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21

第21章 历史是用来翻案的(1)

有私心也爱美人——关羽

关羽(160或162—219年),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蜀汉名将,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后因东吴偷袭荆州,兵败被害。关羽死后,被民间神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丹凤眼,卧蚕眉,面似重枣,长髯二尺;偃月刀,刀刀取上将首级;赤兔马,步步破险关坚城。蜀汉五虎上将首,逐鹿三国将魁元。《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无疑是古典小说中最为璀璨耀眼的人物。他重情重义,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俨然是最完美的武将形象。但高大全的光环却并不能掩盖关羽人物形象上的苍白之处。极度匮乏的情感经历让关羽超脱了“凡人”的范畴,显得那样的突兀。演义小说中塑造的关羽究竟有几分真实?关羽究竟是“人”还是“神”?他是否也有常人般的七情六欲呢?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权谋、战争和情谊的小说,却也写了不少儿女情长。综观整个三国故事,缠绵悱恻的爱情虽不多见,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吕布戏貂蝉已成千古佳话,周瑜和小乔也是佳偶天成,甚至关羽的义兄弟也都抱得美人归。刘备拐了孙尚香,张飞夺了夏侯渊的侄女。都说英雄爱美人,但三国中的第一猛将关羽却一次也没犯过“色戒”。我们只模糊地知道,“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演艺小说如此塑造关羽,可有真凭实据?

关于关羽不近女色的故事,《三国演义》表述的并不算多,最出名的莫过于“千里护嫂”。刘备的两位夫人落入曹操手中,关羽为保嫂嫂万全,假意投靠曹操,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而曹操赐给关羽的美女,“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待到关羽得知刘备所在之后,立即护卫两位刘夫人前往投奔。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险,终于将嫂嫂平安交与大哥手上。这样的坐怀不乱,这样的重情重义,实在是三国中武将的典范,难怪毛宗岗要说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义绝”。

但在正史《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倒是裴松之在替此文作注时,引述了这样一件事:曹操和刘备联军在下邳围困吕布。关羽找到曹操,说自己看中了吕布部将秦宜录的老婆杜氏,向曹操“乞娶”。曹操起初答应了下来,但下邳城破在即,关羽反复找曹操提及此事,令曹操很是疑惑。曹操先行把杜氏带到面前一看,果然国色天香,于是自己纳为妾室。关羽因为“急色”,不仅没捞到美人,反而替曹操做了嫁衣,非常悔恨。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关羽不仅很爱美人,还有点小心眼儿,在女人的问题上絮絮叨叨,一点都不具大将风度。

《三国志》是正史,裴松之所做的《注引》可信度也很高;而《三国演义》是在戏剧和评话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形成的演义小说,杜撰的成分非常高,不可尽信。关羽“乞娶”之事,应该是可信的;而“护嫂”之事,就未必是真的了。关羽不好色,大概是罗贯中为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凭空捏造出来的。其目的,是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树立一个道德标杆,劝人向善。但这样做难免有悖人伦,扼杀了关羽的人性。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纵是关公也枉然啊!

二哥“无私”为哪般?

曹操和关羽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极端人物”。曹操奸诈狡猾,“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是“自私”的典型;而关羽重情重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不计回报,是“无私”的典范。但无私过了头,难免有呆子的嫌疑。那么,关二哥为何会这般“无私”呢?

其实,关羽的“无私”正是因为其“自私”使然。为何这样讲呢?我们先来看世人给予关羽的评价,“忠义无双”。何为忠义?够忠心,讲义气。关羽在这方面,做的肯定是够了,他对自己的大哥刘备可谓至忠至义。面对曹操提出的优厚待遇,关羽不为所动:曹操赏赐美人,他送去服侍嫂嫂;曹操赠他新袍,他要将刘备送的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送他宝马,关羽喜上眉梢,只因有了好马方便他日后投奔刘备。关羽实在是太忠义了,连曹操都不禁感叹:这样的人,世间难寻,可遇而不可求也!

可为什么说关羽自私呢?火烧赤壁,刘备与孙权本有机会彻底铲除曹操势力。偏偏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以报当日之恩。看上去,关羽此举是忠义的表现,但却正巧暴露了他的极端“自私”!杀了曹操,则天下安定,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实现了一大半;而放了曹操,则成就了自己的忠义名声,自己的道德形象便更加无懈可击。杀,幸家国;放,惠自己。此等情况下,一向号称“忠义”的关羽居然选择了放,令人大感意外。这显然是置刘备的功业于不顾,同之前“护嫂寻兄”的举动大相径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矛盾出现,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误读了关羽的“自私”。他内心最关注的,并不是刘备的千秋功业,也非百姓福祉,而是自己的名声!为了“忠义”的名声,他可以抛弃常人所无法抗拒的荣华富贵,断绝自己的七情六欲;为了“忠义”的名声,他可以罔顾兄长大业,致使无数士兵饮恨赤壁;为了“忠义”的名声,他不听劝阻孤守荆州,死于非命也在所不惜。在关羽的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世人对自己的看法,除此以外,无论是兄弟情义还是家国社稷,皆可弃之不顾。

