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20

第20章 潜规则啊潜规则(8)

作为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一直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斗士。他的《我控诉》如当头棒喝,将沉睡的同胞自拿破仑营造的迷梦中唤醒。他的突然离世,令无数人惋惜不已。一时间,有关他的死因的种种推论层出不穷,至今不绝于耳。左拉真实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他的死是否另有隐情?下面,就让我们用文字重构那动荡的1902,尽可能还原左拉死亡的真相吧。

自杀,不能成立

1902年冬,左拉在自己的寓所死于煤气中毒。此消息一出,整个巴黎为之震撼。一时间,有关左拉之死的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仿佛一场媒体狂欢。有人说左拉死于意外,也有人说左拉是为人所害,还有人称左拉是自我了断。有报社甚至将“左拉自杀”的消息用醒目且富于煽动性的标题印在头版上,颇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那么,左拉真的是自杀而亡吗?

现代精神医学认为:自杀总是发生在非正常状态下,或是社会偏离了常态,或是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偏离了常态。如果没有这种“非常”状态,一个人是很难对自己痛下杀手的。自杀有两个要因,一是死去的意图,二是自杀的方式。这也成为断定一个人是否会自杀的关键因素之一。

左拉是一个意志颇为坚定的人。他早年同母亲在巴黎生活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但却赋予了他坚定乐观的性格。捕鸟充饥、衣不蔽体的日子在他看来非但不是苦难,反而是一种特殊的乐趣。当《小酒店》成功卖给出版社之后,左拉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在巴黎近郊买了房子,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此后的十几年中,左拉创作了十多部长篇小说,版税收益相对丰厚,日子也不再困苦。

左拉非常痛恨资本家的丑恶嘴脸,经常撰文抨击那些道貌岸然的资本家。对于替资本家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左拉从不客气,因此在文学界结怨颇多。批评界指责他的文笔粗俗,描写夸张,不是作家而是个“工匠”。不过对于这些“高雅”的批评者,左拉呼吁他们看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要“继续撒谎”。他正直,热情,富于战斗性,因此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爱戴。这样昂扬的斗士,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呢?

另外,左拉的死因也从一个侧面推翻了“左拉自杀”的推论。有人说,左拉是为了抗议政府而选择自杀,这种说法其实非常荒谬。左拉死在自己的寓所,致命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当时正值寒冬,室内温度很低。为了取暖,他点燃了壁炉。结果壁炉的烟道不畅,导致煤球燃烧不充分,致命的一氧化碳在室内大量堆积,导致了他的死亡。一同中毒的还有左拉的夫人,后经治疗脱险。这种死亡原因在冬季是很常见的,很容易被人忽视。

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很漫长,非常容易被人发现而获救。而据左拉夫人事后回忆,当时她感觉呼吸困难,试图打开窗户换气时,左拉并未阻止。如果想要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左拉肯定不会选择这种容易被归结为“意外”——实际上官方对此事的解释也的确如此——而且可靠性极低的自杀方法。所以说“左拉自杀”这种说法是很难成立的。

他杀,有迹可循

左拉死后大概过了五十年,其死亡真相再度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许多有关其死亡的著作相继问世,重新把尘封半个世纪的谜案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左拉死于谋杀?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德雷福斯冤案”无疑就是此事的导火索。政府和军方为了推脱情报泄露的责任,将无辜的犹太军官当作此案的替罪羊,草草收场。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料四年后横生枝节。

1898年,当受到德雷福斯夫人慕名前来求助之时,左拉毅然接受,奋笔写下《我控诉》,将“德雷福斯冤案”公之于众,痛斥反动政府的邪恶阴谋,将不少权贵推上了被告席。这桩冤案当时震动法国政府,朝野上下一片慌乱。由此掀起的质疑声浪经久不息,迫使政府一次又一次上演拙劣的戏码,试图欲盖弥彰。为了打击反对的声音,当时的政府无耻宣判左拉“诽谤军方”,判处其诽谤罪。左拉被迫流亡英国,但手中的笔依旧不断书写控诉致辞,坚持言论战斗。这无疑使得他成为反动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四年后,左拉离奇死亡,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当时的政府及其代表的大资本家了。左拉死后,巴黎的《祖国报》不无欣喜地写道:“左拉死了……窒息!”这种态度仿佛暗示了左拉被翻动政府或者极端主义者谋杀的可能性。这家由银行家德拉马尔创办的选民同盟机关报向来以冠冕堂皇的言辞著称。但实际上,《祖国报》的言论倾向是反动而保守的,它实质上是反犹主义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大本营。

