牌,一块写着“危不如象”,一块写着“素不如象”,挂在危素的两肩上。这帮御史大夫见皇帝如此,便一哄而上,纷纷上书,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适合做皇帝的侍从。朱元璋便打发危素到和州,为元朝忠烈余阙去守庙。危素不久就因为羞愤而病死。

正是朱元璋的这种心理,加上武臣对文臣的成见,终于导致了明朝一场非常严重的文字狱。

在武将看来,明朝的这份天下是他们在沙场征战中用血肉换来的。皇上却常在他们面前反复说,乱世用武,治世用文。武将们听了心里非常不高兴,心想:这些人在皇帝面前摇头晃脑哼上几句,就成了皇帝的座上宾。但是,不管是一般武将还是勋臣权贵,谁也不敢贸然在皇帝面前说什么。但是,他们仔细观察着朱元璋的举动,猜测着他的心理。

一天,朱元璋大宴群臣,并让群臣当场做诗。大家正在冥思苦想做什么的时候,有一个武臣突然高声说道:“我先来几句。”于是念道:“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大明日出明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群臣立即明白,这是皇帝特意安排的,于是都不敢再把自己的诗拿出来。这件事使武臣们很得意。他们渐渐明白了皇帝对文化人用尽管用,但并不信任。不管朝里的还是朝外的文臣,几乎很少有人做官做的长的,常常是没几年,就被频频升降调换,不少人朝着紫袍,晚服囚衣。他们这批老兵旧将,尽管经常被训斥,但高的成为皇亲国戚,低的也能按时升迁,子孙世袭,禄位常在。勋臣们便尝试着在皇帝面前讲文臣的坏话。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的一天,几个武臣又向朱元璋说道:“诚如皇上教诲的,乱世用武,治世用文。只是这些文人善于用文字骂人,不知不觉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朱元璋心里一动,说道:“是吗?”

武臣接着说:“当年张九四原本是礼重文人的。他请文臣给起个大号,文臣就给起了士诚这个名字。”

朱元璋说:“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

武臣们回答说:“《孟子》有‘士,诚小人也’这样的话,岂不就是骂他张士诚是小人吗?张九四一辈子蒙在鼓里,哪里知道上了这些读书人的当?”

朱元璋命人取过《孟子》一查,果然有这句话,不觉把脸一沉,说道:“我知道了,你们去吧!”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疑心,越想越觉得这些文臣们奸险狡诈。

朱元璋认为,越是文人写的歌功颂德的文字,越是陷阱,越是不能大意。从此以后,朱元璋十分注意臣下的奏章表笺,仔细阅读,并展开联想,只从坏处琢磨。果然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和尚、盗贼之类的文字,好像都与自己有关,越疑心就越像背地里骂自己,就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好像是在损自己。加上许多文人持不合作的态度,更增加了朱元璋对一般文人利用文章反皇帝的疑心。朱元璋用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凭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读大臣的文章。只要有触犯忌讳,不合他的意思的,便派锦衣卫把作者押来,杀头泄愤,这就是朱元璋时代著名的文字狱。

同类推荐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道士相公

    我的道士相公

    俗话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一个人要是霉到了极点会不会转好运?这是个学术性很强且值得研究的高端问题,一般人哪里能洞悉其中的奥义。姚岚只知道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窝窝囊囊的生活在丈夫的羽翼之下。不能大笑、不能快步、不能恣意说话,三从四德、循规蹈矩的伺候丈夫,而且是个瞎丈夫。是个瞎子也就算了,偏偏有个让姚岚无法接受的职业——神棍。姚岚扶额,不求穿越呼风唤雨,只愿偷得浮生逍遥闲。等自己爆发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瞎大爷给踢飞!“相公,你能不能换个活儿?我不想当神婆!”“娘子说哪里话,这么有前途的职业为夫怎么能放弃。为夫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道士中的翘楚!”呸!你以为你是太上老君,你是道士中的败类!穿越大条女+腹黑瞎道士=雌雄双傻!親們,某軒冒頭了。經過激烈的爭奪,領養終於有結果了,這次領養激烈無比,某軒沒有想到瞎大爺這麼受歡迎了,居然引得兩位美女親為他大打出手。其實某軒弱弱的想說一句:“偶也想領養瞎大爺可以不?!”O(∩_∩)O~以下是結果:親╭(╯3╰)╮——lifengfei441領養耿浣熊(要好好飼養啊!)親╭(╯3╰)╮——冰雨票票領養香姑(兩個女人?真不知道怎麼相處?)親╭(╯3╰)╮——勇敢的魚兒、奪一瞭解你倆看怎麼分瞎大爺吧,某軒不管了!(你們有空把領養的心得八一八,讓某軒寫點番外也不錯)祝你們快樂,瞎大爺高興了,有兩個人伺候!親╭(╯3╰)╮——好喝果汁耿皮糖(耿純),果汁好好待他吧~~~~愿主保佑你~~~阿斯啊,你在哪裡啊~~~~~~瞎大爺在呼喚你~~~~~————————————————————————————————╭(╯3╰)╮谢谢亲们的支持,瞎大爷就到这里了!!谢谢一直陪伴某轩每一位童鞋,正因为有了乃们的支持,某轩才能够顺利的完结。当然,某轩还会继续努力,将认真完成每一篇文。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某轩,乃们的支持就是某轩的动力~~~~在此要特别感谢lifengfei441童鞋,你的留言、花花、钻石让某轩感动极鸟~~~当然还有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的阿斯,唉!可怜的孩子啊~~~~
  • 名人的金钱哲学

