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200000006

第6章 时代之书:《庄子》如何在魏晋大盛(3)

王弼的“得意忘言”可谓采“言不尽意”和“言尽意”二说之长而加以升华的结果。意在言外,然而非言不能达意,但旨归在得意,一旦得意,则忘言可也。此说在魏晋影响极大,首先启示了魏晋人新的注经之法。由于悟及“得意忘言”之道,故魏晋人重新审视汉代经学,对汉儒解经的繁琐不堪大皱眉头,认为汉人泥于章句,以至于以文害意。与王弼生年相近的杜预(222—285),在注《春秋左传·隐公元年》中说:“诗人之作各以情言,君子论之,不以文害意。故《春秋传》引诗不皆与今说诗者同。”《春秋左传》的引诗,所取者正在其意,即杜预所说的“诗人之作各以情言”,得其情、得其意,便可以忘言。比较汉人和魏晋人所注的儒家经典,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汉人的功夫在字句之上,兢兢业业不敢离开文字一步,以至迷而不返,最后经文淹没在冗长的注解中,造成文意割裂。而魏晋之人以文会意、得意忘言,其所注则点到为止、简约传神,注解往往与经文互相辉映,而多言外之旨、弦外之音,令人味之无穷。

“得意忘言”在魏晋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融合了儒、道二家,因此而产生了中国学术史上独特的玄学。虽然魏晋之际学风已变,儒家不再独尊,道家渐盛,但儒家经典仍然是基本教育必不可少的书籍。像何晏、王弼二人作为玄学之宗,其注《论语》、《易经》虽然采用了道家之旨,但仍然推崇孔子为圣人。东汉末王充于《论衡·问孔篇》对孔子见南子一事进行非议,认为孔子当着子路的面所发的誓,即“予所鄙者,天厌之!天厌之!”不足以自誓,不足以释疑于子路,因为世人有为鄙陋之行者,并未见天厌杀之,所以发这样的誓言有点虚而不实,因此难以取信于子路。对于此事,王弼在《论语释疑·雍也》中曲为之说,称孔子见南子是出于不得已:“案本传,孔子不得已见南子,犹文王拘羑里,盖天明之穷会也。”对于孔子发的誓,王弼又道:“否泰有命。我之所屈不用于世者,乃天命厌之,言非人事所免也。”这样一来,孔子则不像发誓,而像在感慨自己命运不济。王弼的皇疏与《论衡》所引《论语·雍也》中此文有一个关键的不同,即“予所否者”和“予所鄙者”,王充作“鄙”,而今传本与皇疏均作“否”。这一字之差,解释则可以完全不同。(此乃手抄文化时代所有之事,文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庄子》三十三篇本的产生与此有很大关系,下章将作详细讨论。)

然而,何晏、王弼二人注《论语》和《周易》,只是在表面上推崇孔子,但其推崇孔子的方式,已经采用了道家之旨。如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中所称:“魏晋玄学之阳尊儒家,实解之以道家自然之旨,尤其是以老、庄解《易》之后,则是道家已阴夺儒家之席。”

以“得意忘言”融合儒、道二家,在向秀、郭象的《庄子注》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魏晋玄学也在向、郭二人《庄子注》的盛行下,逐渐走向高潮。

时代之书:郭象的《庄子注》

1、儒、道二家其道不同

《庄子》一书借重孔子而作的寓言很多,其中的孔子形象大多比较凄惶,而非毁儒家的地方就更多了。儒家重礼义与人事,而道家重玄虚与自然。《庄子》书中多处对儒家的礼义针锋相对地展开批评,认为儒家圣贤以仁义而蒿天下之目,仁义之用,不过是道德既废淳朴既散之后所不得已而为之。《庄子·胠箧》篇对儒家所谓的“圣人之道”提出了很多反思,认为此道并非至道,为善人所用则利天下,为不善人所用则害天下,如果窃国者所用,则此圣人之道不乃为大盗积者乎?如此则“圣人之道”便陷入尴尬的悖论,如果圣贤欲以其道救世,然而大盗亦以其道横行,所以此篇痛极而呼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庄子·外物》篇“大儒胪传”的寓言故事,引用《诗经》(所引诗句已佚,不见于今传《诗经》)对“以诗礼发冢”的儒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讽刺。大儒胪传与小儒二人在凌晨时分盗墓,大儒在上一边把风一边催促道:“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在下应道:“未解群襦,口中有珠。”并调侃厚葬的死者:“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这则盗墓的寓言故事,很有力地表现了儒家所奉为至宝的仁义礼乐,不过是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其道不行,则善人可用之为善,恶人亦可用之为恶。

