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200000002

第2章 失落的书:魏晋时代的《庄子》(1)

什么是《庄子》?对于当今许多读者,这个问题会显得很突兀,难道不是共三十三篇六万多字的那本书吗?因为在著作权意识已十分明确、书籍保存已非常稳定的今天,一本书出版了,这个版本就永远成为独一无二的版本。而在漫长的手抄文化时代,一本书可能会在抄写和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甚至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很多读者可能没有想到,除了三十三篇之外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庄子》,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是这样的《庄子》,即经过西晋的郭象(约252—312)整理并作注的《庄子》。然而,除了三十三篇的郭象本之外,还存在多个《庄子》版本。事实上,从庄子(约前369—前286)完成内七篇之后,所谓的“《庄子》”就一直在变化之中。如今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即郭象版的《庄子》,实则是由庄子本人以及庄子后学共同编撰的结果,其中包括篇章的增删和内、外、杂篇内容的调整以及文句措辞的编辑等。

那么庄子本人到底写了多少篇,而庄子后学又补充了多少篇,以及战国之后编校书籍的人对庄子又做过哪些改变等等,这些问题使我们手中的《庄子》显得十分可疑。我们所谈的《庄子》,可能与秦汉时人的《庄子》并不相同,与魏晋时人的《庄子》也不相同,更与战国时代的《庄子》大不相同。

战国时代的《庄子》

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无法得知战国时代《庄子》的全貌,但是从先秦子书对它的引用以及荀子等对庄子的评价中,仍可以窥见其一鳞半爪。在先秦子书中,明引或暗用《庄子》最多的就是《荀子》。由于引用之多不胜枚举,在此仅就荀子对庄子的批评展开分析,以见战国时代的《庄子》别有他本。

比庄子小大概五十岁的荀子(约前313—前238),可能是史上第一位抨击庄子的学者,他在《荀子·解蔽》中批评庄子学说为“蔽于天而不知人”。如果依照今本《庄子》,这一批评便十分费解。虽然内七篇多谈天道而不涉及具体的人事,但外、杂篇中有很多地方都谈到了人道,并且谈到了人道如何与天道相应,读起来但觉庄子不仅知人,而且深得“天人合一”之道。例如,《天道》篇伊始便说: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这句话不但谈到人道,而且很有调和儒、道思想的色彩,以至于学者张远山在《庄子三大版本及其异同》一文中称《天道》篇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所增补,意在融合儒、道、名、法各家思想。

不管《天道》篇是否为刘安所增补,在荀子所批评的《庄子》中,肯定没有这一篇。我们不妨再看《在宥》篇中的一段话:

“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相去远矣。”

尽管张远山亦认为《在宥》篇为刘安所增补,增补的用意与《天道》一样,即为调和儒、道、名、法各派思想。笔者认为,《在宥》、《天道》二篇,思想倾向有所不同,《在宥》篇旨在谈恬淡无为之道,似乎是对老子学说的演绎。不论究竟是不是刘安所作,这二篇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明确而深刻地谈到天道与人道。可以推断,荀子所看到的《庄子》中没有此二篇,因此大体可以肯定荀子之后有人对《庄子》进行了增补。

略在荀子之后的吕不韦(约公元前290—前235),招集其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于公元前239年撰成的《吕氏春秋》,亦大量引用《庄子》之文。其中《必己》一篇几乎全部抄自《庄子》,然而有的地方文句却与今本《庄子》(即郭象本)大为不同。例如下面一段:

“张毅好恭,门闾帷薄聚居众无不趋,舆隶棩媾小童无不敬,以定其身,不终其寿,内热而死。单豹好术,离俗弃尘,不食谷实,不衣芮温,身处山林岩堀,以全其生,不尽其年,而虎食之。”

我们可将其与今本《庄子》中此段文字作一比较:

