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24

第24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4)

[1]何处不是神通变化:意思是不追求神通,神通在其中。化腐朽为神奇,化神奇为平常。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上下酬应,何处不是神通变化。”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有修行的人讲究一个随缘,万事随喜,上上下下的应酬都能自如圆通。这不是圆滑,是神通。其中诀窍在于:有求不应。有求必应的是佛菩萨,有求不应的是学佛人。如有人见责,可以这样说:请向菩萨求。千万不可揽事。这是圆通妙道,只是一个不会,不知,不懂,但又不拒绝,让人知难而退,且不伤面子。这是禅师可怜劳心人,特别开示。

僧问:我日用处处搬营[1],无处不是觉性灵通[2],忽然气绝,未审灵灵寂寂3的东西归于何所?

师曰:你即今灵灵寂寂的东西,在甚么处!

僧无语。

师曰:学道人惟有此关难破,此处若不分明则属精灵4。

注释

[1]搬营:折腾。

[2]觉性灵通:悟性很好。

[3]灵灵寂寂:暗中发光。指灵魂。

[4]精灵:游荡无依的灵魂。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你即今灵灵寂寂的东西。”“灵灵寂寂的东西”指灵魂。有僧人问禅师:我的灵魂忽然离开我,不知去了何处?黄檗无念禅师斥其荒唐,开示:人的身心灵是统一的,不能分裂了。其关系如下:身体是硬件,心是软件,灵魂是罩子。要说重要,当属灵魂最重要,因为他把人全身罩住,是身心的保护神。这个罩子是为了保护身心而存在,是慈悲神力所致。具体讲,这个罩子是为了保护身中这身、心中之心--真善种子而存在。善种要用善来求。激活自身也就是激活真善种子。身心灵合一,是真善人生,是成佛的必需模式。这是禅师所示。

僧病中,问:弟子寻常形体坚固[1],自谓快活,能做得主,无生死可怖。今日忙乱,却死得来,则与常人无异。

师曰:但看忙乱的是谁?如此省得,即无生死恐怖[2]何来。

注释

[1]形体坚固:身体健康。

[2]无生死恐怖:即《心经》所讲:“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用般若智慧超越生死。高于生死的才能超越生死,被生死控制的不能超越生死。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但看忙乱的是谁,如此省得即无生死恐怖何来。”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仔细看看谁在一天到晚忙碌不休,这是为心所累的自己,一旦明白忙乱无益,身好好对心,心好好对灵,身心灵合一,就会明白该过真实简单的生活,这种生活没什么高难,也不惊天动地,但最大的好处就是活得踏实。如此以来,生死观念都放下了,如《心经》所言“无有恐怖”。这是人生理想状态,也是应有状态。先不要讲成佛,先把人做好。不与鬼交,才是人样。

问:道可思议否?

师曰:道是何物,容汝思议[1]?又曰:虽不可思议,灵变滔滔[2],千问千酬[3],都从不思议中来。但落言语意解,便属鬼家活计。

注释

[1]道是何物,容汝思议:意思是佛法不是平常所谓思考能获得的。道,本处指佛法。容汝思议,容你思考。

[2]灵变滔滔:变幻无穷。

[3]千问千酬:千般问答。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但落言语意解,便属鬼家活计。”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不能从表面理解人的话,要从动因上探求。只听表面话,都是鬼话。如果成心把鬼话当真,定有鬼把戏。作为一个求真的修行人,能够理解并谅解常人的言不由衷,但自己不打诳语,也不从言语表面听一句话,是从说话人的言语动因上找答案。无心的过错不是过错,有心的行善不是行善。只从内心来看一个人,一切就都明明白白。如何深入人内心?简单,听其言,观其行。若有沉默者,我以沉默对之。

问:或有身住佛地[1],朝闻正法,不肯信受,不能了悟来生,还得闻否[2]?

师曰:要了此时即了,有何欠缺更待来生?

注释

[1]身住佛地:无处不是佛地。本处指寺庙。

[2]还得闻否:还有机会听到佛法吗?

