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11

第11章 隋唐时期(5)

后来,白居易考中进士,在朝廷担任左拾遗的谏官。他忠贞正直,遇到皇帝做了不妥的事,别人不敢说,他却敢劝谏。有一年,唐宪宗准备任命王锷为宰相。白居易进谏说:“宰相是陛下的辅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任这个职务。王锷鱼肉乡民,抢掠财物,进奉给陛下来讨取您的欢心。让这种人当宰相,会对国家造成损害。”宪宗听了,不得不收回成命。有时候,他也碰到一些难于上谏的事,于是就写成诗,想用这种办法曲折地反映自己的意见。有些诗对朝廷的政事和贪官污吏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揭露。这一来,就得罪了那些权贵。权贵们怨恨他,散布流言中伤他。

有一年,有个叫王承过的节度使不听朝廷的调遣,唐宪宗决定派宦官吐突承璀领兵去讨伐。谏官们知道,让宦官领兵打仗是不行的,于是纷纷上表阻拦。白居易见事情紧急,就和唐宪宗当面争论起来,宪宗听了很生气,下朝以后对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居然敢和我争辩,我一定要惩罚他!”李绛是个正直的大臣,对唐宪宗劝慰了一番,宪宗才没给他定罪。

不过,白居易终究没有逃脱宦官的迫害。元和10年,因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被刺的事,他上表宪宗,主张捉拿刺客。这时候,他已经不担任谏官了。宦官集团就攻击他不该参与朝政,还造谣说他不孝顺,把母亲推下井里淹死(事实是,他的母亲有病,不小心掉在井里淹死了)。昏庸的唐宪宗没有弄清真相,就把白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司马。

他满怀悲凉地离开了长安。自此以后,他的思想走向消极,开始把道家的“知足保和”以及佛家的出世思想,作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宝和精神上的寄托。

不过他的消极主要是出于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对权臣祸国殃民的无声指责。但他对人民的疾苦并没有忘记。他从江州调往忠州,后来被任作杭州刺史。杭州城内饮水困难,白居易组织人加以整修水井,使井水常足,解决了饮水问题。接着又对西湖进行修整,使西湖周围1000多顷农田得到灌溉,后来人称白居易在西湖上修的堤为“白公堤”。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又出任苏州刺史。在苏州,白居易采取很多措施,简化政事,减轻穷苦人民的赋税和工役负担,使百姓得到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都很感谢他。当他离开的时候,老百姓跑出来为他送行,不少人痛哭流涕,追着他坐的船送了十几里。白居易的好朋友、大诗人刘禹锡写诗描写当时的情景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一生手不停笔,他平生的所历、所感,通过他的诗文,几乎全部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了。而且通过他的诗文,还使我们看到了当时时代的面貌和广阔的场景,在一些诗篇中我们还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白居易的诗最使人喜爱的就是通俗明白,琅琅上口。据说,他每作一首诗,都要念给老婆婆听,要是她们听不明白,他就改,一直改到都听得懂为止。

白居易一生写了2806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陆游就数他的诗最多了。他还将他的诗歌分类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大类。

在《采地黄》这首诗中,白居易描写一个农民的遭遇:“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掘地黄干什么呢?“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是要用地黄这种草药,去换取富人家的马吃剩的粟米,来救救自己饥肠辘辘的一家人。穷人还不如富人家的马,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

《红线毯》这首诗,揭露了地方官员不顾人民死活,拼命搜刮人民的劳动果实进奉给皇帝的丑恶行为,讽刺了皇帝荒淫奢侈的生活。织毯工人煮茧缫丝,“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金殿上毯。……美人踏上歌舞业,罗袜绣鞋随步没。……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虑能竭力。……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卖炭翁》,是讽喻诗中的名篇。他首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艰辛的卖炭老人,然后说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靠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衣正单”又“愿天寒”的矛盾心情,表现了劳苦人民悲惨的处境。这首诗不发议论,但谴责之意却十分强烈。

除讽喻诗外,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的两篇有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诗人把它归入感伤诗一类。

《长恨歌》,以“长恨”为题,开篇就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进行讽刺。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等。诗歌转入后半部分,着重描写了他们的悲剧遭遇,寄寓了一定的同情。他写李、杨生离死别以后的思念之情,具有很浪漫的色彩。诗中极力渲染了唐明皇对杨贵妃死后的思念之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待銮舆归京后,写明皇思念程度更深一层:“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接着“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后,又用临邛道士招魂的铺叙,描写了李、杨的山盟海誓,表现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怜悯感叹之情跃然纸上。全诗构思巧妙,描写传神,语言自然流畅,具有音乐美,因而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后代广泛传诵的名篇。

《琵琶行》,写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去浔阳江头送别一客人,忽然听到邻船上一阵动人心弦的琵琶声,询问之后,才知是长安的一个名妓,漂泊在江湖之上。女子一席倾诉和凄切的琵琶声,引起诗人的共鸣。这首诗运用语言的成就是惊人的。如在描写音乐中,用了一连串的新颖精妙的比喻,把音乐旋律形象化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声音错落有致,瞬息万变,抑扬顿挫,写得出神入化,充分表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才能。

