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600000024

第24章 林语堂读书是人生一大雅事

林语堂(1895~1976年)作家。福建龙溪(龙海)人。留美、德。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后移居美国。有《林语堂文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有人称他为“蜚声世界的中国文学家”,也有人冠他以“幽默大师”的称号。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双语作家,他用英文写作,向国外直接介绍中国文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一生勤勉,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视读书为生活中的一件雅事。

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做有用“功”

林语堂对学习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自己既定的目标。他善于选择适合于他本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劲儿使在刀刃上,做有用“功”。从中学时代起,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全校的第一、二名。考试前夕,每临别人都在紧张地复习备考,他却在悠然钓鱼。所以,他被称为“快活的天才”。事实上,林语堂倒不一定是什么天赋聪明和有什么捷径,只要他认为有价值的学问,他比谁都刻苦用功。他学英文的法宝就是一本袖珍牛津英文字典。他钻研牛津字典的方法很特别,并不是像别人那样把每一个英文单词的定义一连串地排列起来掌握,而是把某一个字在一个句子里的各种用法列举出来,将这个字与其同义字比较,从而把这个字的性质和独特的意思突现出来。在学习中,林语堂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英文单词或短语的用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他从这本袖珍牛津字典里,掌握了英国语言的规律。

林语堂在《读书与看书》一文中写道:“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地硬记,于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殊不知过些时候,到底记得多少,请教员摸摸良心问可也。何故作践青年精神光阴?”

反对做分数的奴隶,主张广泛涉猎

在学校学习时,林语堂每次考试必得高分,但他并不引以为自豪,反而痛恨考试制度和传统的“分数制”,他认为考试得高分,不过是成功地愚弄了教师而已,于增进知识无助。“因为学问这个东西,属于无形,所求于朝夕熏陶染养,决非一些分班级、定分数外表的形式制度所能勉强造成。”他表示,他向来反对分数,认为分数不足以代表学生真正的学力。

读大学时,别人感到最无聊的“民法课”倒成了林语堂“自学”的大好时光。他不像其他学生,在上“民法课”的这段时间里,边听课边取笑教员,消磨时间,而是利用这堂课的功夫,借机阅读自己所爱读的书。他通读了赫克尔的《宇宙之谜》、华尔德的《社会学》、斯宾塞的《伦理学》、韦司特墨的《婚姻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当时已多不为人注意的图书,增长了不少知识。

因为读书多,他对选择阅读对象,自有见解。30年代初,林语堂在《青年应读什么书》中抒发己见。他把古今中国图书分为十类,主张各类选一种,十种书读完,然后可与之谈话,然后可谓受过“自由教育”。林语堂所选的十种书是:

一戏剧:《西厢记》;二小说:《红楼梦》;三诗:《诗经》;四韵文:《昭明文选》;五散文:《左传》;六史:九种《纪事本末》;七小学:《说文解字》;八闲话:四书;九怪话:《老子》;十漂亮话:《庄子》。

他在《论读书》一文中写道:“一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老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他还认为“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复萌,愚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在林语堂看来,“人之初生,都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他认为“我们须知道读书的方法,一方面要几种精读,一方面也要尽量涉猎翻览。”

林语堂认为,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孕育滋长的,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枯荣,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所以,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

无论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还是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或是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最好的去处。在圣约翰大学,他几乎通读了图书馆里所藏的五千册各类图书;在哈佛的卫德诺图书馆,除了上课,林语堂几乎天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别人去看戏看球赛,他却从图书馆借本书带回家,以看书为娱乐。莱比锡大学的中国研究室里中文书籍非常丰富,林语堂深深地为这里汗牛充栋的中文藏书所吸引。在异邦的学府里,他熟悉了中国训诂名家王念孙父子、段玉裁和顾炎武等人的著作,了解了他们的学术成就。

图书馆使林语堂深感获益不浅,后来他甚至这样对女儿林太乙说,在“图书馆里什么都可以学到,不用上大学。”

反对死读书,提倡为成才而学习

林语堂曾抨击旧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反对学生为考试、为文凭而死读书、读死书。针对旧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他接连写了《教育罪言》、《救救孩子》、《谈理想教育》、《考试分数不可靠》、《学风与教育》等文章,猛烈地抨击了旧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危害。他指出,“校长受会考之压迫,怕学生多数不及格而出丑,乃压迫教员,教员受校长压迫而压迫学生,学生是最容易欺负的,文凭与分数就是两条鞭,哪有不屈服之理?”“会考官、校长、教员各人须自卫,各有一个饭碗须保,谁管得到小孩子?”“现在上海小学学生,自晨起来关在教室里静坐,下午四时回来,玩一小时,还得读书读到点灯时候,晚饭时未必读完,愈重分数的好学生,愈吃亏。”