这样的思想在《庄子》的外、杂篇中很多,学界普遍认为像《胠箧》、《马蹄》、《外物》、《说剑》、《渔父》等对儒家礼乐猛烈批判的篇章,系庄子后学所为。的确,作为我们比较肯定为庄子本人所作的内七篇,其对儒家和孔子的态度则温和许多。尽管温和,但和老子以及庄子所认为的“真人”、“神人”相比,孔子和儒家的道德典范如尧、舜等则大为逊色,因为尧、舜、周、孔等儒家圣贤终生所孜孜以求的治国平天下,不过是“真人”和“神人”的余事。庄子认为,真正的圣人逍遥游于六合之间,活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宇宙境界,而儒家圣贤们守着六经这些先王的陈迹,蒿目时艰,不但落于人事的尘垢,且有《庄子·逍遥游》中“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的悲哀。

2、向、郭调和二家之道

那么对于儒、道二家这些难以调和的地方,魏晋人在注《庄子》时是怎么解决的呢?于此成就最大的首先是向秀。然而据《晋书·向秀传》和《世说新语·文学》的记载,在向秀之前已有数十人注过《庄子》,然而“莫能究其旨要”,而向秀在旧注外为之隐解,妙析其致,发明奇趣,于是“大畅玄风”。又据《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一则下刘孝标的注解,嵇康在读了向秀的《庄子注》后惊叹道:“庄周不死矣!”由此足以想见向秀的《庄子隐解》在当时的轰动效应。

可惜向秀的《庄子隐解》已佚,我们仅能从张湛的《列子注》和陆德明的《庄子音义》中拾得一些残片,但从这些残片也可看出其旨正与郭象同。向秀调和儒、道二家主要表现在他对“名教”和“自然”的调和上。他在嵇康遇难后走上仕途,对于文帝的揶揄:“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答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对于富贵,向秀在《难稽叔夜养生论》一文中说:“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以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有财聚人,此皆先王所重,关之自然,不得相外也。”这几句话概括了向秀的“名教即自然”论。谢灵运(385—433)在《辨宗论》称:“向子期以儒道为一”,其为一的方式就在于调和“自然”与“名教”。

“名教即自然”进一步升华则为魏晋玄学融合儒、道的“内圣外王”之说,此说主要体现在郭象的《庄子注》。首先不得不提及关于郭象注庄子的一段公案。《晋书·郭象传》称,郭象自己所注唯《秋水》、《至乐》二篇,并易《马蹄》一篇,其余则全部窃取了向秀的注,仅点定文句而已。《晋书·向秀传》亦称“惠帝之世,郭象述而广之。”不论郭象是否窃取了向秀的注,但他参考并认同向秀的庄子注是毫无疑问的。郭象的《庄子注》似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其问世后,向秀所注便更加零落,甚至连迁流的别本也渐渐消失了。

郭象在晋代被时人誉为“王弼之亚”。如果说王弼之注《周易》和《老子》开启了魏晋玄学,那么郭象之注《庄子》则将魏晋玄学推向了高潮。郭象“内圣外王”之说的理论依据仍然是“得意忘言”。对于《庄子·大宗师》一篇中孔子对子贡说:“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也游方之内者也。”郭象作了一段很长的注,这段注非常关键,集中阐释了郭象的“内圣外王”之说。其注曰: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故(仲尼)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则夫游外以弘内之道,坦然自明。”

此注前半部分所说即“内圣外王”之义,后半部分教人读《庄子》的方法,即“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简言之即“得意忘言”。得此妙方,那么《庄子》书中因非毁儒家圣贤而造成融合儒、道二家所无法逾越的障碍,则可以涣然冰释了。

3、以儒为用,以道为体

儒家的圣人,本质上就体道家的虚无之道,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寄迹于外、游外以弘内而已。是以《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一则,王夷甫问阮宣子老庄与圣教同异时,阮答曰:“将无同?”王夷甫善其言,并立刻让阮在自己幕下任职,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不仅如此,当时名士卫玠听了后说:“一言可辟,何假于三?”阮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二人遂莫逆于心、相与为友。由此可知“内圣外王”之道在当时多么深入人心。

