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20

第20章 人文大家(5)

1933年冬天,胡适与杨振声等人应邀去武汉大学演讲。有一天,东道主似乎要考考几位学者运用“大众语”的水平,便安排他们与小学校和幼稚园的孩子们见面。胡适说,尽管他在国内是“久经大敌的老将”,在国外也往往博得好评,然而在这次“考试”中却不幸落第。在他看来,孩子们虽然可以听懂他所讲的故事,却不大明白其中含义;相比之下,“只有杨金甫(即杨振声)说的故事是全体小主人都听得懂,又都喜欢听”。这显然和杨的教育背景有关——1920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教育学,获博士学位;1923年又入哈佛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

主政山大,缔造辉煌

提起杨振声先生,今天山东大学的学子或许并不陌生。作为山大校长,他缔造了名扬海内外的山东大学的第一次辉煌。从1901年在济南新办山东大学堂开始,山大时断时续地办了30年,一直没有太大起色。直到杨振声先生前来主政学校,山大才真正变得为国人所知。

也许,只有像杨振声这样的“海归派”,才更希望能够亲自操持一座中国大学。1930年4月28日,杨振声受蔡元培推荐,被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合并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那一年,杨振声刚好40岁,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杨振声主政山大,亲自到上海聘请闻一多与梁实秋来鲁,并任命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当时,国内知名的文、理学科专家、学者如黄际遇、谭书麟、蒋德寿、王恒守、游国恩、张颐、赵少侯、孙大雨、汤腾汉、丁山、闻宥、傅鹰、张道藩等,都先后应聘到山大任教。作为蔡元培的学生,杨振声很好地学习与借鉴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他曾这样对胡适先生夸耀:“我们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英文很好,外国文学系主任的中文很好,两个系主任彼此的交情又很好,所以我们中外文学系是一系。”

为表示对这些名家、教授的重视,杨振声校长给他们开非常高的薪水;但是,他对自己却非常节俭。当时,山东大学的经费只有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而且主要是由山东省或青岛市地方提供,国民政府并无经费供给。但杨校长却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把山大办得有声有色,声誉日隆。作为一个留学海外多年的著名学者和作家,杨先生为官之道实在是过于清廉。

在给文学院学生亲自授课的过程中,杨振声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革新调整。在亲自开设的“小说作法”课程中,他把新文学课提到了与《楚辞研究》、《诗经研究》等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杨振声在青岛时,和赵太侔同住在黄县路7号。在这所学校教书、工作的学者们,教学之余都喜欢到杨振声的住处喝茶谈诗,煮酒论文。杨振声经常是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热情地接待大家,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

从杨振声先生一生的教育经历来看,他先后打理过多校之政,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在青岛的山大一段时间。在山大的校长职位,也算是位高权重的了。他在山大任职仅两年多,作为一个山东人,“身材修长,仪表甚伟”,“而谈吐风度则又温文尔雅”的杨校长,潇洒风流、满怀激情地前来,痛苦沉重、义无反顾地离开,却给山大留下了巨大的声誉,泽被后世,嘉惠晚生。他延揽名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倜傥绝世,其校长风范永留山大人心中。

作为传承蔡氏“兼容并包”衣钵的“淑门弟子”,杨氏遍求名师。在上海,他从容不迫地对闻一多和梁实秋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此后,杨振声又用同样的方式将沈从文、黄敬思、黄际遇、汤腾汉等名家、教授聘请到山大各系任教。其教师阵容之豪华,在当时全国的大学中屈指可数。这些教授们大多是欧美派“海归”。而杨振声对欧美教育制度和办学方法又比较熟悉,对大学教育也有着深刻而精辟的见解:“学校当多制造此种机会,正式如各种讨论会、辩论会等,非正式如牛津、剑桥大学之下午茶会等,使学生得到机会与刺激,去讨论学术,批评政治、文艺及各种社会问题。”纵使声名显赫者如章太炎、胡适、罗常培、冯友兰、陈寅恪等,也都曾做客国立青岛大学讲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振声因学生运动而引咎辞职。可是,他曾经力倡青大开办海洋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学科,此即现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中国海洋大学之先声。

主编“大一国文”,推动现代文学

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大正式上课。临大中文系学生孙昌熙也是山东人,得到了杨振声的赏识与关照。孙昌熙回忆说:“先生在山东形势吃紧,鲁籍学生惶惶不安的时候,不忘照料他们。爱乡才能爱国,卫国就是保家,培养人才,储备力量,收复失地,我体会这大概就是当时先生的心情。”