林语堂还以自己的读书治学体会来说明死读书的害处:“大半的学生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入错路,失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杜威先生说,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法郎士也说过,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以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到了现在,读书已变成仅求幸免扣分数、留班级的一种苦役而已。”在林语堂看来,读书应该是:“兴味到时,拿起一本书来读,此为读书之本旨,其余如拿文凭、算分数、升班级,这都是题外的事,与读书本旨无关。”“假定某校能造成一种学问的风气,鼓舞人求学的兴趣,这十万元的学费也是值得花的。”

林语堂重视课外阅读,而且提倡由浅入深,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他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写到:“读书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兴趣相近者人手不可。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连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味的书,必定由一问题而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能不去找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见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

林语堂对于读书、学习和教育的种种精辟的见解虽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在如今时代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他的这些真知灼见仍然给人以有益启迪。

这里不妨再引用他的一段睿语吧:“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认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我们如把一生爱读书的人和一生不知读书的人比较一下,便能了解这一点。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他只有和少数几个朋友或熟人接触谈天的机会,他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他没有逃出这所牢狱的法子。”

朱正娴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
  • 你可以更聪明

    你可以更聪明

    受益一生的思维方法全集,全方位开发大脑潜能,百分百提升思维能力。十几种经典思维方法,上百个全脑思维游戏。让我们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一起思考,你可以更聪明。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本书通过对乔布斯成功背后暗藏的闪光点集中描述,给自己创业或者正在职场中奋斗以及即将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这些忠告将让你避开绊倒你的石头或木桩,让你找到一条充满花香的小径。善用这些忠告,将可使自己的生活多姿而充满喜悦,引领你走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 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

    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

    ,虚职实爱,卡罗尔的天才,看见世界的时候,爱的故事。一个美丽的故事,迷失记忆的老人,音乐在我掌上,购买上帝的男,享受生命的春光,最好的年龄
  •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经理人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中外企业概莫能外。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成功交流和沟通的经理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展其人际关系。因为人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所以这样的经理人会在人气上占据绝对优势。一个人的才干要被人认识,要被人了解,如果不借助口才,那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工作要交谈,政治要辩论,学术需争鸣,合同需谈判,而这些无一不需要口才。因此,经理人一定要掌握良好的交际方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者。经理人有没有水平,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在说话上。
热门推荐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 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 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 剑斩天下

    剑斩天下

    遗落几万年的不死族传人,在这个武道没落、近古不修的时代,他该如何一步步登天而行。斗气、魔法、武道、修真、魔武,五大体系相互碰撞,武道能否回归当年的荣耀?一段旷世的传说,一名逆天强者的成长史,尽在剑斩天下!
  •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用得上。一人读书,便于联系,讲基础理论,又成了就医指南。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全家受益,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理论与实际结合
  • 逃婚小跟班

    逃婚小跟班

    堂堂唐国公府公子,居然需要一个弱女子来保护?美其名曰嫁人,还不是入火坑?果断撇下嫁衣跑路,可是谁知,竟然阴错阳差又变成了公子小跟班?争斗不休,危险不除,在漩涡之中,谁才是谁的命定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魂译天道

    魂译天道

    主角念尘是兰斯大陆上毫无斗气和魔法的废材少年,饱受贵族少年科维拉欺负,这天科维拉又开始欺负念尘,被念尘青梅竹马的诗雅儿警告,科维拉对诗雅儿这个帝奇特学院特等生忍无可忍,和手下人一起围攻诗雅儿,诗雅儿展示出白色圣光,准备迎战,被爷爷威尔.霍戈及时制止,诗雅儿不服,霍戈答应买根法杖给她,科维拉不敢得罪这个连父亲都畏惧的人,只好作罢。霍戈三人去镇上买法杖,镇上极为繁花,全因圣龙森林的缘故,因其飞出的圣兽双翼飞龙曾帮助飞龙骑士蒙休斯战胜兰斯大陆各方强者。霍戈带着念尘和诗雅儿拐进住在偏僻巷中的老朋友穆拉家,穆拉答应替诗雅儿打造法杖,并送给她空间戒指,念尘心痒,问自己是否也有礼物,炼金师告诉他要收他为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地狱天堂

    地狱天堂

    金钱与欲望、卑劣和高尚、光明与黑暗,在这部《地狱天堂》中得以淋淳尽致地表现。作者以一个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发了横财的家庭为切入点深刻地剖析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主人公金德旺原来只是一个农民,在一心暴富的心态下、不择手段,以牺牲集体和他人利益为最大追求,甚至连儿女情爱也都成为利益的筹码。
  • 将军皇后太嚣张

    将军皇后太嚣张

    她来到了一个未知的年代,一朝穿越,那里充满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