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800000007

第7章 老一辈蒲剧名家(1)

一、王秀兰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阎逢春、杨虎山、张庆奎和筱月来并称蒲剧五大泰斗,青年时代就被誉为“蒲剧之花”。她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对蒲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秀兰是临猗县临晋镇人,生于1932年。因家境贫寒,幼时随母漂泊到西安。童年的她常去晋风蒲剧社看戏,一次晋风社新排《水漫金山寺》,正缺一个扮演小海螺的角色,师傅们见她聪明机灵,又爱看戏,就让她扮一个“海螺”试试。第一次登台,她就从容不迫、配合自如,既没跑错圆场,还会使眼神,这使大家对她刮目相看。于是她以“小票友”为名,进入晋风社。蒲剧花旦“月月鲜”原筱亭成为她的第一个授业恩师。师傅给她排了《柜中缘》中的许翠莲,8岁那年,在西安“五省会馆”剧场里,王秀兰第一次正式登台,受到观众赞赏。从此后“八岁红”、“小跳蚤”等美名传开。这以后又排了《送女》、《洞房》、《明月珠》、《捡柴》、《卖水》等折子戏,晋风社接受她为正式成员,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当时的晋风社聚集了大批蒲剧著名艺人,蒲剧旦角一代宗师王存才、孙广盛,著名青衣筱艳秋、花旦筱兰香,著名须生满娃、阎逢春,花脸杨登云、名丑晋南丑等等。王秀兰和这么多名伶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多方面吸取营养。她除了和师傅学会很多花旦戏以外,还向孙广盛学《藏舟》;向王存才学《杀狗》、《双藏柜》;向筱艳秋学《算粮登殿》、《四进士》;又学了《回荆州》、《美人图》等10本大戏。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学昆曲,学眉户和秦腔。

好学多闻,广采博收,使王秀兰在艺术上大为长进,不久就成了驰名西北一带的花旦演员。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千花万花,不如王秀兰的《卖水》、《表花》”;“左扭右扭,不如王秀兰的台上一走”。这些俚语充分表达了广大群众对她的艺术的喜爱。

全国解放后,王秀兰于1950年回到山西,在山西省大众蒲剧团工作。195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出《藏舟》,为蒲剧赢得了意想不到的荣誉,获得演员二等奖,藉此跻身于全国戏曲名流之列。这时她才20岁。这次会演,使她大开眼界,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剧种,见识了那么多著名演员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之后的几年中,她又参加了两次文化部组织的演员讲习班,与全国各剧种的名演员荟萃一堂,切磋艺术,并聆听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的讲课,受到程砚秋先生的赏识与指导,使她懂得了许多艺术创作的道理,明白了戏曲表演程式的运用,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身份,以及所处的环境。通过交流学习,使她在戏曲理论水平和表演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放初期,王秀兰还排演了现代戏《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血训图》和新编历史剧《燕燕》、《墙头马上》等新戏。1959年,由王秀兰主演的《窦娥冤》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这是王秀兰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新的飞跃。王秀兰在自己的表演中,根据对剧情人物的理解,对传统的表演方法,都有所取舍,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给人一种新意。

王秀兰在一生的舞台实践中,博采众长,勤奋好学,功底深厚,戏路较宽,花旦、刀马、青衣都不挡手,唱做皆优,尤以做工见长。她的表演精致细腻,表情自然逼真,生活化和艺术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舞蹈动作优美洗练。她在广泛地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努力进行革新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重视艺术经验的总结和戏曲理论的探讨,曾提出运用程式要做到真实化、生活化、个性化和舞蹈美的主张。她善于塑造古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塑造了焦氏、尹碧莲、窦娥、胡凤莲、卢凤英、红娘、梅英、白素贞、燕燕、周兰英、穆桂英等许多身份不同、环境迥异、性格千差万别的古代女性形象,而且还塑造了李香香、小芹、李双双等现代人物。《杀狗》、《藏舟》、《卖水》、《少华山》、《燕燕》、《送女》、《明月珠》、《回荆州》、《美人图》、《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训图》、《蛟河浪》、《窦娥冤》等,是她艺术生涯的代表性作品。她的许多戏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在《杀狗》中饰演的焦氏“吃面”的表演,令人叫绝;《卖水》“表花”中美妙的舞蹈身段为人们所称道;《蝴蝶杯》中她扮演的“闺门旦”卢凤英,演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王秀兰的表演有着为人所难及的本领,这与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分不开。

王秀兰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她还致力于培养蒲剧新一代人才,在她的四处奔走筹措下,1973年办起临汾戏曲学院运城文艺班,1980年办起运城地区艺术学校。她亲自为学生上课、排练,培养蒲剧新人1000余名,景雪变、吉有芳、张广爱、刘晓玉等著名蒲剧演员都是她的学生。

