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23

第23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3)

解读

禅师语录云:“只教汝别求易,若教汝休歇最难。”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放下难,停手难,止心难。一样东西找不到,让你到别处去找,你会同意,因为你还不能死心;让你别找了,你会难受,因为你还认为你们之间真有什么缘。其实,得不到又放不下,刚好证明没缘。如果真有缘,总会千里一线走到一起。不用求的才是缘,不用找的才是灯。

二十二

一日龙湖夜坐,有宗师举本来具足,本来无一物,两则因缘示众,有僧对:原来具足。又有对:原来无一物。

师曰:既是无一物,问着便眼睁睁的,心怯怯的,却似有个说不得的物事一般。既是具足,如何开口成滞?恐怕说得不是。随语生解[1],到他人言下讨分晓。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2],似空谷应声,使大众耳目一齐俱见。且问大众听见么?若听见,又坐在是非箩[3]里。若不听见,又当面错过!且问大众如何参究。

注释

[1]随语生解:跟着别人的话生出所谓见解。

[2]月印千江:禅语,意思是心不走失。好比月亮照在千万条江河里,千万条江河里都有月亮,真正的月亮只有一个。

[3]是非箩:是非箩筐,形容烦恼身。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似空谷应声,使唤大众耳目一齐俱见。”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悟了的人,自性中见共性,因此说出了众人想说的话,大家都欢喜,大家都明白。“众生成佛”,这话意思是人要在众生里成佛,要揪出共性,印证出真知。一个人走的不叫道路,大家走的才是。从这个角度讲,修行是共修,主要是独修无乐,不能互见互补,反而害了修行。佛陀当初告诉雪山上一个人苦修的日子,回到山下寻找道友信徒,即是此意。

二十三

师曰:我终日与你说的是西影中现出来的,一个影相尽,大地众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蠢动含灵[1]都共这一个西影。大无边际,那里有踪迹等你看得他见。又曰:须知一切作务应酬[2],尽是游戏三昧,才得无事。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

注释

[1]蠢动含灵:是蠢动与含灵的省语,指无论愚蠢还是聪明。这是禅师自省语。蠢动,愚蠢冲动。含灵,聪明有灵气。

[2]作务应酬:工作与应酬。作务,做工。

解读

禅师语录云:“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的清净不只管一时,而是管永久。千万劫可视为一劫,无非是要肉身消灭;心地清净的人肉身也清净,劫也无所劫,灭也无所灭。“此时”是何时·忏悔即在当下。此时悠悠不久,始知长阔高深。

二十四

师曰:汝等若自不信,佛也无柰你何。所以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问如何?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1]。师曰:他见得众生是佛,你若不信,还是众生。

注释

[1]大地众生同成佛:大地众生一体成佛。众生成佛是因为众生有佛性并且互相成就,大地成佛是因为地是佛母(《地藏经》开示)。禅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意思是说地球带着众生一起成佛,这是一体化过程,所以叫一体成佛。地球本身就是方舟。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这话同样地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其实黄檗无念禅师是在开示:只要相信就好,如果不信,佛也没办法。不是没办法,是懒得理。所谓“不能无缘”,指佛度有缘人,无缘对面错过。这个缘要自己结,自己求。心一真诚,就是缘分。这时无缘也可度。从这个意义讲,我佛专门来度无缘人,要你真诚地回归自我,勿作外在寻求。“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也当作此解,定业(定数)可免、命运可改,只要一心为善;众生尽可拯救,众生无非一人。只要人人自性觉悟,那么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天地无弃儿,所以叫天地。

二十五

师曰:老实的便执着,老实的能巧的、便执着能巧的父母未生前不曾带得有老实巧拙的,都是习成[1],非是本元[2]。若是天机,岂用思量?变化无穷谁能测之?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3]。

注释

[1]习成:后天形成。习,习气。

[2]本元:本原。

[3]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人生不可预设,代天行事,应当随缘精进。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天机,岂用思量。”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做人是算计,学佛正是要你没算计,本真为人。人在天地的局中,要说算计,人算不如天算,精打细算不如不算,心搞累了,人搞疲了,金银满眼不过是晃一下,何曾有半分享受。禅师心事:宇宙间自有命定,不会提前也不会赶后,当来则来,智慧人当淡定。是福大家分,是祸躲不过。一劫自有一佛,学佛人放心跟佛走,平平安安,不用思量。

