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400000013

第13章 苏联作家(1)

绥拉菲莫维奇

绥拉菲莫维奇,1863年1月7日生于顿河州下库尔莫雅尔斯克镇一个哥萨克军人家庭。他早在彼得堡大学数理系学习时,就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87年因起草反对沙皇的宣言被开除学籍,并遭逮捕和流放。1890年刑满获释,在顿河地区从事新闻工作。1902年迁居莫斯科,同年与高尔基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绥拉菲莫维奇在流放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0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早期作品如短篇小说《在冰块上》、《扳道工》和《冰雪荒漠》等,用简朴生动的语言,反映北方劳苦大众的生活,因期题材新颖,引起文坛注意。

1902年,在莫斯科参加“星期三”文学社,不久成了高尔基主持的“知识”丛刊的经常撰稿人。1905年,写了《送葬曲》、《街上的尸体》、《炸弹》等许多特写和短篇小说,及时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工人的英勇斗争和普通劳动者的觉醒,控诉沙皇政府对人民群众的血腥镇压。

在革命失败后的反动年代里,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草原上的城市》(1912)和中篇小说《耗子王国》(1912)等。前者描写偏僻荒原上一个城市的诞生和发展,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过程,揭示资产阶级的贪婪、残暴及其灭亡的必然性,批判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背叛和堕落,同时表现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后者以20世纪初俄国外省城市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者的凄惨境遇、小市民的狭隘自私和沙皇警察统治的凶恶,同时指出“生活的火光”就在前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俄国公使报》记者,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沙文主义狂热以及它们对人民的大屠杀进行猛烈抨击。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绥拉菲莫维奇坚定地站到无产阶级一边。

1918年加入共产党。国内战争期间,一直担任《真理报》和《消息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写了大量的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歌颂工农红军的英雄主义,揭露反革命白军的凶恶残暴。

20和30年代,绥拉菲莫维奇曾先后主持莫斯科市苏维埃的宣传鼓动部和苏联人民教育部的文学处,领导《创作》和《十月》等大型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创作方面,先后发表长篇小说《铁流》(1924)、《集体农庄的土地》(1933~1938)以及短篇小说《加尔卡》(1928)等。其中《铁流》描写国内战争时期一支散乱的旧哥萨克部队突破敌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找到红军主力的感人故事。这部长篇以浪漫主义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一个铁一般坚强的革命集体的形成过程,被公认为早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1943年他获得斯大林奖金。

绥拉菲莫维奇于1949年1月19日在莫斯科逝世。他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苏联作家之一。他的名著《铁流》早在1931年就由曹靖华译成中文出版,鲁迅在译本的序言中曾称赞它是“鲜艳的铁一般的鲜花”。

高尔基

高尔基早期的创作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他的笔名。1868年3月28日,他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罗德城。

高尔基一生写了几百篇短篇小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浪漫主义作品,另一类是现实主义作品。

他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以及《少女与死神》、《小仙女与青年牧人》是最早的几部浪漫主义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自由和爱情的主题来反映社会中的问题。

在《马卡尔·楚德拉》中,高尔基通过老茨冈马卡尔讲故事的方法,以浓郁、豪放的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了两个坚强不屈的性格。青年左巴尔和少女拉达彼此相爱,对于他们来说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自由。在爱情、生命、自由三者中选择,他们选择了自由,抛弃了爱情甚至生命。

1892年,高尔基写了另一篇美丽的爱情诗《少女与死神》。他以轻快、鲜明、优美的文笔刻画了3个形象:沙皇代表社会的黑暗势力,死神代表自然界的恶势力,而少女则是爱情的象征,是人的力量的象征。沙皇败了回来,路过一个村庄,听见一个正在恋爱的少女欢乐的笑声,他非常气愤,命令士兵把少女交给死神。但这个少女既不害怕沙皇,也不理睬死神,在爱情的力量下,死神终于让了步,允许少女继续留在人间。《少女与死神》歌颂了爱情战胜死亡,善良战胜邪恶。这首诗实际上歌颂了人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捍卫了人间的不可剥夺的幸福权利。

