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19

第19章 人文大家(4)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关系到祖国繁荣富强。可是1957年夏,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政治风暴。马寅初无所畏惧地坚持真理,继续研究和阐述新人口理论。他在黑云压城的围攻中,毫不畏缩,也不苟同,进行针锋相对的论战。

这不禁使人想起马寅初先生在1927年讲的《北大之精神》。他在文中写道:“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而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既然有精神,必然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马寅初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北大精神。

马寅初在被围攻的困难日子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如何为北大1万多名学生作出榜样。他说:“我总想以行动来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10400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随便低头。”

1960年,马寅初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3月18日离开北大。

“五马”齐全

马寅初出生正逢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于是乡间盛传,“五马”齐全,必定是个非凡人物。童年时候,马寅初想读书;而父亲马棣生认为他聪明伶俐,应该学管账记账,继承马家的“酒坊”家业,学做生意。因此,马寅初经常挨父亲的训斥、毒打,罚跪。可是他坚持“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于是马棣生劈头盖脸将儿子一通暴揍。秉性倔强的马寅初说:“念不了书,还不如死了算了!”推开父亲就向江边跑去,一头扎进黄泽江。

马寅初当年在重庆讲学,大呼“杀孔(祥熙)宋(子文)以谢国人”,被老蒋囚于鹅湖之顶。鹅湖乃800年前南宋理学两大师朱熹、陆九渊论学之地,今囚此一马,也算佳话。

马寅初曾激于义愤,抬着棺材,到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去谏诤,准备杀身成仁。1942年,马寅初想去上海复旦,然教育部不允。1949年后,马老到复旦演讲时,已70岁高龄。为了显摆一下,他做了个鹞子翻身的动作,精彩至极。他说他身体之所以健壮,是由于年轻时在日本就开始洗冷水澡,终年不辍。后来他活了整100岁。

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

早在任浙大校长之前,马寅初与浙大已有很长时间的交往和深厚的感情。浙江是他的家乡,他曾多次在浙大讲学。在1949年8月出任浙大校长的就职演讲中,马老说,办好学校,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有师生员工真诚的团结,三要发扬民主。并以身作则,不耻下问,深入群众,发扬民主,引导师生员工为办好浙大作贡献。

1950年4月1日,浙大举行53周年校庆;并在马老主持下,召开师生员工代表大会,对学校的行政、学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献计献策,共提出900余条意见和建议,然后研究、落实。马寅初在浙大任校长虽然只有1年另8个月,但他的追求真理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他的民主作风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精神,都给浙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年,马寅初因写《新人口论》而受到错误批斗。全国围攻之时,马老的“马脾气”又起来了,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不管怎样艰难险阻,决不后退半步。”几十年后,历史证明他是对的。

【大师小传】

马寅初(1882—1982),又名元善,浙江嵊县人。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大学教授,因抨击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而被监禁。抗战后,在上海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任教;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50年代因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遭到错误的批判。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造》、《中国之新金融政策》、《马寅初讲演集》、《马寅初经济论文集》、《战时经济论文集》、《新人口论》等,其中《中国经济改造》及《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两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界之名著。

周作人:讲课如话家常,而又谨慎吞吐

周作人,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号知堂、药堂、苦茶庵老人,又名启明、起孟、启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等。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学者,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杰出代表;抗战时期沦落为北平日伪文教官员。

站上北大讲台

1917年9月4日,周作人收到北京大学的正式聘书,上面写着“敬聘周作人先生为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并支付教授月薪大洋240元,随后可以加到280元为止。

周作人在北大担任的课程是欧洲文学史(每周3学时)与罗马文学史(每周3学时);一星期6小时的课,连同现编讲义,非常忙碌。此时的周作人才从地方中学出来,一下子就进入北大这所全国最高学府,并且还被聘为教授,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只好求助兄长鲁迅。就这样,周作人白天把讲课的草稿起好,到晚上让鲁迅修正字句,第二天再誊正并起草,最后交到学校油印备用。

