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5

第5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4)

[1]金刚:本义为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稀世之宝。《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金刚泥涂,众宝厕饰。”季羡林等校注:“梵文Vajra,音译跋折罗,即金刚石。佛教之金刚常喻坚贞不坏。”引申喻如来之智慧。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能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有时指金刚力士。执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宋元照《行宗记》卷二上:“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2]洗面:此处喻洗心革面。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全体作用,不立崖岸。”这是古来高僧大德所说的三种修行人“下根人”、“中根人”、“上根人”中的具有上等根基的“上根人”的修行法,即学佛的上乘功夫。禅师在本处披露,尽其所知,无有隐瞒,这是何等慈悲,老和尚佛心尔尔。禅师云“全体作用,不立崖岸”,“崖岸”是篱笆、障碍的意思,此句意思是:学佛要动用一切慧根,全体作用,身心合一,所有的本事拿出来,所有的兵器一起上,人不豁出去是不可能成佛的,佛经所云“无畏金刚”即是。舍不得必然得不到,放不下必然上不来,这是肯定的。禅师还告诉我们在学佛过程中不能自己设限,把自己限死了,种种圈套套谁?套自己。学佛之人刀山火海都不怕,何况崖岸?不如省下心来管好自身。设崖岸是为了防人,没想到反而暴露了“我在这里”,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很可笑了。学佛不是要你挂一把锁再开一把锁,而是要你现在就把锁砸了,进到屋里去。佛经所云:“解铃还需系铃人”即此。“全体作用,不立崖岸”,怎一个“猛”字了得!金刚并非全体金刚,金刚身上也有不纯之处,甚至也有不是金刚的地方,但他一旦有了一颗金刚心,就是人生的猛士,无畏的佛子。要走一起走,要上一起上,人是一支军队,要自家指挥,莫要散失了。人种不可失,佛种不可失,古来高僧大德所谓“真道种子”即是。发芽是全体发芽,开花是全体开花,结善果子是全体见善性。

禅师开示:寻一真心人,做一真心事,真性情不怕,从此不再逃避。全身心投入,这是福气。

复王宪副丰舆

别后不闻一音,未知今日又作么生?想大进不待问矣,公既省得自己反观,万缘犹如梦幻,古人到此意尽言穷,若是义解之流,饶他识量冲天,聪明盖世,到这里无插足处,方知前头工夫易得,后步工夫最微。十地菩萨[1]量等,三千、大千世界[2]说法不可思议[3],见性如隔罗縠。等觉菩萨,了色[4]即空[5],悟空即色。法量未灭,智识有限。饶他说法如雨如云,总是度量,智是量边事,终非究竟。

僧数十年只为这件事,不避寒暑,穷参力究,困苦劳形,逼得身心无逃奔处,一日掇盒送柜,不觉失手柜盖倒来,打头作痛,豁然猛觉,踢破无明,掀翻识浪,数十年愁苦一旦休息。外缘既寂[6],内识不停,鼓作精神,滔滔变化。遇境逢缘,六根不歇。后阅古宿公案,遇着向没意味句,尽力不能吞吐,当下失身丧命,直得无事可守,无本可据,不免依原托钵,度日以待岁尽而已。

注释

[1]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就是法云地菩萨,意思是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检验十地菩萨的标准是: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地菩萨,是相先现,如来之身,金色晃耀,无量净光皆悉圆满,有无量亿梵王,围绕恭敬供养,转于无上微妙法轮,菩萨悉见。

十地菩萨是菩萨真境界。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信属十住之初住分出。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

“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菩萨从最初发心经历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等着入诸佛位。

[2]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3]不可思议:神秘奥妙,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有欢喜的意思。如《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4]色: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广义之色,为物质存在之总称。狭义之色,专指眼根所取之境。有广狭二义:

(一)色为物质存在之总称。即五蕴中之色蕴,五位中之色法(与心法相对)。乃质碍(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经论中对于色有诸种分法,据俱舍论卷一载,色包含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无表色等十一种。唯识宗分色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等十一种。其中,法处所摄色是意识之对境,包括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等。于此诸色法中,又可依其一一法之性而归纳成下列数种分类:一、内色(五根)与外色(五境)。二、细色(无表色,或指色界之色)与粗色(由极微所成之色,或指欲界之色)。三、定果色(由定所生之色)与业果色(由业所造之色)。四、可见有对色(指狭义之色,即色境)、不可见有对色(指声、香、味、触、五根)与不可见无对色(指无表色)等三种。

(二)眼根所取之境。对于声、香等而言,色乃专指眼根所识别之对象,如青、黄等质碍之境。五境之一,六境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又作色境、色处、色界。据瑜伽师地论卷一载,色大别有三种:一、形色,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二、显色,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三、表色,凡吾人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显然可表示于外,而令人目见者。盖此皆于五根、五境等色蕴中,特指眼根所取之境,故称为色。