《小仙女与青年牧人》写的是林中小仙女被放牧人的歌声所吸引,不顾母亲和姐姐的劝说,终于来到草原的故事。最初,由于草原生活的新奇和与牧人的爱情,小仙女感到很开心,也很满足,后来暴风雨突然来临,草原上雷鸣闪电,大雨倾盆,小仙女的幸福感顿时一扫而光。她虽然仍然爱着青年牧人,但更向往在母亲身边的生活,于是她来到森林,却发现母亲已经不幸死去,自己遭到姐姐们的责备与冷遇。后来,在青年牧人的歌声的召唤下,小仙女又回到了草原。欢乐的春天和夏天很快过去,阴晦可怖的秋天即将来临,她感到在草原上孤独、恐惧,牧人也为失去自由而闷闷不乐。最后,小仙女终于在忧虑和惊惶中死去。作品赞美了对理想的不倦追求和对战斗生活的向往,谴责了对舒适、恬静、消极的生活的眷恋。

90年代中期,随着俄国工人运动的开展和现实生活对作家的启发,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社会主题和正面形象越来越具体化。1895年发表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标志着高尔基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进一步发展。在这两篇中,作者转向对生活意义的具体探讨。这两篇作品可称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由两个民间传说和一个生活故事共同组成的。第1个是关于腊拉的神话传说。腊拉是雄鹰和少女生的儿子,长期离群索居,形成孤傲、自私的性格,他杀死了一个拒绝他爱情的女子,人们惩罚他永远过孤独的生活,最后他变成了一个空虚、黑暗的影子。高尔基通过这个神话传说谴责了极端个人主义。

第2个故事描写的是伊则吉尔的一生。她年轻时美丽健壮,向往自由。本来可有所发展的,但她没有正确的生活目的,只追求个人享乐,虚度青春年华,老来成了“一副赤裸裸的骷髅”,也几乎是个影子。作者通过她的一生指出了个人主义的害处。

第3个是关于丹柯的传说。古时候有一族人住在茂密的树林里。后来,一些异族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并且想把他们赶走。丹柯是一个勇敢的青年,他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领着大家走出森林。当大雨来临时,林子一片漆黑,恐怖异常。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丹柯忽然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了他的心,把它高高地举过头顶。他的心燃烧得比太阳还要亮,整个森林被照亮了。人们走出了森林,而丹柯却死了,丹柯是高尔基理想的英雄,是他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最光辉的形象。作者通过丹柯歌颂了为集体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鹰之歌》是老牧人拉吉姆在海边讲的一个故事。高尔基在作品中描写了美丽的,似乎正在深思的自然景色,造成了神话般的意境。第1章写了鹰和蛇的对话,第2章写出了蛇的独白,最后以波涛合唱热情赞许了鹰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鹰之歌》中有两个不同的形象,即在奔腾的山泉上飞翔着的鹰,在潮湿的峡谷里俯卧着的蛇。鹰受了重伤,但仍爱辽阔的天空,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战斗、拼搏,它是追求光明,视死如一的革命战士的象征性的形象。

而蛇与鹰截然不同,它对峡谷里那种“又暖和、又潮湿”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它认为,“无论飞也好,爬也好,结局只有一个:大家都要躺在地里,变成泥土。”这象征着安于现状,害怕斗争,缺乏理想的小市民形象。

热情的歌颂和无情的讽刺结合是这篇作品的又一独特风格。高尔基谴责了安于现状的蛇,热情地赞扬了英勇顽强的鹰。

高尔基虽写了一些浪漫主义的作品,但现实主义的作品所占的比重还是最大的。他的现实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失业工人、流浪汉、苦力、乞丐、小偷、妓女等。他怀着同情描写他们的不幸生活,有时还表达他们的反抗精神。同时,他又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恶。

高尔基也关注和同情妇女的命运。他把自己对妇女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妇女问题的思索写进了许多短篇小说。《有一次,在秋天》写的是作者在一个寒冷的秋夜同一个妓女的不期而遇。女主人公虽然饥寒交迫,无处栖身,却有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醒悟》、《游街》、《鲍列司》描写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因为烦闷无聊》的女主人公是车站的厨娘——阿琳娜,她快40岁了,从未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她对扳道员戈莫佐夫产生了感情。可是站长等人由于无聊,寻找开心,残忍地嘲弄了她的爱情。阿琳娜感到悲愤交加、无地自容,最后上吊自杀。高尔基对她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站长等人的市侩习气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作品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童话》是以童话的形式描写了一位少女的身世。魔法师为报答少女的好意,同意她提出任何要求,于是她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一生。她婚后勤劳肯干,为丈夫和孩子献出了青春、美貌,所有的一切,最后孑然一身,死后很快被孩子们所遗忘。高尔基在这个短篇中第一次提出了“母爱”的主题,后来成为他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

