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900000007

第7章 佛眼视物,看破得失荣辱(3)

玄觉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顾不得那么多了。”

慧能说:“你既然担心生死无常,何不体认无生——不生不灭的大道,去除烦恼呢?”

玄觉说:“大道本是无生无灭的,万物也本是无迟速可言的。”

慧能高兴地说:“确实如此,确实如此。”

永嘉玄觉就按照和尚应有的威仪向慧能礼拜,然后立即告辞。

慧能便说:“为什么这样匆忙呢?”

玄觉答道:“我根本就未曾动过,哪里谈得上匆忙呢?”

慧能心想,这和尚够伶俐的,就又说:“谁知道你未曾动过?”

玄觉说:“这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

慧能便说:“你很能体会无生的意思了。”

玄觉说:“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反问:“如果无意,谁还能分别它呢?”

玄觉回答道:“分别本身也是没有意思的。”

于是慧能深加赞许道:“你说得太好了!”

玄觉便留在寺中住了一宿,时人称他为“一宿觉”。

天台宗本是研习佛理、讲究名相①的。当玄觉研读《维摩经》时,他顿悟见性了,开始反对学问和哲学推理活动。

只要你把握住你的内心,保持心灵的空明澄澈,没有任何欲念,就不怕外物来诱惑、污染你。你就能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达摩蜜多躬身侍火

大约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月氏人建立的国家是北印度、中亚一带的强国。在其领土之内,达摩蜜多的名字早已盛传起来了。人们知道他是一位得道高僧,神通广大,隐居在罽宾山的一个石窟之内,但其真人相貌却很少有人见过。

达摩蜜多的名字后来传到国外,在南印度地区流传开来,于是便有两位南印度比丘不畏劳苦,长途跋涉,来向达摩蜜多求教。

达摩蜜多所住的山洞共有上、中、下三层。当两位比丘来到下洞时,只见诸位比丘正在打坐冥观①,勤奋修习,唯有一位形貌丑陋的老和尚衣着破烂,正坐在火堆前为众僧燃火,照明祛寒。两位比丘上前询问:“达摩蜜多何在?”

老和尚回答:“在第三层上洞,你们上去见他吧。”

两人告辞来到上洞,果见洞中一老僧端坐无语,状如高僧,只是相貌奇丑,衣服脏破,与下洞燃火的老和尚宛如一人。一问之下,果是前者,也就是达摩蜜多本人。原来他在接待两位比丘之后,运起神足,提前来到上洞。两位来访比丘对达摩蜜多的神通固然惊叹,而对他的所作所为更感到不可理解。他们问:“您是世间闻名的高僧大德,却为何要自甘下贱,替众位同伴燃火呢?”

达摩蜜多回答说:“人活一生,苦难一世,要从中解脱是很难的。为使同伴们修行有得,假如脑袋可以点火,我也愿意为他们点了自己的脑袋,毫不吝惜。至于替人燃火这等小事,既然有助于道友的修行,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达摩蜜多能够在盛名之下不为名所动,自甘卑贱,表明他不仅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宽厚的慈怀善心,更说明他成功地处理了地位、权势、名气等与自身的关系。达摩蜜多的这种精神,正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一直提倡和钦佩的。

人们常说,金钱权势如粪土,生不俱来,死不带去;名气如幻影虚云,转眼成空。但若真正身体力行起来,在芸芸众生之中却是寥若晨星了。在有了地位、权势、名气之后,能不为所动,不心存傲慢,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追求进取的人,是值得赞赏的。

世上最快乐的事

释尊在祇园精舍弘法时,有四位新来参学的修行者,正在芳香艳丽的奈花下打坐。同时,也互相谈论世上最可爱或最快乐之事。

甲说:“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郊外的百花盛开,悠闲漫步,真是愉快无比。”

乙说:“亲友知交,聚集一堂,高谈阔论,开怀畅饮,倾听歌舞和乐曲,远比瞪眼看那没有感觉的花草来得快乐。”

丙说:“你们都说错啦!世上还有更欢悦的事情。身入宝山,随心所欲,应有尽有。穿上威严的服装,坐在马车上,威风凛凛到处巡视,让行人惊讶和羡慕,是最风光、最开心的事。”

最后,丁才发言:“依我看,还有比这些更快乐的事。那就是让如花似玉的妻妾,穿上美丽的衣服,喷洒上迷人的香水。随心所欲地带着她们,到处玩乐,真是愉快!”

四人竭尽幻想之能事,忘了自己,畅谈内心的欲望。

凡夫有六种欲望,那就是色欲、长相美貌的欲望、身材优美的欲望、善用言词的欲望、细滑欲和相貌欲等。这四位修行者放纵在六欲之中,忘记自身的无常,而引发释尊的无限怜恤,就把他们叫来问:“你们坐在奈树丛下讨论什么?”

