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5

第5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4)

[1]金刚:本义为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稀世之宝。《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金刚泥涂,众宝厕饰。”季羡林等校注:“梵文Vajra,音译跋折罗,即金刚石。佛教之金刚常喻坚贞不坏。”引申喻如来之智慧。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能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有时指金刚力士。执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宋元照《行宗记》卷二上:“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2]洗面:此处喻洗心革面。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全体作用,不立崖岸。”这是古来高僧大德所说的三种修行人“下根人”、“中根人”、“上根人”中的具有上等根基的“上根人”的修行法,即学佛的上乘功夫。禅师在本处披露,尽其所知,无有隐瞒,这是何等慈悲,老和尚佛心尔尔。禅师云“全体作用,不立崖岸”,“崖岸”是篱笆、障碍的意思,此句意思是:学佛要动用一切慧根,全体作用,身心合一,所有的本事拿出来,所有的兵器一起上,人不豁出去是不可能成佛的,佛经所云“无畏金刚”即是。舍不得必然得不到,放不下必然上不来,这是肯定的。禅师还告诉我们在学佛过程中不能自己设限,把自己限死了,种种圈套套谁?套自己。学佛之人刀山火海都不怕,何况崖岸?不如省下心来管好自身。设崖岸是为了防人,没想到反而暴露了“我在这里”,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很可笑了。学佛不是要你挂一把锁再开一把锁,而是要你现在就把锁砸了,进到屋里去。佛经所云:“解铃还需系铃人”即此。“全体作用,不立崖岸”,怎一个“猛”字了得!金刚并非全体金刚,金刚身上也有不纯之处,甚至也有不是金刚的地方,但他一旦有了一颗金刚心,就是人生的猛士,无畏的佛子。要走一起走,要上一起上,人是一支军队,要自家指挥,莫要散失了。人种不可失,佛种不可失,古来高僧大德所谓“真道种子”即是。发芽是全体发芽,开花是全体开花,结善果子是全体见善性。

禅师开示:寻一真心人,做一真心事,真性情不怕,从此不再逃避。全身心投入,这是福气。

复王宪副丰舆

别后不闻一音,未知今日又作么生?想大进不待问矣,公既省得自己反观,万缘犹如梦幻,古人到此意尽言穷,若是义解之流,饶他识量冲天,聪明盖世,到这里无插足处,方知前头工夫易得,后步工夫最微。十地菩萨[1]量等,三千、大千世界[2]说法不可思议[3],见性如隔罗縠。等觉菩萨,了色[4]即空[5],悟空即色。法量未灭,智识有限。饶他说法如雨如云,总是度量,智是量边事,终非究竟。

僧数十年只为这件事,不避寒暑,穷参力究,困苦劳形,逼得身心无逃奔处,一日掇盒送柜,不觉失手柜盖倒来,打头作痛,豁然猛觉,踢破无明,掀翻识浪,数十年愁苦一旦休息。外缘既寂[6],内识不停,鼓作精神,滔滔变化。遇境逢缘,六根不歇。后阅古宿公案,遇着向没意味句,尽力不能吞吐,当下失身丧命,直得无事可守,无本可据,不免依原托钵,度日以待岁尽而已。

注释

[1]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就是法云地菩萨,意思是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检验十地菩萨的标准是: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地菩萨,是相先现,如来之身,金色晃耀,无量净光皆悉圆满,有无量亿梵王,围绕恭敬供养,转于无上微妙法轮,菩萨悉见。

十地菩萨是菩萨真境界。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信属十住之初住分出。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

“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菩萨从最初发心经历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等着入诸佛位。

[2]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3]不可思议:神秘奥妙,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有欢喜的意思。如《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4]色: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广义之色,为物质存在之总称。狭义之色,专指眼根所取之境。有广狭二义:

(一)色为物质存在之总称。即五蕴中之色蕴,五位中之色法(与心法相对)。乃质碍(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经论中对于色有诸种分法,据俱舍论卷一载,色包含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无表色等十一种。唯识宗分色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等十一种。其中,法处所摄色是意识之对境,包括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等。于此诸色法中,又可依其一一法之性而归纳成下列数种分类:一、内色(五根)与外色(五境)。二、细色(无表色,或指色界之色)与粗色(由极微所成之色,或指欲界之色)。三、定果色(由定所生之色)与业果色(由业所造之色)。四、可见有对色(指狭义之色,即色境)、不可见有对色(指声、香、味、触、五根)与不可见无对色(指无表色)等三种。