“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这段文字出自今本《庄子·达生》,是田开支对周威公谈养生之道时所举的例子,以明何谓“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虽然不像今人一字一句如实引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古人引书但引大意,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语言出之,但对比《吕氏春秋·必己》篇所引的“外物不可必,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一段,与“庄子行於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一段,却与今本《庄子》文字几乎相同。我们似乎可以推测,今本《庄子》中此段文字,为吕不韦及其门客或他们之后的庄子学派所改写。

究竟是吕不韦及其门客在引用时改写的呢?还是秦汉人或西晋初年某人所改写?抑或是郭象改写的?《达生》篇的作者到底是谁?初本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虽然已经无法确知,然而还是可以从《吕氏春秋》的引文推知战国时代《庄子》版本的不同。

秦汉年间的《庄子》

除了先秦子书中引用的《庄子》异文,还有一些异文保存在后来的类书之中。例如唐代的《艺文类聚》中所记载的下面这段文字:

“梁君出猎,见白鴈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鴈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有德於天,而惠於民也。今主君以白鴈之故,而欲杀人,袭谓主君言,无异於虎狼矣。’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艺文类聚》称此段文字引自《庄子》。在《吕氏春秋》成书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40年出生的陆贾(卒于公元前170年),其著作《新语》的新序杂事第二文中,亦有此一段,但未称其出自《庄子》。《太平御览》卷第四五七和《困学纪闻》卷十亦有此段,并皆称出自《庄子》。而《太平御览》第三九O卷引《说苑》亦有此文,但《说苑》为西汉末年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曾领校秘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而编辑的一部先秦至西汉初年的逸闻轶事集。因此,《说苑》中纵有此段文字,亦极有可能出自《庄子》。

如今我们再来看这段文字,很容易联想到《国语》、《晏子春秋》、《战国策》等书,且颇有儒家明君贤臣的味道。不难理解刘向为什么引用了庄子的这段话,因为《说苑》的编定意旨之一就是借这些史料故事说明儒家思想和伦理观点的。但如果秦汉之前的《庄子》中有此一段,则不知其位于何处作何用意。如果以内七篇作为庄子学说的灵魂准则,那么这段与今本《庄子》学说风格迥异的文字,可以推断是秦汉年间试图调和百家学说的某些人杂糅进去的。

而在调和百家的人中,有一个人至关重要,他就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刘安作为才华出众的诸侯王,虽然在政治上乏善可陈,却留下了集先秦学术之大成的《淮南子》。与《吕氏春秋》一样,《淮南子》亦为刘安与他的门客所撰,内容也是泛采众书,非常博杂。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以故入杂家。尽管外篇已佚,然今存的二十一篇大多为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内篇,我们依然不难看出书中有糅合道、儒、墨、名、法等家思想的倾向。

上文所引《吕氏春秋》中的“张毅好恭”一段,在《淮南子·人间训》亦有类似记载:

“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而遇饥虎,杀而食之。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众必下,冢徒马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其内。故直意适情,则坚强贼之;以身役物,则阴阳食之。此皆载务而戏乎其调者也。”

与《吕氏春秋》的引文相比,《淮南子》的阐发更多更深,而这段文字之后的“内化而外不化”以及“圣人贵龙变”云云,也与《庄子》思想更为接近。张远山在《<庄子>三大版本及其异同》中称,《庄子》大全本的编撰者正是刘安。

何谓《庄子》大全本

据张远山考证,《庄子》初始本,成书于战国末年,编纂者是庄子的再传弟子魏牟。初始本篇数约二十九篇,共计约六万字,其中包括庄子所撰“内篇七”,弟子蔺且、再传弟子魏牟等人所撰“外篇”约二十二篇。而刘安保留了魏牟版的“外篇”约二十二篇,增补了庄子后学所撰、融合儒、道、名、法的《骈拇》、《马蹄》、《天道》等“新外篇六”,以及庄子后学所撰的《说剑》、《渔父》等“杂篇十四”。

尽管张远山列举了先秦三书,即《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大量与《庄子》有关的文字,以证实他这些看法的合理性,但其中很多只是作者的猜测,这里仅举一例以示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既雕既琢,还归其朴。’暗引《庄子·外篇·山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韩非所言之,正是《庄子》初始本。”