而关羽这种极端的“自私”,表现给世人的假象却是“无私”,实在是天大的讽刺。无怪乎明眼人称关羽“忠义”而非“忠诚”。一字之差,却有千般说不尽的缘由。“诚”乃真心,是实在,是为了他人。而“义”,则是为了自己。同是蜀国将领,赵云是“诚”的,黄忠是“诚”的,张飞、马超都是“诚”的,唯独关羽却是“义”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关羽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演义》中最为自私的人。

解密关羽“登仙记”

关羽并非完人,不仅自私,而且好色。但为何后人会将关羽奉为“武圣人”顶礼膜拜呢?关羽究竟是如何完成由人到神的转变,羽化登仙的呢?这还要从关羽之死说起。

关羽原本驻守荆州,但遭东吴偷袭败走麦城,最终突围失败,被东吴部将擒获,死于临沮。义弟张飞要为其报仇,却死于半途。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让人扼腕。关羽和张飞都是不世猛将,威震敌胆,但《三国志》却说,“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吴国名将吕蒙也对关羽颇有微词,认为其“性颇自负,好凌人”。可见,关羽的性格缺陷还是很明显的,自大,自负,喜欢恃强凌弱。他最终的失败,正源于自身的性格弱点,是“以短取败”。

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在洛阳;而蜀汉方面则在成都替关羽修建了衣冠冢;关羽的身躯则被安葬在了当阳。因此,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一尸三墓,令人称奇。但此时的关羽,还只是一个“忠义之人”,并不是“神”。

关羽“封神”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原本零散于民间戏曲传说中的“关大王”形象,经过罗贯中的妙笔演绎,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抛去七情六欲、一心只为忠义的“完人”。关羽所代表的,是一种完全利他绝不利己、只求施与不图回报的“至义”精神。这种精神诉求放在当下难免可笑,但在封建时代却大有市场。明代程朱理学逐渐完善,封建制度日臻完美,统治阶层需要一个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偶像”,巩固封建理学的宗教地位,维护自身统治。而关羽的出现,正好顺应了这种要求。

所以,自明代以来,关羽在官方宗教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奉其为“关公”,大赞其忠义无双。到了清代,身为异族的清人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更是把这种“崇关之风”推向了极致。光绪皇帝奉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自此一跃成为“武圣人”,同孔子齐名。再往后,更是将佛教封号搬了出来,尊关羽为“盖天古佛”,彻底让关羽脱离了肉体凡胎,羽化登仙了。

其实,关羽的一生纵然波澜壮阔,颇有武功,但过错也不少。真实的关羽,是一位有着真性情、小缺点但识大体、讲义气的豪杰将领。但后世却因为种种需求,将这样一个凡人剥离了人性,塑造成一个无欲无求、忠义无双的道德模范。这样的关羽,可敬却不可爱;纵然“高大全”,却难免假模假式。尤其是在现代,质疑关羽的声音不断出现,反映的正是不同时代人们对于道德偶像的不同认识。封建时代的造神运动,在现代却未必吃得开,对于关羽来说,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吧!

链接一:奇书纵览——明代演义小说

所谓“演义小说”,是一种以戏说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演义小说的前身是宋代的“讲史话本”,要么取材于正史,加以虚构;要么干脆用野史作为主要灵感来源。这种话本一般篇幅很长,通常都以王朝兴衰和政治军事斗争作为主要题材。不过宋代的话本标题段落还不甚清楚,只是粗略的分卷分目而已。

“讲史话本”到了元代,没有太大的发展,只是明确区分了本段和标题。而真正使“讲史话本”发扬光大的,还是明代出现的诸多通俗演义小说。

明代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日渐富足。闲暇时,看看话本听听戏文就成了城市居民的主要消闲方式。需求刺激市场,“讲史话本”因其读者范围广泛而发展迅猛,到了罗贯中写《通俗三国志演义》时,已经从原本略显稚嫩的“话本”,变成了回目清晰,故事流畅的“演义小说”。每一回故事都有能概括故事内容的七言单句标题,文章结构也趋于规范,塑造人物也更加鲜明生动。由于《三国演义》的出现,很多文人争相效仿,明代演义小说自此呈现井喷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明代的演义小说非常繁荣,题材多样。有讲群雄争霸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也有讲豪杰故事的《水浒传》;还有假借历史名号,实则写神话故事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这些异彩纷呈的小说大多通俗易懂,是百姓上好的消闲之物。

明代的演义小说中有“四大奇书”。《三国演义》便是这“四大奇书”之一。这本依托《三国志》创作的小说,明显加强了尊刘抑曹的正统天命思想。联系到小说创作的时代,不能不说这可能是在表达对朱棣“篡位”的不满吧。