因“德雷福斯冤案”的曝光,反犹主义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迁怒于左拉。当1902年左派在选举中获胜后,法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改变,此冤案再度成为社会焦点。这无疑将反犹主义分子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心中的怒火撩拨起来。这些鼠辈不敢妄动德雷福斯,于是将屠刀伸向了左拉,通过阻塞烟道的方式将这位自由斗士毒杀在家中——据称,一个叫亨利·布隆福斯的人承认他杀了左拉,采用的方法是堵住壁炉的烟道,使煤球燃烧后排烟不畅,产生煤气。然而,这种爆料出自50年后的媒体,可惜时过境迁,相关证据早已荡然无存,人们再也无法对导致左拉死亡的原因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链接一:流亡的犹太人

世界历史上,曾经颠沛流离的民族不止一个,而犹太民族绝对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个。所谓犹太人,并非一个单一血缘的民族,而是保持相同风俗习惯、信仰犹太教的人群的总称。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当称他们为“犹太教民”。

犹太民族为世界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大画家毕加索、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等。尽管犹太民族如此优秀,但在历史上却一直处于流亡状态,到处都不受欢迎。更有甚者,反犹屠犹的事情屡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曾经建立过强盛的以色列王国。但在以色列王国被消灭之后,犹太人便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境地,逐渐流落到世界各地。然而,不管旅居何处,犹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异族的迫害,其时间之长甚至贯穿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人大规模流散之时,正是基督教在整个欧洲取代多神教信仰的时代。当基督教完成对欧洲的控制之后,犹太人便成为整个欧洲大陆上唯一的异教徒。“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四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跟我们不是一条心。这可能就是犹太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是异教徒,犹太人在黑暗蒙昧的中世纪便成为平息上帝愤怒、缓解社会矛盾的替罪羊。每当出现天灾,便有人想通过杀光异教徒这种极端而愚蠢的方式来平息“神怒”。犹太人首当其冲,受害最多。而当宗教狂热的潮流席卷欧陆之时,犹太人的处境就更加凄惨了。同时,犹太人还被欧洲统治阶层视为经济及宗教上的对手,每当社会矛盾加剧之时,统治者都会刻意煽动反犹思潮,以便从中捞取实际的物质利益。

犹太人没有土地,居无定所,从事放贷或者作为中间人对他们来说是谋生的必然选择。而这种职业在任何地方都不受欢迎。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将犹太人当作贪婪的化身一样,当时欧洲各国人民都把犹太人看作是吸食金钱的恶魔。一旦在经济上遭遇困境,立马就会将“罪魁”的帽子扣在犹太人头上——一方面这是传统观念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杀掉债权人就可以不用还债了。因此,欧洲的犹太人便遭到周期性的迫害、驱逐甚至屠杀,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流亡之路。尽管如此,犹太人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与异教同化,这种执着在人类的种族中是极为罕见的。

链接二:德雷福斯冤案

“德雷福斯冤案”在法国近代历史上可谓名声赫赫。左拉那篇著名的《我控诉》便是对此案的抗辩之词。而这桩冤案的来龙去脉,则有更多值得人们品味之处。

时间回到1894年。当时,一名在德国驻巴黎大使馆潜伏的法国女间谍,无意间从德国武官施瓦茨科彭上校的纸篓里发现了一张没有署名的便笺。便签上详细开列了关于法军布防情况和炮兵训练动向等5份法国国防部机密文件的清单。这一发现震惊法国政府高层:显然,在法国总参谋部内部有德国间谍存在!法国总参谋部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反间谍处副处长亨利少校等人以“字迹相似”为由,草草认定间谍就是法国陆军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尽管笔迹鉴定专家并不同意亨利的观点,但总参谋部仍然于10月15日以间谍和叛国罪将德雷福斯逮捕,并判处其无期徒刑。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法国人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当时的陆军情报局截获了一份德国密电,密电内容清楚地表明,当年泄露机密文件的德国间谍另有其人,德雷福斯是冤枉的!但此后事情的发展却有些匪夷所思:法国政府一面矢口否认冤案的存在,一面强令知情人员“闭嘴”。但纸里包不住火,相关消息很快被民众获知,在民众的质疑声中,法国政府装模作样地逮捕了德国间谍艾斯特拉齐,并判其无罪释放。

这个结果当然不能令民众信服。以左拉为首的进步人士开始发表文章,要求政府澄清真相,还德雷福斯一个公道。面对民主势力的质问,法国政府再次使出颠倒是非的一贯伎俩,指控左拉污蔑军队,迫使左拉流亡海外。而要求重审这一案件的社会运动在法国愈演愈烈,法国国内一片乌烟瘴气,政治局势岌岌可危。迫于各方压力,法国政府于1899年重审了这一案件,但依旧认定德雷福斯有罪,只是将其刑期减为十年。这种愚蠢的判决结果非但不能平息民众的怒火,反而激起了更为激烈的抗议。一直拖到1906年,此案才最终撤销原判,德雷福斯的冤屈得以昭雪。

