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200000007

第7章 时代之书:《庄子》如何在魏晋大盛(4)

向秀和郭象注《逍遥游》都采用适性和独化之说。根据以上《世说新语》中这段记载,似乎当时诸名贤对向、郭二人的注解并不满意,只是又无法做出更好的注解。待支遁的新解一出,诸名贤顿觉支理发出了他们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的那段意思,于是遂用支理。刘孝标在此段记载的注中引用了支遁的《逍遥论》,其论曰:

“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蒸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支遁此解完全切中了郭象适性说的弱点。以郭象高迈的天资,他似乎不应该如此解读《逍遥游》的意思。因此后来多有学者怀疑,郭象强解“逍遥”为“适性”,不过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将庄子哲学变成“内圣外王”之说,以致有人讥评不是郭象注庄子,而是庄子在注郭象。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中称,郭象的《庄子注》乃是其政治学说,其内圣外王的形上学,也只是为其“崇有”或“名教”寻找理论根据。

然而,由于郭象的《庄子注》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之郭象本人极高的政治地位,所以便盛传开来。郭象注《庄子》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解读《庄子》,更为重要的是郭象对《庄子》原本的删改,当五十五篇本渐渐失传后,我们所读的三十三篇本《庄子》,与司马迁、扬雄、王弼、郭象、支遁、葛洪等所读的,已经不是同一本《庄子》了。

东晋清谈中的《庄子》

1、清谈中的《庄子》

郭象的《庄子注》对两晋之际的玄学影响甚大。支遁成为东晋玄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正是以对《庄子·逍遥游》的新解而成名的。据《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载,支遁虽然在会稽负有盛名,但清高的王羲之一开始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经名士孙绰的引荐,支遁去了王羲之家里,王羲之也不肯与他说一句话。支遁见此须臾退去,后来王羲之即将出门,车马已在门外备好,支遁上前对王羲之谈论《庄子·逍遥游》。支遁以其高才,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地“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羲之当场听得“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陶醉之极以至于忘记了出门。

经过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291—306)与五胡乱华,北方名门大族纷纷南渡,晋朝最终在江南一带偏安下来。渡江之初的失意与悲伤,渐渐被江南的山清水秀和鱼米之乡的经济富足抹去。政局安定下来之后,清谈之风再振,终于在永和年间(345—356)达到最盛。仅《世说新语·文学》就记载了大约四十条发生在永和年间的清谈,参与者几乎涉及所有名士和高僧,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

清谈的话题依然是以老、庄为灵魂的玄学。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曰:“在晉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自郭象的《庄子注》大畅玄风之后,清谈的主题基本都围绕着《庄子》,比如《世说新语·文学》所记王丞相(王导,276—339)过江后止道的“三论”,即“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皆直接来自于《庄子》。而《世说新语·文学》中与《庄子》有关的记载便有十多则,其中直接谈到《庄子》及其篇章的有八则。这八则中,有的言及当时社会上注《庄子》的情况,有的记载了名流们如何谈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和《渔父》。

东晋高僧是清谈的主角之一。而高僧谈玄的方式就是援道入佛,如上文所引的支遁解《庄子·逍遥游》,认为只有至足者才能逍遥,而所谓“至足”便是佛家所讲的般若性空,是一种完全没有欲望的状态。支遁此解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以庄注佛,不管是注庄还是注佛,也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支遁的诠解的确要比向、郭的“适性说”更深刻。支遁作为一代高僧,作为东晋清谈的领袖之一,对《庄子》尤其爱好。《世说新语·文学》以较长篇幅记载他与名士谈论《庄子》文义的地方就有三处:一次如上文所引,是给王羲之说“逍遥游”;一次是在白马寺中论“逍遥游”;另一次是与名士谢安、许询等在王濛家聚会时,与诸人共同谈论《庄子·渔父》一篇。

佛、道二家的确在一些方面可以融通。东晋格义佛学的产生,正是因为支遁等高僧精通老、庄之学,他们援道入佛,时有高论。格义佛学一方面解决了佛学初来中国的水土不服,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将魏晋玄学带向了新的发展道路,即最终形成了儒、释、道的融合。关于佛、道二家思想的融通,本章在下节的“东晋格义佛学与《庄子》”中将作详细讨论。

2、庄老之风与清谈误国

较之正始(240—249)和元康(291—302)两个时期,东晋人对清谈可谓到了一往情深的地步。正始和元康时期的清谈主要集中在宇宙本体论即“有无之辨”和“名教与自然”,这两个主题都与实际的政治社会人生有关。而到了东晋,清谈渐渐流为一种“口上虚语”,乃至成为一种名士身份的装饰品。是否名士以此为准的,社会为此风靡。

东晋清谈中的高情雅趣自然不少,但社会上下唯清谈是务必然带来很多问题,以至出现了“清谈误国论”。早在西晋之初,一些礼法之士便对正始以来的玄谈感到不满,比如傅玄的《举清远疏》曰:“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这几句话被视为“清谈误国论”的滥觞。然而,傅玄是站在司马氏集团的立场说这些话的,表达了曹魏后期的礼法之士对清谈名士的不满。

