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19

第19章 不同的商务场合不同的礼仪 (2)

一般来说,从安排者的角度来说,剪彩仪式主要包括剪彩的准备、剪彩的人员、剪彩的程序、剪彩的作法等方面。注意做好每一方面的细节,自然能举办一次圆满的剪彩仪式。一般来说,在安排剪彩时应主要注意这些细节:

1.场地准备

在安排剪彩仪式前,首先要设置好场地的布置、环境的卫生、灯光与音响的准备、媒体的邀请、人员的培训等。剪彩仪式应在行将启用的建筑、工程或者展销会、博览会的现场举行。在活动现场,可略作装饰,一定要在剪彩之处悬挂写有剪彩仪式的具体名称的大型横幅。

2.用具准备

要着重注意剪彩仪式上所需使用的某些特殊用具,比如红色缎带、新剪刀、白色薄纱手套、托盘以及红色地毯,仔细地进行选择与准备。

3.人员准备

在确定剪彩者名单之后,应尽早告知对方,多人剪彩时更应提前说明,以便在剪彩时做到服装、动作的统一。对助剪的礼仪小姐更要事先进行培训。

4.剪彩位次

若剪彩者仅为一人,则其剪彩时居中而立即可。若剪彩者不止一人时,则其同时上场剪彩时位次的尊卑就必须予以重视。一般的规矩是:中间高于两侧,右侧高于左侧,距离中间站立者愈远位次便愈低,即主剪者应居于中央的位置。在没有外宾参加的情况下,可以遵循我国“左侧高于右侧”的传统作法。

5.剪彩动作

拉彩者拉直红色缎带,捧花者手托花团,托盘者为剪彩者呈上剪刀、手套等剪彩用品,剪彩者右手手持剪刀,表情庄重地将红色缎带一刀剪断,让红色花团准确无误地落入托盘者手中的托盘里。若多名剪彩者同时剪彩时,其他剪彩者应和主剪者动作协调一致。

剪彩者在剪彩成功后,可以右手举起剪刀,面向全体到场者致意。然后放下剪刀、手套于托盘之内,举手鼓掌。接下来,可依次与主人握手道喜,并列队在引导者的引导下从右侧下台退场。

一般来说,剪彩仪式宜紧凑,忌拖沓,在所耗时间上愈短愈好。短则一刻钟即可,长则至多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剪彩,就是为将来的发展剪出一个好彩头,而只有做好剪彩中的这些小细节,你才能完成一次圆满的剪彩仪式。

商务展览会:准备不周,机遇变危机

随着日益增多的行业展览会的召开,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商务展览会,日益成为商务应酬的一种重要手段组织。

通过举办展览会,呈现真实可见的产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全面透彻的资料、图片介绍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吸引大量的参观者,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为自己扩展更大更好的市场空间。

但是,如果不注意展览会上的礼仪,就可能让一次机遇变成危机。

某知名企业参加在北京的某大型商务展览会,安排新上任的销售部经理萧冰全权负责此事。萧冰以前没有安排过此类大型的商务展览会,时间又紧急,只能是依着葫芦画瓢,凭着自己对以前参加过的展览会的印象来安排参展事宜。

参展的第一天,萧冰旁边的几个展位都十分火爆,挤满了前来接洽的客户,而萧冰公司的展会却相对冷清许多。萧冰十分不解,暗想:公司的品牌口碑极佳,我们的展会布置也并非糟糕至极,怎么会招徕不来客户呢?

后来还是有一家公司熟识的客户解答了萧冰的疑惑:你们公司的展位本来就偏僻,你们的展会人员居然还不穿统一的工作装,还嘻嘻哈哈地说话打闹,一点也不正式严肃,许多人都以为你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货商。

萧冰这才恍然大悟,她本来以为凭借企业的品牌效应,在展会上不用费什么功夫,就能招徕大批的客户,因此她并未严格规定工作人员身着公司统一的套装,没想到这么一点小细节,居然引发这么大的不利影响。

商务展览会上,要营造出专业的素养,才能博得客户的信任和好感,才能促成一次次的合作。

一般来说,商务展览会主要注意到这样几个方面,就能顺利做好广告宣传,达到商务展览会促进销售的目的。

1.选择适宜的展览会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商务展览会召开,要参加与之相关的所有商务展览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你做好前期市场规划,选择最有影响力,最能提升市场销售的展览会。

2.展位布置要凸显特色

要想在众多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客户吸引到自己的展位上来,就需要在展位的布置上凸显自身特色,展现自身的专业和优质,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客户的兴趣。

3.服装上宜统一而专业

工作人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一般来说,参展的工作人员宜统一着正装,宜身穿本单位的制服,或者是穿深色的西装、套裙,统一佩戴企业名牌,不应佩戴首饰,男士应当剃须,女士则最好化淡妆。

4.待人热情周到

商务展览会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往往能获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无论是迎接或是送别客人,都应微笑以对,并仔细为客户讲解产品信息,尽力使客人感到舒适和满意,才能为成交打下基础。