链接三:自然的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它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后发生蜕变的产物。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其代表人物就是左拉。

十九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得到迅猛发展,其中遗传学上取得的巨大进展是重要成就之一。其作用几乎包括到社会、政治、世俗等一切方面。这种对遗传作用的盲目夸大极大地影响到自然主义文学创作。自然主义作家主张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在《富尔蒂埃尔词典》中,对“自然主义”的解释是:“通过机理法则解释现象,不去寻求天生的原因”。左拉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用以倡导一种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动的创作理念。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文学力图事无巨细地描绘现实,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然而由于自然主义否定现实主义的创作技法,又不似现代主义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存在时间很短暂。许多自然主义作家都在后期转投其他流派。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在1870年代至1880年代达到巅峰,之后便逐渐衰落。在法国以外,自然主义思潮影响并不非常显著,很快就被新兴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所超越。尽管如此,自然主义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西方文学史上将自然主义文学看作是和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并举的重要流派。

链接四:《卢贡—马卡尔家族》

一般人们都会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很感性的工作。如果有人将文学创作跟科学实验等同起来,那肯定会被称为怪人。但在法国,如此怪人真就存在。他不仅做了一场这样的“实验”,规模还不小。这个怪人就是左拉。

左拉的这场“文学实验”名为《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另一法语小说大系,全篇共包括20部长篇小说,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丰碑。这些小说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约1200个人物跃然其中,血缘关系是联系主要人物的纽带。

《卢贡—马卡尔家族》以卢贡—马卡尔家族前后五代人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堪称第二帝国社会百科全书,世间百态皆包含其中。既有大量法国上流社会、工商金融界的黑暗与腐败,也有小人物的辛酸。其中杰出的作品包括《娜娜》、《小酒店》和《萌芽》等。

1871年,左拉开始发表长篇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7年《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七部小说《小酒店》问世,轰动全巴黎,使左拉一举成名,但也背负不道德的恶名。1879年10月15日,《娜娜》开始在《伏尔泰报》上连载,1880年2月5日载完,同年小说出版,空前畅销,前后再版10次,出货超过5万册。第十三部作品《萌芽》是描写罢工的,是根据1884年的矿工罢工真实故事创作的。而第十九部作品《金钱》则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社会现象。

左拉在创作这部巨著时,把文学创作和科学实验等同起来,不免忽略了文学创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导致小说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将自然科学和医学引入文学表现领域的“疯狂做法”却是左拉的首创,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非凡。

同类推荐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一个流浪者和漂泊者。80年代,作者前往美国留学,并试图融入美国,在这个异国他乡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然而,美国并不是他想象的天堂,无法满足他对身份的认同、对爱和自由的追寻。自此,他开始自己的“漂泊”生活,“流浪”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作者试图“与故土一拍两散”,在本书中,他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比较中外价值的差异,大到社会现象,小到具体的人及事物,客观而犀利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故土一拍两散》讨论了诸如精神家园、精英阶层、转型、身份等世人普遍会感到困惑的话题,看似题目很大,却落到细节处,真实而令人信服。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瞳

    异瞳

    一次意外,她有了一双能看见异样物体的瞳孔,能看到人的身上会出现白、灰、黑等颜色的气团,白色是气运,是运气、命数和幸福;黑色是丧气,是只有在人心充满欲望的时候入侵的心魔兽;黄色的气团是她收留的宠物宝儿。她带着宝儿将要和这些心魔兽做怎样的斗争呢?
  •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包换小米粒历险记、贪婪的指针、泡泡的世界、一半鸡、小鱼鲮鲮历险记、猫鼠大战、玫瑰花精灵、三国手指、我最喜欢的一棵大树、荷花、假如我是魔法师、蚂蚁世界的非凡旅行等篇章。
  • 地陷

    地陷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皇上,我这一生就只爱钱,求求你休了我,让我回去赚钱吧。”自从被这个狡猾的皇上给拐进了皇宫,无端的就被封了个很派头的位置,皇后,那之后,钱不够每天都想逃跑,却屡屡给抓了回来。终于,她爆发了,揪着这个把自己从好不容易挖的逃跑路线,狗洞拉了出来的皇上,钱不够苦着脸说着。“皇后,你现在爱的是钱,但朕能保证,一定能让你爱我胜过爱钱的,所以我不会让你离开的。”看着眼前这个只爱钱的皇后,石傲武真的觉得自己真够悲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居然要跟冷冰冰的钱争宠。但有什么办法,他自己一个人留在皇宫里面太无聊,一定要拐个能天天让他想抱抱,想亲亲的钱不够在身边,所以,他一定不会让他的皇后离开的。
  • 罪后系列2

    罪后系列2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