(二)眼根所取之境。对于声、香等而言,色乃专指眼根所识别之对象,如青、黄等质碍之境。五境之一,六境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又作色境、色处、色界。据瑜伽师地论卷一载,色大别有三种:一、形色,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二、显色,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三、表色,凡吾人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显然可表示于外,而令人目见者。盖此皆于五根、五境等色蕴中,特指眼根所取之境,故称为色。

[5]空:佛学常见词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世间看到的空它是空也不是空,空中有空,循环在循环。重复在重复,无空无空。空色:指视觉感知现象--无色与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即对事物认知的辩证统一观念--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

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取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

[6]寂:本指寂灭,略作灭。即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灭最为乐。”概谓对生死之喧动不安而言,不生不死之寂静安稳即称为寂灭。又特指小乘之涅盘。又常作示寂、入寂、圆寂。

解读

禅师语录云:“见性如隔罗縠。”罗縠即罗衣,衣服。禅师这话很深,有两层意思,浅层意思是:学佛不能只见衣服不见人,反被衣服迷了自性。深层意思是:见衣即见人,法衣中有法身。人之性不只在内心,“全体作用”下,全身都是自性。一指一毫,都是一样。佛典所云“拈花微笑”,那一拈,那一笑,是全身全心的一拈一笑,是自性自然,这叫“见性不隔身”。

禅师开示:一丝不挂才能牵挂众生。无衣是大法衣。佛菩萨满身璎珞,何尝有璎珞?老和尚袈裟在身,何尝有袈裟?佛性不要自我隔离,内外一切贯通,这才是学佛境界。从理上悟出的,要比从功上炼出的深。佛理胜禅功。眼观鼻鼻观心不是面壁修为,大彻大悟才能见如来。

纯夫对卓老言,会公于福州。时将淆讹诘问他,渠[1]说都是哄人的,公说只此一言,毫发尽同也。卓老笑云,观公之言,不必问学可知矣。不唯辜负古人,亦乃自欺瞒耳。不知先圣怜悯众生[2],沉没苦海[3],无可奈何,设此淆讹公案,智识不能解,利口不能言。若是宿有灵根,遇此公案,如箭入心,结滞胸中,欲透不能,欲罢不能,怀下圣胎,年深日久,喷地折,嚗地断,生死利害,才奈何我。不得方,好与人解粘、去缚、抽钉、拔楔,若果到此,六根休歇,心腹空闲,决不作此注解矣。

令郎信根[4]大利,切不可把识见染污他,逼拶到不通气处,忽然猛省,方晓香严一击,忘所知那一句子,才不负他灵根聪明处耳。

注释

[1]渠:他。

[2]众生: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一般而言,此词系指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之迷界凡夫;然若就广义而言,则亦含摄悟界的佛、菩萨等。《大智度论》卷二云:“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

[3]苦海:苦多成海,比喻人生。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法华经·寿量品》谓:“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佛教为了救度众生出于苦海,指出了一个超越生死的“彼岸”作为修行的归宿。苦海是由无数恶业造成的。那么,要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回头修一切善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劝人去恶向善。

[4]根:即根器省语。植物的根能生长枝干花叶,器物能容物。有大小、多寡之不同,性质并没有不同;修道者能力有高下,福报并没有不同。因此用根器打比,指人修行的天赋牢实。《〈大日经〉疏》卷九:‘观众生,量其根器而后与之。’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六根休歇,心腹空闲。”禅师意思是让身体休息,让心灵下班。人之累,累在身心俱疲。眼、耳、口、鼻、舌、意全天开动不用说,就连心灵也不得空闲,睡眠还做梦,做梦就是加班。针对世人劳累,禅师开出的方子就是“休息”二字。这是真休息,不是假睡。休息就是休息,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休息。休息都带有功利心,现代人被物化到了何等地步!君到北京香山,山下有尊佛,其名曰“卧佛”。佛也要休息,何况世人!一切放下,放下,再放下;全部停止,停止,再停止。你会发现有时候不“进步”,世界会更好。退步可以全身,止步可以看风景。当你真正停止之日,就是真正进步之时。

