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200000007

第7章 时代之书:《庄子》如何在魏晋大盛(4)

向秀和郭象注《逍遥游》都采用适性和独化之说。根据以上《世说新语》中这段记载,似乎当时诸名贤对向、郭二人的注解并不满意,只是又无法做出更好的注解。待支遁的新解一出,诸名贤顿觉支理发出了他们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的那段意思,于是遂用支理。刘孝标在此段记载的注中引用了支遁的《逍遥论》,其论曰:

“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蒸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支遁此解完全切中了郭象适性说的弱点。以郭象高迈的天资,他似乎不应该如此解读《逍遥游》的意思。因此后来多有学者怀疑,郭象强解“逍遥”为“适性”,不过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将庄子哲学变成“内圣外王”之说,以致有人讥评不是郭象注庄子,而是庄子在注郭象。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中称,郭象的《庄子注》乃是其政治学说,其内圣外王的形上学,也只是为其“崇有”或“名教”寻找理论根据。

然而,由于郭象的《庄子注》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之郭象本人极高的政治地位,所以便盛传开来。郭象注《庄子》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解读《庄子》,更为重要的是郭象对《庄子》原本的删改,当五十五篇本渐渐失传后,我们所读的三十三篇本《庄子》,与司马迁、扬雄、王弼、郭象、支遁、葛洪等所读的,已经不是同一本《庄子》了。

东晋清谈中的《庄子》

1、清谈中的《庄子》

郭象的《庄子注》对两晋之际的玄学影响甚大。支遁成为东晋玄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正是以对《庄子·逍遥游》的新解而成名的。据《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载,支遁虽然在会稽负有盛名,但清高的王羲之一开始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经名士孙绰的引荐,支遁去了王羲之家里,王羲之也不肯与他说一句话。支遁见此须臾退去,后来王羲之即将出门,车马已在门外备好,支遁上前对王羲之谈论《庄子·逍遥游》。支遁以其高才,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地“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羲之当场听得“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陶醉之极以至于忘记了出门。

经过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291—306)与五胡乱华,北方名门大族纷纷南渡,晋朝最终在江南一带偏安下来。渡江之初的失意与悲伤,渐渐被江南的山清水秀和鱼米之乡的经济富足抹去。政局安定下来之后,清谈之风再振,终于在永和年间(345—356)达到最盛。仅《世说新语·文学》就记载了大约四十条发生在永和年间的清谈,参与者几乎涉及所有名士和高僧,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

清谈的话题依然是以老、庄为灵魂的玄学。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曰:“在晉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自郭象的《庄子注》大畅玄风之后,清谈的主题基本都围绕着《庄子》,比如《世说新语·文学》所记王丞相(王导,276—339)过江后止道的“三论”,即“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皆直接来自于《庄子》。而《世说新语·文学》中与《庄子》有关的记载便有十多则,其中直接谈到《庄子》及其篇章的有八则。这八则中,有的言及当时社会上注《庄子》的情况,有的记载了名流们如何谈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和《渔父》。

东晋高僧是清谈的主角之一。而高僧谈玄的方式就是援道入佛,如上文所引的支遁解《庄子·逍遥游》,认为只有至足者才能逍遥,而所谓“至足”便是佛家所讲的般若性空,是一种完全没有欲望的状态。支遁此解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以庄注佛,不管是注庄还是注佛,也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支遁的诠解的确要比向、郭的“适性说”更深刻。支遁作为一代高僧,作为东晋清谈的领袖之一,对《庄子》尤其爱好。《世说新语·文学》以较长篇幅记载他与名士谈论《庄子》文义的地方就有三处:一次如上文所引,是给王羲之说“逍遥游”;一次是在白马寺中论“逍遥游”;另一次是与名士谢安、许询等在王濛家聚会时,与诸人共同谈论《庄子·渔父》一篇。

佛、道二家的确在一些方面可以融通。东晋格义佛学的产生,正是因为支遁等高僧精通老、庄之学,他们援道入佛,时有高论。格义佛学一方面解决了佛学初来中国的水土不服,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将魏晋玄学带向了新的发展道路,即最终形成了儒、释、道的融合。关于佛、道二家思想的融通,本章在下节的“东晋格义佛学与《庄子》”中将作详细讨论。

