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600000024

第24章 林语堂读书是人生一大雅事

林语堂(1895~1976年)作家。福建龙溪(龙海)人。留美、德。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后移居美国。有《林语堂文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有人称他为“蜚声世界的中国文学家”,也有人冠他以“幽默大师”的称号。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双语作家,他用英文写作,向国外直接介绍中国文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一生勤勉,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视读书为生活中的一件雅事。

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做有用“功”

林语堂对学习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自己既定的目标。他善于选择适合于他本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劲儿使在刀刃上,做有用“功”。从中学时代起,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全校的第一、二名。考试前夕,每临别人都在紧张地复习备考,他却在悠然钓鱼。所以,他被称为“快活的天才”。事实上,林语堂倒不一定是什么天赋聪明和有什么捷径,只要他认为有价值的学问,他比谁都刻苦用功。他学英文的法宝就是一本袖珍牛津英文字典。他钻研牛津字典的方法很特别,并不是像别人那样把每一个英文单词的定义一连串地排列起来掌握,而是把某一个字在一个句子里的各种用法列举出来,将这个字与其同义字比较,从而把这个字的性质和独特的意思突现出来。在学习中,林语堂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英文单词或短语的用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他从这本袖珍牛津字典里,掌握了英国语言的规律。

林语堂在《读书与看书》一文中写道:“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学生吓于分数之威严,为所屈服,亦只好不知所云地硬记,于是有趣的常识,变为无味的苦记。殊不知过些时候,到底记得多少,请教员摸摸良心问可也。何故作践青年精神光阴?”

反对做分数的奴隶,主张广泛涉猎

在学校学习时,林语堂每次考试必得高分,但他并不引以为自豪,反而痛恨考试制度和传统的“分数制”,他认为考试得高分,不过是成功地愚弄了教师而已,于增进知识无助。“因为学问这个东西,属于无形,所求于朝夕熏陶染养,决非一些分班级、定分数外表的形式制度所能勉强造成。”他表示,他向来反对分数,认为分数不足以代表学生真正的学力。

读大学时,别人感到最无聊的“民法课”倒成了林语堂“自学”的大好时光。他不像其他学生,在上“民法课”的这段时间里,边听课边取笑教员,消磨时间,而是利用这堂课的功夫,借机阅读自己所爱读的书。他通读了赫克尔的《宇宙之谜》、华尔德的《社会学》、斯宾塞的《伦理学》、韦司特墨的《婚姻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当时已多不为人注意的图书,增长了不少知识。

因为读书多,他对选择阅读对象,自有见解。30年代初,林语堂在《青年应读什么书》中抒发己见。他把古今中国图书分为十类,主张各类选一种,十种书读完,然后可与之谈话,然后可谓受过“自由教育”。林语堂所选的十种书是:

一戏剧:《西厢记》;二小说:《红楼梦》;三诗:《诗经》;四韵文:《昭明文选》;五散文:《左传》;六史:九种《纪事本末》;七小学:《说文解字》;八闲话:四书;九怪话:《老子》;十漂亮话:《庄子》。

他在《论读书》一文中写道:“一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老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他还认为“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复萌,愚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在林语堂看来,“人之初生,都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他认为“我们须知道读书的方法,一方面要几种精读,一方面也要尽量涉猎翻览。”

林语堂认为,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孕育滋长的,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枯荣,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所以,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

无论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还是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或是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最好的去处。在圣约翰大学,他几乎通读了图书馆里所藏的五千册各类图书;在哈佛的卫德诺图书馆,除了上课,林语堂几乎天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别人去看戏看球赛,他却从图书馆借本书带回家,以看书为娱乐。莱比锡大学的中国研究室里中文书籍非常丰富,林语堂深深地为这里汗牛充栋的中文藏书所吸引。在异邦的学府里,他熟悉了中国训诂名家王念孙父子、段玉裁和顾炎武等人的著作,了解了他们的学术成就。

图书馆使林语堂深感获益不浅,后来他甚至这样对女儿林太乙说,在“图书馆里什么都可以学到,不用上大学。”

反对死读书,提倡为成才而学习

林语堂曾抨击旧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反对学生为考试、为文凭而死读书、读死书。针对旧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他接连写了《教育罪言》、《救救孩子》、《谈理想教育》、《考试分数不可靠》、《学风与教育》等文章,猛烈地抨击了旧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危害。他指出,“校长受会考之压迫,怕学生多数不及格而出丑,乃压迫教员,教员受校长压迫而压迫学生,学生是最容易欺负的,文凭与分数就是两条鞭,哪有不屈服之理?”“会考官、校长、教员各人须自卫,各有一个饭碗须保,谁管得到小孩子?”“现在上海小学学生,自晨起来关在教室里静坐,下午四时回来,玩一小时,还得读书读到点灯时候,晚饭时未必读完,愈重分数的好学生,愈吃亏。”