二十六

师曰:问无有问,答无有答[1]。世人不知,只在问答上作活计。如此行持情识,何年而得休歇?且道尽世间问,问个甚么尽?世间答,答个甚么?若然会得一切佛法世法[2],自然明白一切知见,自然泯息。又曰:学道人如铁壁石山相似,霹雳无情,方能断物。汝等若信得,及实无深妙处。我也只是个寻常无事的俗人。

注释

[1]问无有问,答无有答:问了也白问,答了也白答。意思是要少问多思。

[2]会得一切佛法世法:意思是佛法就是世法。世无二法。

解读

禅师语录云:“霹雳无情,方能断物。”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无情手段才能拯救有情众生。众生有情且多情,乃至不能自拔,必须借助一场霹雳才割得断。这场霹雳是内在的觉醒,不是说真正的雷打。如果有人借助法术救人,恐怕其人离魔不远。禅师说的“霹雳”是比喻佛法。佛法能断性断根,所以叫霹雳。

二十七

师曰:工夫不可疏懒[1]。若疏懒,便随世情流转。若谨慎,又是障碍[2]。有疑未尽,切莫自昧[3]。古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

注释

[1]工夫不可疏懒:意思是要精进,暗示该苦修就得苦修。

[2]若谨慎,又是障碍:意思是要放开手脚,不可死缠烂打。过分谨慎就是不谨慎,因为过分谨慎就会自缚手脚,帮了敌人大忙。

[3]有疑未尽,切莫自昧:有问题不能隐藏。自昧,自己隐藏。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藕断丝连是最可怕的,断藕能发芽,烦恼丝无穷,业也无穷。禅师心事:一丝不挂,才能见性。常人想:何惧一丝?殊不知一丝之后有无穷丝,所以不沾惹一,就不会招来千万。一只蜜蜂的背后是蜂群,一个麻烦的背后是一团乱麻。修行人快刀斩乱麻,不捡不拾不看不怜,就让他乱,就让他死,我自走开。赶尽杀绝一切毒,这叫慈悲,这叫净种。

酬问

问:性是自有的,为甚么不见?要仗师友提醒才见?

师曰:性虽是有的,不遇师友说破,决不肯自信。譬如栗谷种子,若遇水火损坏,要逢水土发生。一粒归上,发生无尽[1]。人之本性亦复如是,遇情欲而损坏[2],遇师友指出自信真常。世人愚迷,被情识恩爱管束,不得出头。岂不闻古人舍金轮王位[3],乞化他方,也只是求师友。仲尼鲤死,不妻,周流四方,也只求师友。如今学者多只在求名,不肯求人,纵求得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先圣求得一人,如获珍宝,方有付托。譬如传灯,灯灯相传,命命相续。而今学者,东窃西记,以聪明见解认为得道,醒眼人看来岂不惭愧!大丈夫出头一番,性命为重,不可泛泛而已,岂不闻船子和尚云:“三十余年海上游,水清鱼晏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注释

[1]一粒归上,发生无尽:一颗种子可以发出千万颗。归上,归位,到位。

[2]遇情欲而损坏:情欲损人性。

[3]古人舍金轮王位:指佛陀。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相传昆仑山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解读

禅师语录云:“灯灯相传,命命相续。”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佛法无尽,轮回有尽,斩断因果,成就此生。好比灯火相接灯盏可以换,不灭的是火。好比性灵相通,肉体要更新,不死的是精神。学佛要有伴侣,无侣不成道,无人不成佛。

僧问:常人日用乐得来,我日用临事之时许多不乐。

师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不知千古圣人,尽是为己[1]。若不真为己,终难出头。或遇善知识,将一则公案,或一奇语问你,只拔你知见病根。若是个真无事的人,随机应答,无有思量[2]。若是佛法知见不忘[3],虽口不言,面上带色,却有一物妨碍。此个病根最难消释。

注释

[1]千古圣人,尽是为己:意思是认识人的本性。

[2]随机应答,无有思量:随问随答,也作谁问谁答。不用思考,即兴接引。根据提问者的问题引导他自己回答。

[3]佛法知见不忘:忘不了佛学见解,反成障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外在的快乐是表面快乐,徒具其形,没有实质内容。求来的乐是可怜的欢乐,与欢乐的本性背道而驰,不是真乐。欢乐的本性是什么?是自性觉醒后为人处世的解脱。注意,是为人处世的解脱,而不是为人处世更高明。天真的人们,为人想“成熟”,处世想“圆满”。所谓的成熟是更虚伪、更盲目、更狠更毒,所谓“圆满”其实是圆滑。为了贪欲得满足,到处求人;若人来求我,又一味装大。芸芸众生,理解的快乐不过如此。更有甚者,以欺压人为乐,不忍提他。禅师心事:回归真我,才有真乐。极乐世界并非极苦转极乐,而是根本没有苦乐,只是一个寻常。水不知道自己能解渴,所以她是水。

问:用何工夫?