禅师开示:不吃不喝也比吃了喝了再吐出来好。人活世间造成不要把自己当过程。

蜀楚间关数千里,何时得一觌面也?世上业缘,足以累人,不是有力量汉,诚难担荷。公向此热闹门庭,佛事炽然,真是不坏世相[1]而入实相[2]也。虽到此地,未称究竟[3]。此时色力充实,强自支持。腊月三十日到来,又作么生抵敌?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只愿南柯梦一场

    只愿南柯梦一场

    三年前,十六岁的悯柔与慕青,尔岚一同走进了那道高高的宫墙。一年后,尔岚身亡,慕青自尽,究竟谁是罪魁祸首?随着其他秀女的加入,原本看似平静的后宫终于又再起波澜。一切的一切,逐渐在悯柔面前展开。皇帝,宸寞,父亲,碧落,先帝,沁儿,皇后,宝妃。。。原来寂寞深宫里却也曾有那么多刻骨铭心。但更多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以为可以永远的姐妹情终于还是抵不过深宫里的明争暗斗;以为可以依靠的爱情终于还是败给了命运的捉弄;以为可以坚持的原则终于向复仇妥协;一路走来,身边的人也一个个离开。。。。。。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最后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独自走下去。。。书罢断肠指犹凉,只愿南柯梦一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修仙记:金童玉女传说

    修仙记:金童玉女传说

    白沫羽,成紫澜原本也是凡间的一对善男信女,可是在经历了凡间的世俗,魔界的阴谋,仙界的鼎力相助以后到底是怎样成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身旁的金童玉女的呢?<br/>到底这是一场人界魔界仙界怎样的爱恨情仇呢?任沫离发挥想象展开一场美丽悲伤的神话传说!&nbsp;&nbsp;&nbsp;&nbsp;
  •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之莫待花落

    她精神恍惚了几日,神才算定下来,哪能个个都得权得势,只得接受现实。同时,一觉醒来已是伊州永安城叶府的年轻老爷,她发现,在这个时空,穿越,她原来还有一个宝贝…...--情节虚构,哪能个个不是皇后就是王妃。这把她吓得可以。现代略有姿色的女子叶落,请勿模仿
  • 妃临天下

    妃临天下

    -------藏头诗------静从心生本禅机女由天成自清纯其眸一回惊花雨姝色凝眸若翩云爱恨纠缠,情意迷乱,阴暗皇宫,快意江湖,杀场征战……看懦弱隐忍的小女子如何成长为一代天骄,如何左右几个男人的一生!让静姝带你去祁国,经历血腥风雨,柔肠千转!投票,投票,还是投票!收藏,收藏,还是收藏!留言,留言,还是留言!===============推荐自己的文:穿到古代寻美男,笑到手脚抽筋:火爆王爷虐情妃,爱到肝肠寸断:极品小太监(BL)另类刺激的爱:*******☆☆★★隆重推出【潇湘十二少】大作★★☆☆蓝大少:【傻儿相公】颜二少:【丫鬟不出墙】本人:段家三少:【妃临天下】云四少:【冷宫弃后】诺五少:【抢孕妈咪】丫六少:【妻上夫下】乐七少:【吃你吃上瘾】彤八少:【王爷,我休了你】吧十少:【圈养绝色相公】银十一少:【无福消受美男恩】妖十二少:【养个奴隶做老婆】好友冷雨:【次品奶爸驯稚妻】蓝颜紫妖:【堇色柔妃双面皇】http://m.pgsk.com/edit/静的博客
  •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处世艺术,他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而有效的处世经验。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因而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饰外修内,表现出坦荡和真诚的品性,对方才能相信自己,这是成功处世的基础。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中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总览古今中外,数之不尽的成功故事都在向世界证明: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单人不成阵,独木难成林”、“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需绿叶扶”……一个英雄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即使他本领再大,也无法创造历史。同样,一个企业家或管理者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懂得团结协作,不善于激发团队的凝聚力,那么在现代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就会失去竞争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