这样的推论显然过于武断,因为《山木》篇的写作时间不一定在《韩非子》之前,且类似的话《老子》里也有。《庄子·天道》篇亦有:“故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诸子书中引的地方很多,可能是古《尚书》,或者春秋时代一部古书,必为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所常见,故每每引用。而张远山仅凭《韩非子》中有很多与庄子说法类似之处,就认为韩非处处暗指庄子,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另外,由于古人在写书和抄书的过程中,分篇分卷都比较随意和偶然,所以秦汉年间的《庄子》未必如张远山所还原的那样,但是他所说的“大全本”,即共有五十二篇共计十万余字的《庄子》,却是的的确确存在过的。

第一个提到它的是西汉的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87年)。《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称庄子曰:“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由此可见,司马迁所见的《庄子》,字数总共为十余万字。而今本《庄子》共计六万五千九百余字,比司马迁所见的《庄子》,少了近四万字。

考察历代记载《庄子》的文献,《史记》是唯一说到字数的。也多亏了司马迁写得如此明确,否则我们很难得知今本《庄子》到底比秦汉年间少了多少字。司马迁之后的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仅仅称“《庄子》五十二篇”。(见《汉书·艺文志》)

那么,“五十二篇”是不是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十余万言”的《庄子》?根据司马迁与刘向二人生年相近,且西汉国家政权稳定,政府重视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可以推测他们二人看到的应当是同一个《庄子》。

关于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篇目构成,唐代陆德明(约550—630)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曰:“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字绍统,河内人,晋秘书监。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为音三卷。)”而解说三篇,见于记载的有《庄子后解》与《庄子略要》两篇,据清末学者姚振宗(1842—1906)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称,这两篇解说可能在《淮南子》的外篇。然而由于《淮南子》外篇久已亡佚,所以后人无缘再见,但却可以据此而知,解说三篇为西汉初年的刘安所撰无疑。

除去三篇解说,五十二篇中属于《庄子》固有篇目的实则四十九篇。这四十九篇,可视为从庄子本人到汉初庄子学派撰述的全集,此后或因天灾,或因人事,《庄子》便不断被删改,一直到郭象的三十三篇六万余言的今本《庄子》。

魏晋之际的《庄子》

五十二篇本《庄子》,在魏晋之际仍广泛流传。司马彪(约243—306)所注的就是这个大全本。《隋书·经籍志》没有提及司马彪注本共有多少篇,仅称:“庄子十六卷司马彪注。本二十一卷,今阙。”而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明确称曰:“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可见五十二篇注本正是陆德明所见的二十一卷注本。

全注五十二篇的另一个人是孟氏。关于孟氏,史籍没有记载,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曰:“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不详何人。)”据清末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考证,孟氏当为魏晋之际人。陆德明称司马彪、孟氏二人所注的,正是《汉书·艺文志》所称的“庄子五十二篇”。

魏晋之际,注《庄子》者多达数十家。《晋书·郭象传》曰:“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这段话给了我们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在向秀(约227—272)之前,已经有数十人注过《庄子》。司马彪、孟氏可能都在向秀之前。在这数十人中,有一个史传所不载、生卒年不详的人,即崔譔。《隋书·经籍志》曰:“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但根据《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向别传》说:“秀游托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所述,唯好《庄子》,聊应崔撰所注,以备遗忘。”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即《隋书·经籍志》所记为“崔撰”,而《世说新语》与《经典释文》所记皆为“崔譔”。虽然名字字形略有不同,但因为都称此人的《庄子注》为十卷,以故应当为同一人。如此则《隋书》所记崔撰的生世有误,向秀既然参照崔撰的注,所以崔撰肯定在向秀之前。