师云:莫生妄想[1]。

曰:如何是妄想?

师曰:求觅工夫[2]。

曰:如何得无事去?

师曰:莫生厌心。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

注释

[1]莫生妄想:不生妄想。已经生妄想要想生妄想的是谁,不生妄想要想不生妄想的原因是什么。

[2]求觅工夫:找来找去。苦心但是盲目寻求。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黄檗无念禅师据佛法开示:真身不疲,真心不累,佛之所以叫佛,在于他不毁坏、不动摇。人处世上,待人接物或轻松或劳累,总的来说劳累;做事或成功或失败,总的来说失败,最后运转不灵人就卡死在各种关系中。人都是累死的,心累不堪。禅师说“真无事的人”做人“未见疲劳”,说是他心不累。怎样才能不累?心不随世界走,就可以不累。累的原因是转太快、越太频繁,好像陀螺。修行第一课是什么?就是把心停下来。

师弟问:如何是善知识?

师曰:善者善达无为[1],所说法语[2]不从文字中来。通达无量[3],妙义不用思议。知者混古今事,天地未剖,日月未光,威音那畔境界,无不知之。识者能辨邪正,不被境惑,顶天立地,达佛心宗[4]。广演无上,大法普利群生,大开不二法门,天下独尊,是名善知识。

如何是法师?

师曰:法师者,证九地果位,八风不能动,说法不属有无,不落文字。汝今错会以讲文字者便谓是法师,不知正是谤法。何以故?一切学人只在文字上注解,背自心宗,丧佛命脉。

问:弟一生立志不起,望兄提携。或抱公案?或持经咒?

师云:抱公案、持经咒,要识得那个是我汝?今我尚不知是谁做人,且看父母未生前,一着子是何相貌?忽然觑破,方知天上天下,古往今来,恒沙劫事,无不明了,才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

注释

[1]善达无为:借用道家无为概念,指:善于从虚无中发现实有,又善于从现有中发现消无。

[2]法语:有佛法的话。

[3]通达无量:通晓世事与佛法。无量,无限。《无量寿经》中的无量有两个含义:一是有量的无量。二是无量的无量。有量的无量,是指数的到却无上限,或说无限,无数。无量的无量,是想不到、说不出的无量。不可思,即禅宗的“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言语道断”。无量的无量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说: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佛性,比如涅盘,比如平等,任何对待都是建立不住的。

[4]达佛心宗:到达佛性根本。心宗,核心。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不去骗人,就不会被骗。不去害人,就不会被害。天下人互相欺瞒已久,互相编造故事,靠谎话为生,一天不说谎话就不自在,一件事不说谎就觉得不是事,非要搞出假、大、空来不可。修行人立志做“出世丈夫”,就要从自己身上打掉撒谎的恶习。不参与骗局,不编造套子。修行人真诚第一,有几分说几分,自己拿不准实说拿不准,可以不做,可以停下来。不打诳语的不仅是出家人,所有积极向上的人都应该过“无隐瞒”的透明生活。做个坦荡人,成个光明佛。

问:今人不得圆通,未审病在甚么处?

师曰:或病在穷今博古[1],歌赋诗词,事事要通,言言要妙。不知蔽真智[2]而求外慧,被知解遮障。或病在取舍二边[3],忧厌生死,贪乐涅盘,知教是尘[4]。执吝不舍不知爱[5],一文不值一文。或病在断恶修善,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6,认识神而作元明[7]。古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注释

[1]穷今博古:希望穷尽一切知识。

[2]蔽真智:保护真正的智慧。蔽,荫蔽。

[3]取舍二边:生死取舍。二边,指生死两头。

[4]知教是尘:知道终归尘土。知教,教人知道。

[5]执吝不舍不知爱:执着吝啬但并不自爱。

[6]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不知道抛开门户之见求真知。真宗本指法脉,人人自夸是法脉,就应该保持冷静,所以说背真宗,这是禅师反话。

[7]元明:道家语,指元气神明(元子)。本处借指本我。

解读

禅师语录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学会运用,比学会发现更可贵。事实上是,我们不是没发现,不,各人各有明眼处,假使你静心中人讲话,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最平常的人也有独到见解,人人都有生存之道路;然而另外一件事实是,人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发现运用自如,于是出现明珠暗投,或者金子闪错了光的情况。金子怎么会闪错光呢?闪在盗贼面前,岂非闪错了光?还有因宝自伤的情况。禅师说“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意思就是说金粉虽然名贵,落在眼里就成了眼翳疾病。禅师深意是:眼睛不是藏金子的地方。可以发现金子,但要把金子放到大众所宜之地,不可自宝。这就叫自宝成翳,是修行人要克制的。佛法其实并不神奇,关键在于运用。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即是。

库头问:如何是日用神通变化?

