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抗曰游击战争的战争问题》中说:
“……游击队的作战,要求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地解决战斗;而要力戒消极防御,力戒拖延,并力戒临战分散兵力。”‘……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必须是进攻的,和正规战争比起来,其进攻性更加大些,而且这种进攻必须是奇袭……”可见,游击战中,常常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营销活动中,也要通过寻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的策略来建立竞争优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指用兵常规常法,“奇”指用兵的变化。没有正也不可能出奇,奇就要超常、反常、出人意料,只有奇正互变才能奇得令人吃惊、令人感叹!
1.红色经典:神奇的洪泽湖水上游击战
活跃在洪泽湖的人民武装以独特的水上游击战术打击日伪军,活用撒手锏,出奇制胜的作战方略,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1943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第6个年头,由于鬼子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已显不足,尽管表面上张牙舞爪,实际上已在走下坡路。他们白天“淸乡”、“扫荡”,气势汹汹;一到晚上,便缩进碉堡,不敢出来了。伪军更是胆战心惊,害怕人民的惩治。我洪泽湖淮河区队想出种种办法,凭借水势、芦苇打游击战并发明了“蟹壳灯”的妙法,来消耗敌人的战斗力,搞得敌人坐不安、睡不宁。深秋,战士们将吃过的蟹壳收集起来,在风静月黑的夜晚,他们来到淮河边,将蟹壳一个个翻过来,每个蟹壳里放上一小截蜡烛头,或者倒点油,然后点燃,隔一会儿放人水中一个,蟹壳灯顺流而下,在水面上晃动。战士们再向据点打上一排枪。敌人从碉堡里一看,满河是“船”,以为来了大部队,连忙开枪,一闹就是半夜。日伪军被我弄得筋疲力尽。而我在淮河区队的战士趁机踩水过淮河,到盱眙附近,布置水雷,或用烂网乱草封锁河口,敌人汽艇一旦进人我封锁河道,乱草和烂渔网便卷进敌汽艇的推进器,使它寸步难行。加之我淮河区队的战士,个个会游泳,能在水里一泡就是一天,又擅长在水中射击,使敌人防不胜防。有一次,一股敌人乘船在淮河里耀武扬威,我区武装委员会主任一个人潜到河埂上进行阻击,敌人胃头一个,他打一个,一连打死四五个,吓得敌人调转船头就跑。
由于我游击队员的顽强抵抗和巧妙布局,敌人的进攻被一次次瓦解,盱眙城里的敌人士气更加低落。我洪泽湖武装总队的活动方式更为活跃,常用小股武装,主动出击。为了掌握可靠的敌情,队部加强了情报工作。派侦察员打人盱眙城,建立联络点,有时也通过捉“舌头”获得情报。
秋季的一天,一个排长带着3名战士去捉“舌头”,他们化装成渔民,划着船在淮河下钩捕鱼。不一会儿盱眙方向来了一条木船,船上站着两个伪军,这两个家伙老远就喊:“逮鱼的,有好鱼没有?”排长说:“我来回收了几次钩,还没捉到大的。”两个家伙看舱板紧盖’根本不相信这话,跳过船来,就揭舱盖,舱里伸出几支乌光程亮的短枪,使这两个家伙成了瓮中之鳖。
洪泽湖军民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以独特的水上游击战保卫着洪泽湖革命根据地,每一个胜利都震慑着洪泽湖地区的日伪军。1944年到1945年间,洪泽湖地区的伪军纷纷弃暗投明,奔向我洪泽湖革命根据地。洪泽湖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营销创意要找好接触点
洪泽湖上的游击队员们可以用蟹壳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真可谓是“妙处神兵”。营销活动也要学会妙用奇兵,找好接触点。有一个叫林安平的人写了一本书叫《行销2.0》,书中提到一个“动感黄球”的案子,相当不错,但其实极难学习效仿,是那种貌似简单、照抄却不可能的神来之笔。
“动感黄球”首先号召小学生们动起来,营销史4:从来没有出现当代社会这么巨大而快速的改变。其实体验营销、网络营销、手机营销、游戏广告、消费者创造内容等这些新奇有趣的名词其实并不重要,随着社会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名词将被创造出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新营销工具。在真实世界中,营销人通常会运用超过一种以上的营销工具,在不同的接触点与消费者创造交流。如何使各种营销方式彼此契合,而且对消费者产生意义,正是营销人的挑战。我们可以看一下全球着名的营销案例,要注意他们用什么样的创意与消费者交心,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创造出品牌与消费者间的价值交流。
面对小学生过度肥胖的问题,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没有采用老掉牙的腔调倡导广告,反而推出有趣的“动感黄球”系列活动,引领了一股令全国小学生为之疯狂的运动风潮。
