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活动中玩具的价格也显示了策划者的高超智慧。对于普通的玩具销售商来说,环球嘉年华在毛绒玩具贩卖上尤其让他们眼馋。环球嘉年华的近一人高的毛绒玩具,每天以10卡车的速度被游客们中奖抽走。这些毛绒玩具都是环球嘉年华以每年200多万元购买迪士尼的版权后直接找中国的厂商生产的。在环球嘉年华上海站夏季版的一个月里,毛绒玩具所消耗的代币总额为6000万元人民币,而其所有的成本加在一起不超过2300万元人民币,3700万元的毛利非常惊人。苏州乐园的负责人形象地称环球嘉年华是“游乐项目搭台,卖玩具唱戏”。此次活动中,通过出售活动冠名权和出租摊位也让主办方大赚一笔。
良好的品牌效应,潜在的巨大人流还吸引了众多商家的注意:统一成为本次活动中的唯一茶饮料提供商,而可口可乐也抢在百事可乐之前垄断了活动中的汽水市场,企业前期的花费就达80万元。上海永达汽车销售集团以兮0万元赢得活动冠名权。嘉年华营造的热闹气氛吸引了大量美食摊位和免费表演,主办方提供了40个小吃摊位,每个摊位9平方米的租金大约在2.5万元,但尽管租金很髙,40个摊位还是被众多商家抢购一空。
嘉年华活动的成功与主办方的精心策划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活动中每一次细节的筹划,做到了以最少的付出换来了最大的效益。嘉年华的成功让该公司的营销精英再次展示了精心策划的巨大力量。
8.看准市场,传统饮品一飞冲天
在战争里,毛泽东能看准国情,把战略中心做出精确而有效的转移,这不仅让敌军“大吃一惊”,还实现了战争优势的转移。营销战略中同样要讲究“战场”。近年来,作为岭南养生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的“凉茶”,在两广的大街小巷里沉淀100多年后,2005年突然飘红全国,一年销售30亿。从2002年销售1.8亿元到2003年6亿元,再到2004年的8亿元跃升为2005年的30亿元,2006年上半年,王老吉的销售已达18彳乙元。短短数年时间,王老吉销售额激增400倍。仅用4年的时间就把一直囿于两广地区的凉茶卖遍全国,做到一年30多亿元,引爆凉茶市场,王老吉的营销魔方令世人关注。
王老吉首先拥有一个好的品牌。“王老吉”的品牌名称看似土里土气,但从品牌传播角度来讲,这个名称有独特性,而且好念、好写、好记,很容易传播。以现在的营销眼光审视,“王老吉”的品牌名称在几方面显出策略性:第一,区隔竞争对手,凉茶品牌众多,王老吉因其品牌独特而与其他品牌形成鲜明的区隔,在消费者的记忆中抢先占位;不以“凉茶”两字做品牌名的反缀,在两广以外的市场推广中节省了“凉茶是什么”的传播成本。第二,品牌的名称也是产品创始人名称,创始人名称与品牌名称的无缝对接赋予品牌历史感和文化感,尤其是王老吉不遗余力地把创始人“王老吉”塑造成凉茶始祖,更是使王老吉成为“凉茶”的代名词,这种品牌印记的形成成为其他品牌难以跨越的壁垒。第三,“王老吉”三个字无论拆开还是合在一起,都非常吉祥,迎合了中国人图吉利的心理。
王老吉的成功还在于其产品包装方式。罐装王老吉的包装主色调是红黄两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于色彩的体现,最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认同感的非红黄两种颜色莫属。凉茶是养生品,用红黄两种色调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养生保健文化的衍生表达无疑是相当到位的。红红火火的红色易拉罐,摆放在货架上非常抢眼,使得王老吉终端的视觉效果尤其突出。
通过口感的改变取悦消费者也是王老吉营销全闰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传统的“降火”凉茶实际上是中草药熬煮的药汤,效果虽好,但味道苦,经过反复的口感测试后,罐装王老吉选择的是偏甜的配方,现在的王老吉口感像山楂水一样,更接近饮料的味道,在口感上得到了大众的喜爱。没有口感的改变,王老吉“预防上火”效果再好,核心诉求再独特,广告投入再多,都不可能在全国卖得如此红火。
王老吉的成功极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市场调奄和消费者研究上所下的苦功。作为“清热解毒去暑湿”的中草药饮料,“凉茶”是典型性的地域概念,除了两广,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凉茶”这一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在上火的时候也从没有想到喝凉茶。随着对市场的深人了解,王老吉在定位上摆脱了“凉茶”概念的纠缠,跳人海量的“饮料”市场中竞争,并在“饮料”市场中区隔出一个新品类——“预防上火的饮料”!把凉茶的功能简单归纳为“怕上火”,使其通俗化和时尚化。当王老吉定位于不上火饮料的时候,它得到了全国市场。其这样的定位一经转换,巨大的市场机会就凸现了出来。
通过巨额广告投人,持续不断地轰炸市场也是王老吉获得成功的撒手锏之一。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扩大投人4000多万元,2004年则增加到1亿元,2005年1亿多元,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人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人2亿多元。在巨额的广告投入中,王老吉始终把央视这一全国性品牌最好的孵化机器当做打造品牌的第一平台,同时针对区域市场的营销需要,在地方卫视上投放广告弥补央视广告到达率的不足,报纸和终端广告也在产品的销售中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如“非典”期间和世界杯期间央视一套髙频度投放,以及夏季的常规广吿攻势。
同时,王老吉在宣传推广中,也非常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2004年8月,以王老吉创始人为题材的民间传奇剧《岭南药侠》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频道播出,就是由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罐装王老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利乐包装王老吉)三方投资1200万元拍摄的,这种以电视剧为载体的“隐性广告”体现了王老吉传播品牌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品牌宣传效果。