二是很多注者并没有全注五十二篇,而是选取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作注。根据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崔撰与向秀所注的都为二十七篇,且都是内七篇、外二十篇,均不注杂篇。晋丞相参军李颐(生卒年不详)的《集注庄子》也只有三十篇(一作三十五篇),都没有全注五十二篇。事实上,有史所载的全注五十二篇的只有司马彪和孟氏。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这些注家有没有全注五十二篇,魏晋之际,五十二篇仍是通行的《庄子》版本。然而,在注家选注的过程中,部分篇章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部分篇章则因注者极少或注者身份卑微而不被重视,此后便渐渐湮没,直至最后亡佚。

同类推荐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风暴眼

    风暴眼

    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这是一片神秘的、保留着半原始状态的、苍茫、荒凉、无情的土地,一个被胡大遗忘在戈壁滩上的孤村。这里有很少的人,很多的狼。人狼杂处。狼会做礼拜:就在这时,琎婆从戈壁难那望尽望不尽之处,看見一群狼队古道尽头鉍逸而出,皓月之下狼目如磷火一般闪闪烁烁,在空旷的荒漠上如幽炎一般缓緩游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生活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生活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本书通过发生在少年儿童身边的生活小故事,巧妙地引出一个个科学现象或原理,生动解答少年儿童心目中的种种疑问。读者朋友不仅可学习知识,还能掌握藏于其背后的科学常识,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探索钻研精神无疑会有莫大的帮助。
  • 强嫁腹黑老公

    强嫁腹黑老公

    她,是始至今日第一个成功脱离‘绝密’组织的王牌,再隐蔽,藏不过她指尖一划;再精密,识不破她的巧手伪装;一手神出鬼没的电脑技术,高科技武器遍布的世界她照样如鱼得水!他,外人只能仰视臣服!
  • 敛财王爷贪财妃

    敛财王爷贪财妃

    新文需要支持,《至尊逃妃》:她,明眸一转,狡诈胜狐;云袖挥动间,有万千风情;他,薄唇轻撇,阴狠似狼;行履踏步中,如那飘飘浮云。她是天下首富之女,貌美如花,倾国倾城,更难得的聪慧无比,还有着点石成金的商业才能,从七岁起就开始执掌云家的商行。但自从十年前被他削去一缕长发,她的冷静与优雅一遇上他就荡然无存。他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风度翩翩,俊美绝伦,更有着超群的智慧,无论是朝政还是军事,甚至在商场上也同样的手腕高超。自从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他就霸道地削了她的一缕长发,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告她已经被他定下。从此,风起云涌!她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卯足了劲的跟他抢生意、坏他的计划,猛扯他的后腿。他与她斗智斗勇,表面上好话说尽,私底下坏事做绝,什么恶劣的事情都能做得脸不红气不喘,威胁她、戏弄她、欺负她,撒下天罗地网,将她骗得团团转,倒成了他今生最大的乐趣。她说:哼哼,走着瞧,我云浅笑要是斗不过他,这辈子就跟着他姓!他说:倘若能将这美丽的对手娶回家,就算要从此以后跟着她姓,也无妨啊!抢票了抢票了,亲们路过就把票票留下吧,不然的话,宝贝要劫色了!╭(╯^╰)╮推荐宝贝自己的文文:《极品特工王妃》:《皇后要劈腿》:《血色妖瞳》:《相公欠调教》:推荐好友的文文:东走西顾的《狂帝的百变娇妻》:妤灵的《冥后》: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借脸

    借脸

    以新鲜与现代的文笔,并能够真实地检视历史与现实,说人生现象和道理。曾颖的作品,回溯人生历程的坎坷与莫测,收录70篇作品,借生动有趣的故事,省察命运的遭际和悲喜。新浪博客点击700万以上,腾讯点击突破千万。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借脸》所选作品,能充分体验到那份厚重,其中《诚实的代价》(或《一支烟的发家史》或《孔夫子千里走单骑》)是作家曾颖近年来微型小说的精品选集,也能体味到轻灵和快乐,内容涉及都市情感、婚恋爱情、官场浮沉、乡村民风,以及底层百姓的日常情态。,有多篇曾入选各类教材和选本。使人们在阅读中,作者个人博客为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天涯的知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