解读

禅师语录云:“要了此时即了,有何欠缺更待来生?”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要了断现在就了断,有什么欠缺的要等来生?言下之意是人要对今生负责,今生的事无法推来生。所谓“修来世”是不可能的,只能越陷越深。不要讲理由,不要讲条件。条件是人创造的,理由却最好不要创造。以了断为布施,就可以不以了断为苦。《金刚经》上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金刚经》继续指示说:这种布施包括色布施与相布施,不着色,不着相,福德不可思量。断了一座桥,成就了桥两头的两座山。断了一个念,成就了对今生负责的修行人。

十一

问:如何是透脱[1]?

师曰:用透作么?又曰:透脱者,或因教典,或因触事,或因言句[2],得个悟入,见大地众生,无不平等,又要出此窠臼,才得自由。

问:如何忘得情境[3]?

师曰:且道情境又是何物?只这个忘字就是病根。此时你问我答,有甚忘得。

注释

[1]透脱:透彻。

[2]教典,触事,言句:佛教经典,待人接物,言语唱颂。

[3]忘得情境:把心情(内在)与环境(外在)都忘了。

解读

禅师语录云:“只这个忘字,就是病根。”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不必刻意忘却,让事情按自身规律走。刻意忘却是提醒,反会加深记忆。有的事情不要提,有的可以提,如何提不是问题,该不该提才是问题。人的病根在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也许世上本没有“忘了”,只有故意。所以最好不说一个忘字,才是立志忘情的修行人。山不管云来云去,水不管花开花落,人又何必管世事纷纭。淡定淡定,淡了就能定。

十二

客曰:此时说话是一大梦[1],睡着做梦是一小梦[2]。

师正色曰:此时说话既是大梦,如何是醒时[3]?

客无语。

师曰:若要求醒,直待驴年。

注释

[1]大梦:白日梦,醒时梦。

[2]小梦:夜晚梦,梦魇。

[3]如何是醒时:怎样才是醒?这是禅师的责语。对方明知故问,因此棒喝。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要求醒,直待驴年。”黄檗无念禅师对来客开示:不要骑驴找驴。既然已经醒来,就不要说梦话。什么叫“求醒”?难道现在还不够清醒吗?为何醒过来的人还装睡,好人要装坏人?这种自我哄瞒有没有意义?说给谁听,做给谁看?无非一个痴。佛经上说“痴人说梦”,正是要我们不能把自己催眠了。修行人应该这样:宁肯不要虚幻的花,也要真实的草。

十三

僧问:你这龙湖僧众,个个皆出火宅否?

师曰:你将甚么作火宅?谁在火宅内?

僧无对。

师曰:你正言语时,在己分上作么生出[1]?

僧曰:且请和尚作么出?

师一喝,僧拟议,师曰:火宅出不得也。

问:如何照见五蕴皆空[2]?

师曰:将何作五蕴?照个甚么?你说看。

注释

[1]在己分上作么生出:在自己的本分上想什么。意思是超出了本分。这是禅师的责语。作么:什么。生出:想出。

[2]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蕴皆空”能使人摆脱“一切苦厄”。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你将甚么作火宅?谁在火宅内?”连续两个问,将故意找问题的人喝醒。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火宅都是人自找的,故意说起火宅的人必定自己就在里面。世人欲望升腾,即是火宅。如果没信心,凡火更旺,业火更毒。一旦坚定信念,火就没了。不是没了,是作用不到自身,那就是没了。不是水灭火,而是火自灭。这是真修行。修行修的不是水灭火,而是火自灭。

十四

居士问:某甲[1]向学[2]之心久矣,而不知何门悟入。

师曰:公今二六时中,上下酬应,无非悟门[3],不必更求悟门。既欲向学,学到无可学处,便是真学。问头脑,今时学者把古人看得太高了,重彼轻己,是为小人。只要信得自己是人,方知圣人亦只如此,才不被圣凡所碍。