当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开始决定对小学生倡导运动习惯时,才发现这个计划要想实施下来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孩子就是因为不爱运动才会过度肥胖,加上大部分的小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什么大道理,要倡导运动习惯谈何容易。如果连每天一起相处的爸妈及老师都无能为力,其他人更是想都不要想。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和广告公司苦思冥想。虽然对于该用什么营销方式才能完成任务毫无头绪,但是双方一致不同意单纯以电视广告沟通的做法,并且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一般的营销方式绝对不会奏效。经历几个回合的提案后,大家几乎要放弃这个困难的任务了。有一天,负责的官员听到广告公司的新提案,忽然眼前一亮,一致认为采用这招是绝好的办法。
这石破天惊的妙招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50万颗让作为消费者的小学生忍不住想玩的黄色皮球,让小学生们开始爱上运动,换句话说就是寓教于乐。这50万颗黄色皮球上面都印了三个简单的指令:①尽情地玩这颗球;②到官方网站输人这颗球的号码,与大家分享你如何玩蔡颗球;③将这颗球传给另一个小朋友。
首先,小学生把一些球寄给了自己喜爱的名人。营销团队除了在媒体上创造议题,同时宣告这些名人将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与全国的小学生接触,这就引起了小学生的热烈讨论及期待。接着,有些球被悄悄地摆在小学生的家门口和学校里。拿到球的孩子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跟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耍。有些球经由小学的校园活动发送;也有些球经由街头游击活动,出奇不意地分送给小学生。
由于每颗动感黄球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号码,小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査询任何一·颗球身在何处,还有别人如何玩这颗球,甚至发现有些球被转手了好几十次。大家靠着这些査询,知道有不少球经历了相当有趣的旅行。其中还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住在美国东岸的孩子,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有拿到球,而自己却没有,便觉得懊恼不已,于是拼命地央求爸妈也去找一个球给他。爸妈实在勘不过,只好到购物中心买了各式各样黄色的球给他。但由于球上的号码是无可取代的,这个小学生终究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动感黄球。几天后,这个孩子的爸爸远赴西岸出差,碰巧在朋友家里看见朋友的孩子有一颗动感黄球。他已经玩过球并且愿意转让给其他小朋友。
这位爸爸兴奋不已,小心翼翼地带着这颗球坐上飞机、带回家给孩子,结果全家人给予他英雄式的欢迎。这颗动感黄球不仅意外地从美国西岸旅行到东岸,通过这颗球,这两个孩子也变成了好朋友,几乎每天都会上网分享彼此的学校生活。
在这个典型的营销案例里,身为接触点的50万颗动感黄球,本身就是沟通的内容。孩子跟这颗球互动得愈多,就愈能达到预期效果。除了货真价实的实体互动,网络上的精采内容也由小学生们自己创造。他们关心自己的球来自何方、经历过哪些故事,也非常关心别的小学生跟他们的球之间的故事。营销企划中心发送球的方式以及街头游击活动,创造出有意义的接触点与小学生产生互动。这个营销案没有铺天盖地式的讯息轰炸,而是靠着几个令人惊奇的创意接触点精采出击。
动感黄球活动在小学生当中造成很大轰动,家长也跟着对它产生热情。不少没拿到球的小学生家长还拼命在各大甩卖网站上搜寻,想要买到动感黄球,好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这个活动。动感黄球的营销策略中没有老套的政令倡导讯息,避开了孩子对迂腐的教条可能会产生的反感,而是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学生主动参与。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调査发现,参与过动感黄球活动的小学生的运动量,竟然比没有参与过的多了三分之一。
妙用奇兵的策略在这个营销活动中完全彰显。如果政府机关政令倡导的营销案都可以采用这么有创意的方式,并且得到预期效果,营销人的未来绝对机会无限。
3.出奇制胜:MSN上卖盒饭
午餐时段,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园的员工成群结队地从办公大楼里走出来,在街头各类档次和各种风味的餐馆里开始就餐。他们大多数都在IT企业工作。揣摩这些年轻人的口味并不容易。不过,快餐公司“正午的盘子”(简称“盘子”)好像没费什么劲就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青睐。这家开业不久的小公司一开始也平淡无奇,无非是在写字楼下向行人散发订餐菜单。但情况随后很快发生了改变,几天后,其收到的订单数量一下子就增加到200份。