[5]空:佛学常见词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世间看到的空它是空也不是空,空中有空,循环在循环。重复在重复,无空无空。空色:指视觉感知现象--无色与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即对事物认知的辩证统一观念--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

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取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

[6]寂:本指寂灭,略作灭。即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灭最为乐。”概谓对生死之喧动不安而言,不生不死之寂静安稳即称为寂灭。又特指小乘之涅盘。又常作示寂、入寂、圆寂。

解读

禅师语录云:“见性如隔罗縠。”罗縠即罗衣,衣服。禅师这话很深,有两层意思,浅层意思是:学佛不能只见衣服不见人,反被衣服迷了自性。深层意思是:见衣即见人,法衣中有法身。人之性不只在内心,“全体作用”下,全身都是自性。一指一毫,都是一样。佛典所云“拈花微笑”,那一拈,那一笑,是全身全心的一拈一笑,是自性自然,这叫“见性不隔身”。

禅师开示:一丝不挂才能牵挂众生。无衣是大法衣。佛菩萨满身璎珞,何尝有璎珞?老和尚袈裟在身,何尝有袈裟?佛性不要自我隔离,内外一切贯通,这才是学佛境界。从理上悟出的,要比从功上炼出的深。佛理胜禅功。眼观鼻鼻观心不是面壁修为,大彻大悟才能见如来。

纯夫对卓老言,会公于福州。时将淆讹诘问他,渠[1]说都是哄人的,公说只此一言,毫发尽同也。卓老笑云,观公之言,不必问学可知矣。不唯辜负古人,亦乃自欺瞒耳。不知先圣怜悯众生[2],沉没苦海[3],无可奈何,设此淆讹公案,智识不能解,利口不能言。若是宿有灵根,遇此公案,如箭入心,结滞胸中,欲透不能,欲罢不能,怀下圣胎,年深日久,喷地折,嚗地断,生死利害,才奈何我。不得方,好与人解粘、去缚、抽钉、拔楔,若果到此,六根休歇,心腹空闲,决不作此注解矣。

令郎信根[4]大利,切不可把识见染污他,逼拶到不通气处,忽然猛省,方晓香严一击,忘所知那一句子,才不负他灵根聪明处耳。

注释

[1]渠:他。

[2]众生: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一般而言,此词系指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之迷界凡夫;然若就广义而言,则亦含摄悟界的佛、菩萨等。《大智度论》卷二云:“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

[3]苦海:苦多成海,比喻人生。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法华经·寿量品》谓:“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佛教为了救度众生出于苦海,指出了一个超越生死的“彼岸”作为修行的归宿。苦海是由无数恶业造成的。那么,要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回头修一切善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劝人去恶向善。

[4]根:即根器省语。植物的根能生长枝干花叶,器物能容物。有大小、多寡之不同,性质并没有不同;修道者能力有高下,福报并没有不同。因此用根器打比,指人修行的天赋牢实。《〈大日经〉疏》卷九:‘观众生,量其根器而后与之。’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六根休歇,心腹空闲。”禅师意思是让身体休息,让心灵下班。人之累,累在身心俱疲。眼、耳、口、鼻、舌、意全天开动不用说,就连心灵也不得空闲,睡眠还做梦,做梦就是加班。针对世人劳累,禅师开出的方子就是“休息”二字。这是真休息,不是假睡。休息就是休息,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休息。休息都带有功利心,现代人被物化到了何等地步!君到北京香山,山下有尊佛,其名曰“卧佛”。佛也要休息,何况世人!一切放下,放下,再放下;全部停止,停止,再停止。你会发现有时候不“进步”,世界会更好。退步可以全身,止步可以看风景。当你真正停止之日,就是真正进步之时。

禅师开示:不吃不喝也比吃了喝了再吐出来好。人活世间造成不要把自己当过程。

蜀楚间关数千里,何时得一觌面也?世上业缘,足以累人,不是有力量汉,诚难担荷。公向此热闹门庭,佛事炽然,真是不坏世相[1]而入实相[2]也。虽到此地,未称究竟[3]。此时色力充实,强自支持。腊月三十日到来,又作么生抵敌?

同类推荐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帝女谋略

    重生之帝女谋略

    “吾愿以吾身换得与她的一世情缘!”————※———————※——————※——————※———她,贵为帝女,却遭到了枕边人的背叛从而山河易主,魂归离恨天!谁知却一朝重生于十年前,父亲潜龙在野,母亲仍然活于世上,大哥未曾身首分家,庶妹仍未能暗害于她……重生于昔,是上天赐给她的金色华年!父王不争气?她争气就好。母妃心太善?她心狠就好。庶妹暗破坏?她力挽狂澜。皇祖母强势??她步步为营。前世的枕边人还要故技重施?她会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并且讨回前世所欠的债!前世野心勃勃的继母心机算尽?她会让她知道这个天下姓什么,谁才有资格立于九重天上傲视群伦!要这天再也遮不住双眼,要这地再也不能将心埋没,要诸天神佛、牛鬼蛇神统统消散,她,要开创一个属于她的盛世纪元!斗是过程,狠是本心,必能立于高山之巅!在她以为只有狠心、硬心之时,却遇到了他,是前世未能圆满的情缘再续?抑惑者又是一世的情障?他带着绝代风华走向她,带着永无止境的关心走向她,在她一回首时,总能发现他的身影……这样一个他能不能让那一颗遍布伤痕的心恢复原样……――—※——————※———————※—————※——重活一世,报仇不是根本,要的是一世的幸福!
  • 盛宠千金空姐