经过1年光阴,周作人与鲁迅兄弟二人共同起草了“希腊文学要略”1卷、“罗马文学”1卷、“欧洲中古至18世纪文学”1卷,合成一册《欧洲文学史》,作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周作人讲课文如其人,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周作人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听讲的学生极多,大都是慕名而来,校外、校内的听众挤满了一屋子。

当时周作人还在燕京大学授课。晚年冰心曾回忆说:“我在燕大末一年,1923年曾上过他的课。他很木讷,不像他的文章那么洒脱。上课时打开书包,也不看学生,小心地讲他的。不像别的老师,和学生至少对看一眼。我的毕业论文《论元代的戏曲》,是请他当导师的。”

20世纪30年代,作家卜乃夫在北平自修,也慕名到北大听过周作人讲课。他后来回忆说:

“铃声响过不久,教室门开了。我的心弦微微有点颤动,跨进一个中等身材——个儿不算太矮的人,着一件米灰色布棉袄裤,黑色布鞋、光头、白眼镜,全身上下给人一种整洁朴素之感。……他讲书正如他写文章,除正文外还有不少的插语。但他给我的最深印记,却是踌躇不决。他未开口之前,总要用手抓头,考虑一下,开口时则有点吞吞吐吐,辅助词用得很多。正像他写文章一样,似乎恐怕一句话说出去,会成为一颗炸弹。”

参与文学研究

当时的北大除了文科、理科以外,还设立了研究所。于1917年12月开始,文科方面分哲学、中文及英文3门,由教员拟定题目,分教员共同研究及学生研究两种。周作人参加了“改良文字问题”与“小说研究”两组。前者名单上有钱玄同、马裕藻、刘文典等人,却一直没有开过会。后者有胡适、刘半农等人,他们与周作人都作过报告。

1918年4月19日,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中,除概括介绍了日本小说发展的历史外,还反复强调了一点:“中国讲新小说也20多年了,算起来却毫无成绩。”其原因是“不肯自己去学人,只愿别人来像我,即使勉强去学,也仍是打定老主意,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要想救这弊病,须得摆脱历史的因袭思想,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随后自能从模仿中蜕化出独创的文学来,日本就是个榜样”。他的结论是:“目下切要办法,也便是提倡翻译及研究外国著作。”

这番话具有某种纲领性:周作人这一代人,在拒绝与否定他们的前辈——梁启超、林纾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的同时,作出了自己时代的新的战略选择:从全面、充分地翻译、介绍与研究外国著作入手,摆脱历史的因袭思想,“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以此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突破口。

这些报告正式发表后,在学术界与创作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

“卯字号的名人”

周作人通过自己的学术与教学活动,终于为北京大学所承认,也成为“卯字号的名人”。所谓“卯字号”,是北大文科教员的预备室,一排平房,一个人一间。蔡元培主持校政后,除聘李大钊为图书馆馆长、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外,还聘请了一大批新、旧派名人任文科教员,“卯字号”也就成了群贤会集的场所,留下了许多为后世文学史家所津津乐道的逸事。

其中最有名的,是所谓的“两个老兔子和三个小兔子”:文科学长陈独秀与主讲中国文学史的朱希祖,他们同生于己卯年(1879),时已38岁,算是年龄较大的,称为“老兔子”;“小兔子”则指胡适、刘半农与刘文典,他们同生于辛卯年(1891),还不满26岁,都是翩翩少年。“老、小兔子”当中,除朱希祖当年与周作人同在民报社听过章太炎先生讲课以外,其余4位他都是初识。

陈独秀原只是个“新名士”,北京御用报纸因此攻击他不谨细行,常作狭邪之游,这大约是有根据的。他主持的早期《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也没有什么急进主张。周作人初来北京时,鲁迅曾以《新青年》数本见示,并转述许寿裳的话道:“这里面颇有谬论,可以一驳。”周作人看了却没觉得有什么谬论,可也看不出什么特色。经过复辟事件的刺激,陈独秀决心把《新青年》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推进一步,由文体改革进而发展为思想革命,这与鲁迅、周作人的意见正不谋而合,陈独秀自然也颇器重周氏兄弟。