被佛陀一问,他们也毫不隐瞒地向佛禀告一切。待佛详细听完后,才对他们说:“诸位所说的,全是忧虑与恐惧的问题。诸如此事,如无永恒的安慰,就不会快乐。万物到春天都会生气蓬勃,到秋冬则会衰落。同胞兄弟相聚一堂,其乐融融,但也终有离别与悲哀的时刻到来。凡夫处世,所作所为,全都会招致怨恨,惹起灾祸,命丧归阴,结果只会引发忧虑和恐惧罢了。诸位应该远离尘世,努力求道,不计荣华富贵,追求悟境才对。”

唯有爱欲才产生恐惧,因为兴奋才有忧愁。如果没有爱乐,何来忧虑和恐怖呢?喜好里有恐惧,享乐里有忧虑。只要不喜不乐,何来忧虑和恐惧呢?贪欲会产生忧虑,贪欲也会产生恐惧。只要远离贪欲,又何来忧虑和恐惧呢?

“有”与“无”都是主观的

有位在家居士问智藏禅师:“请问师父,有没有天堂和地狱?”

“有啊!”

“请问有没有佛和菩萨?”

“有啊!”

“请问有没有因果报应?”

“有啊!”

不管你问什么,智藏禅师都答:“有啊!有啊!”

这位居士听后,怀疑起来,就说:“师父,您说错了。”

“我怎么说错了呢?”

“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无’。”

“怎么说的‘无’?”

“我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说无;再问他有没有佛和菩萨,他说无;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他说无。可是你为什么却说有呢?”

智藏禅师想了想说:“哦!原来如此,我问你,你有老婆吗?”

“有。”

“你有儿女吗?”

“有。”

“你有金银财宝吗?”

“有。”

“径山禅师有老婆吗?”

“没有。”

“径山禅师有儿女吗?”

“没有。”

“径山禅师有金银财宝吗?”

“没有。”

“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无’,我跟你说‘有’,因为你有老婆儿女啊!”

所谓的“幸福”和“命运”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和心态,你怎么看,都可能成为事实。

为了五颗金牙

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一次在离少林寺很近的地方,被两位歹徒截住。歹徒让信徒交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信徒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把一条金项链交给了歹徒。

歹徒仍不甘心,把信徒的浑身上下搜了两遍,没有更多的收获,便恼羞成怒,将他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一名僧人救起了信徒,问道:“你被抢的地方,就离少林寺那么近,寺里有许多武林高手,你当时为什么不大声喊救命呢?”

信徒答道:“因为我怕一张开嘴巴,连我嘴里的五颗金牙,也会一起被那个歹徒抢走!”

其实,很多人不就是经常面临这种明明可以“喊救命”,却因为顾虑某种因素,而自愿放弃“救援”的机会吗?这些让自己乖乖“束手就擒”的因素,包括自尊、面子、名利……

人往往总是为了顾全眼前看得到的事物,而轻易放弃可以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这只会让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更加难于解决。有时你为了某种原因而假装看不见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那个问题已经消失。充其量只是暂时将问题掩盖起来,总有一天,你还是必须睁开眼睛来面对它。

适可而止

佛经《大智度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庄稼汉,一生没有看见过盐巴,也没尝过盐巴的味道。一天有个机会到显贵人家去做客,他第一次看到人家把盐巴加进菜里一起煮,觉得很好奇,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加这种东西在菜里面呢?”

“因为加了盐巴,吃起来才会好吃,就像天上的佳肴美味一样呀!”显贵人家说。

庄稼汉听了心里便想:“这种白盐巴,加一点点在菜里面,就这么好吃,如果单独只吃盐巴,吃得愈多,味道一定愈美。”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大把盐巴,张口就吞。哎呀!没想到又咸又苦,实在是难以下咽。

他气不过,马上跑去问这家主人:“你不是说盐巴很好吃吗?”

主人说道:“盐巴不是这样吃的,应该适量使用,才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哪能像你大口大口地吃盐巴呢!”

吃菜的时候,如果没有盐巴就会食而无味。但是,如果贪得无厌,就品尝不到应有的美味。同样,金钱也是一样,不可贪得太多,这样你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无果禅师的定力

无果禅师深居幽谷并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禅师由于一直未能明心见性,就想出山寻师访道。

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缝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

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次日动身下山。

当夜,无果仍坐禅养息。半夜时分,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着一朵很大的莲花,抬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花台!”

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

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地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放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特来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做马儿。”

说后,禅师将衣银还给母女二人,一别而去!