高尔基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还怀着强烈的愤慨和同情,塑造了贫苦儿童的形象。不仅真实地反映帝俄时代儿童备受欺凌的苦难生活,并揭示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没有冻死的男孩和女孩》是一篇十分具有儿童特色的文学作品。作品描述了圣诞夜两个乞讨的孩子冒着严寒沿街乞讨的情形。他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圣诞节故事”的传统格式,不限于只写孩子们忍饥挨冻,却看重描写他们积极同贫困作斗争的勇敢精神。男主人公米沙丝毫不屈服于困难的环境,反而鼓励他的小女伴同严寒以及欺压他们的人作斗争。高尔基热情歌颂贫苦儿童那种英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科柳沙》和《孤儿》两篇作品可以说是高尔基早期以儿童为主题的、最具悲剧性的作品。《科柳沙》的主人公是12岁的男孩科柳沙,他因家境贫困,故意撞马车,他以为这样可以得到过路人的同情和施舍,帮助家里渡过难关,没想到却白白地送了自己的命。作品很短,但科柳沙母子的形象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孤儿》描写的是阴雨天在墓地的情景。一群神父在安葬了一位太太之后,为了几个戈比同马车夫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把死者临终前托付给他们的孩子忘在脑后。此时,哭肿了眼的孤儿独自站在墓地的十字架下,默默地望着这新坟,不时地叹着气。这篇作品写得较为深沉含蓄。

90年代后期,高尔基的创作中对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批判更加深刻了。这由于他参观了1896年在下诺夫戈德罗举行的全俄工业展览会,有了更多的机会观察商人的生活。他写了《钟》、《闲逸的生活》、《苦恼》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和资本家精神空虚的作品。《钟》的主人公是个暴发户,是垄断全城政治经济命脉的头,他用剥削来的钱向教堂捐献了一口大钟。5年来,钟声震响四方,显示着“主人”的威严。但在复活节那天,钟不知为什么破裂了。商人深受震动,以为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高尔基是为了表明资本家事业的不巩固。

《闲逸的生活》虽然只写一对开杂货铺的老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晚上商店关门后他们算账时的情景,却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贪婪、刻薄的资本家的丑恶面目。

《苦恼》描写了一个终日感到痛苦无聊的磨坊主的生活。他从一个普通的劳动工人爬上了“主人”的地位后,对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对幸福的生活感到失望,他为了摆脱这种情形,整天酗酒放荡,寻欢作乐,逃避现实,结果使他更加苦恼,这是高尔基笔下的第一个对资产阶级事业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和怀疑的人物形象。这是他最早描写资本家内心空虚的作品之一。

流浪汉题材的短篇,在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中最为常见。《叶美良·皮里雅依》是高尔基最早描写流浪汉的作品之一。流浪汉叶美良已经40多岁了,不仅没有一个窝,连面包也没有一块。他长期没有工作,也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他只能饿着肚子,到处流浪。

叶美良由于环境所迫,也因为对富人的仇恨,曾经企图杀死一个商人,而当他手持铁棒在桥头等候的时候,来了一个悲痛至极,想投河自尽的少女。叶美良忘了自己原来的打算,怀着同情劝说这位失恋的少女,使她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在那黑暗、丑恶的社会背景下,这个不幸的流浪汉的心灵被刻画得纯洁而高尚。

《我的旅伴》和《草原上》是两篇受到契诃夫和托尔斯泰赞誉的小说。《我的旅伴》中的夏洛克公爵是一个地主的独生子,他偶然参加到流浪汉的行列中,作者通过旅途中许多故事的描写和夏洛克对待这些事件的态度,提示了他这个地主少爷贪生怕死、庸俗下流、懒惰无能等剥削阶级的本质。

