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拥有美满的家庭B.事业有成C.为社会做贡献D.拥有健康E.有很多的钱F.拥有知心的朋友G.有权有钱有地位H.生活自由自在
在问题(3)的回答中,选择A拥有美满家庭的占到88%,选择D拥有健康的达到57%,选择H生活自由自在的比例为53%,选择F拥有知心朋友的比例为63%,选择B事业有成者为50%,选择G有权有钱有地位的为39%,选择E有很多钱和C为社会做贡献的比例为35%。
小结: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可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90后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品浪潮的冲击。他们对幸福的看法有三个特点:一是他们认为幸福和物质有一定关系,幸福生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二是他们看中家庭,重视亲情,相对而言对友情重视程度不高。这一点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对于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的90后,他们从小受到了亲情的包围,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在童年的环境中,无论他们去哪,身边总少不了父母或者祖父母的照顾,相对而言同龄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玩耍较少,因此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对于友情相对不予重视。三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看中健康的体魄和事业的成功,但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主义感和荣誉感不太看中,他们眼中的幸福感多是围绕自我的感受,忽视对社会的贡献和对集体的贡献。
2.在幸福的产生方面,本书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你什么时候有幸福感产生()
A.父母欣慰时B.朋友夸奖时C.别人不幸时D.自己努力时
在这项回答中,A选项,父母欣慰时的比例明显占据优势,达到54%。选择自己努力时的比例达到30%,朋友夸奖时为16%。别人不幸时的选项为0。从这项回答可见,90后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向上的,他们非常看重父母的感觉。没有人因别人的不幸而感到侥幸或庆幸。
(2)您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有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快乐()
A.不开心很经常,绝大多数情况很快就开心起来B.经常不开心,很多情况下能够很快开心起来C.偶尔有不开心的情绪,比较难很快地开心起来D.我很少去找快乐的方法,也找不到
这项回答前三项的选项比较平均,选项A为30%,选项B为33%,选项C为31%,选项D为6%。关于这项回答,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拥有比较正确的情绪体验。
(3)您想改变现状吗()
A.想,但是不知如何做B.想,并已付诸行动C.不想,现在很好很满意
在此项回答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占54%,B选项也有一部分占38%,C选项比较少占8%。
小结:以上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和普通人一样都在追求着幸福。从问题(1)可以看出,父母的欣慰和朋友的夸赞都会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但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会感到迷茫,找不到寻找幸福的途径,这一点从问题(2)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感到迷茫和难过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很好的宣泄和排解途径,无法让自己很迅速地快乐起来。90后群体是价值观多元化的一代,他们对前途充满着憧憬,对自己的现状也存在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努力想改正,想进取,他们有改变自己的诉求,但在付诸实际行动方面却有所欠缺,表现出明显的知行不一,这一点从问题(3)可以看出。
3.在生活对幸福的影响方面,本书设计了三个问题。
(1)你认为哪类人对你的幸福影响最大?多项()
A.父母B.朋友C.对象D.工作伙伴E.亲戚
这道题是多项选择,在回收的试卷中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群体依然是将父母的影响放在了第一位,选择比例高达96%。由于是多项选择,我们发现B朋友的选项这时排到了第二位,占73%。这一点似乎和前面关于对幸福感的看法设计的那道失去哪一项最会让人感到不幸的选择,答案有所矛盾。在先前那道题中,罗列了亲情、友情、爱情,问放弃哪一项,最会让人感到不幸。几乎所有人将亲情放在了第一位,友情被90后学生群体排在了最后,似乎处于可丢弃的位置。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实际不然,在90后心中亲情是必须的,友情是锦上添花的,但不是必要条件。如果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除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朋友。但是如果非让舍弃一样,那么友情是无法和亲情所比肩的。这一点正印证了90后群体的自我本位思想。在90后大学生群体眼中,父母是自己家庭的一部分,个人的幸福与家庭是息息相关的,朋友再好也非家庭成员,属于自我范畴之外的。
(2)您认为爱情对您的幸福有何影响()
A.爱情给了我很多痛苦B.爱情带给我无穷的动力C.爱情没有影响D.爱情是把双刃剑 这道题目的答卷回收情况,选项A、B、D的比例很平均,几乎各占三分之一,比例分别达到33%,30%,35%。很少有人认为,爱情对幸福没有影响。
(3)您对您的现状什么感觉()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这项回答,从收回的问卷来看,选择一般的同学最多,即选项C,比例为34%。选择满意和不满意的同学,即B和D比例相当,分别为24%和25%。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5%。选择非常不满意的为2%。从比例可以看出,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极端情绪情况还是比较少的,90后群体的主流情绪还是很正常的。
小结:90后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力人群,他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从调查问卷来看,90后大学生群体的幸福观是比较健康向上的。当前90后群体正处于身体成熟和思想成长阶段,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正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或痛苦,从问卷可以看出,爱情对他们的生活幸福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在关于爱情对幸福的影响这道问卷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爱情会带来痛苦。这种观点,消极情绪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见90后大学生群体的部分观念还是不够成熟也不够稳定的。在对于生活现状的问答中,感到一般的学生占据了绝对比例,由此可见,大部分90后学生并不安于现状,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将他们的生活引向幸福和充实。
六、部分90后群体对于幸福感的误区及案例分析
除调查问卷的方式外,本书还采纳了走访谈心的形式,对90后群体进行接触,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90后大学生群体存在幸福感误区。经过总结,我们将误区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拜金主义幸福观
案例:这几年引起网络热议的90后少年卖肾买iPhone的事件,就是拜金主义和虚荣思想的典型。90后少年为追逐名牌,找父母要钱不成的情况下,卖掉一颗肾,获得2万元,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手机是到手了,但这位90后少年也彻底失去了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从而影响到了健康。
