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400000014

第14章 苏联作家(2)

最接近《切尔卡什》的《马尔华》也是描写流浪汉的名篇。女主人马尔华在律师家当过厨娘,为了反抗妇女在家庭里的奴隶地位,她来到海边当了渔工。她和切尔卡什一样,向往自由生活。她既放荡,却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她虽然贫穷,却鄙视自私自利。她憎恶现实,对任何灾难都无所畏惧。作者歌颂了她那落拓不羁的性格,批判了狭隘自私的华西里父子。但马尔华的人物性格也有局限性,她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也不知道怎样为自由斗争,只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安慰自己,她的反抗是无助无用的。

高尔基笔下的流浪汉,有一些人物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1896年的《柯诺瓦洛夫》中的主人公,柯诺瓦洛夫是一个烤面包的能手,他正直热情,当他听到有人朗读描写斯坚卡·拉辛的作品时,他那淡蓝色的眼睛像焰火般发着光,为拉辛受的苦难而放声痛哭,他对面包房里令人窒息的生活十分不满,最终走向了无边无际的草原和辽阔的大海,尝受了流浪汉的自由生活。但柯诺瓦洛夫的命运很悲惨,后来他开始酗酒、自暴自弃、忧郁的生活,最后竟然自杀!他的结局给人以十分沉重的打击,在他的内心里已有了反抗和觉醒的萌芽。

高尔基为什么对流浪汉这么感兴趣呢?一方面是由于19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村的农民破产,沦落为流浪汉,当时描写流浪汉的非人生活,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抗议。另一方面,高尔基曾经在流浪汉的队伍中生活过,他很熟悉这种生活。他在下层人民中寻找正面人物时,发现大多数的流浪汉都爱好自由、敢于反抗、放纵不羁、重义轻财,他们在精神上不仅高于因循守旧的小市民,而且也远远高于资产阶级。

高尔基在运用语言方面是一位要求极为严格的作家。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已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他力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精炼,而且富于音乐的旋律。他广泛地运用了隐喻、象征、对比、讽刺、夸张和拟人化等艺术手法,善于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1897年,高尔基开始写长篇小说,1899年,他的长篇小说《福马·高捷耶夫》问世。1901年初,他又完成了中篇小说《三人》。

《福马·高捷耶夫》的主人公福马出身于暴发商人的家庭,他继承了父亲的全部家产和事业,但他不愿和商人们同流合污。由于福马在同商人社会发生冲突之时,总是孤立无助,结果遭到了失败,被认为是危险人物。后来被送进了医院。

高尔基在小说中出色地刻画了3个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福马的父亲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是从船老大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他以超人的精力,在争夺金钱的斗争中,成为巨富。福马的教父是另一种类型的资本家。他的人生格言是:“不做吃人者,就要被人吃。”他比福马的父亲阴险得多,不但能够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存在,而且会想方设法地去巩固这个阶级的地位,希望他所在的阶级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者。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是福马少年时代的同学斯莫林,他继承了老一辈的做法,又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学了一套新的剥削劳动者、吞并弱小同行的本领。

小说的主人公福马无疑是俄国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物。福马的父亲因为是晚年得子,所以对他特别宠爱。福马从小傲慢而胆大,他父亲非常喜欢他的这个样子。父亲和教父在福马小的时候就教给他资产阶级的人生道理,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出色的资本家。但福马对这些却毫无兴趣,当他渐渐长大时,他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罪恶,所以他不满现实,在他的行动中,他的这种态度也流露了出来。

福马的父亲死后,他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他成了百万家财的继承人,但是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不断地进行思索。他最苦恼的问题是:一个人是否只为金钱而活着。他痛苦地探讨生活的意义,却找不到答案。他有强健的身体,旺盛的精力,但是却无处发泄。

福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于是他的不满终于成为反抗。一天,在庆祝一条新轮船下水的宴会上,当他的教父同许多资本家举杯喝酒的时候,福马站出来痛骂全城的资本家:“你们这些恶棍!你们建立的不是生活,而是监狱!你们创造的是束缚人的锁链!你们是杀人犯!”正当福马痛快淋漓地揭发资产阶级罪行的时候,周围的资本家把他绑了起来。马耶金眼看吞并福马财产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即宣布福马神经错乱,于是福马就被送进了疯人院。

中篇小说《三人》通过贫民窟3个青年走的3条道路,描写了小城市居民的生活。

其中的一个青年雅可夫是酒店老板的儿子,他性情懦弱,逃避斗争,想通过信教来打发日子,结果也就走上了绝境。

另一个青年是铁匠的儿子工人巴维尔,由于接近了进步知识分子索菲亚,他走了光明之路。索菲亚是邮递员的女儿,革命小组的成员。她是《母亲》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先驱,是她把巴维尔指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小说中的主人公伊里亚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家庭。他没有什么奢望,只是想做一个小买卖人,住上一间屋子,娶上一个老婆。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妓女,却被妓女的抚养人,一个老财迷挖苦。第二天,他偶然走进了老财迷的店铺,一时冲动竟然把那个老财迷勒死了,顺手还拿走了几千卢布。从这以后,伊里亚的生活好像有了保障但是心里却充满了矛盾,他不满现存的社会,最后自杀,他的生活道路是不幸的。

