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800000008

第8章 老一辈蒲剧名家(2)

1937年抗战爆发后,蒲剧艺人们大部分流入西安,在西安组建了“唐风社”、“晋风社”、“虞风社”,聚集了很多著名的蒲剧演员。13岁的张庆奎也来到西安,投晋风社,给董银午配演《水淹七军》中的周仓,得“活周仓”之称。当时的西安,除秦腔外,还聚集了京剧、豫剧等剧种及名家。张庆奎求艺心切,闲暇时总要到各剧场去看戏,观摩名家的演出,琢磨学习各剧种的唱腔。他后来的唱腔风格,与吸收融化各剧种的唱腔表演是分不开的。

在晋风社演戏之时,社里有个青衣老艺人辛银生病重,张庆奎精心服侍,使辛银生深受感动,视张庆奎为亲子,病愈后特为张庆奎传授了《杀庙》、《桑园寄子》等戏,并鼓励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甚至为了扶持张庆奎早日成才,与他同台配戏。在《杀庙》中,张庆奎在继承传统演法的基础上,对唱腔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创造,这种大胆的革新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有人特意为张庆奎题诗:“少入梨园苦用功,十三赢得满台红”。“十三红”的艺名随其一生。

1947年,年满23岁的张庆奎回山西探亲,受邀于临汾文宣一队,从此便一直留在临汾,以《拆命书》一剧名震晋南。新中国成立后,先在临汾专区民声剧团担任副团长,1954年临汾、运城两地合并,改为晋南专区蒲剧二团,1961年一、二团合并为晋南蒲剧院蒲剧团,任副团长。1970年分专时分在临汾地区蒲剧团。1979年恢复临汾地区蒲剧院,被任命为副院长。曾任山西省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两次出席全国文代会。这一时期,他不仅继续加工演出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而且演过《中秋之夜》、《蛟河浪》、《三里湾》、《向阳坡》等三十多台现代戏,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有正有反,均较成功。现代戏是比较难演的,它不像传统戏那样有固定的程式和功架,完全靠演员对形象的细微刻画来表现人物,张庆奎在演现代戏方面,同样展示了他的革新创造能力。六十年代后期,张庆奎严重的腿疾困扰着他,使他逐渐脱离了舞台,但他仍然致力于把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授给下一代。

张庆奎的艺术成就很全面,唱做念打俱精,他应工须生,也能反串丑角、二花脸。张庆奎天赋极好,嗓音高亢激越,音域宽广,高腔不竭,低音不喑,挥洒自如,舒展大方,加之精到的演唱技巧,使其唱腔令人荡气回肠,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在蒲剧慷慨激昂的基础上,注入婉转柔和、婉转缠绵的成分,又善创新腔,在蒲剧界自成一家。《三家店》、《芦花》等剧中的唱段广为流传,已成为蒲剧经典。他的表演技艺更是非同寻常,髯口功、鞭子功、身段功等均为人称道。在《三家店》武打中他的绝技“撒手锏”更为其他人所不能。蒲剧经典剧目《观阵》,以马鞭功、身段功著称,张庆奎在这出戏中创造出十七种趟马姿势和架势,招招精彩,优美绝伦。他的道白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感情充沛,被观众称为一绝。在《十道本》、《游龟山·会审》等剧中的精彩道白,均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

张庆奎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三家店》、《十道本》等剧中。唱念做打都很精彩,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除这两剧外,张庆奎擅演的剧目还有《四进士》、《蝴蝶杯》(又名《游龟山》)、《牧羊卷》、《春秋笔》、《十五贯》、《徐策跑城》、《芦花》等传统戏,和《红灯记》、《槐树庄》、《摆渡》、《三里湾》等现代戏。他一生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情各异,但他演来却活灵活现、各具神采。

2001年张庆奎与世长辞,他的艺术精华和艺术心得等待后人学习和研究。

四、杨虎山

杨虎山是一位著名已故蒲剧表演艺术家,蒲剧五大名演员之一。他为丰富蒲州梆子剧目和蒲州梆子二净表演艺术做出了可贵贡献,被誉为“二净之魁”。

1908年,杨虎山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南贾村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杨固荣在蒲剧二净行当中也算个名角。杨虎山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戏曲。14岁时先跟随父亲学艺,在戏班里开始时跑“流场”、“龙套”,熟悉舞台上的各种规矩。15岁时,父亲把他送到汾城邓庄娃娃班,拜二净“小闷呆”为师,专攻二净。“小闷呆”是杨固荣的结拜兄弟,他尽心竭力传艺于杨虎山,杨虎山也伶俐聪明,一年后,就成了娃娃班的小红人。1923年春,杨虎山所在的娃娃班在洪洞县侯村与父亲所在的杨老六班唱对台戏。他不畏名班名角,出奇制胜,大胜其父,在当地传颂一时。