林语堂还以自己的读书治学体会来说明死读书的害处:“大半的学生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入错路,失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杜威先生说,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法郎士也说过,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以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到了现在,读书已变成仅求幸免扣分数、留班级的一种苦役而已。”在林语堂看来,读书应该是:“兴味到时,拿起一本书来读,此为读书之本旨,其余如拿文凭、算分数、升班级,这都是题外的事,与读书本旨无关。”“假定某校能造成一种学问的风气,鼓舞人求学的兴趣,这十万元的学费也是值得花的。”

林语堂重视课外阅读,而且提倡由浅入深,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他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写到:“读书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兴趣相近者人手不可。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连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味的书,必定由一问题而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能不去找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见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

林语堂对于读书、学习和教育的种种精辟的见解虽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在如今时代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他的这些真知灼见仍然给人以有益启迪。

这里不妨再引用他的一段睿语吧:“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认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我们如把一生爱读书的人和一生不知读书的人比较一下,便能了解这一点。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他只有和少数几个朋友或熟人接触谈天的机会,他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他没有逃出这所牢狱的法子。”

朱正娴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小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店铺的老板,不仅要懂经营管理,而且要懂财务。店铺卫生、店铺要害部位安全的管理工作、紧急事件的处理、发现偷窃行为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效的管理能力。本书针对创业开店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的一些疑惑,为你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方法和建议,使你能够一点一点进步,一天一天向成功者的目标靠近。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甚至人的健康都受到性格的巨大影响。性格左右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性格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你如何运用它,倘若你能很好地利用性格中的优势,性格就能为你服务;否则,性格就会阻碍你成功。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详细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乔布斯带给世界的不仅是苹果的产品,苹果电脑、iPod、iPhone,工业设计革命,更重要的是建立产业生态链。本书由乔布斯生命中的许多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彼此独立,自成章节。其目的不是总结,而是心灵的启发之旅,读此书让我们或是拿起工具进行实践,或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方向。
热门推荐
  • 朗月寒星

    朗月寒星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霸业雄图引英雄用事,时世艰危叹生灵微贱。明末清初,王道坏尽,天昏地暗。一时,沧海横流,豪杰并起。岁月无情,四百年易逝。时至今日,尘埃落定,风烟散尽,人事已定论,英雄垂千古。天下江湖分属东盟、西盟,东盟乾元堂堂主金寓北、坤厚堂堂主上官苏儿,世称“乾坤双璧”。二人大战女真、纵横天下的江湖侠义故事,令人拍案惊奇,理当传世。作者鸥迹,虽胸无珠玉,怀揣鄙陋,却无知亦无畏,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穿越之异界奇遇

    穿越之异界奇遇

    少年奇遇不断,兄弟奋相奉死助,情谊厚重难举,定当舍命帮。儿女情长,相缠难忘。生死大难,长牵肠。
  • 痴相公

    痴相公

    玉夏国最大绸缎商罗子缣长女罗缜,自幼随父打理商业,养成精明个性。十三岁时,更是被无良父亲委以大任,全权接手家族生意,为罗家赚下不尽银钱,始称罗家“摇钱树”。隔壁良家,鬻药起家,亦为富鼎之户,两家交好,定下姻亲。但良家长子长至三岁,始知天性痴傻,由此罗、良两家断却交情,良家转迁杭夏国。十八年后,杭夏国国君亲笔致函玉夏国君,为旗下皇商良德长子向玉夏国皇商罗子缣爱女求婚……
  • 一代媚姬养成史:狂傲毒妻

    一代媚姬养成史:狂傲毒妻

    她贵为皇嫡女,金枝玉叶,但母妃早死,十余年不得见皇上。漫漫皇宫,危机四伏,孤掌难鸣,虽为皇嫡女,却宛如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被覆没在雨浪中。但随着她的穿越,这一切都来了个惊天大逆袭……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做最好的干部

    做最好的干部

    中国人相当复杂,所以在中国做干部,就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在本书中,曾仕强教授从中国人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出发,逐一剖析在管理过程中,干部如何与上司、平级、下属沟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炼自我,最终使自己成为让上司满意的干部,成为公司里的顶梁柱。
  • 星空倒影

    星空倒影

    在历史的苍穹中,被选中的人会成为星辰,照亮整整一个时代,接受后世万代的景仰。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我不是英雄,我这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不过是在英雄的身侧,看他们亲手擦亮历史的夜空。或许我可以说,我是在那片星光闪烁的苍穹下,真实而微不足道的……一个倒影……(新作盟出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