融合了儒、道二家的魏晋玄学,仍然保留孔子圣人的地位。例如《世说新语·言语》“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一则,庾公问二人为什么齐许由、齐庄周,而不齐孔子,齐庄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而庾公闻言大喜。尽管孔子的地位没变,但玄学称圣人所体者虚无,并以此解释《论语》所载的孔子不言性命与天道,结合上述《庄子·大宗师》中一段注解,因此不难发觉玄学实质上以道为体、以儒为用,道家实质上已夺儒家之席。“内圣外王”顾名思义,即以老、庄为本,以儒家为末也。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自郭象的《庄子注》盛传之后,从此“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道家之言遂盛”,在这里主要指《庄子》。从魏至晋,《庄子》一书的传播概况,我们可以从清末姚振宗的《三国艺文志》与清末秦荣光的《补晋书艺文志》的对比中看出来。在《三国艺文志》所著录的二十一部道家类著作中,有关《老子》的著作有十七部,而有关《庄子》的著作则无。但在《补晋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道家类著作中,有关《老子》的著作有三十一部,而有关《庄子》的著作则为十八部。这个变化说明《庄子》在晋代一跃而成为热点。

以儒为用、以道为体几乎成为晋人的共识,葛洪在《抱朴子·明本》中对此多有阐释,比如:

“或问儒道之先后。抱朴子答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为阴阳之术,众於忌讳,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遍循;法者严而少恩,伤破仁义。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

如此,则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实施之后地位衰落的道家,却在晋代再次升至最高。葛洪对儒、道的评价与西汉司马谈很相似,他在《明本》篇肯定了司马谈、司马迁对道家的推崇,并如此批评了班固:“而班固之所论,未可据也。固诚纯儒,不究道意,玩其所习,难以折中。”

儒家所行“外王”之事为迹,而道家所体的“内圣”为其所以迹。与王弼解《老子》的“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类似,对于《庄子·天道》篇的“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郭象注曰:“夫在上者患于不能无为而代人臣之所司,使咎鲧不得行其明断,后稷不得施其播植,则群才失其任,而主上困于役矣。”这就是郭象对“无为政治”的解释。而“无为政治”的哲学依据便在于“以儒为用、以道为体”,郭象的理想人格就是“内圣外王”,这正是为什么他说庄子虽然知本,但能体而不能用,所以只能作为诸子之冠,而无法与圣人孔子相提并论。

郭象对庄子的看法直接影响他注《庄子》的思路,即以“内圣外王”调和儒、道的思路。在这一思路下,《庄子》一书对儒家礼乐的批判,便成了“寄言出意”,庄子并非真正鄙薄儒家圣贤,只不过以此驳斥俗儒之舍本逐末或知用而忘体。关于郭象对庄子的看法,我们还可以从他所写的《庄子序》中了解大半。

4、解读郭象的《庄子序》

郭象的《庄子序》一开始便抑庄子,称庄子虽然知本而谈“内圣外王”之道,但未能体而用之,徒然游谈乎方外,所以算不得圣人,故其书只能作为百家之冠而不能上升至经书的地位。郭象在序中曰:“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矣。”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即庄子知本而不能藏其狂言,既然不能藏其狂言,又独应无会虽高不行,而真正的圣人应当如天地不言,若不得已而后起,则亦应当体用合一,教化天下,这才是“游外以弘内”之道。所以他说庄子与圣人“固有间矣”,即庄子与圣人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未达到圣人的境界。

《庄子序》接着说庄子虽然不及圣人,但其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表面上看来,郭象在扬庄子,但“造物无物”和“物之自造”只是郭象对庄子的解读,而在魏晋时期,关于“无”和“有”是有着激烈争论的。玄学之宗何晏、王弼对此的看法就与郭象不同。《晋书·王衍传》曰:“何晏、王弼立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注《老子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一段曰:“物皆各得此一以成。”“一”就是万物的本源,就是万物之本的“无”。“无”因为是道之全体,所以超乎言象之外,无以名之,强名之为“无”。王弼认为万物各得此“无”而有。但万物之有不是一种实在的有,如同佛法所讲的“实相非相”,故不得认万物纷纭的形式为一种实有。如果认为万物为实有,则如王弼在上文之注中接着所说:“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一旦万物以己为实,而忘记其本从“无”所生,又必将终归于“无”,则是“失其母”。王弼此解与庄子的大化思想一致,庄子与造物者游,与万物为一,达死生之变,就在于他“物化”的宇宙观。