几年之后,杨虎山到西安组织戏班,出演于陕、甘、宁等地。在兰州搭班演出时,他得到了京剧名角魏盛奎的青睐。魏盛奎亲自传授了他两出戏《通天犀》和《九江口》,杨虎山勤学苦练,一丝不苟,两出戏学了两年半,终于得到魏盛奎的首肯。一经演出就引起轰动,使杨虎山在西北剧坛成了响当当的名角,这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飞跃。

抗战中期,他回乡探亲,滞留家中,躬耕田亩,以农为生。1947年,他参加了新绛县蒲剧团。解放后,他所在戏班改组为新绛县人民蒲剧团,他担任团长兼演员。他响应党的号召,密切配合形势,排演反映土改等方面的现代戏,曾多次率团深入乡村,演出现代戏《血泪仇》、《白毛女》、《虎孩翻身》等,演出效果甚佳,当时他所在剧团被誉为“两条腿”走路的好剧团。此时,为了将蒲剧传统剧目《赠绨袍》继承下来,他在演出之余,四处打探并寻访熟悉此剧的艺人,但他们对剧中屠岸贾“吃草”的特技均不知底细,经过他的探访与自己的揣摩试验,终于让“吃草”绝技重现于舞台,使《赠绨袍》搬上舞台后,成为久演不衰的剧目。

195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随晋南蒲剧团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戏剧会演,以《赠绨袍》一剧,荣获优秀演员奖。会演后参加了山西省组织的“蒲剧赴京演出团”,以饰演《八义图》的屠岸贾、须贾,《薛刚反朝》之薛刚而名闻京华。先后演出于京、津、张家口、保定、武汉、沈阳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与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筱月来一起被誉为蒲剧五大名家。1959年参加山西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第二演出团,赴闽、浙、沪等省市演出。归来后赴长春参加拍摄蒲剧影片《窦娥冤》,饰演桃杌。1977年9月因患胃癌逝世,终年69岁,临终前他把平日积蓄的1000元交了党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境界。

他的艺术风格古朴洒脱,唱做相宜,表演夸张有力,唱腔雄浑清晰,武打功底深厚,顺乎自然。既善于演刚正耿烈的忠臣志士,又长于演奸诈诡谲的人物形象。他所塑造的一批典型人物,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在塑造人物上,采用“完整”与“精粹”二者共用的方法,成功塑造了《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薛刚反朝》中的薛刚等形象。他在戏曲表演中,还善于创造和捕捉极其夸张的形象化表演动作,把人物塑造得生动真实,栩栩如生。例如《九江口》中刚正不阿的张定边,《通天犀》中野性粗犷的青面虎,《白龙关》中凶狠残忍的欧阳芳等,一个个性格迥异,神态不同的人物形象站立在舞台上。这都源于他对人物性格精细的思考琢磨,并在生活中观察、分析、捕捉形象的特点,加以提炼夸张,顺乎情理地创造出那些独特的舞台形象。

杨虎山数十年的舞台生涯,成就了一批他个人的代表性剧目,如《通天犀》、《九江口》、《打渔杀家》、《吃瓜》、《朝金顶》、《广武兴》、《白龙关》、《赠绨袍》、《赵氏孤儿》、《薛刚反朝》、《李逵下山》、《杜鹃山》等,都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他的表演艺术丰富了蒲剧舞台,如今他的学生也大多活跃在蒲剧舞台上。

五、筱月来

筱月来,蒲剧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他以文武小生而成名,在蒲剧小生行当中独树一帜,成为造诣颇深的一家流派,和阎逢春、王秀兰、杨虎山、张庆奎被誉为晋南蒲剧五大名家。

筱月来出生于1905年5月,原名段连杰,乳名呆娃。临汾尧都区东芦渠村人。年少时由于家贫,生活无着,11岁进入赵城侯村娃娃班学艺,工小生。幼年既体格魁梧,相貌英俊,被大家誉为“人参娃”。十三四岁时,筱月来因倾慕杨登云的云盛班,前来投班。杨登云是蒲剧著名二净,也是蒲剧“革新派”先驱。筱月来很崇拜这位前辈,故拜杨登云为师。从师父那里,他除了学习武打戏外,杨登云的艺术创新思想,对他的感染和影响力则更为深远。云盛班是当时的著名班社,集中了很多著名的艺人,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在这块艺术的沃土中,筱月来广采博收,并受名小生彭福奎亲授,很快就成长起来。1922年筱月来随班到太原演出,一出《黄鹤楼》使他成名,因彭福奎乳名月来,观众遂誉其为“筱(小)月来”。二十来岁时,筱月来就成为云盛班的著名小生。与彭福奎、宋福林、姚恒春被誉为小生“四杰”。