一些因经济有困难而影响读书、或者想谈谈对国家形势的感慨的山东学生,常去找杨振声一诉心声。孙昌熙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见到杨先生的。孙昌熙后来写道:“时已冬令,先生已穿长棉袍,愈显高大,而风度潇洒。前发稍稀,长方形脸上,目光炯炯,高鼻梁,口含一只大烟斗,多听,多思考,不多讲话,然而即之也温。笑起来极为爽朗,是位典型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随后,孙昌熙在与杨先生的不断接触中,逐步感受到他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先生在娓娓而谈中,多幽默风采,使人如坐春风。他也月旦人物,但不露锋,让你自己去思索。如对某国画家的作品,只说他在国内开画展时,展出的是西洋画;而在外国则展出中国画。先生有资格评论的。先生的艺术素养极深,书法韵味高妙……”

陈平原教授认为:“支撑着西南联大的现代中国文学课程的,是杨振声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对中国文学系要不要开设“新文学”或“现代文学”课程,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联大校园里,新文学家不少,个人创作没问题,但是作为课程讲授则是另一回事。即便是早已声名远扬的新诗人闻一多、散文家朱自清,也都对此不感兴趣;真正推动西南联大的现代文学教学的,还是杨振声先生。

从《国立西南联大校史》中可得知,杨振声先后任西南联大主任秘书、叙永分校主任等重要行政职务,还主编了大一国文。“(联大)中文系对大一国文课是十分重视的,系里成立《大一国文》委员会,请杨振声主持。”选杨振声来做这项工作,可能是考虑到他具备的两种优势:一方面,他是对新文学有影响力的作家;另一方面,他在30年代就开始领导教育部的中小学教科书编写工作。

这册西南联大所有学生必修的《大一国文》课本,包含文言文15篇、语体文11篇、古典诗词44首。反映新文学运动业绩的现代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文学理论),被引进了这本大学国文教材。这一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不仅把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地区自“五四”以后重视白话文的传统带到比较封闭、保守的西南,同时也给教育当局的严重复古倾向以巨大打击。多年之后,汪曾祺回忆当时读《大一国文》,认为是一本“京派国文”。他在谈联大大一国文的特点时,写道:

“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选了《论语》,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接近庄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对联大学生有相当深广的潜在影响。还有一篇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般中学生都读过一点李清照的词,不知道她能写这样感情深挚、挥洒自如的散文。这篇散文对联大文风是有影响的。语体文部分,鲁迅选的是《示众》。选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是意料中事。选了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就有点特别。更特别的,是选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查阅《国立西南联大校史》可以知道,这是1942—1943年的篇目。语体文还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汪曾祺记忆中的丁西林的剧本《一只马蜂》,实为丁西林的《压迫》(独幕剧)。汪曾祺对这个课本印象深刻,很有感情:“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这本书现在大概是很难找到了。如果找得到,翻印一下,也怪有意思的。”当时的《大一国文》只印课文,没有注释、题解、作者介绍和辅导教材。16开本白报纸铅印,印数不多,接力棒一样由前一届学生传给下一届新生。从《大一国文》的篇目可见,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的意见占了上风,吸收了新文学运动的成果。

1944年,面对教育部复古的倾向,大一国文委员会又选编了一册《西南联合大学大一国文习作参考文选》(后改名为《语体文示范》),入选了胡适、鲁迅、冰心、徐志摩、宗白华、朱光潜、梁宗岱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杨振声为此书撰写的序言《新文学在大学里》,突出地点明了向教育当局复古倾向作斗争的编印宗旨。值得一提的是,两本大一国文,均未选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本校教师的作品,特意“回避”,以免引起误解。

杨振声除主编《大一国文》,还在中文系开设汉魏六朝诗、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文学概论等课程。从师从杨振声的学生的回忆中,我们可知杨氏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贡献。

1938年,吴宏聪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他最想见到的先生是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因为他在中学时代就读过这几位先生的文学作品。杨振声在“五四运动”中的壮举,更是吸引着吴宏聪,想找个机会瞻仰先生的风采。

吴宏聪这样描述杨先生在西南联大教“现代中国文学讨论及习作”课程的细节:“他的教学方法是全新的,每次上课都由先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讨论后跟着要交习作,讨论小说交小说,讨论散文交散文,训练很严格,要求也很高,作业批改更详尽,每次作业都批改得密密麻麻……”当年联大的教授不仅杨振声如此,沈从文等人也是这样扶持学生的创作。

萧乾在《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中,曾谈及1929年杨振声在燕京大学讲“现代文学”时的情景:“在班上,杨先生从来不是照本宣科,而总像是带领我们在文学花园里漫步,同我们一道欣赏一朵朵鲜花。他时而指指点点,时而又似在沉吟思索。他都是先从一部代表作讲起,然后引导我们去读作者旁的作品,并探讨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倾向。”杨振声在“京派”文人中是老大哥式的人物,他的正直、朴实和热心,提携了一大批青年作家。萧乾称杨振声为“启蒙老师”,沈从文蜚声文坛也和杨振声的提携有很大关系。