曰:某在家行忠孝,而恐上下不到[4],常有一愧在心。

师曰:古之行孝者多不自知,若自知我能行孝,恐上下不到是为造作,非真行孝也。若真行孝,无心可愧,无尔我分,不用做作,上下自然一团纯和[5]。若要做个名色[6]出来,令人知我行孝,正是忘恩背义不孝之子。

注释

[1]某甲:某人,或自称之代词。

[2]向学:好学。本处指好佛学。

[3]悟门:领悟之处。

[4]某在家行忠孝,而恐上下不到:想行孝道又不知道如何行孝道,因而怕双亲不喜欢。

[5]一团纯和:一团和气。

[6]名色:名堂。

解读

禅师语录云:“学到无可学处,便是真学。”这是禅师对好学居士的针对性开示。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向外学习不如在内觉醒,自性觉醒是真正的学习。向自己学习就可以了,自性里面有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里面。并不是不谦虚,找源头就得回头。并不是封闭自己,深入必定是孤独的。

十五

客曰:过去许多古人,毕竟也有个不了事[1]。

师曰:莫替古人担忧,只要自家果然了得干净,命根断绝[2],自然与一切古人相见,莫要管他了不了。又曰:你开言吐语时古人在那里?

曰:不晓得。

师曰:不晓得最亲切[3]。

曰:我还不亲切?师曰:你不亲切处问来?

客无语。

师叹曰:有话须向知音说,不是知音莫乱言。

又问:一切人如何得自在去?

师曰:我今一目所视,个个停停当当[4],贵者自贵,贱者自贱,寒则穿衣,热则取凉,何处不自在。

注释

[1]不了事:不懂事,不成样子。

[2]命根断绝:从命根里尘缘断绝。

[3]不晓得最亲切:不知道最亲切。不知道最真实,真实的就是亲切的。

[4]个个停停当当:各人有各人的命,无不停当。

解读

禅师语录云:“莫替古人担忧,只要自家果然了得干净。”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古人今人面临的都是一个解脱生死的人生问题,自己解脱了,那么看世界就是好的。人与世界不和谐,关键在于人自己,原与世界无关。世界是由心造就的,心不安,世界必动荡。心安世宁。不要说“让我满足我就安心了”,由着人的性子,孙悟空做了如来佛也不会安心,必须要说“我现在就安心了”。这不是因为得到,而是因为放下。

十六

问:初入信位[1],菩萨云何能说种种法?

师曰:到是不参学的人,无有一毫知觉打搅[2],赤洒洒[3]地无有参杂。能说种种法[4],故曰一超直入如来地。

注释

[1]初入信位:初信不久。信位是相对果位说的,先有信位后有果位。

[2]知觉打搅:知识打扰。

[3]赤洒洒:赤条条。

[4]能说种种法:种种法都通,种种法都说。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一超直入如来地。”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人一觉悟,见性见佛,一个人生大超越就来到了自在的如来地。“如来地”即极乐地,庄严佛土。这不是一个比方,而是真实存在。怎样的超越才算大超越?怎样的超越才能甩掉众人?怎样的超越才能进入?答案很简单:转身就是超越。连方向都超越了,还有什么不能超越的。禅师在此悄然指示:有时真不能和大众一个方向。佛法虽为众人,但解脱不在众人中。

十七

问:设有人把世间文字[1]都背得么?

师曰:历代祖师[2]谁不背过。六祖不识一字,三藏十二部无不贯通。只为学者逐文解义,若有一则公案、一卷经不看得粉碎[3],不名参学事毕[4]。

注释

[1]世间文字:世上文字,所有书本知识。本处指所有佛经。

[2]历代祖师:本处指历代禅宗祖师。印度第一祖是佛的弟子摩诃迦叶,印度第二十八祖和中国禅宗第一祖是菩提达摩,真正将禅宗中国化的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初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惠能之后禅宗无祖师。

[3]一卷经不看得粉碎:把经书看破。

[4]不名参学事毕:不叫把佛经学完。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六祖不识一字,三藏十二部无不贯通。”黄檗无念禅师据《坛经》开示:学佛学的不是佛经,学佛学的是佛心。六祖惠能禅师不识字不要紧,认识到自己的心就所有的经典都贯通了。所有的经典都在讲述一个字:真。要回到真实中来,莫被人世幻影带走。所有人都在发出一个心愿:悟。都希望打破迷境,走出迷宫。答案是:不要再走下去,迷宫岂有尽头?迷宫岂无陷阱?请原路退回到入口。不再走了,就叫走出。

十八

问:华严十回向[1]云,菩萨布施顶髻,肝胆手足更不言易处,云何只要舍痛处难处?