2、庄老之风与清谈误国

较之正始(240—249)和元康(291—302)两个时期,东晋人对清谈可谓到了一往情深的地步。正始和元康时期的清谈主要集中在宇宙本体论即“有无之辨”和“名教与自然”,这两个主题都与实际的政治社会人生有关。而到了东晋,清谈渐渐流为一种“口上虚语”,乃至成为一种名士身份的装饰品。是否名士以此为准的,社会为此风靡。

东晋清谈中的高情雅趣自然不少,但社会上下唯清谈是务必然带来很多问题,以至出现了“清谈误国论”。早在西晋之初,一些礼法之士便对正始以来的玄谈感到不满,比如傅玄的《举清远疏》曰:“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这几句话被视为“清谈误国论”的滥觞。然而,傅玄是站在司马氏集团的立场说这些话的,表达了曹魏后期的礼法之士对清谈名士的不满。

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中谈到“清谈误国”时说:“如果是林权隐逸清谈玄理,纵然无益于国计民生,也不至于误国。清谈误国正是由于山涛、王戎辈‘名教即自然’理论的出炉,使得此辈既享有在朝的富贵,又不失林下的风流。”兼“名士”与“达官”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就是清谈宗主王衍(256—311)。王衍出身于名门琅邪王氏,累居显职,然而“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在被石勒活埋之前,王衍曾有过一段反悔清谈的名言: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王衍的追悔后来变成东晋清谈中的一个话题。《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一则记载称,桓温在眺瞩中原时慨然而叹: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像王衍这样既心安理得身居显职,又像林下名士一样唯谈玄言,岂不是一种尸位素餐?当时风尚所趋,在朝者大多口谈玄虚,不务国事,而他们的理论依据便是“名教即自然”。这一理论始创于何晏、王弼,修饰于山涛、王戎,而大成于郭象的《庄子注》。

庄老之风带来的政治上的颓废,让当时少数的务实之士深为忧虑。据《晋书﹒陈頵传》的记载,八王之乱中,永嘉五年(311年),陈頵在给主持政务的王导写信称:

“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加有庄老之俗倾惑朝廷,养望者为弘雅,政事者为俗人,王职不恤,法物坠丧。”

然而王导自己便深好庄、老之学,因此王导对这封信不以为然。虽然作为东晋在江南建国安邦的元勋,王导在政治上非常有为,但他政务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谈他的“过江三论”。

尽管清谈在东晋发展到极盛,但对清谈的批评也在发展,从对王衍死前一叹的讨论,渐渐演化为“清谈亡国”的论调。这种论调形成的原因,一是尽管在晋代庄、老成俗,但儒家经典依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目,二是儒学在东晋渐渐复兴。而持“清谈误国论”者莫不站在儒家的立场,痛心疾首地将亡国归咎于庄、老玄谈,如干宝(?—336)在《晋纪总论》中曰:

“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这正是清谈的流弊。从学术和文艺的立场来看,清谈就像当时知识分子们灵魂的姿态,潇洒出尘令人企慕;但从经世安邦的立场来看,身居要职却虚谈是务,当然会导致误国。然而,误国的根本原因不在谈论庄、老,而在于由此学而生出的“名教即自然”论。

东晋“格义佛学”与《庄子》

同类推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为嘛别人穿越不是小姐就是公主,好吃好喝有王子有王爷?而她却成了将军府的替嫁小女儿,一个爹不疼姐不爱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人。要不是在市集上救她一命的白衣侠士出现在皇宫里,她才懒得进宫去报恩,哪想她根本不被人想起,反被人嘲笑“太丑想不起”。“哼,我长大了也会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你给我等着。”为了这句话,她闭关修生养性,从此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为伴。她发誓她的出现一定要惊艳四方让他拜倒在自己的长裙之下。
  • 纵使寂寞开成花