王秀兰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为日、美、法等外国留学生授课。198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她以饰演《少华山》一剧中的尹碧莲获文化部全国中老年戏曲会演“特等奖”。2008年2月,王秀兰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一生都在为蒲剧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阎逢春

阎逢春是一位杰出的蒲剧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誉为“苍劲姿媚见深邃”,他对于蒲剧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全面继承、发展和升华了蒲剧的表演艺术,为蒲剧走向全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7年,阎逢春出生于运城市西姚村,原名代蓉。父亲阎金环是一位优秀的须生演员。代蓉到了上学年龄,父亲便把他送去读书,欲使其知书识礼,改换门风。但是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代蓉,从小耳濡目染,对唱戏有一种原发的喜爱和灵气。15岁那年,他自作主张,弃文从艺。父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于是,他留在了父亲所在的戏班,开始随父学艺。代蓉的天赋条件很好,嗓音好,模仿力强,学戏进步很快,一年后便登台演出。他向父亲学的启蒙戏是《世王府》,但他不是一招一式死搬照抄父亲的戏路,他对剧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尽管父亲当时不赞成他的看法,但他在第一次上台演出时还是倔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改动。演出非常成功,从此,代蓉的《世王府》成为每台必演的剧目。代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他随父学艺不到两年,就把同班名老艺人的很多戏都学到了手。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定跳班学艺。他搭了很多班社,接触了当时蒲剧界很多著名的艺人,琢磨他们的表演,学习他们的唱腔,技艺大进。两三年后,在蒲剧界已经小有名气。

1938年,日寇侵占晋南,蒲剧艺人大多过河入陕,阎逢春亦随老艺人辗转西安,曾参加过晋风剧社。代蓉到了西安,进入晋风社。刚开了个好头,就因嗓子“倒仓”而暂离舞台。一年后嗓音恢复,以阎逢春之名重登舞台。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却能够运用高超的演唱技巧,化平庸为神奇,时而爆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浮音”,取得了苍劲有力、刚柔相济的效果,使他声名大振。要强好胜的阎逢春不满足于能演几出戏,他看到那些前辈艺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他开始思考自己能以什么取胜。经过他很长时间的日思夜练。终于摸索出一套“帽翅功”,即通过帽翅不同方式的摆动,表现人物不同境地不同心情。在嗓音恢复后首演的《杀驿》中,亮相了这一绝技,观众为之惊叹,从此,“阎逢春”之名不胫而走。

解放后,阎逢春先后参加了解县剧团、运城专署实验剧团、晋南专区蒲剧一团、晋南蒲剧院蒲剧团,还曾担任剧团副团长、团长、省政协委员等职务。他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他创造的帽翅功、髯口功、鞭子功等,更是人们以前鲜见的艺术绝技,这些独创的技巧大大丰富了他在舞台上表现人物的手段。后来全国不少剧种都派人来学他的这些绝技。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蒲剧《窦娥冤》,阎逢春饰演窦天章,这是他留下的唯一影像资料。他的很多得意之作,后人已经看不到了。这实为蒲剧的一大损失,也是一大遗憾。

文革时期因遭受迫害,于1975年1月13日逝世。一位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带着遗憾离开了,但舞台上那不时颤动的帽翅、舞动的“胡须”、甩动的鞭子,却向后人昭示着他的功绩。

阎逢春对于蒲剧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不因循守旧,他的创新是大胆的、严谨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并得到蒲剧史家墨遗萍等人的帮助和指点,获得很多教益。在早年的学习生活中,阎逢春大量学习继承了前辈须生的艺术,并从秦腔艺人的表演中吸收了很多营养,无论名家与否,不管主角还是配角,但有可取之处尽量学习。尤其是秦腔艺术大师刘毓中和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表演艺术给予了阎逢春许多启发与借鉴。他们二位的艺术在阎逢春的代表作中都有所反映,但已是化而无痕。

阎逢春舞台生涯中演出的剧目大约有一百多出,塑造了伍员、徐策、艾千、吴承恩、朱春登、许金元、二孔明等数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所擅长的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伍员逃国》、《八义图》、《忠义侠》、《春秋笔》、《四进士》、《牧羊卷》、《反徐州》、《大报仇》、《芦花》、《游龟山》、《淮都关》、《八件衣》、《打镇台》、《会孟津》、《满江红》、《罢殿》等须生主演的本戏,《窦娥冤》、《火焰驹·贩马》、《杀狗劝妻》等配角戏以及现代戏《红灯记》、《小二黑结婚》、《蛟河浪》等。在这些剧目中最能集中体现阎逢春艺术特色和他的创新精神的当属《薛刚反朝》、《忠义侠》、《伍员逃国》和《火焰驹·贩马》。例如在《伍员逃国》一剧中阎逢春把技巧用到了极点,表演中有“弹剑”、“甩盔”和“上马”三绝,真可谓出神入化、神乎其技。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完美地表现了伍子胥这个人物形象。有人用朴素的语言总结了阎逢春的艺术特征,表演中“手舞足蹈很随便,生活之中找根源。帽翅、胡子加马鞭,用于人物最自然。”他的唱腔“慷慨灵巧,精于改调,因人而异,声情并茂。”