奇书之二是《西游记》。“西天取经”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靠的就是《西游记》的动人魅力。不过,如果单纯把《西游记》当作一本神怪小说,那就难免对不起作者吴承恩的良苦用心了。这其实是一本深刻的讽刺小说,揭露的都是当时的社会乱象,兼有对善恶、人性乃至成功的诸多思考,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名列奇书实在是实至名归。

剩下的两本奇书,一是《水浒传》,另一个就是《金瓶梅》。这两部书之所以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二者渊源颇深。《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官逼民反”,百姓揭竿而起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味;《金瓶梅》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报仇”一段故事演化而来,详细描写了西门庆的“奋斗史”,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潜规则的生动材料。作者笔触活泼,文章布局精致,显示出了极高的创作才能。可惜《金瓶梅》这样一本挂着“淫秽”外皮的深刻作品,百年来屡屡为人误读,以为其荒诞淫邪,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低俗之物。

不过,深刻如此的明代演义小说,在清代却为才子佳人小说所取代,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实在是历史同我等后人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链接二:三国时期的婚礼是什么样子的?

结婚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件大事。现代的国人婚礼,受西方影响已经很深,穿婚纱去教堂,华夏原汁原味的嫁娶礼仪所剩不多了。而在九四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娶亲的一段剧情倒是将传统的汉族婚嫁场景还原得有模有样。

三国时代的婚礼沿袭的是东汉制度,讲究“六仪”。这“六仪”,包含了从上门提亲到洞房花烛的全套程序。

首先是“纳采”,也就是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那时候,所谓“程朱理学”还没有出现,青年男女的婚恋相对后世要自由许多。青年男女彼此心仪而婚的也不在少数。但毕竟是封建时代,妇女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不能主动出击,只能等男方上门提亲。

第二步是“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姑娘的名字与生辰。古人重视姓名和生辰,相信占卜,因此问名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

问了名,卜了卦,若是得到吉兆,则此事可成。男方会备礼,通知女方准备结亲。此为第三步——“纳吉”。

纳吉之后,男方家就要下聘礼,称为“纳币”。女方只要接受了聘礼,婚姻关系即告成立,反悔不得。这时男方就要拟定婚期,准备娶新媳妇儿过门了,称为“请期”。

最后,就是新郎官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子,称为“亲迎”。迎了亲,便是入洞房。

三国时代的婚礼,虽然有六步,但衔接起来非常平顺,并不繁琐。这可能是因为适逢乱世,不便铺张的缘故。虽然简朴,但三国时期已经很流行“闹洞房”了。在先秦时代,婚礼酒宴结束之后,婚礼也就随之结束。宾客自行散去,新郎新娘则入洞房就寝。到了汉朝,宾客们就不那么好打发了。新郎新娘入洞房以后,便有好事者溜到洞房窗外,偷听新人言语举止,以此为笑乐。当时这种做法叫作“听房”。后来这股风气愈演愈烈,终于变成了“闹洞房”,延续至今。

链接三:刀是怎样的刀?

说到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那真是如雷贯耳。据《三国演义》记载,此刀乃是关羽亲手打造的,又称“冷艳锯”,是关羽的标志之一。不过,这样一把绝世神兵,其形制却语焉不详。罗贯中仅仅是提到了此刀“重八十二斤”,至于尺寸如何、外观怎样都只字未提。青龙偃月刀究竟是把怎样的刀?它真的是关羽的掌中利器吗?

青龙偃月刀这种武器,最早见于宋代《武经总要》。根据图式,这是一种刀头阔长,形似半月,背有歧刃的长柄武器,刀头与刀柄连接处饰有龙形吞口。这种刀虽然具有很强的劈砍威力,但过于笨重,因此不适合实战使用,一般都作为仪仗用刀。在演武、列阵或者操练时用以显示军威,或者作为武将彰显自己过人膂力的工具。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无往不利,斩杀敌将如探囊取物一般。那么,究竟关羽有没有用过这种武器呢?

三国时代的刀都是直背直刃的,刀柄一端饰有铁环,因此也称“环首刀”。这种刀长度将近一米,非常锋利,步骑兵皆可使用,是那个年代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冷兵器之一。环首刀可以劈砍,也可以刺击,东汉的步兵常常将环首刀和钩镶配合使用。所谓“钩镶”,是一种攻防兼备的铁质兵器。其核心部件是一面带有推刺的小型铁盾,上下各伸延出一只铁钩,用来阻隔敌方的兵器。钩镶对于当时骑兵普遍装备的长戟具有良好的克制作用,配合环首刀,使得步兵在同骑兵的战斗中也不落下风。而关羽使用的兵器,很可能就是环首刀。

同类推荐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热门推荐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冷情盟主霸道妻

    冷情盟主霸道妻

    “好!不就成亲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倒是给我变个女人出来,我便立刻成亲!”“变?怎么变?难不成给你从天上掉下一个!”结果,实践证明,上天不仅会掉馅儿饼,还会掉……话音刚落,只听到“啊”的一声长音,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朝两人砸了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