《草原上》,作者以辛辣的笔调鞭挞了一个自称为“大学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同几个伙伴在草原上过夜,趁别人睡熟之时勒死了生病的细木匠,抢走了他的钱财,逃跑的时候却把细木匠的手枪塞到一个同伴的怀里企图嫁祸于人。在这两篇作品中,高尔基描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寻求自由生活的流浪汉,他们心胸开阔,犷悍不羁,品质善良;另一种却是自私自利的人。

《切尔卡什》应该是高尔基写流浪汉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开篇序曲中,作者以死气沉沉的大海、沉重的船只和刺耳的嘈杂声为背景,在以这海港为背景下,作者描写了两个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切尔卡什是一个饱经沧桑、独立不羁的流浪汉,他雇用破产的农民加弗里拉深夜泛舟,盗卖码头上的货物。在紧张的走私活动中,切尔卡什表现出沉着大胆机智的样子,而加弗里拉却显得胆小迷信。但第二天分钱时,加弗里拉却起了贪心,想杀死切尔卡什,独吞巨款,切尔卡什轻蔑地把钱全部抛给了加弗里拉,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觉得自己“尽管是一个贼,一个和一切亲属断绝了关系的流浪汉,却永远不会这样贪婪、这样下贱、这样忘乎所以。永远不会这样!”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热门推荐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毛泽东声东击西诱敌固守围而不打,蒋介石试图拉傅作义南撤,以加固长江防线。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由此为解放军创造了战机。林彪天津还未开战就坦言胜券在握,用鲜血钻穿“铜墙铁壁”活捉陈长捷……
  • 梦神机:网游之神弃召唤师

    梦神机:网游之神弃召唤师

    了无生趣的老蔡进入游戏打发时间,没有什么野心的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打点装备卖点小钱,补贴家用,能够让父母一个月多吃上两回肉。这个强烈的愿望让老蔡得了妄想症,经常会梦到游戏里面的事情,奇怪的是这个梦居然在游戏中真的存在……从此,老蔡走上了一条草根屌丝逆袭之路,战高富帅,泡白富美,情挑姊妹花,收养小萝莉以及她的单亲妈妈……当然,这些都只是YY,道路是曲折的,没有黑哪来的白?没有痛苦哪来的欢乐?不经历摩擦怎么会有蒿草?且看老蔡是如何“被”奋斗的人生!无兄弟,不游戏,你们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吧!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第一伯爵夫人

    第一伯爵夫人

    【同类完结文《限时婚令:帝豪的VIP夫人》】“BOSS,夫人带走了一半公司机密文件。”坐在真皮大椅上的俊魅男子,唇一勾:“把剩下的一半给夫人送去。”威尔瞬间黑线,照做。“BOSS,夫人说今晚不去你家。”“告诉夫人,我去她家。”威尔再次黑线,照做。“BOSS,夫人抢了我们下午的合作商。”“把明天、后天的都给夫人。”“BOSS,夫人公开跟您宣战了。”“告诉整个商业界,我认输。”“BOSS,小天王约夫人吃饭,夫人答应了。”啪,笔断了,东方夜怒道:“该死的小子,敢打我女人的主意,送一百个女人给他。”【PS:绝对宠文,一对一,无虐!】
  • 嚣张宝宝财迷妈咪

    嚣张宝宝财迷妈咪

    六年前她是无所不能的黑暗圣手,他是狠辣无情的商界霸主。一夜迷情,她狼狈逃亡。六年后,她是身份多变的天才设计师,身边还带着一个无所不能的嚣张宝宝,而他则是即将与她合作的公司首席。“老头,敢跟我抢女人,你确定你这把老骨头还能经得起折腾?”某男一脸的嫌弃:“毛都没长齐还想跟我抢女人?”某娃彻底不淡定了:“老头,想跟我抢女人,你问过那边的几位叔叔了吗?”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霸道小逃妃

    霸道小逃妃

    雅楠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盗墓贼,当她终于找到传说中的龙陵古城之时,却陷入了流沙之中,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被当成为先皇殉葬的妃子,被埋进了陵墓之中。为了逃出陵墓,回到现代,她认识了威武木讷的“呆头鹅”轩辕佑天,邪恶迷人的强盗头子上官惊鸿,还被劫回去做了山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