从美国归来的胡适稍晚于周作人,在1917年10月出任北大教授。在此之前,他就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而名噪一时,此时与周作人同在研究所小说组,来往不算不多,关键时刻彼此也能互相支持,但始终有一段距离,保持着一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周作人后来说他们之间“交浅”而不妨“言深”,大体是符合实际的。

周氏与“兔子”们当中最为投合的,自然是刘半农。刘半农后来回忆二人初见时的情景:“余已二十七,岂明已三十三。时余穿鱼皮鞋,独存上海少年滑头气。岂明则蓄浓髯,戴大绒帽,披马夫式大衣,俨然一个俄国英雄也。”

他俩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刘半农临时借住的教员休息室后面一间屋子里。周作人去看他时,刘半农即拿出他所作的《灵霞馆笔记》(时正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资料;原是些极为普通的东西,但经过他的安排组织,却成为很可诵读的散文。周作人当时就很佩服他的聪明才力,并且注意到这位新同事“头大,眼有芒角”,以为遇到了一位“奇才”。

刘半农确实不失江南才子气,他虽然有志革新,却在谈话中时时露出羡慕“红袖添香”的口气。周作人便用了钱玄同所加的讽刺,将他的号改为龚孝拱的“半伦”;因为龚孝拱不承认五伦,只剩下一妾,所以自认只有半个“伦”了。刘半农却不生气,但在朋友的攻击下,也逐渐放弃“才子佳人”的旧感情、旧思想。周作人由此倒认识了刘半农的“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这与鲁迅说刘半农“浅”而“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都是真正的知人之论。

【大师小传】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1905年夏随鲁迅东渡,先后进东京法政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创办《新生》杂志(未果),合译出版《域外小说集》;并开始创作小说和自学多种外文。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归国,先后任绍兴省立第五中学英文教员、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教育司视学等;并兼任《绍兴教育会月刊》及《叒社》杂志编辑;还常在《越铎日报》发表反封建的政论和翻译外电通讯。1919年“五四运动”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孔德学校、中日学院、女子学院等校任教;并兼任北大东方文学系主任、燕大新文学系主任等。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杂志的重要同人作者;与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人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杨振声:推动现代文学的教育家

杨振声在北大求学时,和傅斯年、罗家伦一起创办《新潮》;“五四运动”中因火烧赵家楼而被捕;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25年出版小说《玉君》;1928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青岛大学校长;20世纪30年代主编中小学教科书;后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并执教联大中文系,推动新文学教学;联大结束后北上接管北大。杨振声在近代文学史和高等教育史上都应留下一笔,是推动现代文学教育的教育家。

开启童蒙,鸦凤之别

杨振声不仅是一位文学教授,更重要的是一位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为研究儿童教育,这位曾任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竟还跑到北师大实验小学当“娃娃头”。在教学中,他讲故事绘声绘色,做游戏追逐打闹,没有一点“师道尊严”的影子。

1924年,留学回国后的杨振声在各大名校任职,辗转周折于教育和学术行政之中。他向来以性情温和、冲默有量而闻名。在当时学界的印象中,杨振声的人品尤可称道。关于杨氏的风度和魅力,梁实秋形容道:“身材修长,仪表甚伟,友辈常比之于他所最激赏的名伶武生杨小楼。而其谈吐则又温文尔雅,不似山东大汉。”而胡适则感慨与杨振声在一起,有“自惭鄙吝,若鸦凤之相比”的感觉。