    纵使寂寞开成花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陌小花】那些过去的和现在,离开的和留下的,都像迎着光看过去的胶片,透着一点点回忆的酸涩,过去得那么潇洒,却永远都抹不掉。苏染,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因为一种信仰,固执的奔跑在生命的旅途里,只为了那盏微弱的灯光,那是生命中一场没有任何把握的赌注,虽然不知前路如何,但为了那瞬间的甜蜜,于是,投注了全部希望。伤害过多少,被伤害过多少,那些已经不再重要。人生很多时候都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不知不觉中,我们转过多少次身?隔了几世?【许你一生,寂寞流年————苏染】繁华如梦,我终究还是伤害了你。那些年,那些时光,已无法用语言来补偿。我以为我会忘记,却在见到你的那刻,那些自以为是的伪装,顷刻,支离破碎。陌小花,你知道世界上最动听是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不放弃”所以我们都别放弃好吗?现在,请将你的手放在我手心,让我带着你,一起去寻那年少的梦。我发誓,从此,不再放开你的手。【紫苏鸢尾,花开不败————陆少倾】陌小花,你是个温暖的女孩。可是,有时你却那么寂寞,多想将你捧在手心里呵护,却害怕再也看不见你温润如玉的笑。虽然我知道,你要我爱我给不了。至少,让我留住记忆里,你幸福的过往。【春光散尽烟波里,桃花已天涯————JEEN】她的心,难道从未离开过吗?纵使,他四年音信全无。原来,这么多年的期待,也不过是瞬间的华丽罢了。有些人,有些事,终究不会有结局。可是,我还是听到了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那么真实。拿出你们的支持、收藏、咖啡、花花,花儿会感激不尽。你们的支持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偶滴群:72769610欢迎大家加入。
  • 难忘初恋:温暖留在左心房

    难忘初恋:温暖留在左心房

    四年前,盛夏在一场晚宴上将顾映宁错认为失踪的初恋许亦晖;四年后,盛夏在婚礼前夕又与许亦晖狭路相逢。两张相似的面孔,两种迥异的气度,究竟是梦境,还是陷阱?若不是被卷入莫名的纷争,盛夏不会知道顾映宁竟会那般在乎她;若不是被许亦晖蓄意报复,顾映宁不会知道盛夏竟会那般害怕失去他;若不是亲眼目睹,许亦晖不会知道有一天盛夏竟会那般厌恶他。原来,最珍贵的不是记忆,而是眼下手心里暖暖的温度。
  •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某日,京城里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东方闻璎看着这个大好日子终于心一横:“行,那就起价五个铜板!事成之后五五分成!”丽春院妈妈一听,一榔头砸了下去:“开拍了开拍啦,新鲜刚到的小倌啊,色泽如玉玲珑剔透的上等小倌一枚啊,跳楼价五个铜板起步啦……”珠帘后,被绑的面目扭曲的九王爷直接一脚就踹了过来:“东方闻璎,本王要诛你全家……”(这绝对是一个说起来全是泪的心酸故事,当大灰狼遇到了小白兔,按理说,没有好下场的都是小白兔,可为毛他这只大灰狼却混到连渣都不剩了呢?!!!)
  • 苍然凤天

    苍然凤天

    她心地善良、济世行医,人称玉面神医。本过着无忧无虑惬意的生活,命运之神却不眷顾她,迫使她卷入纷争。只因她所肩负的责任不同……他残酷冷血,只想找到心中的那个她,然后一统世界。却没想到,阴差阳错,遇到的她不是她……她心心念念地爱着他,用尽心机、不择手段,阻止他与她的遇见……她说:我只希望所有的人都好,我也很希望自己能跟所爱的人一起,若必须要牺牲我,那么我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换得世界的和平……他说:我只爱她,我的世界只要有她就完美,我不会让她伤心,不会让她为难,若有人伤害她,那必将死……她说:我爱你,若你不爱我,我宁愿将你毁掉,让她也得不到。三人纠结,命运到底如何牵引着?世间万物,谁主沉浮?
  • 剩女出嫁(全本)

    剩女出嫁(全本)

    吴夜凉30岁大龄未嫁女,曾受过一次感情的创伤,用了7年时间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在一次冲动之下嫁给了青梅竹马比她小三岁的富家公子秦峥,秦峥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婚后秦峥前妻沈媛的别有用心,秦峥的无心行为,男子英雄主义让吴夜凉深感不快。同时吴夜凉前男友的藕断丝连,得知当年分手的真相让吴夜凉再次跌入感情的纠葛。再加上好友李玉清婚姻的不幸让吴夜凉对婚姻产生了怀疑,这些种种给这段婚姻埋下了隐患。当解开一个个误会之后,男女主角最终选择了活在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博,那么秦峥和吴夜凉愿意接受这场赌博,并且有信心成为这场赌博的赢家!且看他们之间婚后的别样生活。
  • 重生之盛世狂女