分析:这件事情在这位90后身上所体现的就是拜金主义对其深深的毒害。拜金主义使其具有强烈的虚荣心,追求名牌,追求品质。所谓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在个人至上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被扭曲的人生观,是对正确的幸福观的严重偏离,也是对正确的幸福观的严重冲击。拜金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金钱的崇拜和对奢侈生活的过度追求和向往。这些年来,受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流入我国。例如,在一些韩国的影视剧中,富二代们演绎着种种奢侈的生活,而在网络中,类似于郭美美之流的炫富,无不冲击着90后群体的精神世界。故而导致部分90后群体认为丰裕的物质生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幸福的必要条件。因此也有人将家庭是否富裕、出手是否阔绰作为择友的标准。他们误认为这就是幸福。
(二)享乐主义幸福观
案例:某知名大学90后女学生,外语专业,身材出众,年轻漂亮,专业能力也相当不错,正因为如此优秀,身边追逐者众多。但这位女学生一心想过奢侈的生活,向往电视中纸醉金迷的生活,向往豪门中阔太太的悠闲生活,故而对于身边的穷学生一律视而不见。这位女生虽然想过奢侈的生活,但又不肯付出劳动,她看不起利用业余时间打工的同学。正因为这种观点,同时也为了满足自己追求奢侈生活的心理,她不惜给大款当二奶,却落得个最终伤痕累累的结局,迈上了感情的不归路。
分析:享乐主义过分强调物质生活在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忽视理想、信念、精神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作用。一些大学生崇尚享乐主义,把物质享受等同于幸福。大学生高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互相攀比、超前消费已不是个别现象。
90后大学生幸福观误区的成因无外乎有二。一是国外错误思潮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西方文化成为影响我国青年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背景。文化总是承载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西方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各种大众消费品宣传西方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在这种背景下,部分90后群体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的锤炼,对复杂的社会思潮缺少准确的判断力,因而对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怀疑。他们对自身状态和现实利益的关注也越来越迫切,他们的幸福价值取向明显向功利倾斜,有些大学生出现了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情况,在行为上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讲求实用,以自我为中心。二是,社会多样化发展对90后大学生幸福观产生多重效应。90后群体生长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关系也出现了利益多样化、分配多样化的问题,人们的思想也趋于多样性。我们知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主体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一方面人们树立了竞争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这种利益驱动由他们的父母反映到90后群体身上,就会表现为强化自我、追求物质利益的享乐主义幸福观。这种享乐主义幸福观,使90后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和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除此之外,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也是影响90后群体幸福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及调查案例分析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爱情观的基本含义与分类
爱情观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和观点。爱情观的内容主要包括:
a.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
b.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要想了解爱情观的基本含义,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爱情。
(一)何谓爱情及爱情的分类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爱情史构成人类史的一部分。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感觉?是一生一世的承诺?还是……爱情能带给人无穷的欢乐和幸福,也能带给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烦恼。真正的爱情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爱情是一种最复杂、最微妙的情感,自古以来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述爱情。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人们都在对爱情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讨论,并分别从自身的角度给出定义和结论。虽然这些定义各不相同,但也有互相的共同点,即爱情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爱情离不开男女之间的性爱,爱情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等。
之于爱情的分类,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这三种成分构成八种爱情类型。即:一是喜欢式爱情,具体表现为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舒服,但是缺少激情,也不愿意厮守终生;二是迷恋式爱情,具体表现为只有激情体验,没有亲密和承诺。认为对方有强烈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彼此了解并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三是空洞式爱情,具体表现为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地为了结婚而结婚;四是浪漫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五是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但缺乏激情,婚姻中只有权利和义务却没有感觉;六是愚蠢式爱情,表现为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七是完美式爱情,表现为同时具备三要素,包括激情、承诺和亲密;八是无爱,即三种均不具备。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和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三种成分会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所组成的元素的增减,其形状的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只有三种成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爱。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使得完美的爱情出现概率越来越少。
(二)爱情的基本特征
爱情具有生活性与社会性。所谓生活性,英国著名的性心理学家、思想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哈夫洛克·霭理士认为"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与女子的性欲"。正如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说的:"任何一个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个体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爱情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生理的成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常常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其中身体的早熟与晚熟会影响青年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