王老吉从巨额的广告投人当中尝到了市场迅速增长的甜头,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广告招标大会上,又以4.2亿元成为2007年央视广告的标王。
牵头粤港澳凉茶企业,由政府出面申请,将凉茶列人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更加体现了王老吉敏锐的营销意识。2006年5月25月凉茶获得国务院批准,进人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凉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配方和术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的强制保护。“人遗”的成功不但让凉茶产品有了合法诉求独特功能的“护照”,更是在政府层面构筑了一道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之外企业难以跨过的竞争壁垒。作为市场上的寡头,王老吉无疑是“入遗”的最大受益者。
在可乐、果汁、纯净水、奶类、功能饮料等将整个饮料市场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凉茶能够突破重围取到如此成绩,这就给其他的中华传统品牌起了导向的作用。于是,与凉茶一样深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饮料酸梅汤也开始走上了品牌腾飞的道路。
酸梅汤是一种在北方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传统饮料,据考证巳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西方工业饮料没有大规模进人国内之前,酸梅汤一直占据着屮国人饮品的大部分市场,50岁左右的人还能回忆起当年纯正的酸梅汤那种酸酸甜甜令人难忘的味道。
传统的酸梅汤在以前并没有用于大工业化生产,而是由那些遍布街头巷尾的饮料铺来提供,配方基本大同小异,基本上都采用零沽的方式销售。随着西方饮料巨头们携着巨量资本来中国发展工业化饮料,中国传统的零散细小的作坊饮料市场迅速萎缩,曾经是主流的酸梅汤由此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几十年后,洋快餐、洋汽水等对健康的危害也不断被揭露出来,反西方快餐式生活方式的潮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传统文化又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来源于传统方式的中医中药、瑜伽、中式餐饮等也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复兴一些传统产业的品牌,利用资本和工业化手段,借助品牌化和年轻化来实现传统产业的复兴,以逐渐收复被洋品牌“占领”的市场。与此同时,酸梅汤作为传统优势产品被推上了复兴之路。
2007年6月,燕京饮料利用百年老品牌“九龙斋”髙调推出了酸梅汤瓶装饮料,打出了“酸一点”的核心策略,启动了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力求“酸一点”的口味成为追求时尚的中国消费者的首选饮料,并希望能成为“中国味”的代表走出国门,赢得海外消费者“九龙斋”上市刚一年的时间,就被评为“2008中华食品大魅力。
酸梅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整个饮料市场中找准了自己的核心优势,突出了自身的优势品位才能在众多饮料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从整个饮料市场来看,酸梅汤是有其核心优势的。从健康的层面,相对于王老吉的“清热下火”的健康功能,酸梅汤的健康功能应该落在“降暑开胃”这一点上;从口味上来讲,酸梅汤也占着比较大的优势,以酸甜味为主导口味的酸梅汤占据了“酸和甜”两大味道,由乌梅和山楂构成的酸甜味,应合了降暑开胃的健康功能,酷暑难熬之时,在炎热的太阳光下停留一会儿,就感到身体燥热,口渴难耐,喝一口酸梅汤一定能给人带来无比清爽的感觉。
“九龙斋”酸梅汤采用纯净水熬制。在技术上,坚持传统熬制工艺的同时,运用现代化设备保证酸梅汤的纯正口感和保鲜时间;在原料上,以上等青梅的成熟果实作为乌梅的原料,熬制出纯正的老北京酸梅汤的口味,让消费者享受到名副其实的酸梅汤,真正体验到“酸一点,才有味道”。燕京“九龙斋”酸梅汤就是应这股“中国风”而诞生,从独特的“酸一点”口味,为中国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一款时尚健康饮品。这种“酸一点”的口味必将成为追求时尚的中国消费者的首选饮料,并成为“中国味”的代表。
北京是酸梅汤起源、发展和流传的地方,可以说是酸梅汤的家乡。酸梅汤在北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北京始终有一群人是酸梅汤的忠实FANS。作为一直致力振兴国有产业、国有品牌的着名北京饮料企业燕京,力挺中国传统饮品“九龙斋”酸梅汤,并将北京作为新产品的推广地,成为夏季北京饮品市场的一个亮点。
我们不难看出,王老吉和九龙斋的成功,与其事先对市场的准确分析和产品的优势定位是密切相关的。认清市场,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务实自己的品牌基础都是营销中极为关键的步骤。在准人壁垒低,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谁能够认准行业发展脉络、把握市场先机,掌握产品营销策略,谁就能够在这个充满无限商机、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大市场上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