    盛宠千金空姐

    第一次初见,她以一吻换回姐姐的至宝。第二次见面,他在她的航班上亲密唤她。第三次再见,他是公司的新机长,也是她的未婚夫。*他是町盛航空英俊帅气的机长先生,町氏的唯一继承人。倾慕他的美女无数,却从没有一人入的他眼。她是名门权贵之后,町盛航空的最美空姐。却始终守着一颗心,念念不忘着一人。*爱情没有如果,彼此相遇的那一刻,注定沉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健康早餐

    健康早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她,上官飞雪,二十一世纪的才女,拥有倾城倾国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天性开朗,聪慧过人,一身铮铮傲骨,俯视万物。他,萧天灏,一代千古帝王,霸道冷酷,孤高绝傲,威震朝野,权倾天下。就那么一次意外,她便成了他的雪妃,然而已经心有所属的她,该如何去面对身为帝王的他,友情与爱情相衡,她又该如何抉择。他要囚禁,她偏要释放,他要处死,她偏要营救。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然,他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独揽天下大权的他到底该怎样处置这个无法无天的上官飞雪?
  • 娘子你别太嚣张

    娘子你别太嚣张

    段清菡,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女子十六岁奉父命下山完成爷爷的誓言,保护绚彩山庄的凌大小姐下山的路上,闯祸不断,差点没将寻隐城弄个天翻地覆正在得意之际,女扮男装的她遇见了貌比天仙的凌大小姐“一不小心”调戏了她,却被凌大小姐不客气的报复了回来她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这口气又如何咽得下?原本打算趁凌大小姐洗澡的时候好好羞辱她一番谁知道那个貌比天仙的美女突然间变成了如妖孽般的美男。。。。。。凌若心,对外是天下第一绣庄的当家,是经商与刺绣的天才,一个举动便能令整个凤引国抖上一抖,风光无限其实却因为当年皇帝的一份绚彩山庄传女不传男的狗屁圣旨自小男扮女装以保住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娘却让他“嫁”给段叔叔的女儿段清菡他虽然男扮女装,可怎么都是堂堂的男子汉怎么可能“嫁”人呢?-------------------------------------------------------------------------------------------推荐自己的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聪慧可人的女主,腹黑的男主《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被人退婚不是可耻的事情,而是生命的新生《劣妻》:夜给自己建了一个群,群号:45841753,非铁杆勿入,定期清理群成员,敲门砖:潇湘帐户名+喜欢的文名
  • 杠上花花痞子:今年不出嫁

    杠上花花痞子:今年不出嫁

    恭喜你今年桃花盛开,年内可能走上红地毯。夏冰看到这句话,不小心被自己喝着的饮料给噎着了,什么破测试题?这么狗血喷饭的测试结果!桃花,绝对不是她夏冰要的,她每年的生日愿望可是继续保持单身贵族的生活。桃花如预言般降临,夏冰防不胜防……她忍不住呜呼感叹: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要结束你单身的人。小心桃花来袭……
  •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前世,活得逍遥自在一身医术让鬼都发愁。睁眼醒来,被世人唾弃糟蹋。玄离霜冷眼相看,手中一针一剑红衣妖娆,她只求逆天改命,,让今日陷她于不仁不义之人万劫不复!他是冷夜君王战场杀神,冷绝对上霸道,风云变换,星象紊乱,她要的很简单,来去自如的世界,俯首称臣的众生,恩爱无双的男人。“女人,乖乖贴在我身边,包你一世无忧。”“男人,想泡我,先看看你的本事”“我的本事好的很,不信你来床上我给你证明!”某女微微一笑饿狼扑食。狂妄医妃对上逆天邪王,是凤鸣九天还是飞龙在天。
  • 销售金点子

    销售金点子

    当你站在销售的门外,踌躇满志地准备着是否踏入这个看上去低门槛、高收入的行业,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人生时,手中应该握有什么利器?当你混迹于销售大军中,挣扎着想要得到机遇青睐、摆脱时间的湮没时,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当你成为销售精英、鼎足于一方时,又已经成就了怎样的造诣?
  • 幽宫记

    幽宫记

    一个是清纯又性感的绝色佳人,一个是光鲜而万众瞩目的平民王子,他们聚集在恶魔城堡,在寻找秘密宝藏的时候,他们擦出爱的火花,危险时刻他们从来没有松开过对方的手,他们感动了恶魔主妇,但是他们的爱情终究是童话,可歌可泣,永远平行在两个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