师曰:过去恒沙,诸佛历代祖师,谁不舍了痛处?若不舍此痛处,不名布施[2]。生死牢关,终不断根。须要拼命舍死一番[3],方得解脱。但自思惟我意中何事最痛?唯有学道求明白是你心中最痛的。恐怕舍了便落生死,皆是自生恐怖[4]。世人贪爱情境,便是苦海。你今贪恋佛法知见,亦名苦海。问:既不见不闻,如何进功[5]?师曰:此一关绝要出生死,问不得别人。一切人到此都不知趣向[6],此处若不觑破,难得了脱。

注释

[1]华严十回向:《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华严宗旨: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的要旨,都包含在题目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即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故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严即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此为佛华严。此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说菩萨以菩提心为因而修诸行,顿入佛地的因果,显示心性含摄无量、缘起无尽、时空行愿等相涉相入、无碍无尽的理境,及佛果地寥廓无碍、庄严无比的胜境。所说十回向是: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无着解脱心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一、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二、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至高无上的佛果;三、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四、回小向大,将自觉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五;回少向多,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六、回劣向胜,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麽行门,做什麽功德,皆应回向。

[2]若不舍此痛处,不名布施:学佛找痛处,从痛处下手。否则不叫布施。布施即把金钱、实物等布散施舍给别人。布施是奉献落到实处。奉献是身布施与心布施。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六度以布施为首,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舍财而施名为财施,历代三藏法师说法,令人悟道,称为法施,观音菩萨现神力救众生苦,是无畏施。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热门推荐
  • 霸器

    霸器

    不走寻常之道路,寻求奇迹之里程,掌控魔神之生死,再创混沌之辉煌!我这本书,将独特的手法描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玄幻世界。古今结合的人间,极度繁华的地府,尖端科技的虚冥,神秘莫测的天界,浩瀚深邃的银河空间……是否精彩,一看便知。
  • 傻妃不好惹

    傻妃不好惹

    怪盗冷月,横行二十一世纪黑白两道,盗术出神入化,一生盗宝无数,却……宝贝到手就扔?白凤冷月,右相府五小姐,皇上一意孤行钦定的儿媳妇,未来的皇后,姿容绝色,倾城倾国,却……天生痴傻?什么?堂堂盗王竟因青霉素严重过敏而死?什么?未来的傻后竟被人毁容且性命危在旦夕?闭眼,睁眼,痴儿冷月使命完成,怪盗冷月异世重生!推荐暗夜系列文之怪盗冷月篇——《傻后盗冷帝》☆☆☆☆☆☆☆☆☆☆☆☆☆☆☆☆☆☆☆☆☆☆☆☆☆☆☆☆☆☆☆八岁,面对杀父辱母之仇,天使化身成魔。于是,十年间,一个让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暗夜帝国奇迹般地崛起了。十八岁,面对一室惊慌颤抖的仇人,暗夜尊王夜魅扬起独属她的恶魔微笑。于是,李家惨遭灭门,家主被打入了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然而,一朝穿越,异世重生,她竟成了轩云皇朝将军府刚出生的三“少爷”。三国鼎立,强者为尊。既然老天给了我再一次活着的机会,给我了又一个温暖的家,那我叶倾狂就算颠覆天下,遁入魔道,也誓要保家人周全!于是,明里,她不学无术顽劣不堪难成大器轩云第一纨绔公子是也,风流潇洒俊美魅惑却又口若蜜饯,一个媚眼抛过去,电倒一片无知少女。暗里,她勤修武学训练人才组建势力玄武第一宫暗夜宫宫主是也,狠辣果决行事巧妙却又擅于谋略,一宫四阁扎根玄武,成为无人知晓的地下帝王。闲时,闹闹皇宫,耍耍百官,戏谑地看着皇后、贵妃、丞相等一个个跳梁小丑在自己面前瞎晃悠,冷哼一声,摔了他们个人仰马翻。跟我斗?找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灭他全家!为朋友,冲冠怒!为父母,覆山河!江湖上,呼风唤雨;商战中,运筹帷幄;战场上,叱咤风云;阴谋中,睥睨天下。然而,在感情的世界里,她却反应迟钝,被“打”得手足无措。风阡陌:“初遇你那晚,在你说我银发漂亮的那刻起,我就知道,你于我,会是与众不同的唯一…”邪:“小东西,快快投入哥哥的怀抱吧,哥哥绝对任你蹂躏。”凤夜辰:“我一直觉得这世界是无趣的,直到遇上了你。”楚珏:“就算你是男子,我也喜欢你!就算不择手段,我也势必要得到你!”经历一个个劫难,闯过一次次生死,魑魅认主,记忆恢复,她才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于是转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另一条危机重重的逆天之路……而她和他们未完的故事,也仍将继续……【片段一】
  • 梅妃