“盘子”没有实体店铺,它留下的联系方式也只有一个——MSNMessengerID号。实际上,它的菜单上也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不过是用小得看不清的小字体印刷的,而拨打这个电话订餐的顾客并不多。“盘子”的飞速成长令国内的同行非常吃惊,“我不相信MSN是他们的主要订餐方式。”武汉哆哥饭包快餐公司老板刘黎曾认为用MSN订餐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他特意浏览了“盘子”的主页,结果他得到的答案是——“盘子”超过95%订单是通过MSN来的。
“MSN帮助我们吸引客户,‘盘子’也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盘子的创始人李佳西说。
“盘子”的顾客大多是IT企业员工,普遍都青睐“聊天文化”,前一分钟他们还在为某个美国公司的软件外包项目编写代码,屏幕上的光标不停闪烁、布满了一行行的代码;后一分钟他们就会切换到即时通信工具的聊天界面,在对话框里输人:“嘿,哥们儿,今天中午想吃什么?”宽松的工作方式普遍地被众多IT企业所认可,管理层认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意,包括允许员工穿着拖鞋来上班和上班的时候聊天。
然后,一个昵称名为“正午de盘子(生活,向前进!)”的MSN开始吸引他们的注意。通过“粘贴、复制MSNID号”,“盘子”的顾客开始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每个人的MSN聊天列表里都多出一位“午餐秘书”。这实际上是一个MSN机器人程序,它不仅完成了大部分常规的订餐命令的处理,如“dc”就是定餐的汉语拼音命令,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接线员席位。当这些IT员工对机器人(事实上,很多顾客都不知道其面对的“盘子”是一个机器人)第一次说“你好!”时,“盘子”的生意就开始了。
“你好,我想订一份快餐。”
“没问题,您想吃点什么?”(MSN机器人随即会给出提示,帮助顾客转到选餐界面)
“您的快餐我们会在半小时后送到,谢谢。”
和MSN机器人一起工作的,还有几名人工接线员,他们要留心有的顾客会突然冒出“给我送一份火锅”这样的“无理要求”。同时,他们在每天订餐的高峰时段,还要监控MSN机器人处理的订单是否都能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每个配送中心。
当每天处理的订单达到几千份时,“盘子”的生意就成了大买卖。由16名厨师组成的制作团队在距离上地数公里的封闭厨房里严阵以待,在这里生产供几千人享用的食物,并将在髙峰时段前运抵配送中心,再由每个配送中心的运输部队送到每幢写字楼的门口。这时,等候在门口的送餐员就开始飞奔向目标,当他们出现在顾客面前时,顾客和“盘子”的聊天可能还没结束,“明天您想吃点什么?”“我可以多要一杯可乐吗·”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其实我们是一家传统企业。”李佳西说。在公司成立之前,李佳西曾仔细调研过“盘子”的目标人群的用餐习惯,“在电脑城旁边增设分店就不合适。”李佳西说,因为那里的小商户并不太喜欢网络订餐,并且要突破电脑城物业管理者人为设置的障碍非常麻烦。所以,“盘子”的业务区域要比网络的覆盖范围小得多。
不仅如此,“盘子”面对的是众口难调的散餐市场,顾客每天都会向MSN机器人提出各种要求,比如饭菜的咸淡、冷热程度、饮料搭配等,也会有人百般挑剔。每一笔网络订餐的背后,都是由成倍的后台工作量来支撑的。每份快餐都由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小任务组成,比如天气恶劣、电梯停电、配错饭菜等只要有一个细节出问题,那么顾客最后拿到的快餐质量都会大打折扣。据统计,北京每个月有10%的餐饮公司倒闭,同时又有10%的新餐饮公司诞生。对于竞争激烈的快餐行业,新颖的宣传方式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好点子不可能保证公司稳定发展。”李佳西正带领着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努力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他们大都是20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充满了激情和创业理想。“每周五我们都会在一起,提出新的想法并进行总结。”“盘子”运营部负责人关鹏说。每次讨论会都开到很晚,涉及的话题相当得多,从公司文化、管理流程一直到餐盒的颜色、给老客户赠送什么礼品等。
这些努力的最大好处是促进了这家小公司向专业化的餐饮管理公司发展。“盘子”一开始就没采用成本低廉的“前店后厨”的模式,“那会使我们摆脱不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李佳西说。“盘子”分离了厨房,成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营管理、配送部门。
“盘子”的MSN机器人经过一年的“自我学习”,已经开始像一个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一样工作,它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对每位客户的地址、喜好、积分都进行了关联和分析。此外,“盘子”厨房的用料都是成本较高的独立小包装,或者直接从超市进货,一般快餐行业所使用的油、盐、味精等配料,因为成本原因都是采购散装式的“大桶”。尽管“盘子”没有专门宣传过这一点,但李佳西坚信,最终吸引客户的还是快餐的质量,而不是那个很会“夸夸其谈”的MSN机器人。