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中谈到“清谈误国”时说:“如果是林权隐逸清谈玄理,纵然无益于国计民生,也不至于误国。清谈误国正是由于山涛、王戎辈‘名教即自然’理论的出炉,使得此辈既享有在朝的富贵,又不失林下的风流。”兼“名士”与“达官”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就是清谈宗主王衍(256—311)。王衍出身于名门琅邪王氏,累居显职,然而“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在被石勒活埋之前,王衍曾有过一段反悔清谈的名言: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王衍的追悔后来变成东晋清谈中的一个话题。《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一则记载称,桓温在眺瞩中原时慨然而叹: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像王衍这样既心安理得身居显职,又像林下名士一样唯谈玄言,岂不是一种尸位素餐?当时风尚所趋,在朝者大多口谈玄虚,不务国事,而他们的理论依据便是“名教即自然”。这一理论始创于何晏、王弼,修饰于山涛、王戎,而大成于郭象的《庄子注》。

庄老之风带来的政治上的颓废,让当时少数的务实之士深为忧虑。据《晋书﹒陈頵传》的记载,八王之乱中,永嘉五年(311年),陈頵在给主持政务的王导写信称:

“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加有庄老之俗倾惑朝廷,养望者为弘雅,政事者为俗人,王职不恤,法物坠丧。”

然而王导自己便深好庄、老之学,因此王导对这封信不以为然。虽然作为东晋在江南建国安邦的元勋,王导在政治上非常有为,但他政务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谈他的“过江三论”。

尽管清谈在东晋发展到极盛,但对清谈的批评也在发展,从对王衍死前一叹的讨论,渐渐演化为“清谈亡国”的论调。这种论调形成的原因,一是尽管在晋代庄、老成俗,但儒家经典依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目,二是儒学在东晋渐渐复兴。而持“清谈误国论”者莫不站在儒家的立场,痛心疾首地将亡国归咎于庄、老玄谈,如干宝(?—336)在《晋纪总论》中曰:

“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这正是清谈的流弊。从学术和文艺的立场来看,清谈就像当时知识分子们灵魂的姿态,潇洒出尘令人企慕;但从经世安邦的立场来看,身居要职却虚谈是务,当然会导致误国。然而,误国的根本原因不在谈论庄、老,而在于由此学而生出的“名教即自然”论。

东晋“格义佛学”与《庄子》

同类推荐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热门推荐
  • 无限掌控

    无限掌控

    一片神秘的大陆,一个个强横无比的绝世强者!出生在混元大陆的他,能否留下属于自己的传说。少年的坎坷并没有打倒他,尽管以后的道路也是异常艰险,但是他从来都不惧怕,因为他有梦!元猩一出毁灭天地,元龙一现万人跪伏!元鵬一闪激射万里,元灵附身不死之躯!偶的逆天神功四象决,是他的运气,还是他的宿命?“世间万物皆有形!皆本源!皆共生!万物为我!我为万物!万物唯我定!万物之本!唯吾掌控!”且看少年,如何凭借逆天神功,站在万物之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男儿国历险记

    男儿国历险记

    一个都市大龄单身女青年,突然间走进了另一个充满绝色帅哥的世界里,多少有点让人羡慕嫉妒恨!平日里被人不喜欢的一面,却得到了天生的解放与理解,让她有点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快感!到底她此次来所谓何事?这段时间让她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天赐领域

    天赐领域

    一个来历神秘的婴儿,数段委婉凄美的爱情。看少年如何在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上探索历史的真谛。看少年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攀登力量的高峰。看少年如何在权利与斗争之中迂回取舍寻找真正的自由。权利,力量,名利孰重孰轻?亲情,爱情,友情恨难两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庶女的嫡妻之路

    庶女的嫡妻之路

    穿越成为庶女,爹爹不亲,嫡母不爱,嫡姐、庶姐也都明争暗斗。什么?还让她嫁给那个风流成性,无所事事的逍遥王爷,成为生孩子的工具?心死出嫁,却发现一切都与她想的不同,无用王爷还是深情亲王?从此手握两府大权,看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女如何当家?
  • 末世重生之无敌召唤

    末世重生之无敌召唤

    蓝天,一个在末世被上天抛弃的“普通人”,却不想意外因自身体香控制变异动物,从此一个自卑的女子重新褪去青涩的外表,雷厉风行的她在短短三年内成为了云省的统治者。当她想要安逸事却惨遭心爱之人背叛,联合自己的亲人将她围困雨林使她身亡。却不料意外启动召唤系统使她重生到了末世的前一天,这一次她不会任人鱼肉,也不会看着弟弟惨死!萌宠?萝莉?她统统都能召唤,这次她不会因图安逸试图麻痹自己,更不会屈居一个小小的云省!从西南到东北她横扫整个Z国,丧尸怎样?凶猛的动物又怎样?她统统不惧,她势必在末世走出一道征途!热血沸腾的决战场面,恐怖灵异的各种丧尸,诙谐幽默的可爱萌宠,能力各异的被唤之人,尽在无敌召唤!
  •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某女:“我有孩子了。”某配角:“小狸这么可爱,我愿意当她的爹。”某女:“我不想做什么皇后,后宫心计烦死了。”某配角:“没事,后宫只你一人。”某男:“滚开,小狸是我的,她也是我的。”某女:“这样啊?我要怎么选择?不如你们都说个条件吧!”某配角:“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小狸会继承皇位。”某男:“我答应做你的压寨相公。”某女:“……”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