    名人的金钱哲学

    洞悉金钱哲学,我们方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处理好金钱与人生、财富与梦想的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幸福,而又成功的人。
  • 无敌霸者

    无敌霸者

    大道三千,吾以吾道逆苍天!作为一个坐着,躺着,站着,甚至是战斗着,只要意识清醒,就可进入修炼状态,功力无限增长的男人,强者之路必然尸骨铺垫,我欲成神,天下共鸣!
  • 大唐魂

    大唐魂

    盛极而衰的中唐,安史之乱已经结束,饱经战火荼毒的中原大地仍然暗流涌动,各种割据势力与朝廷各派系明争暗斗,一时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丑书生陆羽浪迹天涯,在江南歌会上巧遇儿时知己李季兰,季兰已成为名噪天下的青楼诗妓。二人相认,再续前缘。此时江南怪事迭出,事涉民族团结,引起北方义士的注意,并派出剑道高手公孙玉娘一路追查。陆羽一心钻研茶道,却身不由己卷入江湖纷争,多次犯险均为公孙玉娘所救。玉娘对丑书生一见倾心,引起季兰猜忌。世俗的压力使季兰被迫出家为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股道酬勤:一本书读懂中国股市

    股道酬勤:一本书读懂中国股市

    全书通过讲故事,学知识,明道理,循序渐进,给投资者以清新、易懂、好学的感觉。文中通篇贯穿了哲理、心理、智慧,引经据典,以典育人,以事明理,读后耳目一新。他是股民的良师益友,通篇故事曾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像是身边股友的事情,读后倍感亲切,离我们又那么近。
  • 宁做王妃不为后

    宁做王妃不为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文文慢热,耐心看文哦)石妍情在现世中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岂料,居然穿越到了东西南北四国之首的东国。身为丞相的父亲为了保全三个美貌的姐姐狠心将自己嫁给一个半死不活的丑王爷。石妍情以慕容雪菲的身份来到了王府,却发现康王相貌俊美异常,只是,却包含了一颗争权夺位之心,想要当上东国之主,而与太子产生了斗争。而当自己爱上他后,康王楚砜诀却将她伤透,她只得逃离王府,前往北国狼族之地,想寻得一地清净。在北国,救下了一八岁孩子,却身怀功夫,聪慧过人。遇见了北国的皇子,将军。而为了救楚砜玦,她甘受心头滴血之苦,却不想楚砜玦回了他的江山弃她而去。
  • 怒放的青春

    怒放的青春

    无恒大学的下午天空,晴朗如洗。在无恒市无数大楼下看无恒大学,无恒大学显得多多少少有点沧桑感。校园因为中午下过一场阵雨后,安静的校园显得湿漉漉的,雾气缠绕,少有学生出来玩。一个声音从无恒大学一楼的一个教室传来:“老大,下课后到哪里去玩啊?”问话之人是一个瘦瘦的小伙子,他笑嘻嘻的向一旁的一个同样瘦瘦的小伙子问道。很久那个被问的小伙子终于从沉睡之中抬起头来,眼光迷糊的望了望一旁的兄弟。
  • 全能新娘

    全能新娘

    人家穿越当公主王妃,她却成农家女,种起田来好逍遥。为毛这自在日子还没过上瘾,就要早早结婚!面对花心公公的大小老婆们的刁难,她该肿么办?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