《三人》在当时赢得了读者,并获得了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表扬。

在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作家中,没有任何人像高尔基那样具有丰富而复杂的下层社会的生活经验,像他那样深刻了解下层人民的疾苦,像他那样身受老板们压迫和剥削。高尔基的作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欧洲爆发工业危机的19世纪末,俄国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1900~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有3000多家企业倒闭,10万多工人被解雇。工人失业,农村破产,工人运动大规模地开展,工人们游行示威,喊出了“打倒沙皇专制”的口号。

高尔基成为反对沙皇统治的文化主将之一。他开展广泛的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积极投入到工人阶级革命运动中。列宁《火星报》创刊以后,他从这个报刊中找到了革命的方向和斗争的力量。因为高尔基本人参加了革命实践,又接受了列宁的革命思想,他的文学创作逐渐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起来。《海燕》的出现,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海燕》这部作品中,高尔基把自然现象都赋予了某种社会意义。如狂风、雷、闪电、乌云等象征着黑暗的反动势力;海鸥、企鹅、海鸭等象征着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而太阳则是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海燕则是象征着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海燕是作品歌颂的中心形象。

这首诗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时的情景,在3幅自然画面的背景上,步步深入地刻画了英勇搏击,不畏艰险的海燕的形象。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作者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前群鸟的丑态,采用了讽刺的手法,衬托出海燕勇敢的战斗英姿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暴风雨来临了,在斗争最关键的时刻,群鸟早已飞得杳无踪迹。只有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由“飞翔”而“飞舞”,由“欢乐”而“大笑”,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最后,暴风雨迅猛来临:“狂风吼叫……雷声轰响……”当暴风雨一触即发之际,海燕作为“胜利的预言家”发出洋溢着战斗豪情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是一首表现时代精神、歌颂革命理想、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战斗诗篇。这首诗发表以后,立即成为革命人民跟沙皇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沙皇当局十分害怕这首诗的影响,连忙封闭了《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又把已经患了重病的高尔基逮捕,并关进了监狱。

高尔基被关进监狱这一事件,激起了人民群众的义愤。抗议之声遍及整个俄国。沙皇政府不得不对公众抗议之声让步,在5月的时候将高尔基释放,改为囚禁在家中。

尽管这样,沙皇政府仍然害怕高尔基与地下党、工人以及革命学生发生联系。9月的时候,沙皇政府把高尔基放逐到一个毫无生气的小城市。但是当时高尔基的病情十分严重,医生认为必须去南方治疗,因而沙皇对他的迫害当时并没有得到机会实现。高尔基的朋友们对当局施加的强大压力终于产生了效果,10月份,他去南方休养治病。

在高尔基临行前,当地的革命青年巧妙地组织了一次示威游行来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来到车站的时候,站台上已经聚集了许多学生和工人,群众高唱着革命歌曲,在与他们敬爱的作家告别。警察命令车子提前开走。火车在口号声中离开了车站:“高尔基万岁!”“言论自由万岁!”“打倒专制主义!”

1902年5月~9月,高尔基被流放到阿尔扎马斯。这里的居民,除了已经退休的公务员和教士,其余的都是商人。专制政府把高尔基流放到这里的原因是为了使他不再宣传革命。

从1902年9月开始,高尔基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革命活动联系得更为紧密,经常同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有来往,他还及时地阅读列宁的《火星报》。他丝毫不畏惧警察的严密监视和迫害,对《火星报》给予大力的帮助,还为《火星报》筹集资金。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派别,高尔基坚定地站在了布尔什维克一边,“我真诚地、永远地忠实于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对工人阶级能最终地战胜‘旧世界’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无论是在俄国的文学史上,还是在高尔基自己的活动中,高尔基几年来在《知识》出版社和《星期三》文学联合会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意义。他在1900年参加了彼得堡《知识》出版社的工作。他们在政治上采取反对政府的立场,在文学创作上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这是当时进步文学的核心。

《星期三》文学联合会由一批与《知识》出版社有联系的莫斯科作家组成。高尔基是这些团体的思想上的领袖,在他们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当时最优秀的作家。丛刊第一集中发表了高尔基的长诗《人》,这首长诗是《知识》丛刊带纲领性的作品,诗中进一步发展了高尔基在《底层》中提出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必须反抗压迫,维护人的尊严,相信人民的创造力量。从此以后,高尔基还在丛刊中发表了剧本《消夏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小说《母亲》、《夏天》等重要作品。

进入20世纪后,高尔基想利用舞台来宣传革命,因此他开始写剧本。高尔基最开始写的剧本是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活动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1898年,在俄国革命运动开始高涨的情况下,富有革命精神的革命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柯创办了这个剧院。这个剧院坚持上演有高度思想性的现实主义剧目,是帝俄时代戏剧革命的先驱。