孙昌熙在《把中国新文学抬上大学讲坛的人——追忆在抗日战争期间接受恩师杨振声教授教诲的日子》中,满怀激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先生在西南联大为中国新文学披荆斩棘地开辟道路,或者说‘打天下’,是胜利的。那标志,就是新作家群的不断涌现。”

如今在大学中文系讲授现代中国文学的先生们,说起来,仍然要感激杨振声先生。令人遗憾的是,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后,杨振声因为和胡适的亲密关系,被北大疏远,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迫于当时的形势,杨振声在北大时曾写过批判胡适的文章。远在美国的胡适看到杨振声等人的批判文章,还作了点评。对很多人的批评,胡适嗤之以鼻,并对当年的“朋友”重新认识;唯独对杨振声,他没有做出批驳的点评。想来杨振声的批胡文章,和他一向的为人一样忠实、厚道。

1956年,杨振声先生由于曾经在西南联大时期过于劳累,身体透支,病逝于北京。

【大师小传】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文学教授。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民主办学,广罗人才,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人才济济,灿若群星,迎来该校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不辞劳苦,亲自开设“小说作法”课。1933年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负责北大北迁筹备工作,并任教;同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新中国成立后仍于北大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1956年病逝于北京。临终,唯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2379册)捐给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胡适:丘吉尔式的演讲作风

民国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一方面说明胡适名望之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胡适交友之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马走卒,无人不知他的大名。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道:“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然大笔一挥,写下“胡说”两个字,引得哄堂大笑。

“胡说”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他以创作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1917年2月,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朋友》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他后来将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后来,胡适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打响了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文化解放第一枪”。

胡适还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

同类推荐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嫁个将军

    重生之嫁个将军

    李雅34岁时被迫自杀,死后重回到她11岁,一切悲剧都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依靠预言般的前世记忆开始了复仇之路,一步一步将敌人算计到蛊中踩死……
  •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

    这是一个转瞬生死的年代,人心动荡,世情薄凉。他,如兄如夫,热烈如骄阳;他,亦师亦友,干净如月亮;她一天天成长大,一天天懂得成长的代价……烽火佳人,利益交错,谁是谁的棋子?谁得到?谁失去?谁痴情?谁断爱?谁又能走出欲望的河流,采撷那一缕栀子的淡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吾家萌夫有点甜

    吾家萌夫有点甜

    重获新生,顾小懒决定帮老妈拴住出轨的老爸,守护住家人,做一只无忧无虑的米虫。
  •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提升孩子责任心,培养未来精英的最佳读本。让孩子在责任的担当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从优美的文字中汲取至深的哲理。教会每一位青少年勇担责任,把握自己的未来。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焚天剑

    焚天剑

    浩瀚灵力大陆,大千世界,魔族横行,上古时期的域外邪族是否遗留。无尽火域为何化为灰烬,强大武境消失何处,西极战皇死于谁人之手。一个个传说般的名字,究竟去向何方。消失于这主宰之境,青衫剑圣,北荒之丘,万墓之地,不死之主镇天地。凌驾于乾坤之上,消失于苍穹之中。少年修然得虎印,遇古神,寻父母。灭魔邪,究竟这位少年能否探索上古的遗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隆重推出!)所有人都说她是妖孽,是妲己转世,褒姒投胎,是一个魅惑君心的女子。而她芸媃,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子,从小失去爹娘的她被舅舅和舅婶卖到了皇宫之中为奴婢,从下就伺候在三皇子的寝宫之中,她没有想到七年后三皇子再度见到她的时候,竟然早已对她情根深重。一瞬间她成了三皇子最疼爱的女人,成了众人嫉妒的对象,她经历了皇宫之中的尔虞我诈,冷宫酷刑,最后被一个年纪轻轻的红绫赶出了岭园,伤心的她无处可去,成了一位在洛阳长安卖花的女子,她发誓一生不再踏足皇宫,可惜天永远都不遂人愿。。。。
  • 顽劣小神医:谁的江湖谁做主

    顽劣小神医:谁的江湖谁做主

    她是乌云谷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神医。一次意外认识了师父的头号大敌。她只是为了夺回自己的东西才会愿意跟他混在一起,哪知一夜之间“闻名”江湖。朝夕相处,让她无意的知道了很多他的冤屈。她心疼他的隐忍,想同他一起。哪知道早已有人陷阱重重,到底能否解开误会,能否如她所愿。看小神医如何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