2006年1月5日,为纪念阎逢春诞辰九十周年,阎逢春家乡、运城市盐湖区隆重举办了阎逢春表演艺术展演和座谈会,以纪念这位不可多得的蒲剧表演艺术家。

三、张庆奎

张庆奎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王秀兰、阎逢春、杨虎山、筱月来并称为蒲剧五大名演员。在蒲剧须生行当里,从唱腔到表演都有新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很受观众欢迎。

1923年张庆奎出生于临汾吴村镇屯里村,乳名全心,艺名十三红。原籍安徽卢州府(今安庆合瑞县)。其父是一个唱蒲剧和道情的须生演员。张庆奎7岁随父亲入洪洞道情班,唱开场小戏。10岁被父亲送至襄汾三公村娃娃班学蒲剧,演丑角。但是张庆奎更喜欢须生,他总是暗地里留心须生师傅教戏和舞台上须生的表演,模仿和偷习他们的表演和唱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庆奎如愿改行须生:一次演出《辕门斩子》,主演因故未到,班主正焦急万分时,张庆奎毛遂自荐演六郎,当时他年仅11岁。一唱而红,遂改须生。这对他后来艺术上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同类推荐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108个好故事

    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了指导。它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生话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成长箴言”使故事得到升华,让孩子深切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本书为其中一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人应该具…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天价裸婚

    天价裸婚

    华辰大酒店里一片繁忙景象,却是乱而有序,上千朵红玫瑰簇成的拱门里,人员熙攘。脚底生风的员工们训练有素的摆放着桌椅道具,神情严肃而又愉悦,为什么不呢,他们尊崇的总裁终于要结婚了,这场婚宴也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大事啊,整个公司近一月忙的几乎都是这件事,现在终于来临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些许激动期待。“快点快点,那花篮再往左一点,手底下都快点。”不远处一个中年人不断的催促着身边经过的人,指挥全场。……
  • 寡情帝王天价妃:许你来世

    寡情帝王天价妃:许你来世

    在现代,她是为偿还情债一心求死的大姐大;在异时空,她是遭爱人背叛一心求死的相府小姐;本着活着不易,且活且珍惜的态度,她只想安分守己。奈何阴谋、阳谋,让她数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原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无用的就是忍耐,她不但要活着,还要好好的活着!看清淡欢颜的女子如何惊艳涅槃!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什么?不能这么贪心?那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江山为聘,当风华绝代的王侯宣布要娶这个罪臣之后,某人美目潋滟,翩然一笑。我有富甲天下之财,要这深宫牢笼何用?天大地大,自由最大!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傻女在古代

    傻女在古代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br/><br/>一女穿越,先是装傻,再携鸟走天涯!<br/><br/>美男必不可少,看女主玩转后宫!腾讯独家全版傻女续篇《九世鸳梦》增添部分!<br/><br/><br/>此外《男人是祸水》《京城四少》《穿越好事近》鬼恋完结文!&nbsp;&nbsp;&nbsp;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木头妻子

    木头妻子

    他曾经是风流的三皇子。她是众人眼里无才没貌的村姑!她为他血洗江湖,他为她踏平三国!从成亲到生子,他们一路温情。时间流逝,人已变老,不变的是他们从最初到最终彼此的情意。茫茫人海,老天赐于我们最好的礼物便是让我们相遇!赵红秀:他给了我这世上女人所羡慕的一切!上官全:只要我活着一天,我的命就是属于她的!宠文《我家妻主魅力大》
  •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本书先从影响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讲起,接着又剖析了对第一印象起根本作用的自身修养、生活习惯和人格特质因素,并在情景第一印象中,阐述了各个场合的具体应对,具有实际操作性,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
  •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一朝穿越,武术教练变农家女,爹残娘瞎大哥瘸,每天靠野菜树皮过日子。爷惧内,后奶毒,叔伯滑,姑可怜,还有地主逼做通房。好在夏木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摸鱼,随手抓把柴还能当药使。斗后奶,烧地主,打叔伯,护爷姑,养的一家呵呵笑,斗得渣渣呱呱叫。偶遇极品受伤男,赖吃赖喝赖不走,夏木槿小脸一寒,小手一挥,极品男手里多了把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先挖田还是先翻土,自己看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