师曰:你二六时中,治事待客,上下酬应,何处不是神通变化[1]。

注释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

    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

    男人这种动物,对于苏若来说,没有爱与不爱,只有杀与不杀!绝美的容颜下,她有着一颗冷若寒冰的心,杀人是她唯一的乐趣,也是她赖以生存的技能。离奇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空,她获得了新的能力,有如一朵妖艳而致命的罂粟花,让人情不自禁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她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容颜和声音,却抛不掉内心的孤冷和苦痛。一场场生死别离过后,谁是那个她怎么也甩不掉的护身符,谁又是那个布局在先的幕后黑手?这世上,是否有一个人,足够强大坚韧到,能将她的心,悄悄融化。。。
  • 御棺

    御棺

    这是一个人、兽、魔三界共存的世界,气道为尊,弱肉强食。一名少年意外死去,却又意外的出现在自己的坟墓上,更加意外地得到一口奇异的棺材。“棺材在我手,灵气不用愁。御棺闯天下,三界任我游!”山顶上,杜言一边用手拨着刘海,一边嘿嘿笑道。
  • 剑啸九霄

    剑啸九霄

    本文男主角剑小天,是剑天南的儿子,当年剑天南带着有了身孕的妻子在救了一个老者,并且拿走了老者交给自己的《九霄决》之后惹来杀身之祸,身重剧毒,逃到一个山洞去采摘药材,这时候伊兰少女出来了,她是医仙的关门弟子,师傅已经仙去了。得救的剑天南夫妇就跟伊兰生活在了一起,伊兰成了他们的妹妹,没多久,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小天。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贝鲁特帝国刘贤亲王的第五个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启天,天上的两颗星星同时量了一下,好像两个孩子长大后会有某种联系。
  •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提问的方式将生活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细节列举出来,十分醒目,让您一目了然。每个问题都在提醒您,维护健康就应该从这些生活小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本书的内容丰富、全面、细致,涵盖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分别从身体信号、男女老少的健康细节、饮食宜忌、食物搭配、日常保健、家庭用药、运动健身、起居卫生等几大方面入手,列举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对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小细节,并向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求帮助您从每个小小的细节人手,改变错误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捡个丫鬟非常弱

    捡个丫鬟非常弱

    长的不绝美,身份不特殊,我认了米有爹娘疼,老是被虐待,我认了可是…为毛我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也就算了…为毛还遇上群战?!“你们继续…”看着眼前血腥的画面,某人讪讪的爬回棺材。————————这是一个漂亮的神医美人捡到了一个贰货穿越丫鬟的故事。这个丫鬟.长相很弱!?这个丫鬟.身手很弱!?这个丫鬟.脑子很弱!?到底弱不弱!谁捡谁知道!
  • 吸引力法则:修炼心想事成的强大气场

    吸引力法则:修炼心想事成的强大气场

    本书介绍了一个生活中常常失败、也没有很强能力的人是如何通过使用一些法则获得了令人吃惊的变化的。这本书很鼓舞人心,因为它向你展示了一旦你知道了一定法则——自我暗示、内省、注意力、意志力、吸引力、想象力等后,你能做些什么。通过一种最有成效的方法使用你的思维,你也可以获得惊人的变化。
  •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已完结】人人避之不及的“霉女”,却在街头遇上收徒的乞丐,一个臭要饭的,凭什么收徒啊?教她如何要饭吗?为了一碗面不得不认了乞丐当师傅,谁知,“高富帅”乞丐竟逼她街头行乞,讨饭,讨饭,竟讨来了一个小孩,追着她喊“娘亲”老天,别在玩她了,她还没成亲呢!哪儿来这么大一孩子,“娘亲,别讨饭,我们打劫去!“
  •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一场阴谋的背叛,让她还未成为正妻已经变成了弃妇。忍辱者恒人辱之,今日加注在身上的,来日一定要讨回。再相遇,她身边光芒四射,环绕她的人一个接一个而他不过是她追求者中的一个“要我的心,就拥你一生情来换”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本书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本书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