    重生之盛世狂女

    她是凤凰王朝第一美人,被亲妹妹毒死后穿越到现在大陆的十岁少女身上,从此代替这个无助的少女撑起了一个家.商界,无人不知乔易小姐,十六岁的年纪,她跺一跺脚就能影响欧洲经济,所到之处飓风不断.黑道,她是人人敬畏的神秘领袖,她要杀的人没有人敢包庇,她要救的人没人敢杀,她的话就是圣旨.政界,国家领袖都要给她几分薄面,她是大陆上第一个拥有自己军事力量的人物.她很低调,可是很多事情却逼得她高调!少林武僧追着她要失传的武功秘籍,城市猎人说她是妖怪,非要向她索命,英俊潇洒的少年将军把她当作十六岁的高一少女逼她下嫁.各式各样的完美‘老男人’出现在十六岁的她面前,被神秘的她所吸引,最终会选择谁?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谁才配得上我们优秀的女主.本文为女强文,少女从十岁开始建立自己的帝国.美男多多.推荐自己的文:《冰火总裁的小妻子》第一次见面,是妹妹带她到家里玩,当看见她的那一刹那他便知道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小女孩!为了得到她,守在她身边一直等她长大!用尽各种手段赶走她身边的男孩子,毕竟他们年纪相差太远,他不得不.第一次见面,她觉得那个哥哥看她的眼神好奇怪,总让她打心底里不舒服!后来她后悔了,如果有重来的一天,她绝对不会去乔意家里玩!绝对不会.乔意生日派对的那天,她没有喝酒却被“醉”了!被人送到了他房中.那一夜的过程被他一一录下,成为他掌控她的软肋!他掌控着父母的生杀大权,逼她在红本上签字打手印!他逼她在初恋面前完成了隆重而豪华的婚礼.1、唯依:15岁中学生,聪明善良,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大学教授。本是花季雨季的年纪,却因为一个“老男人”不依不饶的纠缠生活在痛苦的边缘。2、乔御焰:30岁,乔氏控股总裁,拥有亿万身家的黄金单身汉,在商场上他是震摄四方的霸者。却偏偏一眼便爱上了小自己15岁的妹妹的同学!为了得到她,从此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3、白泽宇:19岁,女主的邻家哥哥,她的初恋!从小对她呵护有佳,看着她一点一点的长大,慢慢变成少女。终于可以向她表白的时候却发现她早已被另一个霸道的男人掌控着!4、乔意:男主的妹妹,16岁,因为她,两人才会相遇!东窗事发的那一天她想救唯依脱离哥哥的掌控,不得不求助于哥哥的学弟,却令自己陷入另一滩淤泥之中!被那个来自英国的男人以此要挟.
  •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国内业者如何赢得顾客青睐,获取顾客的忠诚,已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国外业者正在大潜进入本国市场之际,能否永续经营的重要课题。本书首先以何谓顾客谈起,主张应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落实顾客满意,并关注员工满意的问题,强调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双管齐下,才能创造企业生存的利润。书中跳脱了礼貌,又逢中国加入WTO,技巧的论述与一般概念的讲授,而从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的层面,为为者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顾客满意成功之道。全书架构完整,立论精确,在全球景气持续低迷,总结了作者十年的辅导经验与学理涵养,而且没有太多的专有名词,浅显易懂,平易近人,是E世纪业者学习顾客满意经营不可多得的入门宝典
  • 倾世桃花醉

    倾世桃花醉

    生逢乱世,本是女儿身的她,一出生便成了太子,一身戎装,策马奔腾,呼啸战场,一剑定江山。他,天下首富,狂傲不羁,是各国竞相拉拢之人,却愿为她倾尽所有。此爱无双,此爱绝世,生不相弃,死不相离。
  •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她是AK杀手组首领黑鹰,惨遭姐妹背叛,穿越成南宫府废材三小姐。她的重生将扰乱这个世界的法则,乱异世,动乾坤,证天道,成就一世刁妃少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