1901年,高尔基为这个剧院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小市民》描写的是帝俄时代小市民别斯谢苗诺夫一家过着空虚的生活。

老别斯谢苗诺夫是一个专横顽固、愚昧无知、害怕新生事物的保守人物。他是一个宗法式的、保守的小市民典型。他的儿子和女儿则是“文明的”市民。他的儿子虽然表面上不满意他的家庭,还有社会,而且因为参加学潮被学校给开除了,但是他很快就感到后悔了。他的女儿则苦闷无聊,想自杀又没有成功,也渐渐地和她的父亲妥协。

别斯谢苗诺夫父子之间的冲突是表面的、不真实的。剧本的真正冲突是这一家人和养子工人尼尔之间的冲突。火车司机尼尔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他乐观热情,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相信工人阶级一定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因此他说:“谁劳动,谁就是主人。”他富有改造生活的激情,宣称“没有不变的火车时刻表。”他也知道,要通过斗争才能够改变现存的制度。他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革命无产者形象。

高尔基剧本的影响使沙皇政府十分恐惧。《小市民》这个戏剧,直到1920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才获准演出。观众把《小市民》当成了政治宣传书,对它表示了热烈的欢迎。2个月以后,莫斯科艺术剧院又演出了高尔基的第2个剧本《底层》,观众对它的反应比第一个更为热烈。

高尔基自己说过,《底层》是他20年来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

首先出现在观众观众面前的一幕是“一个像窑洞一样的地下室”,一幅阴森可怕的墓地图景。这里居住着一群生活在底层的流浪汉。他们在这里仍然摆脱不了被剥削的命运。夜店的老板是一个残暴的吸血鬼,他剥削、压榨着每一个房客,老板娘是比她的丈夫更贪婪、狠毒,想借刀杀害她丈夫的女人。

夜店的房客是同老板们相对立的。他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小流浪汉。尽管这些人是在死亡线上挣扎,但他们仍然保留着一些健康的东西。贝贝尔坚强、有毅力、心胸开阔,幻想过另一种生活。娜思佳向往着纯真的爱情。锁匠克列士勤劳正直,戏子则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浪漫主义者。

剧本告诉人们,像专制俄国这样摧残和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是不能存在下去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厉的控诉。

鲁卡是一个外表善良、对人亲切的老人。他处处都安慰别人,向人们散布着幻想。可是在第3幕的结尾,在一场斗殴打架中,娜达莎被打得半死,贝贝尔一怒之下打死了老板,夜店一片混乱,这时鲁卡却不见了。

在第4幕中,剧情的发展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鲁卡劝说贝贝尔去西伯利亚寻找“黄金宝地”,但是贝贝尔却是作为一个犯人去西伯利亚服苦役。鲁卡对戏子说,某地有一所免费治疗酒精中毒的医院,但是戏子却上吊自杀了。鲁卡所宣扬的那条与现实妥协的道路证明是根本行不通的。

《底层》表现了高尔基戏剧创作的许多重要特点。这部作品虽然没有异乎寻常的情节和舞台效果,但却带有深刻的哲理性质。在《底层》中,作者没有着重描写流浪汉的个人生活,但却强调他们的个人特征。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德行书

    德行书

    何谓道德?“道”的本来含义是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德”是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人们一贯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东汉学者徐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德,外理于人,内得于已也。”西方学者认为,“道德是人控制的意识激情,找出一个内心的代言人,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外界和内心的规范的适应力量”。
  •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奇妙的医学知识(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女性烟火

    女性烟火

    女作家空灵和她出狱的诗人丈夫来“西部一线天”采风时已是第二年的秋天。第二年的秋天是个什么样的秋天呢?这真是个硕果累累的秋天。这个秋天埋葬了很多往事,又开始了很多新的故事。
  • 只嫁人上人

    只嫁人上人

    古城相悦情两难,伊人回眸一瞬间。镌刻灵魂叹别离,愁肠唱断数千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一女仙

    第一女仙

    穿入修真家族,父母慈爱却修为低微。家族势大,却狼心狗肺,步步紧逼,谋算婚嫁!危难之际,随身古镯异变,开启福地洞天!无名金果成就神秘灵种。看——废柴之体,也敢逆天,成就第一女仙!
  •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聊斋(当下版)

    聊斋(当下版)

    不是只有古代才有聂小倩和宁采臣的。书生与靓鬼的故事没完没了,不过现代的聂小倩招数更多了,而宁采臣也不是那么懦弱了……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巫裔仙途

    巫裔仙途

    她是瞎了眼才被人表象所迷,被白莲花妹妹所害,肉身葬虎腹还不够,还要她灰飞湮灭,既如此,她就拼个不要轮回也要拉对方一起入地狱……因为上古神族巫神的看中,她幸运的重生在修真大陆上一个没有灵根的废物身上,尽管爹不亲,娘不在,姐弟恶毒,环境恶劣,但因为前世黑女巫的身份,她也能左手炼丹,右手制符。一步步以自保为前提的下,踏足修仙路!……………………新文《重生之农门娇女》已经开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