筱月来出科后,搭过很多戏班担任主角,先后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演出。在兰州期间曾因嗓子变化,改演短打戏,如《狮子楼》中武松、《男起解》中陈伯玉等,箭袍戏《独木关》之薛礼、《战宛城》之张绣等,靠甲戏如《回荆州》之赵云、《伐子都》之子都等,被誉为文武全才。后在他的努力下嗓子练出一股“复音”,他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巧妙运用,以腔不裹字,字不裂腔称绝,特别是在尾音上不挑不甩,别具特色,自成一家,使他在西北有很高的声誉。

抗战时期返回西安,先后入晋风社、虞风社演戏。特别是在“虞风社”期间,他请一位号称“关公戏通”的京剧艺人为他传授关公戏,尽管当时蒲剧名角董银午的“关公戏”已很有名,但他认为“牡丹虽同,花色各异”,他另辟蹊径,悟出“庄重、倨傲、稳健、含蓄”八个字,终于开辟出一条“关公戏”的新路。他演的《古城会》、《挂印封金》、《出五关》、《华容道》等戏名重一时,为人称道。他解放前期演出的剧目很多,主要有《白水滩》、《溪皇庄》、《三拉堂》、《黄鹤楼》、《夺元》、《小别母》、《独木关》、《八件衣》、《七星庙》、《日月图》、《双玉镯》、《长坂坡》、《战宛城》、《二度梅》、《狸猫换太子》、《垂金扇》、《古城会》等。

1950年他回到山西,进入山西蒲剧学社。1958年随山西省人民蒲剧团并入晋南专区蒲剧一团。五十年代他曾两次随蒲剧团赴京演出,受到好评,声名远播,被列入“蒲剧五大名演员”之列,并和北路梆子、中路梆子的知名演员参加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团。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他以饰演《燕燕》中的李素卿,获山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一等奖;1957年饰演《墙头马上》中的裴少俊,获得山西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出奖和演员奖。不幸的是,60年代初他身染疾病,从此离开了他热爱的戏曲舞台。1968年4月辞世。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剧协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他排演了不少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传统戏有《西厢记》、《燕燕》、《墙头马上》、《法门寺》、《双莲鸣冤》、《赵氏孤儿》、《少华山》;现代戏有《看谁胜利》、《血训图》、《骨肉之亲》、《老虎嘴》;新编历史剧有《红娘子》、《青田县》、《屈原》等。

生活中的筱月来文质彬彬,气质不俗。舞台上的筱月来更是举止潇洒、器宇不凡。他嗓音清亮、甜润、醇厚,深受观众欢迎。他最大的特长是气质不俗,能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注重人物精神风貌的刻画,动作洗炼大方,表演含蓄蕴藉,不温不火,格调高雅,从不以繁枝缛节的程式和特技卖弄噱头。故其所演角色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如他的代表作《截江》中的赵云,骁勇善战,沉着镇静;《屈原》一剧中,把戏曲和话剧手法融为一体,正气凌然、气概不凡的楚国伟大政治家兼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矗立于舞台;《黄鹤楼》中周瑜,器量狭窄,矜持自负;《燕燕》中的李素卿,薄情寡义,朝秦暮楚;《西厢记》中塑造了一个书生气十足而又痴情的张君瑞。凡此种种,均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精品。筱月来不仅在饰演大角色上出众,在饰演小角色上他采用“画龙点睛”的办法,塑造的小角色也同样出彩。如反串老生饰演《窦娥冤》之张驴父,丑相百出,滑稽可笑。《石佛口》中通过一个夸张的倒牛奶的身段动作就塑造出了善于阿谀奉承的小番子;他在现代戏中反串《智取威虎山》中的傻大个,《骨肉之亲》中的陈修德,《李双双》中的陈支书等,别出心裁的化妆造型,饶有情趣的表演,无不为观众津津乐道。观众评价他“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确为蒲坛一代名流。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总裁,你醉了(全本)

    总裁,你醉了(全本)