然而,郭象称“造物无物”,即是说万物并非从一个本源所生,而是“有物之自造”,即万物自有。郭象在《庄子序》中又说:“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独化”正是郭象崇有思想的核心概念。以此崇有之“独化”思想解读《庄子》,郭象自然就将《逍遥游》篇鲲鹏与蜩鸠的寓言注成: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郭象的适性之说虽然自成一家之言,但恐怕庄子很难将他视为知己。《逍遥游》篇分明说:“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不但没有否定小与大的区别,相反对小与大之无法抹杀的区别感到无奈和绝望。因为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于冰,“小”完全没有可能了解“大”的世界。而郭象却以他的“独化”理论将庄子深刻的哲学庸俗化。《庄子·逍遥游》历来难解,即使晋代注《庄子》者数十家,但对于此篇的意思,仍然很难有十分令人心悦诚服的注解。虽然郭象的《庄子注》出来之后一时风靡,以至于玄风大振,但是对于《逍遥游》一篇,其实远没有到令人观止的地步。对于郭象的适性说,晋代就已经有达人提出了异议。《世说新语·文学》曰:

“庄子逍遥游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遁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议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你前进的道路就会畅通得多。成功要靠别人,而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有多成功,关键要看他服务了多少人,和多少人在为他服务。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成为公主并不是她所愿。处处凶险不说,稍不慎就被人利用。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琅琊国的主宰,女人对他来说,只是开阔疆土的垫脚石他——大殷国的六王爷,曾经叱咤风云,杀人无数,成为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生命在他眼里只是个数字.他——番邦储君,亦正亦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他——碧水宫主人,手握天下无数死士,翻云覆雨只凭喜爱。在这个乱世之秋,没有谁对谁错,爱情显然已是过眼云烟的无用之物.然而,一位崛起的柔弱女人却让这几个手段狠辣,心机深沉的男人而深深着迷。难道她有什么特别?。。。。。。。。。。。。。。。。。。。。。。。。。。。。。。。。【片段一】“你以为自己干净?,你勾引琅邪王在先还被人扔出来,有什么资格说我?”大公主趾高气昂的叫嚣。某人掏掏耳朵竟嘿嘿一笑:“其实呢,这是个误会,我不记得了,按照我的逻辑,不记得事统统不是i我做的,这么说应该明白吧?”。。。。。。。。。。。。。。。。。。。。。。。。。。。。。。。。【片段二】“妈咪,我到底从哪里来的?”书桌后头一个长相邪魅的小正太仰着脸好奇问。“你是我肚子里来的啊!”女人一边数钱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那我爹地呢?为什么我没有爹地?”女人歪头想了会,咬牙切齿。“你爹地死了!”砰——门开了。小男孩一脸怒气。“听见没有,我妈咪说我爹地死了!”砰,门紧紧关上。门外几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怒火冲天。。。。。。。。。。。。。。。。。。。。。。。。。。。。。。。。。【片段三】“妈咪我们怎么办?我得到情报说,那几个坏男人要攻打我们啊!”小男孩一脸惊恐。"他们精兵无数,怎么办才好?”众人也跟着惊慌。兵临城下,一场恶战近在眼前。女子不慌不忙道:“我现在不能紧张,也不能激动,要不然动了胎气,随时会流产的!”此消息一传出,城下精锐立即退兵五十里。【片段四】“妈咪啊,他们脸色好像不好哎。”“不好?有多不好?”某女跳起来紧张问。少年抓抓头:“妈咪,我刚才给你使眼色你都没看到么。。。今晚跑路吧!”友情链接:【shit别叫爷娘娘】十分好看哦,男穿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纪成勋推开于佳径直走到我面前蹙着眉问:“小东西,你真的觉得我不会对你负责吗?在你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我一下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如此气势汹汹的样子,好像要把我吃进肚子里一样,虽然以前他霸道得不行,可是这个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多少有点害怕。“可是我想要对你负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要和你交往,你说该怎么办?……”以前发过的,现在重新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呵呵!本人以文交友,喜欢请给我发消息!谢谢!此文严禁转载,如若发现,一律视为抄袭!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