在努力奋斗的过程当中,时刻存在着各种诱惑,要把我们引入歧途。一个人的决心越大,意志越顽强,头脑越清醒,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就越能耐得住寂寞,就越能从容面对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

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唐朝时,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就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

使臣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过惯了山林生活,不愿再入繁华的城市。”

使臣将道信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来黄梅迎请道信大师。道信大师再次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进京。”

道信大师这样倔犟,使臣毫无办法,只好又把道信大师的意思禀告唐太宗。

唐太宗见道信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心里非常不悦,觉得道信伤害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面子。

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再次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师进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师拒绝了。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太宗终于发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黄梅,以刀威吓道信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道信大师这时候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刀,令使臣大惊。使臣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道信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对道信大师的志向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古人说:“仕途虽显赫,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位之念自轻;仕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自古就有很多圣贤之人,视功名为粪土,看富贵如浮云。贪图功名富贵,必然受到诸多约束,反倒不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自由和快活。

同类推荐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关于友情,古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另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童年、少年、成年,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友情。友情,是更雨季的伞,严冬的炭,它以不求回报的热量,慢慢温暖我们的心灵。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友情故事,以友情告自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体味友情,回忆友情,以一颗关怀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让友谊之花处处开放,使人类的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倾城第一毒后

    倾城第一毒后

    天煞孤星难预料,千金杀人手段狠。安国候府三小姐何云珠,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在自己十五岁生辰之日喝醉酒杀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鸢,据说手段残忍凶狠,紫鸢的尸首面目难辨,支离破碎。安国候请来非常有名气的清虚道长来家里做法,超度亡魂。然而清虚道长见到安国候三小姐的时候,居然连番摇头,嘴中吐出四个字:“天煞孤星!”安国候府大小姐何云秀,长相甜美,气质如兰。在一次偶然被来到家里做法的清虚道长看见后,顿时惊为天人:“这女子真是好命,居然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从此之后,何家大小姐青云直上,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入皇家,做了高高在上的太子妃。满心期待着母仪天下那一刻。何家三个女儿,长女被清虚道长断言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三女却被断言是天煞孤星的命格,这两个世间罕见的命格,都着落在何家,这究竟是福,还是祸?有着母仪天下命格的何家长女何云秀虽然嫁给了当朝太子,但最终却没有做成皇后,相反,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连太子最后都死于非命。而有着天煞孤星命格的何三小姐何云珠,最终嫁给了心狠手辣,嚣张乖戾的七皇子,他说:“你太善良,怎么斗得过那些个心狠手辣的毒妇?他们都说你是天煞孤星,本皇子偏偏要为你挣一个后位出来!偏偏要你母仪天下!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最终尘埃落定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那个母仪天下之人,原本就是她。什么天煞孤星,都是骗人的。【片段一】某女动也不敢动一下,脖子上的匕首寒光闪闪,她却连劫持自己的人是谁都没有看清楚。身后那人身体瑟缩着,明显害怕了。当然,某男害怕的是对面三米之外站着的一群手执长刀的刺客。而不是被自己劫持的这个无辜路人。他正想着如何解决眼前困境时,忽然闻到一阵突如其来的臭味,他劫持的女人居然在这种重要时候放了一个特别响的臭屁,某男扔了刀就发足狂奔…【片段二】某女烤了一只鸭子,待得鸭子香气四溢之时,正要取下来好好饱餐一顿,就看见了走过来的某男,连忙狗腿一般捧着鸭子来到他面前献宝。某男冷哼一声,扭过了头,某女急忙道:“我,我刚才不是故意把你看光的…”见得某男眼闪寒光,她连忙小心翼翼道:“大不了,我,我也让你看光好了…”某男眼睛陡然一亮,她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连忙将手中鸭子扔到某男身上,不顾他被烫的嗷的叫了一声,发足狂奔…
  • 浮尘

    浮尘

    有一段日子了,秋妹每次背着割给羊吃的青草从山上下来回家时,都要站在路过的河埂上,望着沁河对岸镇上新建的那栋教学楼出神:那撩拨人心“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用洁白瓷面贴墙耀人眼晕的五层教学楼,以及操场上高高矗立着的旗杆上随风飘扬发出“啪啪”声响的鲜红国旗……望着望着她的眼睛就模糊了,于是,她赶紧用手背擦擦眼角快要落下的泪水,低下头匆匆朝家里赶去。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法国的破落贵族子弟勒内离家出国,只身流落于北美洲,来到路易西安那的纳契部落的一个村子里,被德高望重的瞎眼老酋长夏克塔斯收为义子。夏克塔斯把自己年轻时与阿达拉相爱的曲折故事,讲述给勒内听。
  • 替身恋人(全本完)

    替身恋人(全本完)

    在他的眼中,她犹如天使一般,阴差阳错,她代替好友来应征,这几乎将她打入地狱。她的背叛是他心底最深的痛,如果她想做替身,那就让她继续做吧……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的,他已渐渐爱上她,到最后他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