    因为失恋,和一大群朋友去酒吧买醉,喝得醉醺醺的胡可儿稀里糊涂的上错车,醒来时,发现床上莫名多了一位俊美的男子,而她身上的衣服也被换了,他竟然甩下一句话:“我还没有到饥不择食的地步,我只对美女感兴趣。”什么意思,她长得就那么惨不忍睹嘛。可她发现原来他竟然就是龙氏帅气又多金的总裁,在夺走了她的吻、看光了她的身子后,竟然面露鄙夷的对她说:“你也算个女人?”士可忍,孰不可忍,士可杀不可辱……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永不瞑目

    永不瞑目

    除了生命终止前的这个刹那,庆春确信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肖童。就是对这个奇怪的刹那,她仿佛也能隐隐感知……年轻美丽的女刑警庆春与战友一起接手一桩贩毒大案,热情单纯的大学生肖童出于对欧的爱情接受了公安局派他深入毒巢刺探内幕的凶险任务……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交织着缠绵的爱情悲剧正在上演……
  • 强婚霸爱

    强婚霸爱

    【本文一对一宠文,无虐】第一次执行任务就将这个俊美如地狱修罗般的男人得罪了个透!诡异的是,他最后竟然是笑着离开的。她一名17580热线的小小员工,哪里会知道他就是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龙大少?要是早知道,她会当着他的面叫嚣自己就是‘龙大少’的女人么?要不是他肆意轻薄凌辱,她会报复性地将他‘SM’么?怪只能怪他欺人太甚,可.他拿着两人的结婚证是什么意思?掀——桌!为毛她从未婚少女变成已婚少妇,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家世、样貌、地位集于一身的完美男人,嗜血决绝、冷酷霸道,甚至不近女色,却唯独对她例外,不仅亲了摸了,还要了人家不给就强…从此——在商界,谁都知道,他有一个爱妻,宠上了天,要星星不给月亮,要翻天不覆地。在黑道,谁都知道,得罪他不可,得罪她万万不可,她若不开心,他会生气,你就会死的很惨。★“大哥.嫂子去找牛郎了!”龙大少脸色顿时铁青,“把她给我抓回来。”“大哥.嫂子找了个男三儿!”龙大少捏碎了手中的咖啡杯,“把那男人给我废了。”“大哥.”龙大少将桌子一脚踹翻,“我亲自回去收拾她!”话到一半便没了身影。“…”额.他是想说大嫂已经私奔了,而且还是和一个女人.★“你的仇人和情敌同时掉入水里,有个板砖你砸谁?”她挺着七月的大肚子问向他。他颇为镇定的说:“谁救砸谁。”“…”她抚着肚子,有点小小的失望。自己怀孕这么久多了,他怎么一点不紧张?艰难地挺着九个月的肚子,走到他面前,“我和孩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他扶着她的腰,泰然道:“救你。”“什么!”某孕妇顿时炸了毛,“你不爱我们的孩子!”“…”众人顿时汗颜。这个问题也太.只听他缓缓地说:“孩子在你的腹中。”“…”某孕妇顿时蔫儿了。肿么可以无论何时都这么淡定,难道他真的不紧张自己?“啊——”忽然,腹中一阵剧痛,她的羊水破了,“快快.打电话我.我、我要生了.”他一下子冲过去打电话,然后连号码都没有拨就直接说了,“医生,我太太要生了,喂喂?怎么没有声音啊!喂喂,医生医生!”【强婚强宠,霸爱霸心!】【她以她的方式将他放在心尖;他以他的方式将她融入骨血】(本文男主身心干净,一对一绝对宠文。另:亲,是否被男主的霸情虏获放心捏?什么?有!那亲小心了.女主杀过来鸟)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拽妃,你有种

    拽妃,你有种

    穿越而来的她在大婚之日,遭遇他翻脸无情休妻;她发誓他敢做初一,她就做十五,一纸休书扔在他脸上,冷傲道,“王爷,你可以滚了!”谁知他竟然一把抓住她的手,笑得邪魅,“本王一个人滚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滚一滚吧……”什么情况?!想吃回头草么?!记住了!没那么容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夏天的春水

    夏天的春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胎教百问百答

    胎教百问百答

    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其中的量变和质变是如此地震撼人心。生命,在不断的孕育与诞生中,在无穷的体验与感受中,从远古洪荒向我们走来,走过了千万年。生命的每一过程,是那样难以捉摸,但每一个阶段,现在却都能被父母所把握。诚然,在了解生命最初阶段时,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第一个月的胎儿是什么样的?”“胎儿有记忆力吗?”“胎教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双亲的遗传对孩子的智力有什么影响?”“音乐对胎儿是有益的吗?”……如果你浏览一下手中的这本书,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关于胎教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地陷

    地陷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