然而,这种“自惭”不仅仅表现在仪态上。如同杨小楼开创了杨派武生一脉而成为国剧泰斗一样,杨振声对我国儿童教育的推进,亦称得上是先行于时代的宗师级人物。

1932年11月1日,杨振声和胡适、蒋梦麟、周炳琳等39人被聘为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首批委员。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文字在华北将成为唯一抵抗强邻、坚强自己的武器。生长中的儿童与少壮,待注入一点民族情感和做人勇气。”其中,杨振声、朱自清负责编写中小学国语教科书。为了使所选编的教材真正适应少年儿童,杨振声陆续带着编成的教材,每星期到北师大实验小学去试教。同时,他也经常把小学生请到自己家里来做客,给他们吃点心、讲故事,以增进对孩子们的了解。

同类推荐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成功科学心理

    成功科学心理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科学与价值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科学心理学》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科学价值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当然,马斯洛的整个思想非常博大精深,本书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如有不正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相信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并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动机与行为,指导自己的认识与创造,指导自己的科学与心理,指导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故乡是家兵营似海

    故乡是家兵营似海

    由作家毕淑敏创作的短篇小说《藏红花》是惟一一篇获得《小说月报》第10届百花奖大奖的军事题材作品。它具有同类作品所不可多得的艺术魅力。作品描写和讴歌了边防军人的战友情和爱情,准确地把握了边防军人独特的感情世界,因为准确,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 蜜恋游戏2

    蜜恋游戏2

    一日等人好不容易来到魔龙城堡,却被强制驱逐出了游戏空间,而大家在游戏里累计的成绩也被全部清空!重新回到学校,一日还来不及感受校园生活,便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至。但让一日想不到的是,神秘的夏知时竟成了她寻找弟弟的唯一线索!在被操控的意识中,一日渐渐看清了夏知时被封闭的真心,然而少年的误解与憎恨却越发浓重。无法预见的未来,无法化解的隔阂,永恒的黑夜又悄然而至……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共同赢得未来

    共同赢得未来

    领头狼作为开路先锋,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单列行进,互为呼应,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有序而不乱。领头狼累了时,培育员工精神的第一黄金读本,迎接新的挑战。它就跟在队尾,主攻者奋勇向前,养精蓄锐,佯攻者避实击虚,头狼发号施令,助攻者嗥叫助阵。一旦攻击目标确定,打造卓越企业的必备培训教材,轻松一下,世界500强提升职业素质最佳典范。待头狼昂首一呼,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世界500强黄金培训课程之一!真正适合公司的超级管理经典,一匹挨一匹
  • 漂来的狗儿

    漂来的狗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奇特的年代。被侮辱被伤害而后抗争,青春萌动的朦胧恋情。,灰暗沉闷的生活禁锢了成年人的灵魂,却无法遏制孩子们自由奔放的性情。在“梧桐院”的小小天地里,一群淘气、贪玩、喜欢新鲜的事物的中学教师的孩子和一个邻家女孩狗儿结成玩伴,玩得上天人地,花样百出,趣味无穷。仿佛一段段封存已久的电影,仿佛一张张年深泛黄的照片,那是一个个有欢笑也有眼泪、有甜美也有屈辱,温暖而又感伤的童年:捞小鱼,粘知了,去中学图书馆偷书,看连环画《红楼梦》,给伟大领袖写信,在漂亮芭蕾舞演员面前自惭形秽,惶惑于身体的发育长大,一部讲述成长的小说
  • 苦恋

    苦恋

    这一切都是自找的!明知道他娶自己没那么单纯但贪恋爱情的心还是经不住他的诱惑沉沦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中结果被他伤得体无完肤她知道自己太傻不应执着这段没有自我的苦恋可是自己就是放不下他啊!更何况肚子里还有了他的骨肉她该怎么办?就在她以为他也会爱上自己时他却…终于,心碎了,也累了也许离开他才是最好的选择*相关人物的【MTV】不可错过:http://m.pgsk.com/mgdnr/359016/m.pgsk.com(上集)背景音乐:《APlaceNearby》——琳恩玛莲演唱http://m.pgsk.com/mgdnr/359371/m.pgsk.com(下集)背景音乐:《雏菊》原声碟※连载文:《黑道总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