准备不周,就可能让展览会这次机遇变成危机,而只要把握好几点,自然能完成一次成功的商务展览会,达到促进市场销售的目的。

商务赞助会:助人利己,不可主次颠倒

在现代这个商业社会,企业不仅会选择在媒体硬广告的形式,也会选择进行商务赞助会这样的软广告形式,既能扶危济贫,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体现出自己对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于社会、报效于人民,而且也有助于获得社会对自己的好感,也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自己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因此,商务赞助会日益成为现代商务应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商务赞助会“赞助他人为主,宣传自己为辅”的主次之分,导致主次颠倒,就容易使赞助会沦为变质的商务宣传会,反而引起公众的反感,得不偿失。

要正确发挥商务赞助会的作用,既帮助他人又使自己从中得利,需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1.双方事先约定

在开展商务赞助活动之前,双方必须要对赞助活动的种种细节发成协议,最好签订正式的赞助协议,某些大型的商务赞助活动更是要请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尤其是要“把丑化说在前头”,分清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合作愉快。这样才能在面临种种变故时迅速应对,确保赞助会的成功召开。

2.场地布置宜简洁

一般来讲,赞助会的会场不宜布置得美轮美奂,过度豪华张扬。否则,极有可能会使赞助单位产生不满,因为它由此可能产生受赞助单位不务正业、华而不实的感觉。

举行赞助会的会议厅之内,灯光应当亮度适宜。在主席台的正上方,还需悬挂一条大红横幅,在其上面,应以金色或黑色的楷书书写着“某某单位赞助某某项目大会”,或者“某某赞助仪式”的字样。前一种写法是突出赞助单位;后一种写法,则主要是为了强调接受赞助的具体项目。整个会场布置宜简洁大方为主。

3.重点邀请新闻人士

参加赞助会的人士,既要有充分的代表性,又不必在数量上过多。除了赞助单位、受选购助者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及员工代表之外,赞助会应当重点邀请政府代表、社区代表、群众代表以及新闻界人士参加。在邀请新闻界人士时,特别要注意邀请那些在全国或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人员与会。

4.时间宜短不宜长

依照常规,一次赞助会的全部时间,不应当长于一个小时。太短达不到宣传自己的目的,难以给新闻媒体提供可报道的资料,太长则容易让与会者产生疲惫感,也让在众多新闻中奔波的新闻媒体心生恶感。因此,赞助会的具体会议议程,必须既周密,又紧凑。

此外,商务赞助会的整体风格是庄严而神圣的,因此任何与会者都不能与之唱反调。

做好以上这些细节工作,自然不会出现主次颠倒的尴尬局面,就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商务赞助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有效沟通(大全集)

    有效沟通(大全集)

    生活中有时会充斥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人性的弱点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蒙上一层阴影,制造一种难堪甚至痛苦。所有这一切的不和谐,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沟通让世界更加和谐,让人性更加美好。《有效沟通大全集(超值金版)》为大家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指导,帮助读者在增强沟通能力的时候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 会说话的手

    会说话的手

    片段场景,无不言平凡之微妙,寓天下之大奇。读后或可逗你一乐,本书所收作品篇幅简短,掷书一笑了之,或可启你深思,语言精炼,领悟人生真谛。几句对话,鸟言兽语,故事奇特,人物行踪,寓意深刻
  •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老板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同事是善意还是别有用心?朋友的态度究竟是冷还是热?面试官是真的认可我吗?……你是不是也在为这些交际中碰到的问题绞尽脑汁呢?行走社会,识人本领是重要的资本。那么,怎样从一句话了解对方的心思而见机行事呢?本书涉及了不同人际互动情境中经常使用的人际暗语,对大量生动的案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教你如何读出他人的话外音、潜台词,成为知己知彼的交际达人,在人际圈中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交际主动权。
  • 性格决定做人

    性格决定做人

    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有与生俱来的部分,也有后天的因素,而后天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环境之于人性格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磨炼改变一种性格,又可以促成和加重另外一种性格。因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做人方式是很难把握的。而每个人的性格又并非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诚然,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要靠每个人的意志,靠自觉调节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善于抑制冲动的人,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以供参考借鉴。
  •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听妈妈讲那些感悟一生的事》和《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事》、《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智慧的事》是一套陪着孩子们成长的伴读书,是除了妈妈以外最贴近孩子心灵的呵护全书。
热门推荐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为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主要讲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出国,一个新鲜而梦幻的字眼。出国之旅,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赫尔辛基、巴黎、卢森堡、慕尼黑、佛罗伦萨、罗马、梵帝冈、威尼斯……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天涯路漫漫,融入了她的脑海,融入了她的浮光掠影的记述里。
  • 吃掉腹部赘肉

    吃掉腹部赘肉

    不用流汗,不用望“肉”兴叹,甚至不用花大把的银子买减肥药,本书告诉你修炼“小腰精”的秘方。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