    梅妃

    新文:《妻上夫下》(支持丫丫,收藏去,O(∩_∩)O)她不过是到井边打水,却被六哥强吻她反抗的给了他一巴,却得到更粗暴的待遇六姨娘污蔑她娘是妓女,而她则是妓女与外面姘头生的野种娘亲被气得神志不清,无奈家中没有银两给娘看病她只好上山采药,意外救了一只狼,却被它?他?撕烂衣衫,强行占有!从此,她不再是洁净之身……....皇上忽然的一道圣旨,将她远嫁纳桑,从此离乡背井,陷入宫斗的深渊她刚至,太后意外暴毙,太子薨国师说,她是天降灾星,必定祸连纳桑妃嫔说,她夜会宰相,意欲出墙娘亲说,太懦弱就会被人欺负,自强才能立身他说,你的身子、你的自由、甚至你的性命都是我的!她说,我的心不是你的!琳琅国新继位的皇上带着战甲到来,说要夺走他的领土、还有原本属于他的女人暗香如梅,顽强坚毅,她的命运怎能让他们去一手操控!......................................................本文亦正亦邪,有时过于雷人,鸡蛋苹果可免,砸票胜过砸人,过年许个心愿,收藏超过千人……见笑,见笑了……****************************************介烧鸭架上其它文:《艳鬼夫君》--轻松搞怪,色女小白路线(已完结,纯公众版滴文)《总裁真衰》★(已完结)《青楼》★(已完结)推荐好友的文:夏依★《残夫惹娇妻》(强推--非常好看喔)妤灵★《女皇的绝色后宫》懒雪★《颠鸾倒凤》陌上柳絮★《邪魅丞相狂妄妻》夕阳红★《笑拥天下美男》芸莎★《掠情郡主》远远忘依:<囧囧女奴>月胭脂老婆的:《情人契约》热奶茶:《暴君免礼》尹蝶颜老公的:《逃爱丫鬟》新作请大家支持萷丫群4:83559088(新)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小骗子待嫁:将军休想逃

    小骗子待嫁:将军休想逃

    “你占了本将军的清白,如果你不乖乖回去,只有杀了你,以免此事传出!”听着北林墨的威胁,好不容易逃出的林梵只得咬牙回去。想当初,她一个小菜鸟误入皇宫,为了逃出深宫诱骗皇子,不料却被大内将军追杀,她以为自己只要欺负了将军就可以免被追杀,谁知道,不解风情的北林墨硬要她嫁给傻子皇子,无奈之下,她只有拼命反抗。最终也付出自己全部的深情,却不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是宇宙间最大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企业的管理无非是人道当中的一个分支。如把现代企业管理比喻成一棵树,中华文化精髓是树根下看不见的滋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树叶、树枝、树干。作者根据多年研修易、道,结合自身的商业实践,以《道德经》为主线,将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十二个方面,并找到一条从根源上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