此外,描写大自然景物的,也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一些民歌体小词,如《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晚年退休后,隐居洛阳履道里,与香山的高僧如满谈经论法,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会昌6年八月,白居易久病不愈,与世长辞。

柳宗元

柳宗元,生于773年,卒于819年,是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在哲学上,有《天说》、《天对》等重要论着。

柳宗元从小聪明勤奋,读了很多书,21岁考取了进士,被吏部分发担任秘书省的校书郎,管理国家的经籍图书。过了两年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榜,被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主要职责是掌管编辑出版经籍和搜集已经散佚的图书。他任校书郎和正字,有机会博览群书,大大开阔了眼界。

柳宗元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发生了太学生因陆贽、阳城等被迫害而请愿的学潮;第二年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发动叛乱。柳宗元支持太学生的请愿行动,并写信鼓励他们。对吴诚叛乱,柳宗元感到无比愤慨,并写了《辩侵伐论》,要求征募天下义士,征讨淮西,表明他要求维护统一的愿望。

柳宗元和王叔文、韦执谊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叔文当时为东宫皇太子李诵侍读,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革新思想。贞元21年(805年)正月,李诵即帝位(顺宗)以后,就力图摆脱对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依附,重用王叔文、王菼等人。柳宗元当时由于政见和他们一致,也被重用。由于顺宗即位前得了中风症,体弱多病,不能亲理朝政,国家大事实际由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掌管。他们执政后,便积极推行革新主张,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活动,历史上称为“永贞革新”。他们惩治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免去“正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废止掠夺百姓的“宫市”制度,放宫女900余人还家,裁减闲杂人员,重赏功臣,计划夺取宦官兵权和削弱藩镇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等。这些做法,目的主要是维护唐王朝的封建统治,但由于打击了当时宦官和藩镇割据,受到了他们的报复。

这场改革的来势虽然很大,但最终由于宦官、藩镇等顽固势力里应外合,拼命反扑,改革失败了。保守势力逼迫久病的皇帝顺宗让位给儿子李纯(唐宪宗)。宪宗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巴县)司户,柳宗元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被贬为司马的,还有王叔文集团的其他人,共8人,所以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同类推荐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高寿老人讲述自我按摩、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养生之道;手推助行徐步走:饭后三百步,助消化而吃得香;睡前千步走,使气血通畅而睡得安逸;中间漫步行,盼多活几年,多享清福。俯撑踮脚功:壮肺气、健肾力的基本功。掐膝眼起落:健脾胃,增加营养来祛除邪毒,使气血顺畅,防患于未然的上上策略。
  • 田园小当家

    田园小当家

    重生农家小萝莉,人多事多极品多; 爹娘是个受气包,姐弟几人挨欺负。 日子可咋过呢? 不怕不怕,有极品灵泉和异能; 带着家人奔小康,做个威风八面的地主婆! -----------*******---------- 感谢《妇贵荣华》作者未眠君制作的精美封面,十分喜欢,么么哒!! 新人新文粉嫩嫩,子画拜求收藏、推荐票、留言、点击等一切包养支持,群么么!!
  • 公交车里等你的“人”

    公交车里等你的“人”

    车来了,可是怎么一个人都没没有……等车最痛苦不是眼看着要坐的那辆车奔驰而去,而是等来了一辆没有人坐的末班车,因为这一辆车很可能开不到你要去的地方……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每天学一点管理·文学·哲学

    每天学一点管理·文学·哲学

    这些常识的讲述以知识结合故事为主,重点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学科常识经过梳理、选择、确立后分不同角度撰写。每小节的常识点1500字左右,使我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最精良的文化滋养。
  •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她很丑,而且很不温柔!手捧炼丹炉,脚踏七弦琴,身边还跟了一只骗吃骗喝的魔修大能……作为一只僵尸,苏裳自认为很低调。各路男修,她从不主动招惹。作为一名合格的金手指女配,苏裳自认为残暴得恰到好处,她从没在即墨子寒嘴里抢过食!僵尸当道,恶女来劫!诸位道友,拴好灵兽,捂好乾坤袋,前面正有一大泼僵尸来袭。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带队伍的第一课

    带队伍的第一课

    本书全面介绍了信任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充分的信任下属、放权给下属,才能够打造更好的执行团队。
  • 渔妇

    渔妇

    穿越了,寄人篱下,婶母不喜,叔父不爱,还要逼她替堂姐出嫁。无奈,那就嫁吧!嫁到偏僻渔村,从此婆婆妯娌小姑一箩筐,吵吵闹闹过日子。无所谓,做个渔妇也不错。抓个鱼,捉个虾,采采紫菜,捞上来,全是银子。只是,只是夫君,你身上的那块玉佩到底是谁家的传家之宝?新书《锦医归》已经上传,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
  • 水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